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文化常識全知道


作者:青木     整理日期:2016-05-07 16:30:56


本書簡介:
  為了幫助讀者方便、輕松、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文化常識,編者青木選取了中外文化中頗具代表性的知識和史料,輯成《文化常識全知道(超值典藏版)(精)》。所選內(nèi)容涵蓋了文學(xué)、哲學(xué)思想、歷史考古、天文歷法、美術(shù)工藝、音樂舞蹈、出版?zhèn)髅降确矫,囊括了人們想知道、需要知道、?yīng)該知道的基本文化常識。
  體例編排注重各部分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邏輯層次,脈絡(luò)清晰,各分卷的知識形成一個系統(tǒng)、科學(xué)的有機(jī)整體,方便讀者學(xué)習(xí)和掌握。100余幅精美的插圖與文字相輔相成,將文化知識精彩、直觀地展現(xiàn)于讀者面前,使其仿佛置身于一座立體真實的博物館。
  全新的視角、注重文化底蘊(yùn)與現(xiàn)代審美的設(shè)計理念,多種視覺元素的有機(jī)結(jié)合,使本書成為讀者擴(kuò)大文化視野、豐富知識儲備、提高人文修養(yǎng)的理想讀本。本書既是一本精華版的百科辭典,又可成為休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快餐。
  目錄:
  學(xué)
   校讎學(xué)
   武英殿
   掃葉山房
   官書局
   墨海書館
   美華書館
   同文館
   點石齋石印書局
   同文書局
   廣學(xué)會
   《崇文總目》
   《遂初堂書目》
   《郡齋讀書志》
   《校鰱通義》
   《藏書紀(jì)事詩》
   《經(jīng)籍纂詁》
   《藝文類聚》
   《太平御覽》
   《永樂大典》
   《古今圖書集成》
   《四庫全書》
   紙草書
   泥版書
   羊皮書卷
   蠟版書
   西方古版書
   世界十大百科全書
   《吉尼斯世界紀(jì)錄》
   《雷克拉姆世界文庫》
   《伯爾尼公約》
   《安妮女王法令》
   《大清著作權(quán)律》
   報紙溯源
   《萬國公報》
   《申報》
   《時務(wù)報》
   《蘇報》
   《民報》
   《大公報》
   《華盛頓郵報》
   《華爾街日報》
   《泰晤士報》
   《每日新聞》
   《讀賣新聞》
   《朝日新聞》
   “便士報”
   雜志
   《讀者文摘》
   廣播
   美聯(lián)社
   法新社
   路透社
   塔斯社
   共同社
   BBC
   無冕之王
   世界上最早的職業(yè)記者
   節(jié)目主持人
   普利策獎
   金眼獎
   世界圖書和版權(quán)日
   法蘭克福圖書博覽會
   倫敦圖書博覽會
   博洛尼亞兒童圖書博覽會
   郵政的起源
   郵政編碼
   郵筒的由來
   世界上最早的“郵箱”
   郵戳
   中國綠色郵政
   電報
   電話
   傳真機(jī)
   紙信封
   明信片
   首日封
   小本票
   票中票
  政治法律篇
   三公九卿
   宰相
   十三曹
   太尉與大司馬
   御史大夫
   郡縣制和州縣制
   郡守和縣令
   刺史
   三省六部制
   尚書仆射
   侍中
   中書令
   侍郎
   政事堂
   御史臺
   唐代五監(jiān)
   轉(zhuǎn)運(yùn)使
   觀察使
   參知政事
   路、軍、府、州
   宣政院
   行省制度
   內(nèi)閣
   大學(xué)士
   司禮太監(jiān)
   都察院
   東西二廠
   錦衣衛(wèi)
   總督
   巡撫
   道員
   南書房
   順天府尹
   八旗制度
   軍機(jī)處
   欽差大臣
   駐外大使
   羅馬元老院
   前三頭同盟
   后三頭同盟
   幕府
   兩院制
   種姓制度
   布爾什維克
   君主制
   元白
   唐宋八大家
   三蘇
   蘇門四學(xué)士
   永嘉四靈
   元曲四大家
   江左三大家
   嶺南三家
   屈原
   賈誼
   司馬相如
   陶淵明
   李白
   杜甫
   李煜
   柳永
   蘇軾
   李清照
   辛棄疾
   曹雪芹
   中國最早的民歌
   《詩經(jīng)》
   《楚辭》
   《古詩十九首》
   《竇娥冤》
   《水滸傳》
   《西游記》
   《三國演義》
   《紅樓夢》
   人文主義
   古典主義
   感傷主義
   象征主義
   表現(xiàn)主義
   達(dá)達(dá)主義
   超現(xiàn)實主義
   魔幻現(xiàn)實主義
   迷惘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
   百科全書派
   新感覺派
   意識流
   新小說派
   黑色幽默
   狂飆運(yùn)動
   憲章運(yùn)動文學(xué)
   比較文學(xué)
   文藝復(fù)興
   騎士文學(xué)
   物語文學(xué)
   共和制
   容克
   三K黨
   納粹
   領(lǐng)事
   大使
   國際聯(lián)盟
   聯(lián)合國的成立
   國際法院
   八國首腦會議
   歐洲聯(lián)盟
   烏托邦
   人權(quán)
   硎
   十惡不赦
   連坐和族誅
   宮刑
   凌遲
   監(jiān)獄和班房
   秋決制度
   英美法系
   憲法
   國際法
   十二銅表法
   《漢謨拉比法典》
   《摩奴法典》
   《拿破侖法典》
   聽證
   律師
   陪審團(tuán)
  經(jīng)濟(jì)篇
   井田
   占田法
   戶籍
   算賦和口賦
   均輸
   平準(zhǔn)
   榷法
   常平倉
   三十稅一
   鹽鐵官營
   均田制
   租庸調(diào)制
   兩稅制
   市舶司
   徭役
   錢法
   一條鞭法
   黃冊和魚鱗冊
   攤丁入畝
   食貨
   四民分業(yè)
   重農(nóng)抑商
   天朝田畝制度
   榷場
   屯田
   買辦
   招牌
   中國最早的商標(biāo)
   工資
   行會
   票號
   錢莊
   江南織造
   廣東十三行
   “商人”的起源
   算盤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中國銅圓
   中國銀圓
   中國最早的公債券
   港幣
   西歐莊園制
   圈地運(yùn)動
   工業(yè)革命
   壟斷
   傾銷
   第三產(chǎn)業(yè)
   石油危機(jī)
   歐洲銀行
   世界銀行
   世界貿(mào)易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銀行
   交易所
   彩票
   股票
   期貨
   保險
   金本位制度
   信用卡
   各國貨幣的名稱
   亞當(dāng)·斯密和《國富論》
   馬爾薩斯
   歐文
   李嘉圖
   傅立葉
   凱恩斯
  教育篇
   世卿世祿制
   征辟
   郎官郎吏
   察舉制度
   賢良方正
   舉孝廉
   九品中正制
   科舉制
   ?
   制科
   恩科
   進(jìn)士科
   明經(jīng)科
   翰林院
   武科
   翻譯科
   八股文取士
   童試與鄉(xiāng)試
   會試
   殿試
   朝考
   狀元及第
   榜眼、探花
   進(jìn)士
   舉人
   秀才
   門生
   監(jiān)生
   貢生
   帖經(jīng)、帖括
   連中三元
   蟾宮折桂
   科舉四宴
   科場的槍替
   教師
   學(xué)位_
   學(xué)分制
   牛津大學(xué)
   劍橋大學(xué)
   哈佛大學(xué)
   斯坦福大學(xué)
  體育娛樂篇
   武術(shù)
   十八般武藝
   氣功
   太極拳
   五禽戲
   六博
   投壺
   圍棋
   射覆
   中國象棋
   百戲
   角牴
   蹴鞠
   騎射
   馬球
   豆葉戲
   踏青
   冰戲
   看社戲
   蕩秋千
   斗雞
   斗蛐蛐
   放風(fēng)箏
   賽龍舟
   鳴蟲
   消寒
   奧運(yùn)會
   奧林匹克運(yùn)動會圣火
   獎牌
   獎杯
   亞運(yùn)會
   足球
   世界杯足球賽
   籃球
   排球
   網(wǎng)球
   羽毛球
   乒乓球
   田徑運(yùn)動
   馬拉松
   跨欄跑
   橄欖球
   跆拳道
   保齡球
   高爾夫球
   跳高
   跳遠(yuǎn)
   鉛球
   鐵人三項賽
   柔道
   劍道
   相撲
   拳擊
   臺球
   健美運(yùn)動
   藝術(shù)體操
   滑雪
   沖浪運(yùn)動
   登山運(yùn)動
  醫(yī)藥篇
   中醫(yī)
   五臟
   六腑
   奇恒之腑
   精、氣、血
   五輪八廓
   六淫
   七情
   同病異治
   異病同治
   扶正祛邪
   傷寒學(xué)派
   溫病學(xué)派
   臟象學(xué)說
   四氣五味
   十八反
   針灸療法
   中醫(yī)推拿術(shù)
   拔罐
   刮痧
   四診法
   經(jīng)脈
   穴位
   藥膳
   方劑
   扁鵲
   華佗
   張仲景
   孫思邈
   金元四大家
   李時珍
   “大夫”稱呼的由來
   杏林
   坐堂醫(yī)
   同仁堂
   中醫(yī)行醫(yī)的招牌——葫蘆
   《黃帝八十一難經(jīng)》
   《格致余論》
   《洗冤集錄》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黃帝內(nèi)經(jīng)》
   《傷寒雜病論》
   《針灸甲乙經(jīng)》
   《備急千金要方》
   《本草綱目》
   麻醉術(shù)的由來
   手術(shù)服為什么是綠色的
   阿司匹林
   青霉素
   胰島素
   激素
   哈維
   琴納
   孟德爾
   紅十字會
  飲食篇
   茶
   茶道
   西湖龍井
   洞庭碧螺春
   安溪鐵觀音
   大紅袍
   普洱茶
   祁門紅茶
   黃山毛峰
   六安瓜片
   君山銀針
   信陽毛尖
   陸羽與《茶經(jīng)》
   酒的發(fā)明
   古代的酒器
   酒令
   滿漢全席
   宮廷御膳
   宴飲之禮
   進(jìn)食之禮
   席間雅興
   《食次》
   《食經(jīng)》
   中國菜系之說
   東坡肉
   叫花雞
   佛跳墻
   餃子
   年糕
   月餅
   元宵
   狗不理
   全聚德
   天福號
   六必居
   王致和
   都一處
   東來順
   三明治
   冰激凌
   方便面
  服飾妝容篇
   冕旒和龍袍
   襦裙
   披帛
   半臂
   褙子
   霞帔
   水田衣
   袞衣
   百褶裙
   幞頭
   冠冕巾
   長翅帽
   頂戴
   花翎
   玉帶
   腰帶
   中山裝
   旗袍
   馬褂
   綾
   羅
   綢
   緞
   壯錦
   水家布
   步搖
   鳳冠
   盤扣
   花黃
   鉛華
   胭脂
   西裝
   牛仔褲
   喇叭褲
   夾克
   燕尾服
   和服
   裙子
   內(nèi)衣
   領(lǐng)帶
   風(fēng)衣
  中外節(jié)日篇
   春節(jié)
   人日
   立春
   元宵節(jié)
   二月二
   上巳節(jié)
   社日
   清明節(jié)
   端午節(jié)
   七夕
   中元
   中秋節(jié)
   重陽節(jié)
   冬至
   臘八
   小年
   除夕
   傣族潑水節(jié)
   彝族火把節(jié)
   苗族拉鼓節(jié)
   那達(dá)慕大會
   傳召節(jié)
   教師節(jié)
   三八節(jié)
   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
   國際護(hù)士節(jié)
   母親節(jié)
   父親節(jié)
   情人節(jié)
   萬圣節(jié)
   感恩節(jié)
   復(fù)活節(jié)
   平安夜
   圣誕節(jié)
  名勝古跡篇
   中國六大古都
   四大碑林
   四大古橋
   中國三大殿
   四大古塔
   四大道教名觀
   四大道教名山
   洛陽白馬寺
   少林寺
   云岡石窟
   莫高窟
   龍門石窟
   長城
   圓明園
   頤和園
   避暑山莊
   蘇州園林
   江南三大名樓
   故宮
   布達(dá)拉宮
   西湖十景
   平遙古城
   古羅馬角斗場
   雅典衛(wèi)城遺址
   龐貝古城
   埃及金字塔
   獅身人面像
   帕特農(nóng)神廟
   亞歷山大燈塔
   盧浮宮
   大英博物館
   克里姆林宮
   悉尼歌劇院
   比薩斜塔
   埃菲爾鐵塔
   巴黎凱旋門
   凡爾賽宮
   自由女神像
   吳哥窟
   神秘的巨石陣
   復(fù)活節(jié)島石像
   米蘭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
   圣保羅大教堂
   圣彼得教堂
   吠陀文學(xué)
   解凍文學(xué)
   十四行詩
   七星詩社
   墓園詩派
   湖畔詩派
   古希臘三大悲劇家
   印度兩大史詩
   荷馬史詩
   英國詩壇的三顆巨星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
   勃朗特三姐妹
   19世紀(jì)俄國三大文學(xué)批評家
   莎士比亞
   安徒生
   泰戈爾
   《羅密歐與朱麗葉》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諾貝爾文學(xué)獎
   愛爾蘭都柏林文學(xué)獎
   畢希納文學(xué)獎
   芥川獎、直木獎
   塞萬提斯獎
   龔古爾文學(xué)獎
   國際安徒生獎
  哲學(xué)思想篇
   “哲學(xué)”一詞的由來
   百家爭鳴
   道家
   儒家
   法家
   名家
   黃老學(xué)派
   仁
   禮
   忠恕
   智
   勇
   孝悌
   三不朽
   內(nèi)省
   內(nèi)圣外王
   慎獨
   四端
   中庸
   義利之辯
   禮義廉恥
   八卦
   陰陽
   五行
   太極
   有無
   氣
   道
   形而上、形而下
   無為而治
   小國寡民
   讖緯
   貴無論
   道統(tǒng)說
   天人相分
   知行合一
   魏晉玄學(xué)
   名教與自然
   程朱學(xué)派
   永康學(xué)派
   鵝湖之會
   理學(xué)
   三玄
   《周易》
   河圖洛書
   十三經(jīng)注疏
  《資政新篇》
   周公
   老子
   孔子
   墨子
   孟子
   莊子
   茍子
   韓非子
   董仲舒
   王充
   范縝
   朱熹
   陸九淵
   王守仁
   黃宗羲
   顧炎武
   王夫之
   戴震
   魏源
   米利都學(xué)派
   畢達(dá)哥拉斯學(xué)派
   麥加拉學(xué)派
   學(xué)園派
   斯多阿學(xué)派
   理念論
   柏拉圖主義
   犬儒主義
   懷疑論
   原子論
   無神論
   逍遙學(xué)派
   因信稱義
   四假相
   科學(xué)歸納法
   唯理論
   我思故我在
   自因
   社會契約說
   唯意志論
   一元論
   二元論
   多元論
   感覺論
   自然神論
   泛神論
   價值論
   快樂主義
   禁欲主義
   人道主義
   個人主義
   利己主義
   利他主義
   弗洛伊德主義
   新康德主義
   物競天擇
   結(jié)構(gòu)主義
   分析哲學(xué)
   實證主義哲學(xué)
   “新實在論”哲學(xué)
   存在主義
   經(jīng)驗主義
   人本主義
   實用主義
   馬克思主義
   蘇格拉底
   亞里士多德
   康德
   黑格爾
   尼采
  歷史考古篇
   正史
   雜史
   別史
   野史
   紀(jì)傳體一
   編年體一
   紀(jì)事本末體
   典志體
   會要體
   學(xué)案體
   起居注
   實錄
   方志
   類書
   叢書
   二十四史
   三通四史
   《國語》
   《戰(zhàn)國策》
   《史記》
   《漢書》
   《后漢書》
   《三國志》
   《晉書》
   《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魏書》
   《北齊書》
   《周書》
   《南史》
   《北史》
   《隋書》
   《舊唐書》
   《新唐書》
   《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遼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漢紀(jì)》
   《后漢紀(jì)》
   《資治通鑒》
   《明實錄》
   《清實錄》
   《唐會要》
   《明會典》
   《大清會典》
   《山海經(jīng)》
   《水經(jīng)注》
   《大唐西域記》
   《徐霞客游記》
   《洛陽伽藍(lán)記》
   《貞觀政要》
   《史通》
   《通典》
   《文獻(xiàn)通考》
   母系氏族時期
   父系氏族時期
   半坡遺址
   元謀人遺址
   藍(lán)田人
   仰韶文化
   山西丁村人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紅山文化
   龍山文化
   北京人化石
   殷墟
   人祭和人殉
   世界十大古文明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普那路亞群婚
   歐洲舊石器時代
   西亞舊石器時代
   非洲舊石器時代
   東南亞舊石器時代
   古巴比倫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
   尼羅河流域文明
   美洲古代文明
   印加文明
   奧爾梅克文明
   帕拉卡斯文化
   摩羯文化
   古代印第安文明
   阿茲特克文明
   瑪雅文化
   邁錫尼文明
   古印度“哈拉巴文化”
   波斯帝國
   馬其頓帝國
   神圣羅馬帝國
   卡疊什之戰(zhàn)
   亞述的征服
   斯巴達(dá)克起義
   英法百年戰(zhàn)爭
   普奧魯騰之戰(zhàn)
   美國南北戰(zhàn)爭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冷戰(zhàn)”
  天文歷法篇
   北斗七星
   觀象授時
   天文歷法與政權(quán)
   災(zāi)異與人事
   受天命,改正朔
   日、氣、朔
   千支計時紀(jì)年
   三垣與四象
   二十八宿
   星野
   古代的星圖
   彗星、行星的運(yùn)行記載
   黃道與黃道吉日
   古人對地震的解釋
   二十四節(jié)氣
   黃歷
   陰歷與陽歷
   夏歷、周歷和秦歷
   太初歷
   授時歷
   渾天儀
   漏刻、日晷和圭表
   一行測算子午線
   中國最早的天文臺
   十二星座
   埃及太陽歷
   “公元”紀(jì)年法
   星期的由來
   共和歷
  美術(shù)工藝建筑篇
   畫品
   書品
   裝裱
   書法的起源
   文房四寶
   毛筆
   墨
   紙
   硯
   徽墨
   甲骨文
   金文
   篆書
   隸書
   草書
   楷書
   行書
   宋體字
   飛白
   永字八法
   魏碑
   拓片
   瘦金體
   鐘繇
   王羲之
   歐陽詢
   顏真卿
   柳公權(quán)
   米芾
   宋四家
   趙孟頰
   祝允明
   文徵明
   王寵
   董其昌
   傅山
   何紹基
   趙之謙
   《蘭亭序》
   《中秋帖》
   《真草千字文》
   《仲尼夢奠帖》
   《黃州寒食帖》
   《書譜》
   《祭侄文稿》
   《神策軍碑》
   《草書詩帖》
   《三希堂法帖》
   中國畫
   人物畫
   山水畫
   花鳥畫
   書畫同源
   南北宗論
   筆法
   白描
   十八描
   用色
   構(gòu)圖與透視
   題款與印章
   虎頭三絕顧愷之
   展子虔和《游春圖》
   閻立本兄弟
   畫圣吳道子
   李公麟
   馬遠(yuǎn)語言文字篇漢字的起源《世本》、《荀子》、《呂氏春秋》、《韓非子》等古文獻(xiàn),都說漢字是在黃帝時代由倉頡、沮誦兩人創(chuàng)造的。
  許慎的《說文解字》認(rèn)為伏羲創(chuàng)八卦,啟發(fā)人們根據(jù)不同事物去作不同的符號。神農(nóng)氏時代“結(jié)繩而治”,但庶事繁多,最終不能滿足。于是,應(yīng)歷史潮流,在黃帝時代就出現(xiàn)了倉頡造字,并說倉頡初造字時,“依類象形”謂之文,后來“形聲相益”謂之字。經(jīng)過長期演進(jìn)發(fā)展,總結(jié)出構(gòu)成漢字的六種方法,稱為“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zhuǎn)注、假借”。
  還有的古書說,倉頡仰觀星象圓曲之勢,俯察龜紋縱橫之象,至于什么鳥羽、山川,甚至手掌紋路等,都是他據(jù)以創(chuàng)造文字的基礎(chǔ)。
  在清末民初疑古思潮的影響下,有人提出漢字實際上是孔子親自創(chuàng)造的,然而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迅速粉碎了這種神化孔子的說法。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也動搖了《說文解字》有關(guān)文字起源的傳說,對傳說的“六書”理論也提出了各種質(zhì)疑。
  其實,中國文字的基礎(chǔ)是“象形”,是廣大勞動人民在生產(chǎn)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漢字的演變漢字是一種形體和意義緊密結(jié)合的表意文字。它逐漸從具體走向抽象、符號化,方塊的形式逐步固定下來。從有文字實物的殷商開始,漢字的演變經(jīng)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宋體等多個階段。
  甲骨文: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漢字形態(tài),起源于殷商時期。
  金文:刻鑄在鐘鼎等器物上的文字,商周時期出現(xiàn)。
  大篆:又叫籀文,周代太史籀創(chuàng)造,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通行于秦國等地。
  小篆:適應(yīng)秦統(tǒng)一中國的形勢而形成,由大篆簡化而來。
  隸書:形成于戰(zhàn)國晚期,成熟于漢代,由小篆簡化而來。
  楷書:出現(xiàn)于東漢時期,六朝時進(jìn)一步完善,唐代時成熟,由隸書簡化而來。
  草書:楷書的變體,產(chǎn)生于漢代。
  行書:起源于漢代,是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
  宋體:宋代出現(xiàn),興起于印刷業(yè)的雕版匠之手。
  后代的書籍多采用這種字體。倉頡造字倉頡,號史皇氏,是黃帝時的史官,《說文解字·敘》記載:“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蟲東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械,萬品以察!边@段記錄表述的就是倉頡造字的事跡。《呂氏春秋·審分覽·君守》稱:“奚仲作車,蒼頡作書,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dāng)矣!彼^的“蒼(倉)頡作書”,并不是說倉頡一個人完全地將文字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來,而是說倉頡將民間既有的圖畫文字進(jìn)行廣泛搜集,并加以認(rèn)真整理,從而創(chuàng)制出一套成體系的規(guī)范的象形文字!盾髯印そ獗巍酚涊d:“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边@是在說,當(dāng)時從事文字整理工作的也并非僅有倉頡一人,因為倉頡的成果最佳,所以只有這一套文字獨自傳承了下來。甲骨文甲骨文由時任北京國子監(jiān)祭酒的金石學(xué)家王懿榮發(fā)現(xiàn)于1899年,因為字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所以名之日“甲骨文”。甲骨文是現(xiàn)今已知的中國古代最早的體系基本完備的文字,主要應(yīng)用于殷商時期。當(dāng)時人們非常迷信,統(tǒng)治者在每有事宜的時候都要進(jìn)行占卜,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烏龜?shù)母辜、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鉆出一些小坑,然后對其進(jìn)行加熱以使甲骨表面產(chǎn)生裂痕,從而根據(jù)這些裂痕的樣態(tài)來測知吉兇禍福。甲骨文大多就是對這種占卜所作的記錄,另外也有少數(shù)內(nèi)容是記載其他事情的。甲骨文被發(fā)現(xiàn)后,在殷墟(河南安陽小屯村)經(jīng)過大規(guī)模的挖掘,加之其他各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出土刻有文字的甲骨十幾萬片,載有4500多字,其中已經(jīng)識別的有2500多字。這些文字中除象形字之外,還有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也占到約27%的比例,可見甲骨文已是發(fā)展相當(dāng)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獻(xiàn)是研究中國上古時期特別是商代的社會歷史和語言文字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由此也形成了專門的“甲骨學(xué)”,羅振玉、王國維、董作賓、郭沫若等知名學(xué)者都是甲骨學(xué)研究的大家。P1-2
  





上一本:搖滾編年史 下一本:理想的書店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文化常識全知道的作者是青木,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