作品介紹

碧山04:結社與雅集


作者:左靖     整理日期:2014-02-16 10:55:50

“碧山”是一系列試圖尋找重返我們傳統(tǒng)家園之路的MOOK雜志書,試圖以現(xiàn)代人的視角重新梳理傳統(tǒng)文化在中國人的生產和生活中的位置,并以此為源頭探討展開傳承與創(chuàng)新行動的可能!氨躺健痹谖覀兛磥聿粌H是一個地理名稱,更是我們傳統(tǒng)家園和心靈原鄉(xiāng)的象征。《碧山》系列圖書將集中于探討我們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及對不盡如人意的現(xiàn)實的批判。
  收錄在本輯“結社與雅集”中的文章,則多屬于另一種結社,即文人的雅聚——詩文社。在這里,結社與雅集的異同并無細分的必要。大體而言,雅集是結社過程中發(fā)生的文人聚合的活動。文人免不了飲酒吟詩,撫琴唱曲,故名之雅而已。這種雅集如果不是臨時性的,則往往等同于結社。在這個意義上,本輯所討論的結社與雅集,其參與者基本上被限定到文人的范疇。
  
  作者簡介:
  左靖,1970年11月生。策展人,出版人,《碧山》雜志書主編,F(xiàn)居黟縣、北京和合肥。2002年參與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個三年展——中國藝術三年展(后更名為南京三年展)。2006年底創(chuàng)辦《當代藝術與投資》雜志。2011年和歐寧發(fā)起碧山共同體計劃,開始致力于鄉(xiāng)村建設。他曾擔任南視覺美術館(南京)執(zhí)行館長、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北京)藝術總監(jiān)。作為藝術教育者,他在安徽大學教授紀錄片和當代藝術課程;作為獨立電影的推廣者,他曾擔任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和中國紀錄片交流周的策展人,并發(fā)起、創(chuàng)辦“藝術空間放映聯(lián)盟”(ISAAS)和“中國獨立影像*館”(CIFA);他曾經策劃過很多當代藝術展覽,其中包括“未來考古學”第二屆中國藝術三年展、“詩意現(xiàn)實:對江南的再解讀”、“趣味的共同體”、“在瓦倫西亞55天:中國當代藝術展”、“我的大學:劉大鴻與雙百工作室”等,并為藝術家顏磊、王音、董文勝、高世強等策劃過個展。他曾應邀在奧地利、西班牙、智利、日本、巴西和挪威的一些藝術中心和博物館策劃展覽。他還曾主編《工作坊:藝術家是如何工作的》、《另類的表述者:他們的行為、舞蹈和錄像》、《紀錄何為:對大師與他們作品的凝視》等等。他目前的工作領域包括鄉(xiāng)村建設、獨立電影和當代藝術。
  目錄:
  卷首語小談結社與雅集左靖
卷一專題
從依附權貴到傲視權貴:中國的文人雅集張衛(wèi)東
園林,雅集的參與者陳方山
十八學士圖洪磊
李慈銘早年的日常文學生活盧敦基
王國維與清遺民的交往周言
三月三詩會:十年雅集小記陳東東
詩與群:1980、90年代中國詩人交往一瞥祝鳳鳴
畫會、群體與小組:1980年代以來美術圈的結社王志亮
老栗夜宴圖王慶松
卷二行動民藝
黟縣百工(四)錢金月
尋訪建窯:因茶而盛,因茶而衰澄懷格物
卷三傳承與表現(xiàn)卷首語小談結社與雅集左靖
  卷一專題 
  從依附權貴到傲視權貴:中國的文人雅集張衛(wèi)東
  園林,雅集的參與者陳方山
  十八學士圖洪磊
  李慈銘早年的日常文學生活盧敦基
  王國維與清遺民的交往周言
  三月三詩會:十年雅集小記陳東東
  詩與群:1980、90年代中國詩人交往一瞥祝鳳鳴
  畫會、群體與小組:1980年代以來美術圈的結社王志亮
  老栗夜宴圖王慶松
  卷二行動民藝 
  黟縣百工(四)錢金月
  尋訪建窯:因茶而盛,因茶而衰澄懷格物
  卷三傳承與表現(xiàn) 
  二十四節(jié)氣之秋季篇邱志杰
  緬懷俞師探俞學(上)薛正康
  卷四鄉(xiāng)土建筑民保護
  梁村積福寺筆記曹琳
  卷五故土殘調
  家鄉(xiāng)的注腳秦潘安
  卷六讀影 
  楊福東談《竹林七賢》張亞璇
  卷七品書
  戲說歷史不如說歷史如戲江弱水
  由于Mook這種形式它是介于書跟雜志之間的,所以它的制作周期可能比雜志還要長,那么里面可以容納的文字量更大,也會有很多人開始想在形式上設計上為它付出更多的心血,做出來的成品非常的精美非常的好看,比方說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這本《碧山》。
——梁文道(鳳凰衛(wèi)視《開卷八分鐘》,2013年6月25日)
《碧山》第02期是“去國還鄉(xiāng)”……《碧山》剛出2期,可能是當下將內容與閱讀體驗結合得最完美的讀品,……在今天,人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回鄉(xiāng)的夢想,都有一種找尋自己根脈的沖動,至于為什么被窒息被中斷,恐怕只有乞靈于萬能的“呵呵”了。
——唐山(《新京報》2013年6月22日)
前述錢理群先生的講話稿,被收入了最新出版的《碧山02:去國還鄉(xiāng)》一書。這本書明白無誤的點明了“還鄉(xiāng)”的主題。都市人的鄉(xiāng)村田園夢想,在鄉(xiāng)村普遍衰敗化的當下由于Mook這種形式它是介于書跟雜志之間的,所以它的制作周期可能比雜志還要長,那么里面可以容納的文字量更大,也會有很多人開始想在形式上設計上為它付出更多的心血,做出來的成品非常的精美非常的好看,比方說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這本《碧山》。
  ——梁文道(鳳凰衛(wèi)視《開卷八分鐘》,2013年6月25日)
  《碧山》第02期是“去國還鄉(xiāng)”……《碧山》剛出2期,可能是當下將內容與閱讀體驗結合得最完美的讀品,……在今天,人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回鄉(xiāng)的夢想,都有一種找尋自己根脈的沖動,至于為什么被窒息被中斷,恐怕只有乞靈于萬能的“呵呵”了。
  ——唐山(《新京報》2013年6月22日)
  前述錢理群先生的講話稿,被收入了最新出版的《碧山02:去國還鄉(xiāng)》一書。這本書明白無誤的點明了“還鄉(xiāng)”的主題。都市人的鄉(xiāng)村田園夢想,在鄉(xiāng)村普遍衰敗化的當下,無異于可笑可嘆的幻想。但這并不意味著讓這樣的夢想變成現(xiàn)實的可能性。由此提出的第二個重要問題在于,發(fā)生這種轉變的鄉(xiāng)村,究竟是為了滿足都市人“逃出圍城”愿望,并在此過程中通過發(fā)展“農家樂”等低產值附屬產業(yè),讓農民變得更富裕一些;還是根據每個地方鄉(xiāng)村的歷史沿革、文化基因等具體情況,尊重農民意愿并爭取其最大限度的參與,文化理念上則致力于“復舊”?《碧山02:去國還鄉(xiāng)》書中《郝堂素描》、《精神返鄉(xiāng):渠巖與許村的故事》等案例文章給出了后一種選擇的實踐說明。
  ——鄭渝川(書評《去國還鄉(xiāng),該要一個怎么樣的鄉(xiāng)村》,新華網2013年6月17日》
  家園之說,這兩年似乎受到的重視越來越多,談論的人也在增加,但與此相反的是,家園變成越來越稀缺的詞語,精神的棲息地,變成了垃圾場。這種反諷看上去更像是一場行為藝術。但也正因這樣,藝術家左靖所主編的《碧山02:去國還鄉(xiāng)》成了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注腳。
  ——朱曉劍(書評《走在尋找傳統(tǒng)家園的路上》,《春城晚報》2013年6月23日)
  最具人文范兒代表:《碧山》《漢品》
  最近新出的雜志書越來越傾向于專業(yè)化,但從內容到品位上都足夠專業(yè)和深度,且充滿對傳統(tǒng)文化和精神的追思。比如以探尋傳統(tǒng)建筑為主的《漢品》,以及以書院為主體的《碧山》。人文精神在這些雜志里具體而不抽象,完美但不矯情,皆因用心二字。
  ——《那些有范的雜志書》(《城市快報》2012年12月30日)
  在現(xiàn)代化過程中被割裂的和轉嫁的,零落于現(xiàn)實的粗糲,究竟能不能在當下逐漸彌合……似某國人記憶中的“原風景”,早就并非僅隱約浮現(xiàn)在“鄉(xiāng)愁”身后的思戀。知識分子和農村相互“需要”的關系,鄉(xiāng)村建設如何最終成功地建立起“民主”“自治”……閱讀大量越后妻有的材料文件后,萬幸得見碧山計劃,期待能從中延展開去。對彌足珍貴過去的回顧與現(xiàn)行的不懈嘗試,一并,擲地有聲!若鄉(xiāng)村的溫情仍舊一息尚存,那么,城市呢?
  ——Maryjanesue(芝加哥藝術學院)
  園林,雅集的參與者
  一
  顧瑛在《玉山名勝集提要》中說:“考宴集唱和之盛,始于金谷、蘭亭;園林題詠之多,肇于輞川、云溪;其賓客之佳,文辭之富,是未有述于是集者!薄笆羌敝赣深欑l(fā)起的元至正年間的“玉山雅集”。雅集場所是顧瑛的園林“玉山佳處”。無論是金谷、蘭亭,還是輞川、云溪,有一個不容忽略的現(xiàn)象,即幾乎所有的雅集都發(fā)生在園林之中,并且都以園林命名。由此可見,雅集和園林是一種魚水關系,甚至更為緊密,以至于我們可以說,園林是雅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雅集構成了園林的本質活動。
  在司馬光的獨樂園中,我們從反面可以看出園林如何積極地參與了最小規(guī)模的雅集:“志倦體疲,則投竿取魚,執(zhí)衽采藥,決渠灌花,操斧剖竹,濯熱盥手,臨高縱目,逍遙相羊,唯意所適。明月時至,清風自來,行無所牽,止無所柅。”所謂“獨樂”實際上并不“獨”,而是園林作為一個“他者”參與了與主人的游戲。在這種層面上,我們可以設定將園林和雅集統(tǒng)一在一起的是游戲概念,更準確地說是哲學解釋學中的“游戲”概念。在游戲中,我們不僅可以發(fā)現(xiàn)雅集的實質,同時也更清晰地認清了園林的面貌。
  二
  哲學解釋學認為,一、“游戲”是一種“自我表現(xiàn)”,最初起源于精力過剩的現(xiàn)象。所謂“自我表現(xiàn)”,我們從兒童和動物身上看得很清楚,它首先不是為“某人”的表現(xiàn),它是一種不可遏制的“自為”的表現(xiàn)。正是在“自我表現(xiàn)”之中我們才認識到“表現(xiàn)”對于生命的本源性。
  二、游戲的重要形式是重復?臻g的重復構成了絕大部分游戲的基本形式,時間的重復則是“節(jié)日”的時間結構,而節(jié)日則是一種特殊的游戲形態(tài)。
  三、游戲的主體不是人,而是游戲自身。這種“游戲自身”主要體現(xiàn)為“規(guī)則”。伽達默爾認為,游戲的原本意義“是一種被動式而會有主動性意義(dermedialesinn)”。當我們談論游戲時,我們常常說那里或那時某種東西“在游戲”,某種東西在游戲中。我們姑且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游戲的被動性”。它表現(xiàn)出人在游戲中的被動和投入,你對你的主體性遺忘得越多,說明你投入游戲越多,這就是“游戲的嚴肅性”。一位在游戲中高度自我的人,實際上是一位沒有進入游戲的人。
  四、游戲首先是一種“無目的性”的活動,但游戲過程又顯示出某種“內在的目的性”,我們稱之為“無目的的理性”,比如對弈是為了贏得對方,此處“贏”似乎是目的,但“對弈”活動本身不含任何目的,如今的各類競賽,由于商業(yè)的綁架已經是游戲的高度異化。五、觀眾是游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使觀眾參與游戲的是“同在”的概念。在這種意義上,戲劇也是游戲的一種形式。只有“第四面墻”的存在,游戲才會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六、競賽性游戲的“場地”,小貓的線團,雅集中的園林,都可以稱之為游戲中的他者。園林作為特殊的他者,以其充分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而更具有主動性。因此園林在雅集中有時是“他者”,有時就充當游戲對手。
  雅集是一種典型的游戲。它們有時表現(xiàn)在游戲自身,有時表現(xiàn)為節(jié)日慶祝。園林,作為雅集游戲的組成部分,有時是“他者”,有時甚至是游戲的參與者和主導者。雅集的“雅”,主要體現(xiàn)在詩歌唱和之中。雅集的“集”主要體現(xiàn)在節(jié)日對人的聚攏。園林的山石、理水、屋宇、花樹分別在雅集中不同程度地參與了游戲。
  三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說:“比起歷史知識來,詩更有哲理。”也就是說,歷史知識只述說已發(fā)生過的事,而詩總是自我述說可能發(fā)生的事!霸娊虒覀冊谌祟惖幕顒雍涂鄲乐锌闯銎毡榈臇|西,這種普遍的東西顯然是哲學,也是藝術的任務。而藝術又是美的事業(yè),美(藝術)本身充滿了一種自我規(guī)定的特性,它沒有任何目的的關系,沒有任何預期的功利,而是評論著對自我描述的喜悅和快樂!保ㄙみ_默爾《美的現(xiàn)實性》)我對此極為贊同,藝術和美的根據是其本質上的無目的性,是其“自我展示”。中國詩歌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憤怨而成詩,如老蚌懷珠詩言志;另一類是以詩的形式排列的文字,它的功能是書信、唱和、問答。我們可稱之為“類詩”。雅集中的詩,大部分是后者。但這類詩,也并非無用,我認為這類詩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因為問答,因為急促,如火山爆發(fā)中的龐培城,類詩中能包裹的信息就較為準確。西人研究,深諳此道。如楊曉山研究唐宋文人的園林和賞玩,絕大部分資料來自于這類“類詩”注1。
  美的本質恰好并不在于僅僅是與現(xiàn)實性相對應,而是在于,美即使仿佛像是一種不期而遇的邂逅,它也仍然是一種保證。要在現(xiàn)實的一片混亂中,在現(xiàn)實的不完滿、噩運、片面以及災難性的違誤中最終保障,真實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可以相遇的。
  雅集之“雅”是風雅,而“風”則是詩的主要形式,集之所以為雅,主要是由于“詩”。這樣,我們必須回頭來看看“詩”和園林的關系。而且最終會發(fā)現(xiàn)詩正是聯(lián)系雅集和園林的重要紐帶。
  雅集中的詩可以分為:拈韻、同題集詠、流觴、唱和、度曲幾類。其中拈韻作為一種“詩的注1見楊曉山《私人領域的變形:唐宋詩歌中的園林與玩好》。
  游戲”,和園林并無直接聯(lián)系。題詠則直接以園林為對象,往往以既成的園林景點為對象,集題詠之。如惠山寄暢園、揚州鄭元勛影園。細察題詠,無非是對具體景點的描述和比附,其中附帶對園林主人的品質的贊揚和評論。
  流觴,則是在園林或自然山水中進行的“詩的游戲”,此處,自然、曲水,仿佛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而被邀請進入一場雅集,水之湍急變化,直接左右游戲的節(jié)奏,水曲的形式也規(guī)定了唱和詩人的空間位置。
  可以這么說,對“詩的游戲”而言,“曲水”是真正的主人,在這層意義上,我認為曲水流觴是中國文人“雅集”的基本類型,雖然歷代論者也同意此說,但究之根源,正是因為園林或園林為代表的自然因素實質性地主導了雅集。換言之,雅集以園林的參與程度或主導程度來判別“雅”的程度,進而是“節(jié)日”程度。對園林依賴越大,游戲性越強,也越能被稱為真正的雅集。以此判斷,那些以政治為目的的聚會,只是取“雅集”之形,非雅集也。那些沉湎于聲色的聚會,雖然“詩”作為表象,也不是真正的雅集,前者失于功利,后者失于俗。以蘭亭雅集為例,得詩三十七首,大部分題詠的對象恰恰又是蘭亭、(曲水)自身,這里構成一種有趣的循環(huán)。
  代謝鱗次,忽焉以周。
  欣此暮春,和氣載柔。
  詠彼舞雩,異世同流。
  迤攜齊契,散懷一丘。
  ——王羲之
  地主觀山水,仰尋幽人蹤。
  回沼激中逵,疏竹間修桐。
  因流轉輕觴,冷風飄落松。
  時禽吟長澗,萬籟吹連峰。
  ——孫統(tǒng)
  一來因為急就,二來因為游戲,蘭亭詩大多是對蘭亭的“白描”,稱不上好詩。但“雅集”也出產了許多名篇、佳句,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王勃的《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及《滕王閣》,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杜甫的《九日藍田崔氏莊》及《崔氏東山草堂》,白居易的《憶江南》,張志和的《漁歌子》等。也有人因為雅集題詠唱和而得詩名,如裴迪,正是他與王維在輞川別業(yè)“泛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王維詩),留下的“輞川集二十首”成就了他的詩名。詩人翁方綱在《石洲詩話》中感嘆道:“古人唱和,自生感游。若《早朝大明宮》之體,并生壯麗;《慈恩寺塔》之詠,并見雄巖,率由興象互相感發(fā)。至于裴蜀州之才詣,未遂齊武右丞;而輞川唱和之體,超詣不減于王,此亦可觀!睋Q言之,雅集猶如一場同臺競技,有些選手可以得到超水平發(fā)揮。這無疑是游戲的激發(fā)使然,雖然非常罕見。
  雅集的另一類活動,是聽曲與觀戲。玉山雅集中白天唱和之詩,晚間則在湖中小船中譜曲演唱。另一種情景是聘戲班演出,然后互為唱和!皯蛟趫@中”又是園林和戲曲的相互滲透。所謂“間離”效果在園林中呈現(xiàn)為特殊形態(tài):首先,園林對日常生活而言,自身是一種間離,自跨入園林大門,實際上進入了“節(jié)日時間”,進入了雅集時間。其次,在園中戲曲又是另一種間離,這類似于西方的“狂歡節(jié)”,表演者和觀眾的界限是模糊而變化的。園林在“狂歡”中的作用是主動參與并隨時滋生出“即興”的可能。“即興”是園林的特征,這一特征來自園林空間與人的互動。當然,通常我們理解“即興”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系,但園林與人的關系更清晰地展示即興的內涵,因為園林具有極大的豐富性和足夠的復雜性,導致園林空間的不確定性。物理學告訴我們,系統(tǒng)越復雜,不確定性越高,這些不確定性理所當然地成了游戲和狂歡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規(guī)則加上不確定性,才是游戲的全部!
  





上一本:眷村記憶 下一本:藝術的真諦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碧山04:結社與雅集的作者是左靖,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