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涉及的五岳之首的泰山、萬山匯聚的黃山、秀絕天下的峨眉山、天下diyi險要的華山,以及天山、廬山、五臺山、天目山、雁蕩山、武當山、井岡山、武夷山、秦嶺山脈、昆侖山、阿里山等等,都在世人的心中存留著各式各樣的光彩。文化名人都是走南闖北者,見識過山川河流名勝古跡無盡其數(shù),但在他們筆下,每一個探訪的名山都依然蕩漾著鮮活的生趣。舒婷在《仁山智水》一文中的幾句言辭似乎可以見證一二:“雁蕩山的風(fēng)潤而輕,五臺山的風(fēng)潮而尖,張家界的山滯而綿;還可以說武夷山的水是怎樣率真,猛洞河的水是如何矜持;說廬山松與黃山松在落葉時分各有凄清與瀟灑!痹娙藢τ谏降捏w悟多么細微!其實,每個人的山都是自己胸襟和視野折射的“我之山”,它和自然之山之間構(gòu)成相互見證的關(guān)系。自然之山是博大渾厚的,人之所見從不同側(cè)面觸摸山的靈性,人賦予山型神色以言辭名稱,卻只是在挨近山的精神而已。但這也就夠了,沒有一個人可以窮盡山之美,卻可以增添山的體味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