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國別史。它記載了上起西周穆王征犬戎(約公元前976年),下至韓、趙、魏滅智伯(公元前453年),共約五百三十年的歷史。全書共二十一卷,包括《周語》三卷,《魯語》二卷,《齊語》一卷,《晉語》九卷,《鄭語》一卷,《楚語》二卷,《吳語》一卷,《越語》二卷。本書的編纂,以“國”為綱,記“語”為主,圍繞歷史事件,通過人物言談、對話和辯難駁詰等形式,生動地記錄了自西周穆王至東周定王期間,周王室與魯、齊、晉、鄭、楚、吳、越等七個(gè)諸侯國的 “邦國成敗、嘉言善語”,因此被命名為《國語》。 我們從《國語》中精選部分篇章進(jìn)行譯注,以減輕一般讀者的閱讀負(fù)擔(dān)。本書每篇分為三部分:原文、注釋和譯文。原文以上海師范學(xué)院古籍所吳紹烈等先生校點(diǎn)的《國語》1998年修訂本為底本;注釋廣泛參考吸收了《國語》舊注及近年研究成果,力求語詞訓(xùn)詁準(zhǔn)確,典制考辨詳實(shí);譯文努力追求信、達(dá)雅的標(biāo)準(zhǔn),在力求準(zhǔn)確的同時(shí),較為靈活地處理古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在語法、用詞等方面的差異,做到語句的通達(dá)和簡潔。
作者簡介: 關(guān)于《國語》的作者,歷史上多有爭議。唐宋以前,人們都認(rèn)為《國語》是與孔子同時(shí)代的左丘明所著。此說最早見于司馬遷的《報(bào)任安書》和《史記·太史公自序》,兩文均有“文王拘而演《周易》;……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之語。班固《漢書·藝文志》春秋家列《國語》二十一篇,注曰:“左丘明著!贝撕螅龂鴷r(shí)的韋昭和唐代的劉知幾及宋代的司馬光等均認(rèn)可這種說法。按照他們的說法,孔子作《春秋》后,左丘明為之作傳,即《春秋左氏傳》。后來,左丘明“雅思未盡”,便又“稽其逸文,纂其別說”,即根據(jù)編撰《左傳》剩余的材料又編著了這本《國語》。然而,宋代以來,“左丘明著《國語》”之說遭到許多學(xué)者的質(zhì)疑。宋代的朱熹、陳振孫、呂大圭、鄭樵和清代的尤桐、劉逢祿、皮錫瑞、康有為、梁啟超等學(xué)者均對 “左丘明著《國語》”的說法表示懷疑。其主要根據(jù)便是《左傳》和《國語》兩書不論在體例、篇幅,還是在風(fēng)格、記言、敘事等方面都表現(xiàn)出鮮明的區(qū)別,因而認(rèn)定兩書非出自一人之手。并進(jìn)而認(rèn)定《國語》非左丘明所作?涤袨樵凇缎聦W(xué)偽經(jīng)考》中甚至認(rèn)為今本《國語》是經(jīng)劉歆割裂為《左傳》后的殘余又加補(bǔ)綴而成。不過,上述種種懷疑《國語》為左丘明所作的觀點(diǎn)都未提出確鑿的文獻(xiàn)根據(jù),不足取信?贾T文獻(xiàn),揆諸情理,我們認(rèn)為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和韋昭《國語解序》等認(rèn)為《國語》為左丘明所編作的說法是可以信的?赡苁亲笄鹈鞲鶕(jù)當(dāng)時(shí)各國史官所記載的文獻(xiàn)資料,再加以整理潤色,因此所記各國之《語》詳略不同,風(fēng)格迥異。不能根據(jù)其中各部分在風(fēng)格、體例、語言方面有差異而否定《國語》為左丘明所編作的傳統(tǒng)說法!端膸烊珪偰俊肥凡科唠s史類《國語》提要所說:“《國語》出自何人?說者不一。然終以漢人所說為近古。所記之事與《左傳》俱迄智伯之亡,時(shí)代亦復(fù)相合。中有與《左傳》未符者,猶《新序》、《說苑》同出劉向,而時(shí)復(fù)抵牾,蓋古人著書各據(jù)所見之舊文,疑似存疑,不似后人輕改也!贝苏f甚為通達(dá),可以信從。
目錄: 國語卷第一 周語上 10 祭公諫穆王征犬戎 10 密康公之母論小丑備物終必亡 14 邵公諫厲王弭謗 16 芮良夫論榮夷公專利 18 邵公以其子代宣王死 20 仲山父諫宣王立戲 20 穆仲論魯侯孝[1] 22 仲山父諫宣王料民 23 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論周將亡 24 鄭厲公與虢叔殺子頹納惠王 26 內(nèi)史過論神 27 國語卷第二 周語中 31 富辰諫襄王以狄伐鄭及以狄女為后 31 襄王拒晉文公請隧 36 陽人不服晉侯 39 襄王拒殺衛(wèi)成公 40 王孫滿觀秦師 41 定王論不用全烝之故 42 劉康公論魯大夫儉與侈 46 王孫說請勿賜叔孫僑如 49 國語卷第三 周語下 50 單襄公論晉將有亂 50 單穆公諫景王鑄大錢 54 賓孟見雄雞自斷其尾 57 國語卷第四 魯語上 58 曹劌問戰(zhàn) 58 曹劌諫莊公如齊觀社 59 匠師慶諫莊公丹楹刻桷 60 夏父展諫宗婦覿哀姜用幣 61 臧文仲如齊告糴 62 展禽使乙喜以膏沫犒師 64 臧文仲說僖公請免衛(wèi)成公 66 臧文仲請賞重館人 68 文公欲弛孟文子與郈敬子之宅 69 夏父弗忌改昭穆之常 71 里革更書逐莒太子仆 73 里革斷宣公罟而棄之 74 子叔聲伯辭邑 76 里革論君之過 78 季文子論妾馬 79 國語卷第五 魯語下 80 叔孫穆子聘于晉 80 叔孫穆子諫季武子為三軍 82 諸侯伐秦魯人以莒人先濟(jì) 83 襄公如楚 84 季冶致祿 87 叔孫穆子知楚公子圍有篡國之心 88 叔孫穆子不以貨私免 89 子服惠伯從季平子如晉 91 季桓子穿井獲羊 94 公父文伯之母對季康子問 94 公父文伯飲南宮敬叔酒 95 公父文伯之母論內(nèi)朝與外朝 96 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 97 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 98 孔丘謂公父文伯之母知禮[1] 99 孔丘論大骨 99 孔丘論楛矢 101 閔馬父笑子服景伯 102 孔丘非難季康子以田賦 103 國語卷第六 齊語 105 管仲對桓公以霸術(shù) 105 管仲佐桓公為政 115 桓公為政既成 119 管仲教桓公親鄰國 120 管仲教桓公足甲兵 121 桓公帥諸侯而朝天子 122 葵丘之會天子致胙于桓公 125 桓公霸諸侯 126 國語卷第七 晉語一 129 武公伐翼止欒共子無死 129 史蘇論獻(xiàn)公伐驪戎勝而不吉 130 獻(xiàn)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135 獻(xiàn)公伐翟柤 137 優(yōu)施教驪姬遠(yuǎn)太子 139 優(yōu)施教驪姬譖申生 141 國語卷第八 晉語二 145 驪姬譖殺太子申生 145 公子重耳夷吾出奔 152 虢將亡舟之僑以其族適晉 154 宮之奇知虞將亡 155 獻(xiàn)公問卜偃攻虢何月 156 宰周公論齊侯好示 157 宰周公論晉侯將死 159 里克殺奚齊而秦立惠公 160 冀芮答秦穆公問 169 惠公入而背外內(nèi)之賂 170 惠公改葬共世子 171 惠公悔殺里克 173 惠公殺丕鄭 174 秦薦晉饑晉不予秦 176 秦侵晉止惠公于秦 178 呂甥逆惠公于秦 183 惠公斬慶鄭 185 國語卷第十 晉語四 189 重耳自狄適齊 189 齊姜?jiǎng)裰囟饝寻?191 齊姜與子犯謀遣重耳 194 衛(wèi)文公不禮重耳 195 曹共公不禮重耳而觀其骿肋 196 宋襄公贈重耳以馬二十乘 198 鄭文公不禮重耳 200 楚成王以周禮享重耳 202 重耳婚媾懷嬴 204 秦伯享重耳以國君之禮 208 秦伯納重耳于晉 210 寺人勃鞮求見文公 212 文公遽見豎頭須 215 文公伐原 216 文公救宋敗楚于城濮 216 鄭叔詹據(jù)鼎耳而疾號 219 箕鄭對文公問 220 文公任賢與趙衰舉賢 221 文公學(xué)讀書于臼季 224 郭偃論治國之難易 224 文公稱霸 225 國語卷第十一 晉語五 226 臼季舉冀缺 226 趙宣子論比與黨 227 趙宣子請師伐宋 228 靈公使鉏麑殺趙宣子 230 范武子退朝告老 231 范武子杖文子 232 郤獻(xiàn)子分謗 232 張侯御郤獻(xiàn)子 233 師勝而范文子后入 234 郤獻(xiàn)子等各推功于上 235 苗棼皇謂郤獻(xiàn)子不知禮 236 車者論梁山崩 236 伯宗妻謂民不戴其上難必及 238 國語卷第十二 晉語六 239 范文子不欲伐鄭 239 晉敗楚師于鄢陵 240 郤至勇而知禮 241 范文子論內(nèi)睦而后圖外 242 范文子論外患與內(nèi)憂 242 范文子論德為福之基 244 范文子論私難必作 245 欒書發(fā)郤至之罪 246 長魚矯脅欒中行 247 韓獻(xiàn)子不從欒中行召 248 國語卷第十三 晉語七 250 欒武子立悼公 250 悼公即位 252 悼公始合諸侯 256 祁奚薦子午以自代 258 魏絳諫悼公伐諸戎 259 悼公使韓穆子掌公族大夫 260 悼公使魏絳佐新軍 261 悼公賜魏絳女樂歌鐘 262 司馬侯薦叔向 263 國語卷第十四 晉語八 264 陽平教平公滅欒氏 264 辛俞從欒氏出奔 267 叔向母謂羊舌氏必滅 269 叔孫穆子論死而不朽 269 訾祏死范宣子勉范獻(xiàn)子 271 師曠論樂 271 叔向諫殺豎襄 272 叔向論比而不別 273 叔向與子朱不心競而力爭 274 叔向論忠信而本固 275 叔向論務(wù)德無爭先 277 趙文子請免叔孫穆子 278 趙文子為室張老謂應(yīng)從禮 280 趙文子稱賢隨武子 281 秦后子謂趙孟將死 281 叔向均秦楚二公子之祿 283 鄭子產(chǎn)來聘 284 叔向論憂德不憂貧 285 國語卷第十五 晉語九 288 叔向論三奸同罪 288 中行穆子帥師伐狄圍鼓 289 范獻(xiàn)子戒人不可以不學(xué) 291 董叔欲為系援 292 趙簡子欲有斗臣 293 閻沒、叔寬諫魏獻(xiàn)子無受賄 293 董安于辭趙簡子賞 295 趙簡子以晉陽為保鄣 296 郵無正諫趙簡子無殺尹鐸 296 鐵之戰(zhàn)趙簡子等三人夸功 299 衛(wèi)莊公禱 300 史黯諫趙簡子田于螻 301 少室周知賢而讓 301 史黯論良臣 302 趙簡子問賢于壯馳茲 303 竇犨謂君子哀無人 304 趙襄子使新稚穆子伐狄 305 智果論智瑤必滅宗 306 士茁謂土木勝懼其不安人 307 智伯國諫智襄子 307 晉陽之圍 309 國語卷第十六 鄭語 311 史伯為桓公論興衰 311 平王之末秦晉齊楚代興 322 國語卷第十七 楚語上 323 申叔時(shí)論傅太子之道 323 子囊議恭王之謚 326 屈建祭父不薦芰 328 蔡聲子論楚材晉用 329 伍舉論臺美而楚殆 334 范無宇論國為大城未有利者 338 左史倚相儆申公子亹 341 左史倚相儆司馬子期唯道是從 343 國語卷第十八 楚語下 344 子常問蓄貨聚馬鬬且論其必亡 344 藍(lán)尹亹避昭王而不載 348 鄖公辛與弟懷或禮于君或禮于父 349 藍(lán)尹亹論吳將斃 351 王孫圉論國之寶 352 魯陽文子辭惠王所與梁 354 葉公子高論白公勝必亂楚國 355 國語卷第十九 吳語 360 越王勾踐命諸稽郢行成于吳 360 吳王夫差與越荒成不盟 363 夫差伐齊不聽申胥之諫 365 夫差勝于艾陵使奚斯釋言于齊 368 申胥自殺 369 吳晉爭長未成勾踐襲吳 371 吳欲與晉戰(zhàn)得為盟主 374 夫差退于黃池使王孫茍告于周 379 勾踐滅吳夫差自殺 381 國語卷第二十 越語上 392 勾踐滅吳 392 國語卷第二十一 越語下 399 范蠡進(jìn)諫勾踐持盈定傾節(jié)事 399 范蠡勸勾踐無蚤圖吳 404 蠡謂人事至而天應(yīng)未至 405 范蠡謂先為之征其事不成 406 范蠡謂人事與天地相參乃可以成功 406 越興師伐吳而弗與戰(zhàn) 408 范蠡諫勾踐勿許吳成卒滅吳 410 范蠡乘輕舟以浮于五湖 413 國語解序 415 國語補(bǔ)音序 416 國語正義序 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