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傳播內(nèi)容數(shù)據(jù)分析與SPSS統(tǒng)計應用


作者:周翔     整理日期:2018-11-15 09:19:19


  面向人類傳播智慧,面對中國傳播問題,尋找傳播創(chuàng)新路徑,是一個不斷沉思的過程,也是一個顯現(xiàn)交流如何可能的過程。我們出版這套叢書,為的是在沉思中推動中國新聞傳播學的發(fā)展。
  “人是理性的動物”,這讓人百感交集的話語,人類由此認識一切,進入沉思,也由此遠離自然家園。細究下來,亞里士多德是用“logos”來表達“理性”的,其本義乃話語、表述,換一種譯法就是“人是能說話的動物”。事實上,西方人心目中的理性體現(xiàn)為人的語言能力,它是人基本的抽象能力或符號化能力。這樣看來,被學術群體非?粗氐“理性”(logos)其實也是現(xiàn)代傳播學的重要思想源頭,只不過現(xiàn)代傳播學并不把語言符號能力推向抽象的邏輯,而是還原到日常交流實踐?蓢@的是,理性試圖“附著”于現(xiàn)代新聞傳播學,“照亮”人的日常交流實踐,但“傳播的偏向”“交流的無奈”那種揮之不去的“黑暗”始終嘲笑著理性,似乎在說,有語言能力的人試圖通過技術理性設計確定性的交流,卻越來越遠離人與人的交流,當他回過頭來尋找交流的心靈時,得到的只不過是對日常交流的懷疑與想象性的超過。
  面向人類傳播智慧,面對中國傳播問題,尋找傳播創(chuàng)新路徑,是一個不斷沉思的過程,也是一個顯現(xiàn)交流如何可能的過程。我們出版這套叢書,為的是在沉思中推動中國新聞傳播學的發(fā)展。
  “人是理性的動物”,這讓人百感交集的話語,人類由此認識一切,進入沉思,也由此遠離自然家園。細究下來,亞里士多德是用“logos”來表達“理性”的,其本義乃話語、表述,換一種譯法就是“人是能說話的動物”。事實上,西方人心目中的理性體現(xiàn)為人的語言能力,它是人基本的抽象能力或符號化能力。這樣看來,被學術群體非常看重的“理性”(logos)其實也是現(xiàn)代傳播學的重要思想源頭,只不過現(xiàn)代傳播學并不把語言符號能力推向抽象的邏輯,而是還原到日常交流實踐。可嘆的是,理性試圖“附著”于現(xiàn)代新聞傳播學,“照亮”人的日常交流實踐,但“傳播的偏向”“交流的無奈”那種揮之不去的“黑暗”始終嘲笑著理性,似乎在說,有語言能力的人試圖通過技術理性設計確定性的交流,卻越來越遠離人與人的交流,當他回過頭來尋找交流的心靈時,得到的只不過是對日常交流的懷疑與想象性的超過。
  哈貝馬斯的回應有些特別,他提出用交往理性(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打破傳統(tǒng)理性的單一維度(即知識維度),走向主體間的相互理解與表達,強調(diào)隱含在人類言語結(jié)構(gòu)中并由所有能言者共享的理性。在中國和西方之間,這種基于主體間性的理性又如何可能呢?法國漢學家弗朗索瓦·于連提供的是“迂回”的方法,即迂回到中國話語之中,體驗思想在異域中漂流的感覺,體驗中國思想與歐洲思想的分離,以致找不到共同的范圍和框架,無法歸類,由此產(chǎn)生“思想的震顫”,探究那些隱含的偏見和被隱藏的歐洲理性的選擇,并借此從中國這一異域出發(fā),確切地把握歐洲思想未曾涉及的領域,迂回繞行到西方思想的原發(fā)處重新開啟。一百多年來,我們也無數(shù)次“迂回”到歐洲話語之中,產(chǎn)生“思想的震顫”。比如“迂回”到西方的“理性”,發(fā)現(xiàn)與中國人講的“理”(天理天道)與“性”(天性、心性)完全不同,中國人的天理天道是不用語言的,是要靠“反身而誠”體會的,而西方人通過語言發(fā)展出所謂理性?墒,如何重新開啟中國思想以及內(nèi)含其中的傳播思想?如何使之成為可理解與表達的主體間性傳播智慧?依然是一個未被破解的問題。
  盡管與西方傳播學的相遇是中國傳媒改革與傳播思想解放的重要事件,但如果僅僅是一種理論旅行,即如薩義德(Edward Said)所說,觀念和理論從這個人向那個人、從一個情境向另一個情境、從此時向彼時旅行,那意義似乎是有限的,頂多只能說成是一種生活事實,一種開放傳播活動的條件。迂回到理論一詞的拉丁語“theoria”,其動詞詞根“theoeein”的意思是“觀看”、“觀察”,據(jù)說在古希臘語境中,“theory”特指一種旅行和觀察實踐。對于中國傳播學人來說,在習慣了體悟、反省的思考之后,還能擁有一種“觀看”“觀察”的理論姿態(tài),也就有可能找到抗拒在思想中失明的解毒劑?蓡栴}是,迂回到這種理論姿態(tài)之后,我們又陷入“南方理論”之惑:一方面,知識生產(chǎn)被中心和邊緣的不平等結(jié)構(gòu)所塑造,習慣于以西方為中心去解讀邊緣的經(jīng)驗與數(shù)據(jù);另一方面,邊緣的知識生產(chǎn)強化反抗性,基于其特定的文化、宗教、語言、歷史經(jīng)驗或身份的片段,形成馬賽克式的認識,每一塊都有權利要求自身的有效性,又很難被視作普世的解釋或成為、主導性敘述,亦無法形成可交流的理論空間。





上一本:古鐘掌故 下一本:清學札記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傳播內(nèi)容數(shù)據(jù)分析與SPSS統(tǒng)計應用的作者是周翔,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