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達,是民國時期小學領域最杰出的學者之一。他的《詞詮》是中國文字研究方面解釋虛詞的代表性著作。作者的初衷是要讀者明白詞無定義,虛實隨其所用,不可執(zhí)著。本書原與作者所著《高等文法》相輔而行,前者釋詞,后者釋文法,讀者兼讀兩書后,基本可會通中國古文法,于讀書得事半功倍之效。 《詞詮》“上采劉(淇)王(引之),下及孫經(jīng)世、馬建忠、童斐之書”,并廣泛搜羅古代字書的說解和經(jīng)傳的故訓,將古書中常用的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及一部分代名詞、內(nèi)動詞、副詞共470多個,冶于一爐;首別其詞類,次說明其義訓l,終舉例以說明之。首次在虛詞詞典中標明詞類,是該書一大特色。詞詮例句非常豐富,釋義十分精當,頗便初學,是文言虛詞詞典的典范之作。 《中國修辭學》共分為釋名(解釋何謂修辭)、修辭之重要、修辭舉例等18章。并附錄“文病若干事”,指出古人文章中的語病26例。如列改易、增益、刪削、顛倒、改竄、嫌疑、參互、存真、合敘、錯綜等項,非今天普通修辭學教科書所能明示。實為中國特色修辭學的奠基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