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字鑒譯注》是一本中國通史濃縮的讀本,是一本歷史普及的圖書。2.《五字鑒譯注》對《五字鑒》的五言韻文作全面注解,并在具體注釋中結合了原注中的內容,將注解內容分為導讀、注釋、譯文、評述四部分。 本書簡介: 《五字鑒》是明朝萬歷年間禮部尚書李廷機所著。李廷機用五言一句的韻文編纂了一部概述中國通史的書,并在韻文之后加以注釋解說。《五字鑒》是一本濃縮了的記傳休歷史讀本。本書將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用三言兩語說的清楚明白,顯得要言不繁!段遄骤b》于正史之外,還廣泛吸納了神話、傳說和一些軼聞趣事,極大地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本書以鄒圣脈增訂本為底本,以東南大學出版社鄧啟銅、陳作明點校本為依據,參考其他版本作校定和注解。本書對《五字鑒》的五言韻文作全面注解,并在具體注釋中結合了原注中的內容,將注解內容分為導讀、注釋、譯文、評述四部分。導讀在原文每一紀的開篇,略述每一朝代和歷史時期的史實脈絡,依照原文特點,以帝王世系為綱;注釋中對關鍵字詞既注釋本義也兼顧在文中的引申義,對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原文文意作簡要解釋,不作詳細考證;譯文兼顧上下文的內容作適當補充,以求文從字順;評述中既考慮到原注中的觀點,也兼顧具體史實作客觀評價,同時也有筆者本人的一些看法。 作者簡介: 李廷機(1542—1616),字爾張,號九我,明代晉江新門外浮橋(今屬福建省泉州市)人。嘉靖二十一年生,萬歷四十四年卒。自幼家貧好學,1570年舉順天鄉(xiāng)試解元,萬歷十一年中會元、榜眼,累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后辭官歸隱,貧病而終。古衛(wèi)兵,1973年出生,1995年畢業(yè)于山西大學中文系,現于晉中學院文學院任教,主要講授古代漢語、文字學、國學專題等課程。 目錄: 分為三皇紀、五帝紀、陶唐紀、有虞氏紀、夏后氏紀、商紀、周紀、春秋紀、戰(zhàn)國紀、秦紀、西漢紀、東漢紀、三國紀、西晉紀、東晉紀、南朝宋紀、南朝齊紀、南朝梁紀、南朝陳紀、隋紀、唐紀、下唐紀、五代梁紀、五代唐紀、五代晉紀、五代漢紀、五代周紀、宋紀、南宋紀、元紀、明紀三十一部分,歷來編者由于刻板印刷等原因分卷也不太統(tǒng)一,李廷機最先分為六卷,其后也有分為五卷的,目前通行本一般分為上中下三卷。全書內容分為兩大部分:一是以朝代更迭為綱,以五言韻詩的形式全面梳理了自三皇五帝一直到明朝結束的歷史事件;一是在五言韻詩的統(tǒng)領下加以注釋,對詩歌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作一簡單注解,故定名為《鑒略妥注》。 《五字鑒》的作者主要涉及三位,一是原著者李廷機,一是校正者張瑞圖,一是增訂者鄒圣脈。李廷機(1542—1616),字爾張,號九我,明代晉江新門外浮橋(今屬福建省泉州市)人。嘉靖二十一年生,萬歷四十四年卒。自幼家貧好學,1570年舉順天鄉(xiāng)試解元,萬歷十一年中會元、榜眼,累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后辭官歸隱,貧病而終。張瑞圖(1570—1644),字長公、無畫,號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晉江二十七都霞行鄉(xiāng)人(今屬福建省泉州市)人,明代官員、書畫家。萬歷三十五年進士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后以禮部尚書入閣,晉建極殿大學士,加少師。崇禎三年,因魏忠賢生祠碑文多其手書,被定為閹黨,獲罪罷歸。他以擅書名世,書法奇逸,峻峭勁利,筆勢生動,奇姿橫生,為明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與董其昌、邢侗、米萬鐘齊名,有“南張北董”之號;又擅山水畫,效法元代黃公望,蒼勁有勁,作品傳世極少。鄒圣脈(1692—1762),字宜彥,別號梧岡,清朝刻書家?滴跞辏1691)出生于汀州四堡龍足鄉(xiāng)(今連城縣四堡鄉(xiāng)霧閣村),祖父鄒周楨,父鄒仁聲,世代從事雕版印刷,“鐫經史、秦漢諸書,廣而布之”。鄒圣脈六歲入家塾,稍長博覽群書,不喜作八股文,“終身未第,一介布衣”,他也是啟蒙讀物《幼學瓊林》的增訂者!段遄骤b》在清代已流行于鄉(xiāng)間私塾,是當時著名的啟蒙讀物,流傳最廣的版本是四堡坊刻的版本,也就是鄒圣脈校訂和增訂的版本,也是今天普遍認可的通行本!段遄骤b》在李廷機和張瑞圖的筆下,囿于時代所限,只記述到元代為止,后經鄒圣脈增訂,將明代史實論述完成。進入民國時期,也有許多文人再加以增補潤色,有的將清代歷史論述完全,有的還涉及民國史實,甚至有的還直接用白話翻譯,以文言白話對照的形式刊行,但均不及原本影響大。民國時期古馀書局、上海昌文書局、上海普及書局等均有《五字鑒》的影印本或石印本刊行于世,其中翻刻影印的絕大多數都是鄒圣脈的版本。改革開放以后,東南大學出版社、岳麓書社等均出版其書,但均為原本點校,并無白話注解。為便于讀者更好地學習和了解中國歷史,初步掌握中國史學脈絡,客觀解讀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文化,本書以鄒圣脈增訂本為底本,以東南大學出版社鄧啟銅、陳作明點校本為依據,參考其他版本作校定和注解。本書對《五字鑒》的五言韻文作全面注解,并在具體注釋中結合了原注中的內容,將注解內容分為導讀、注釋、譯文、評述四部分。導讀在原文每一紀的開篇,略述每一朝代和歷史時期的史實脈絡,依照原文特點,以帝王世系為綱;注釋中對關鍵字詞既注釋本義也兼顧在文中的引申義,對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原文文意作簡要解釋,不作詳細考證;譯文兼顧上下文的內容作適當補充,以求文從字順;評述中既考慮到原注中的觀點,也兼顧具體史實作客觀評價,同時也有筆者本人的一些看法。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東西方文化的巨大沖擊和交融,沉寂了許多年的國學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但由于各種原因,在國學普及和學習的過程中,魚龍混雜,精蕪并存,導致許多喜歡國學的讀者無所適從,尤其是在一些國學培訓和講座中更是奇談怪說迭出,害人匪淺。其實作為一門學問,國學經過千年的沉淀,已經有了自身的系統(tǒng),經史子集自有脈絡可循,沿著前輩學人的足跡,當不至于有浩無涯涘之嘆。在學有所成的基礎上,才可能會有所發(fā)明和創(chuàng)見,急于求成或一味以功利之心對待學問,均非正道。筆者以為,今天如果注重青少年的國學修養(yǎng)和學習,有四部書最為有效,即《三字經》《五字鑒》《千字文》《千家詩》,因其分別對應四庫中的經史子集,內容涵蓋經學、史學、哲學、文化、文學幾個方面,既是國學體系的入門讀物,也可以起到對國學內容宏觀把握的效果。今日注解《五字鑒》,希望可以對喜歡國學的讀者有所幫助,也希望對青少年學習本國歷史有所裨益。有明李廷機先生,胸羅全史,手著《鑒略》,自皇古以迄宋元事跡,舉其大綱,略其小目,侔讀者開卷了然,儼與歷世受命之主賡揚一堂。更可喜者,句調葉律,有類詩歌,與人可誦可讀,一部二十一史之要領也。——蒙學大家 鄒圣脈《鑒略》是全部中國通史濃縮再濃縮的書,是便于青少年初懂自己本國史,先記其大綱大要的書。——著名學者 南懷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