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閱覽1.首先,你要了解孟子 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魯國鄒(今山東省鄒城市)人,他是中國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他提倡仁政,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對后世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2.其次,你還要了解《孟子》 《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大約成書于戰(zhàn)國中期,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撰而成。《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主張,是儒家重要經(jīng)典之一,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為“四書”。 3.再次,你要了解《孟子》的藝術特色 《孟子》行文氣勢磅礴,感情充沛,雄辯滔滔,極富感染力。其中大量使用排偶句、疊句等修辭手法來增強文章的氣勢,使文氣磅礴,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這種風格源于孟子人格修養(yǎng)的力量。具有這種浩然之氣的人,能夠在精神上壓倒對方,能夠做到藐視政治權勢,鄙夷物質貪欲,氣概非凡,剛正不阿,無私無畏。 4.*后,你要了解《孟子》所產(chǎn)生的影響 《孟子》作為儒家的重要典籍,其思想學說對中國兩千年來的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宋代以后更是成為文人雅士的必讀書。《孟子》內涵豐富,其中的性善論、仁政思想、民本論等思想觀念被歷代文人學士所吸收,成為其安身立命的思想資源。從先秦的荀子到漢代的韓嬰、董仲舒、揚雄、王充、趙岐,從魏晉的徐干、傅玄到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朱熹、陸九淵,再到清代的戴震、焦循、康有為等,都基于其時代感受對《孟子》進行了不同的認識、理解和闡發(fā),構成了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孟學史”。 本書簡介: 《孟子》是儒家精典著作,被列為“四書”之一,它既吸收了論語中的精華,也接受了《大學》、中庸的一些特點。其文章議論風發(fā),文辭華麗,大氣磅礴,奔放不羈。本書在對原典注釋、翻譯的基礎上,以全新的解讀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去接近孟子,讀者可深切感受到孟子的仁愛思想和思辨智慧,從而將先賢思想更好地運用在現(xiàn)實生活中。 目錄: 卷一梁惠王(上) 不要總把利掛在嘴邊 獨自享樂不會有好下場 五十步莫要笑百步 不做損人利己的事 天下無敵的奧秘所在 統(tǒng)治者要注意自身形象 上位者要有仁愛之心 好的行為要盡力推廣 施行仁政能讓四方歸服 卷二梁惠王(下) 與民同樂才是長久之道 匹夫之勇難成大事 樂憂全為天下事 小瑕疵并不影響王道卷一梁惠王(上) 不要總把利掛在嘴邊 獨自享樂不會有好下場 五十步莫要笑百步 不做損人利己的事 天下無敵的奧秘所在 統(tǒng)治者要注意自身形象 上位者要有仁愛之心 好的行為要盡力推廣 施行仁政能讓四方歸服 卷二梁惠王(下) 與民同樂才是長久之道 匹夫之勇難成大事 樂憂全為天下事 小瑕疵并不影響王道 不要聽信片面之詞 不做剛愎自用的人 發(fā)動戰(zhàn)爭要順應民意 關注民生才能凝聚民心 施行仁政則人人向往 不要受小人的蠱惑 卷三公孫丑(上) 解民倒懸則會贏取民心 浩然正氣是大丈夫的氣度 以德服人方能教化天下 自作孽,不可活 愛護百姓才能受到擁護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遇事多從自身找原因 卷四公孫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對飽學之人要以禮相待 君子不會被金錢收買 在其位就要謀其政 親人喪禮不能馬虎 犯錯了就不要找借口 官場與商場都存在壟斷 禮賢下士才會招來人才 當今之世,舍我其誰 卷五滕文公(上) 大國小國都可以施行仁政 實施政令需要統(tǒng)治者以身作則 老百姓生活富足是最重要的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是有差別的 卷六滕文公(下) 立身處世不能以屈求伸 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通過正當途徑獲得官職 空口白話不如實際業(yè)績 四海歸心則會戰(zhàn)無不勝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君子應培養(yǎng)自己的節(jié)操 為真理而辯,受萬人稱頌 做個真正的廉潔之人 卷七離婁(上)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嚴以律己才能治天下 自作自受,害人害己 人才的流失是最可悲的 通過仁義使天下歸心 人要學會通權達變 侍奉父母是做人的根本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不做不尊敬師長的人 治理國家也離不開孝道 卷八離婁(下) 圣賢的準則是一樣的 領導應該學會尊重下屬 學會靈活變通至關重要 教化他人要以身作則 教人應該既傳藝也傳德 人與人之間應該互敬互愛 換位思考就能急人之所急 靈活選擇最佳的處世方略 不要做愛慕虛榮的人 卷九萬章(上) 孝子應終生感恩父母 用最佳方式來應對騙局 身居高位更應奉行孝道 百姓的擁護是最關鍵的 賣身為主也要看對象 卷十萬章(下) 集人所長者必成大事 交友重在看其品德 在其位就要謀其政 對待賢才一定要謙恭 要有自己的做事原則 卷十一告子(上) 有悖人性的事勿做 人的天性到底是什么 惻隱之心眾人皆有 善良之心需要時常滋養(yǎng)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善良之心不能丟棄 分清主次才不會誤入歧途 卷十二告子(下)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和平的前提不是利害關系 不要忽略禮節(jié)的重要性 人心歸附才能擁有天下 以鄰為壑的行為不可取 集思廣益才能治理好天下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卷十三盡心(上) 命運全靠自身掌握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用良好的教育來感化百姓 立志要高遠,胸襟要開闊 未雨綢繆是最佳的解決方式 行仁義之舉才是正確的做法 學會正確處理公與私的問題 生活環(huán)境會影響人的氣度 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避免讓自己因小失大 卷十四盡心(下)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用仁愛之心去感召對方 老百姓才是最重要的 百代之師高風亮節(ji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為政者最忌諱玩物喪志 正人先正己才能服人 以仁治天下則天下大治 好好先生做不得 前言在我國悠久的文化長河中,有一個和孔子一樣光耀千古的名字——孟子。 相傳,孟子是魯國沒落貴族的后裔,他出世時家道已經(jīng)衰落。孟子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由母親將其撫養(yǎng)成人。孟母很重視對孟子的教育,歷史上廣泛流傳著“孟母三遷”和“孟母斷機杼”的故事,足見其培養(yǎng)兒子的良苦用心。 據(jù)《列女傳》和趙岐《孟子題辭》記載,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孫子子思。但從年代上來推算,似乎不太可信。而《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說他“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這倒是有可能的。其實無論孟子是否直接受業(yè)于子思,他的學說都受到了子思的影響,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為一派,這就是后世所稱儒家中的“思孟學派”。孟子作為孔子的第四代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人們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將他和孔子所宣揚的主張稱為“孔孟之道”。 和孔子一樣,孟子也曾帶領學生周游列國,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他的主張始終得不到重用,所以便回到家鄉(xiāng)聚徒講學,與學生萬章等人著書立說!睹献印酚涗浟嗽谖覈凭玫奈幕L河中,有一個和孔子一樣光耀千古的名字——孟子。 相傳,孟子是魯國沒落貴族的后裔,他出世時家道已經(jīng)衰落。孟子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由母親將其撫養(yǎng)成人。孟母很重視對孟子的教育,歷史上廣泛流傳著“孟母三遷”和“孟母斷機杼”的故事,足見其培養(yǎng)兒子的良苦用心。 據(jù)《列女傳》和趙岐《孟子題辭》記載,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孫子子思。但從年代上來推算,似乎不太可信。而《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說他“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這倒是有可能的。其實無論孟子是否直接受業(yè)于子思,他的學說都受到了子思的影響,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為一派,這就是后世所稱儒家中的“思孟學派”。孟子作為孔子的第四代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人們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將他和孔子所宣揚的主張稱為“孔孟之道”。 和孔子一樣,孟子也曾帶領學生周游列國,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他的主張始終得不到重用,所以便回到家鄉(xiāng)聚徒講學,與學生萬章等人著書立說。《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有七篇傳世,分別為:《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fā)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此,《孟子》就成了家傳戶誦的書,就像今天的教科書一樣,一直到清末,都是科舉的必考內容。 《孟子》是繼《論語》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經(jīng)典,對發(fā)揚光大儒家思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孟子》的解讀,歷來就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為讀者所處的社會需要服務。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我們更需要了解儒家思想,學習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所以,我們精心編寫了《孟子全編》一書,分別從原典欣賞、玄義注釋、白話翻譯、義理評析和跟進解讀五個方面對這部儒學經(jīng)典進行了全面而新穎的闡釋。其中,玄義注釋主要針對一些較為難懂的字詞進行重點解釋,結合各種注譯版本,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白話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基本不背離原文的思想精神;義理評析通過簡潔的語言對原典中所包含的政治、哲學主張進行了精確把握;跟進解讀則采用講道理和擺事實相結合的方式來激發(fā)讀者的發(fā)散思維,進一步加深人們對孟子思想的理解。 本書力求以全新的解讀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去接近孟子,使孟子的思想精神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從而讓每位讀者都能一窺兩千多年前圣賢先哲的深邃智慧,并從中得到啟發(f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