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處云南邊塞的小村莊,就是我的故鄉(xiāng)————通?h六一村。這里曾經(jīng)生存著三百多位纏足的小腳老太太,而今她們已不足百人。但它已被人們毫無疑問地刻寫在古老、落后與神秘的“史書”上。也毫無疑問地成為纏足女人們的現(xiàn)代鄉(xiāng)村城堡,被外界人譽為“中國最后的纏足部落”。所以人們常常用下列詞語來形容它:遙遠、古樸、神秘、夢幻、深邃、充盈、可怕、殘酷…… 因為我的“牽引”,許多作家、民俗學家、探險家和記者,紛紛來到云南,進入這個鄉(xiāng)村。他們用古怪的眼睛,偷窺、叩問這座鄉(xiāng)村城堡的秘密。他們無一例外地竭力要把這群小腳女人帶人他們的夢幻,伴隨他們的夢游歷程,留下真實的關(guān)于這個鄉(xiāng)村的歷史與現(xiàn)實的記憶和影像。他們進一步的行動是:觸摸這個鄉(xiāng)村城堡的衣服和皮膚,發(fā)現(xiàn)它的細部,即小腳女人的衣袖、褲腿、補丁、汗液、血跡、小鞋和小腳,然后,他們把這個可以相信和值得珍愛的鄉(xiāng)村城堡,收藏在心靈里。 無可否認,他們對這座生存著小腳女人的鄉(xiāng)村城堡,都有一種詩意的想象。他們的情感和智力活動,幾乎從一進村口的那一刻起,就混沌在幻覺、直感與殘酷的現(xiàn)實之間。他們不是尋找人間樂園,而是追尋一種即將殞沒的關(guān)于女人腳尖上的邊緣文化,或者說,他們關(guān)注的是一群疼跳在時間邊緣上的纏足婦女,她們搖晃的、靈魂和細碎的足音。但是,因為他們是外來者,他們終于體會到了“入侵”一座鄉(xiāng)村城堡的艱辛,他們已付出了時間、體力、情感和智慧等許多代價。他們甚至感到根本進不去,只能永遠在外部企盼,遭受煎熬。 當別人正在叩開這座鄉(xiāng)村城堡的時候,我也試圖尋找再次進人它的時間和方式。這是我的出生之地,一位小腳母親將我生養(yǎng),又讓我在這個小腳群落中長大成人。我進出頻頻,來去自由。當然,我是在離開它多年之后,再回到這里。我是為了尋找和證明自身的現(xiàn)代身份,才與這座古老的鄉(xiāng)村城堡決裂。許多年過去了,這一天,我回到故鄉(xiāng)。走進這座鄉(xiāng)村城堡,我這才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兩手空空,一無所有。這種返本歸原的意味,使我感到故鄉(xiāng)與我的和解,并帶給我一種至真至誠的感動。 所以,最近十年來,我一次次回到六一村,并一刻不停地注視著與我有關(guān)的“家史”、“族譜”一類的歷史圖籍。它們界定了我的血親集團,把我限制在由特定的“姓氏”、“世系”、“親屬”等要素“欽定”的生活、生命與寫作的思考之中。但是,盡管如此,我仍然意識到我處在另一個空間,我在不同的時空里呼吸和寫作。我不是在研究“家史”,而是在“家史”中生活和寫作。我以“家史”為一個重要的支撐點,在它的作用下,我從寫作“家史文學”出發(fā),進一步闡釋和延伸我們的“個體生命”,以此深入到一個理當發(fā)現(xiàn)“血緣”、“生命”、“命運”及“家”的地方,盡可能抵達它們的最深度;蛘哒f,我這樣做的目的,是以“寫作”的名義,找一個“個人歷史”存在的理由,以表達最普通百姓浸入生活的最純粹的知覺感受,以表現(xiàn)他們最刻骨銘心的事件、場面、嘆息、歡笑的記憶。我知道,我是在“從事”這樣一種工作:寫幾篇“活的家史”、“非主流形態(tài)的家史”。讓“文學”占領(lǐng)“家史”,讓“家史”從“文學”中生長出來,讓我的親人們永遠活在這種“文本”里,活在這些非我想象出來的文字中。 我們國家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家譜”、“族譜”、“家史”、“紀傳”之類的文本,但缺乏“個人歷史”,缺乏文學對“個人歷史”的“觀照”。因為“家譜”、“族 。譜”乃至“家史”之類,歷來就是某一族人的“花名冊”,或光宗耀祖的“事跡”。它里面沒有“活的生命”、“活的過程”和“活的場面”。而“紀傳”的體式。雖然也是一種“文學”、一種“寫作”。但它的“對象”全是帝王將相、騷人墨客,乃至貞婦烈女,一般人的面孔和姿態(tài),既無權(quán)進入“歷史”,也無法進入“史家”的眼簾。但這并不意味普通的“個體生命”和“個人歷史”的“廉價”和“暗淡”,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永遠忽視這種“生命”和“歷史”的存在。事實上,這種“生命”和“歷史”。有著它們的“質(zhì)量”和“重量”,有著它們的聲音和色彩,有著它們的歷史尺度和藝術(shù)含量,有著它們穩(wěn)固的書寫價值。 為了實現(xiàn)我的這一有關(guān)寫作的“生命觀”和“文學觀”,我開始關(guān)注六一村里擁有同一祖籍、同一家族史、同一親緣的人群。我與他們始終生活在同一個鄉(xiāng)村,從上代人到本代人,從本代人到下代人。我和他們的“私事”與“底細”,都是共同知曉、共同收藏、共同出賣的“東西”。這些“東西”對于我的“寫作”來說,就像富有的童年時代,手中的任何一件“玩具”,都有著不確定的“意義”和“情感”,都可以讓我不帶任何偏見地去觸摸、發(fā)掘、探索和放棄。而且,這些“東西”使我們“區(qū)別”于另一群人,使另一群人成為程度不同的“來歷不明者”:我不知道他們的“血緣”、“身世”和“姓名”,更不知道他們的“行蹤”、“故事”和“秘密”。他們對于我們“內(nèi)部的人”來說,全是一群群“無背景”的、“飄然”而至的客人和朋友,我不可能進入他們真正的生活內(nèi)部和真實的生命狀態(tài)。面對他們,我只能望塵莫及,或者想人非非,然后,轉(zhuǎn)過身來,返回自己的“家族”內(nèi)部,寫我們自己的“生命”和“歷史”。 因此,我、小腳女人及鄉(xiāng)村城堡的關(guān)系,已濃重地浸潤在“血液”的神秘哲學中。鄉(xiāng)村、城堡、水井、老屋、女人、小腳的靈魂與我的血液一起流動,并在血液中固定成形。當鄉(xiāng)土上的人物出現(xiàn)時,我血液的感知就超m任何一種感知方式。人和物的形、色、光、影及最本質(zhì)的美感,類似于一連串事件、一連串思想、一連串眼睛,全都血肉相連。只耍我稍稍看一眼,她們的勞苦、喜悅、命運、疼痛、奮爭,就真實地顫動在我的神經(jīng)和大腦里。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