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沒有固定樣貌與形式,全憑自由與個性去創(chuàng)造發(fā)揮。能在方寸之間,將大山大水奔騰萬千的氣勢盡收眼底;能在扇面屏風之上,將花鳥蟲魚的生動樣貌刻畫入微;能在筆墨與留白之外,讓具象與空靈異彩紛呈、情韻盡生;還能將詩、書、畫、印結合為一體,相互輝映,相得益彰。如此的綜合藝術美學,正是國畫深具魅力、源遠流長的原因。從遠古時刻鑿在巖石上的生產、生活畫面,到新石器時代描繪在陶器上的花鳥蟲魚,戰(zhàn)國時更加精美的人物帛畫,再至西漢時惟妙惟肖的畫像磚,中國的先民們從未停止過對美的追求和表現。但因為年代的久遠和保存方式等種種問題,今人所能看到的zui早的紙本畫是唐代的畫作。東晉以前畫家的畫作就連后人的摹本都無從找尋,因此,本書就從后世有摹本流傳的東晉畫家顧愷之講起。請隨著我們的筆觸,走進不同時代紛繁絢麗的國畫里,仔細聆聽它們所傳遞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