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才子司守謙的《訓蒙駢句》,是采用金代王文郁《平水新刊韻略》中的平聲三十韻編寫而成的對韻作品,堪稱吟詩作對之基。該書由三字對、四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十一字對組成,每韻三闋,駢儷對偶,韻律和諧。其形式和內容都引起了后世同類對韻作品的仿照和借鑒。為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經典,《訓蒙駢句探源精解》注者以1936年印行的湖北陽新石氏蓉城仙館家藏秘本《訓蒙駢句》為底本,為原文譜上漢語拼音,逐句詳加注釋,并對其中豐富的寓言神話、成語典故、詩詞名句進行了探源。 司守謙,字益甫,明代宣化里人。能文會詩,不幸早夭,詩文散佚,僅留《訓蒙駢句》存世。作品以偶句為主構成字數相等的上下聯,上下聯詞語相對,平仄相對。作品按韻部白勺順次,由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一言的五對駢句組成段,每韻三段。用這種形式的四六句寫成的文章,晚唐時稱作“四六”,宋明時代沿用,至清代改稱駢體。此書與《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可以作為吟詩作列的基礎,愛好詩文者,若熟而能誦,必大利于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