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群書治要》金澤文庫本、元和二年本、四部叢刊影印之天明本,以及早稻田藏天明本校正,并附有校正說明 ★增補原闕三卷,五十卷完整版本 ★在中國失傳1200年的珍貴古籍!镏袊攀ハ韧踔螄闹腔邸⒎椒、效果及經驗★修齊治平的理論大綱;治國安邦的經驗匯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 同類好書推薦★群書治要考譯(全四冊)★群書治要譯注(全注全譯 簡體版 全十冊)★中華經典誦讀教材★中華經典誦讀教材(第二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宣紙線裝 本書簡介: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八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余年。二十八歲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別留心于治平之道,休生養(yǎng)民。根據《新唐書》記載如下: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詔魏征、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經史百氏帝王所以興衰者上之,帝愛其書博而要,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賚賜尤渥。《群書治要》一書,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經、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余萬言。書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說,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本書根據《群書治要》元和二年本、《群書治要》天明本?闭矶,并將原闕的三卷重新從原書中節(jié)錄,以補原闕之憾,更便于當前人們學習和汲取該書的智慧。 作者簡介: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河北巨鹿人。貞觀元年(627年),升任尚書左丞。貞觀二年(628年),魏征被授秘書監(jiān),并參掌朝政,在此期間,受命編撰《群書治要》,于貞觀五年(631年)編輯成書。貞觀七年(633年),魏征代王珪為侍中。貞觀十年(636年),魏征奉命主持編寫《隋書》、《周書》、《梁書》、《陜書》、《齊書》(時稱五代史)等,歷時七年。貞觀十二年(638年),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漸怠惰,懶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漸不克終疏》,列舉了唐太宗執(zhí)政初到當前為政態(tài)度的十個變化。貞觀十六年(643年),魏征病逝家中。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并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目錄: 序 刊《群書治要》考例 《群書治要》五十卷提要 卷一周易 卷二尚書 卷三毛詩 卷四春秋左氏傳(上)補 卷五春秋左氏傳(中) 卷六春秋左氏傳(下) 卷七禮記 卷八周禮 周書 國語 韓詩外傳 卷九孝經序出版說明校正《群書治要》序 刊《群書治要》考例 《群書治要》五十卷提要《群書治要》序 卷 一 周 易 卷 二 尚 書 卷 三 毛 詩 卷 四 春秋左氏傳(上)補 卷 五 春秋左氏傳(中) 卷 六 春秋左氏傳(下) 卷 七 禮 記 卷 八 周 禮 周書 國語 韓詩外傳 卷 九 孝 經 論語 卷 十 孔子家語 卷十 一 史記(上) 卷十 二 史記(下) 卷十 二 吳越春秋 卷十 三 漢書(一)補 卷十 四 漢書(二) 卷十 五 漢書(三) 卷十 六 漢書(四) 卷十 七 漢書(五) 卷十 八 漢書(六) 卷十 九 漢書(七) 卷二 十 漢書(八)補 卷二十一 后漢書(一) 卷二十二 后漢書(二) 卷二十三 后漢書(三) 卷二十四 后漢書(四) 卷二十五 魏志(上) 卷二十六 魏志(下) 卷二十七 蜀 志 卷二十七 吳志(上) 卷二十八 吳志(下) 卷二十九 晉書(上) 卷三 十 晉書(下) 卷三十一 六 韜 陰謀 鬻子 卷三十二 管 子 卷三十三 晏 子 司馬法 孫子兵法 卷三十四 老 子 鹖冠子 列子 墨子 卷三十五 文 子 曾子 卷三十六 吳 子 商君子 尸子 申子 卷三十七 孟 子 慎子 尹文子 莊子 尉繚子 卷三十八 孫卿子 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 卷四 十 韓 子 三略 新語 賈子 卷四十一 淮南子 卷四十二 鹽鐵論 新序 卷四十三 說 苑 卷四十四 桓子新論 潛夫論 卷四十五 崔寔政論 昌言 卷四十六 申 鑒 中論 典論 卷四十七 劉廙政論 蔣子萬機論 政要論 卷四十八 體 論 典語 卷四十九 傅 子 卷五 十 袁子正書 抱樸子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史,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終沒有中斷、延續(xù)五千多年,一直發(fā)展至今的文明,是人類智慧的瑰寶。在世界文明史上,先后出現(xiàn)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羅馬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等,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它文明。而中華文明,以其頑強的凝聚力和雋永的魅力,歷經滄桑而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千古傳承、不斷豐富發(fā)展而沒有中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典籍,其數(shù)量之多舉世罕見。這些經典,讓中國古圣先賢的教誨代代都能培養(yǎng)出圣賢君子,使得中華民族無論在何種境況下都后繼有人,讓傳統(tǒng)文化的薪火始終不滅。這些經典,不僅讓中華民族的后世子孫蒙受福蔭,也不斷傳播到世界各地,給世界人民帶來和諧、安定。 在中國歷史上,就曾經有這樣一部書,它不僅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盛世”,而且還遠渡重洋,被日本天皇和臣子奉為圭臬,創(chuàng)造了日本歷史上的兩朝盛世。然而這樣一部偉大的著作,卻在中國歷史上失傳了一千多年,一直鮮為人知。這部書就是——《群書治要》。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貞觀初年下令所編輯的。太宗十八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余年。二十八歲即帝位后,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史,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終沒有中斷、延續(xù)五千多年,一直發(fā)展至今的文明,是人類智慧的瑰寶。在世界文明史上,先后出現(xiàn)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羅馬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等,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它文明。而中華文明,以其頑強的凝聚力和雋永的魅力,歷經滄桑而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千古傳承、不斷豐富發(fā)展而沒有中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典籍,其數(shù)量之多舉世罕見。這些經典,讓中國古圣先賢的教誨代代都能培養(yǎng)出圣賢君子,使得中華民族無論在何種境況下都后繼有人,讓傳統(tǒng)文化的薪火始終不滅。這些經典,不僅讓中華民族的后世子孫蒙受福蔭,也不斷傳播到世界各地,給世界人民帶來和諧、安定。 在中國歷史上,就曾經有這樣一部書,它不僅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盛世”,而且還遠渡重洋,被日本天皇和臣子奉為圭臬,創(chuàng)造了日本歷史上的兩朝盛世。然而這樣一部偉大的著作,卻在中國歷史上失傳了一千多年,一直鮮為人知。這部書就是——《群書治要》。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貞觀初年下令所編輯的。太宗十八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余年。二十八歲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別留心于治平之道,休生養(yǎng)民。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第二個月,便下令在弘文殿聚書二十萬卷,設立“弘文館”,即為國家藏書之所,亦為皇帝招納文學英才之地,集聚了褚亮、姚思廉、蔡允恭、蕭德言等英才,“聽朝之際,引入殿內,講論文義”,“或至夜分而罷”。每當朝廷議事之后,唐太宗便延請眾人同入弘文館,向眾賢士請教治國良策,以為日后施政良方。 盡管諸賢士日夜在弘文館輪值,但是也不能時時隨侍在太宗之側,而且古代經典卷帙浩繁,很難遍覽,即使是遍覽群書,也恐有不得其精要的遺憾。太宗有感于此,故而產生編撰《群書治要》的想法。對此,《新唐書?蕭德言傳》如是記載: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詔魏征、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經史百氏帝王所以興衰者上之,帝愛其書博而要,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賚賜尤渥。《群書治要》一書,整理歷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經、史、諸子百家中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余萬言。書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說,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 唐太宗在讀《群書治要》后,在《答魏征上〈群書治要〉手詔》中感慨道:“朕少尚威武,不精學業(yè),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觀所撰書,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使朕致治稽古,臨事不惑。其為勞也,不亦大哉!”(見《全唐文》)唐太宗特令繕寫《群書治要》十余部,分賜太子及諸侯王以作從政龜鑒。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研讀《群書治要》,能夠達到“君”學可以治國、“臣”學可以輔政、“民”學可以齊家的效果。愿我輩同仁,共學此書;愿古圣先賢之教誨,利益世人,和諧世界。卷一 周易治要 《乾》:元、亨、利、貞〔《文言》備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處下體之極,居上體之下。純修下道,則居上之德廢;純修上道,則處下之禮曠。故終日乾乾,至于夕。惕猶若厲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不行不躍而在乎天,故曰飛龍也。龍德在天,則大人之路亨也。夫位以德興,德以位敘,以至德而處盛位,萬物之睹,不亦宜乎〕。 上九:亢龍有悔。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大明乎終始之道,故六位不失其時而成也。升降無常,隨時而用。處則乘潛龍,出則乘飛龍,故曰“時乘六龍”也〕。保合大和,乃利貞〔不和而剛暴也〕。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萬物所以寧,各以有君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居下體之上,在上體之下,明夫終敝,故不驕也。知夫至至,故不憂也〕。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惕,怵惕之謂也〕。”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 “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下無陰也〕,賢人在下位而無輔〔賢人雖在下,而當位,不為之助〕,是以動而有悔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以君德而處下體,資納于物者也〕,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圣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坤》: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經綸〔君子經綸之時〕。 彖曰: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屯體不寧,故利建諸侯也。屯者,天地造始之時也。造物之始,始于冥昧,故曰“草昧”也。處造始之時,所宜之善,莫善于建侯〕。 《蒙》: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彖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我謂非童蒙者。暗者求明者,明者不咨暗。故蒙之為義,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也。童蒙之來求,我志應故也〕。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