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介: 秦公敬修篤學中華傳統(tǒng)文化,熟讀《小學》書萬遍,積六十余年博學踐履功力而成此著,其文辭通達,語言簡煉,條分縷析,說理透徹,善德一貫。闡發(fā)精微,尤多獨到之處;學者有志成德立業(yè),必先學此書以為修齊治平根基,成為學習《四書》《五經(jīng)》的階梯。學生以此書為傳統(tǒng)文化啟蒙讀物,以為成德之本,成才之基,必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此書亦可作為小學語文課本和德育課本編訂的母本之一以及教師教學課件用書。 作者簡介: 秦敬修,男,甘肅省崇信縣人(1910~2004年,享年95歲)。1931年畢業(yè)于甘肅省平?jīng)鰩煼丁?935年至1936年游學于藍田縣蕓閣書院、三原縣正誼書院,訪求名師,潛心研究儒家傳統(tǒng)文化,尋求文化救國。1937年至1941年在陜西省眉縣嶗峰書院從山東即墨張范卿先生(清朝舉人)研究《周易》4年。關(guān)中學者譽為巨擘,可謂一方名士。1948年至1958年在家鄉(xiāng)行醫(yī)濟民,為一方名醫(yī)。1956年至1958年任崇信縣柏樹鄉(xiāng)保健站站長。1958年至1965年調(diào)甘肅省中醫(yī)學校任教,主講《黃帝內(nèi)經(jīng)》《中醫(yī)學概論》等中醫(yī)學課程。曾為蘭州醫(yī)學院教師班講授中醫(yī)經(jīng)典。脫稿著作有《周易卦解》《脈診握要》《新編中醫(yī)兒科學》《雜證脈證并治》《小學通俗解義》《五子書》等著作待資印行!吨芤棕越狻芬延缮鐣茖W文獻出版社列為“東方古代哲學”書系于2007年1月出版發(fā)行,在20世紀60年代初撰寫《小兒指紋診法》《脈診握要》等論文,在《甘肅省醫(yī)學論文匯編》等刊物上發(fā)表。 目錄: 朱子《小學》序/001 《小學》題辭/005 內(nèi)篇(一) **卷立教/015 內(nèi)篇(二) 第二卷明倫/039 **章明父子之親/041 第二章明君臣之義/079 第三章明夫婦之別/091 第四章明長幼之序/099 第五章明朋友之交/111 第六章總論明倫/118 內(nèi)篇(三) 第三卷敬身/129 **章心術(shù)之要/130朱子《小學》序/001 《小學》題辭/005 內(nèi)篇(一) **卷立教/015 內(nèi)篇(二) 第二卷明倫/039 **章明父子之親/041 第二章明君臣之義/079 第三章明夫婦之別/091 第四章明長幼之序/099 第五章明朋友之交/111 第六章總論明倫/118 內(nèi)篇(三) 第三卷敬身/129 **章心術(shù)之要/130 第二章威儀之則/142 第三章衣服之制/158 第四章飲食之節(jié)/163 內(nèi)篇(四) 第四卷稽古/171 **章實立教/173 第三章實敬身/216 第四章總論/224 外篇(一) 第五卷嘉言/231 **章廣立教/233 第二章廣明倫/264 第三章廣敬身/301 外篇(二) 第六卷善行/339 **章實立教/339 第二章實明倫(上)/354 第二章實明倫(下)/381 第三章實敬身/420 后記/451前言序一 教育是建設文明社會的首要任務,教育的**責任不僅僅局限于傳承知識,更重要的是移風易俗;是正人心,厚風俗,塑造中正仁義、團結(jié)和諧的社會風氣。有才無德者挾才以為惡,“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唯有德有才之人方可愛人愛物,去惡從善,忠于事業(yè)。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當今世界涵養(yǎng)道德,端正風俗,培育德才兼?zhèn)淙瞬诺?**文化。 中華傳統(tǒng)德育文化精華,載籍于《五經(jīng)》《四書》,務必列入學校主要教育序列,以為成德之本,成才之基;令學子誦習以明理,躬行而實踐,以窮究天人之際,通達古今之變序一 教育是建設文明社會的首要任務,教育的**責任不僅僅局限于傳承知識,更重要的是移風易俗;是正人心,厚風俗,塑造中正仁義、團結(jié)和諧的社會風氣。有才無德者挾才以為惡,“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唯有德有才之人方可愛人愛物,去惡從善,忠于事業(yè)。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當今世界涵養(yǎng)道德,端正風俗,培育德才兼?zhèn)淙瞬诺?**文化。 中華傳統(tǒng)德育文化精華,載籍于《五經(jīng)》《四書》,務必列入學校主要教育序列,以為成德之本,成才之基;令學子誦習以明理,躬行而實踐,以窮究天人之際,通達古今之變,養(yǎng)育厚重品德,培訓治事才能,從而造就經(jīng)世致用的人才!段褰(jīng)》浩渺,朱子注《四書》以會其歸,使人尊孔子,重仁義。又欲小學生智力未及,于是輯圣經(jīng)賢傳及三代以來嘉言善行,作《小學》以為萬世養(yǎng)正全書,是做人的樣子,供幼兒學行善道,涵養(yǎng)心性。此書是少年兒童不可或缺的教科書,也是可以終身誦讀、實踐而修養(yǎng)成德的經(jīng)典書籍。 先考敬修公“天性孝友,穎悟過人,居恒以先哲自期”。少時畢業(yè)甘肅第七師范學校,謁涇川孝廉方正史復齋先生于平?jīng)鏊桔,聞先生講程朱理學而大悅,師事多年,奮志于《小學》《四書》學習,夜分而臥,雞鳴而起,無一日少懈。仰慕孔圣修己治人之道,胸懷天下慈愛萬民之心,于國難當頭,慨然有志于文化救國,遂徒步七百里,游學于關(guān)中蕓閣、正誼、嶗峰諸書院,學習中華經(jīng)典文化多年,受孫仲玉、張范卿等當代名師親傳而深得修齊治平之道。中年從事岐黃以執(zhí)教行醫(yī)濟人,著手成春,口碑載道,為一方名醫(yī)。然而,其文化救國,文化興國之志,未嘗一日忘懷,終身孜孜于仁義道德禮樂教化的思考與探索,研習既久,于晚年不惜心血,攄其心得,著《周易卦解》《五子書》《〈小學〉通俗解義》以窮究天人合一,陰陽消長;辨明為人、處事的方法和準則。述《新編中醫(yī)兒科學》《雜證脈證辨證并治》《脈診握要》以探明養(yǎng)育技巧,生理病理機制;示人以辨證施治的方藥和措施。從而完成“不為良相必為良醫(yī)以濟世活人”的終身追求,展現(xiàn)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淵博的知識造詣。其所著述,有益于社會和諧和人民健康者不待盡言。 《〈小學〉通俗解義》依先師史復齋先生講授《小學》筆記,集諸家《小學》注釋善本而融會之,并參會《四書》《五經(jīng)》奧旨以述評闡釋為人之方,治事之要,使今人易讀易識而冰釋古文深奧難明之郁,俾學者切己體認,見得做人的準則,庶幾興起良心,成就德業(yè),或有以仰佐國家化民成俗之意于萬一也。 《〈小學〉通俗解義》依朱子《小學》書,分內(nèi)外二篇,內(nèi)篇為立教、明倫、敬身、稽古四卷,外篇為嘉言、善行二卷,合三百八十二章。每章按原文、注解、譯文、評述順次排列以論釋其義。薛文清公謂“踐履盡《小學》書中之事,則天理爛熟,雖大成之圣,不過如此”。實為不易之論。先考敬修公篤學中華傳統(tǒng)文化,熟讀《小學》書萬遍,積六十余年博學踐履功力而成此著,其文辭通達,語言簡煉,條分縷析,說理透徹,善德一貫。闡發(fā)精微,尤多獨到之處;苦口婆心,將以覺來裔于無窮。實非其他傳注所能比擬。學者有志圣賢,必先學此書以為《大學》修齊治平基本,成為學習《四書》《五經(jīng)》的階梯。學生誦讀經(jīng)典書籍,以此書為啟蒙讀物,必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此書亦可作為小學語文課本和德育課本編訂的母本以及教師教學課件用書等。 編著《〈小學〉通俗解義》,意在講明做人做事存心養(yǎng)性修己治人的方法和道理,所以注解和譯文不同于常規(guī)的就文字注譯文字的做法,而是務求講明文義中所包涵的深層道理和正人心厚風俗的寓意。使兒童誦習而浸潤于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愛親、敬長、隆師、親友、孝弟、忠信之事。聽其善言,觀其善行,為其所當為,行其所當行,從而在日用自然行事之中,做誠意、正心、修身的功夫,久久成熟,德性若出于自然。則仁義中正之德深深嵌固腦海,成為中華文化的基因,成全仁愛善良的本性,于是人人尊德樂道,則天下何不太平。 公元二○一四年八月,崇信后學秦治序 序二 秦公敬修終身孜孜于仁義道德禮樂教化的探索與思考,以慈善憫物之心,濟世仁民之志,尋求救國安邦而未能成于事;唯寄心于著述以遺樂道向善之讀者,冀其學修善道,成德成才,弘揚中華文明。是以嘔心瀝血,盡其所學,著《〈小學〉通俗解義》《周易卦解》《五子書》以饗有志之士。拳拳忠心溢于著述言辭,諄諄叮嚀告誡,體現(xiàn)對中華文明復興的殷切期望。雖在“文化大革命”患難之中,亦不忘生民苦難,感嘆“人為萬物之靈”將墜于地也,遂吟《人為萬物之靈說》以寄慨寫憂,且欲感動知音以拯救萬民于水深火熱,其言曰: “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人與萬物,同出于天地,而人獨謂之靈者,非謂其神態(tài)異于物,智計高于物,欲望奢于物,而能役使萬物也。非謂其能創(chuàng)造物質(zhì)文明而豐屋、美衣、足食,電視、電聽、電語,飛天、航海、車陸也。非謂其能創(chuàng)造種種殺人之武器而策略蓋世,英勇善戰(zhàn),足以屠戮人類,宰割山河,鞭笞天下也。 所謂萬物之靈者,謂其仁智才華,本于性,成于學。其思維言動,不違仁義,動容周旋,必中乎禮。和順于道德,從容于禮法,而庸庸肅肅,其意不忑也。 謂其聰明圣智,足以察天地之理,識天地之心,體天地之德,順天地之時以經(jīng)綸天下,促成萬物,而足以參天地,贊化育也。 謂能尊尊親親,男女有別,往來馳驅(qū)于人所當行之路,而獨立不懼,遁世無悶,終其身安行于人所當行之路也。 觀雞犬之護雛哺倪,羔烏之跪乳反哺而知其有母子之愛矣,然哉禽犢之愛,未足語于慈,至于雞斗狗爭,鯨呑鷹搏而不知其非,甚或殺父食母,鴟張跋扈,此其所以為禽獸也,所以不得為萬物之靈也。 觀雎鳩之關(guān)關(guān)于河洲,**之集翼于諸梁,鶉奔鵲將,謽燕燕雙棲,而知其有雌雄之配矣,至于高飛背母而不顧,此與西洋之小家庭制相侔矣。下此則麋鹿之聚麀,犬豚之游牝,此其所以為禽獸也,是亦不得為萬物之靈也。 觀鴻雁之行陣,蜂蟻之有王,而知其有群類之聚矣,然哉除此之外,別無所發(fā)明,蓋亦不足道也。 然哉,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者,可得而知矣,必若放勛之欽明,重華之恭己,文王之仁敬孝慈信,武王、周公之達孝,魯叟之集大成,鄒賢之繼三圣,皆為靈之靈者也。 往圣雖沒而繼先圣之志,傳先圣之業(yè)者,世世相承,其居仁由義,率先垂范,為民立心,化民成俗,二千多年之間,續(xù)我中華禮儀之邦立強于世者,皆是圣人之徒,不失為萬物之靈也。 觀今之世,欲變?nèi)祟悶榍莴F,化中國為夷狄者,大有人在,將使人而不人,人道絕滅,乃至鬼蜮跳梁,冠蓋相望。吾為此懼,欲大聲疾呼以警覺斯民而身處禁錮,音莫能達,故為此說以寄慨寫憂,且欲感動知音,欲其繼我聲以傳于后裔,將為萬古存幾希,勿使人類所以為萬物之靈者,墜于地也!(一九六六年十月十日,因其時勢非常,一辭不合時宜,即有殺身之禍,秦公《人為萬物之靈說》交秦治成誦而遂焚之。時艱日久,遺忘難全書,實為憾事!) 是可謂警世名說,靈與非靈于此有定,人與非人截然分判,人所當行之道朗然清晰,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者,趨之有徑。實為誦習融通《〈小學〉通俗解義》提綱挈領(lǐng),為踐行正確人生點亮指針,故以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