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法相:進入佛教堂奧之鑰


作者:慈莊法師     整理日期:2015-12-23 12:49:49

何謂“一心不亂”?何謂“不二法門”?何謂“四大皆空”?一本與眾不同別出心裁的佛教基礎(chǔ)教科書,經(jīng)由對佛教*常用名詞的解釋,讓你輕松了解什么是“佛教”和“佛法”。
本書簡介:
  該書為慈莊法師對132個佛教名詞的通俗易懂的解釋與解讀,讓欲了解佛教基本面貌的人能通過這些解釋而了解佛教基本面貌與基本教義,包括“一心不亂”“一心二門”“一念三千”“三法印”“三毒”等。
  作者簡介:
  慈莊法師,宜蘭縣人,1931年生,1954年皈依星云大師,1965年在苗栗法云寺受三壇大戒。之后留學日本京都佛教大學,是星云大師女眾首座弟子。1974年開創(chuàng)佛光山第一座別院普門寺,旋即前往美國創(chuàng)建西半球第一大寺——西來寺,歷時十年完成。后繼續(xù)致力于在世界各地開創(chuàng)佛光山道場的工作,先后完成數(shù)十余所道場的開創(chuàng)。歷任佛光山東方佛學院院長,普門寺住持、西來寺主持等,為佛光山首席長老。
  目錄:
  自序
  一心二門
  一心不亂
  一念三千
  三十二相
  三十三天
  三千大千世界
  三大阿僧只劫
  三世因果
  三衣一缽
  三法印
  三界二十八天
  三毒
  三時佛法
  三時業(yè)自序
  一心二門
  一心不亂
  一念三千
  三十二相
  三十三天
  三千大千世界
  三大阿僧只劫
  三世因果
  三衣一缽
  三法印
  三界二十八天
  三毒
  三時佛法
  三時業(yè)
  三藏
  三學
  四大名山
  四小不可輕
  四大皆空
  四大部洲
  四大譯師(……)
  明心見性
  禪宗古德窮究一生的歲月,不惜生命,跋山涉水到處參訪名師,尋找善知識,雖歷盡艱難,吃盡苦頭也毫無怨言,其目的無他,就是為了要明心見性,成佛悟道。
  什么是﹁明心見性﹂呢?
  所謂﹁心﹂者,中鋒國師說:﹁心有多種,曰肉團心,乃現(xiàn)在身中父母血氣所生者是;曰緣慮心,即現(xiàn)今善惡順逆境界上種種分別者是;曰靈知心,是混千差而不亂,歷三際以靡遷,炳然獨照,卓爾不群,在圣不增,在凡不減。處生死流,驪珠獨耀于滄海:居涅盤岸,桂輪孤朗于中天。﹂
  ﹁性﹂者,是不變的意思。指本來具足的性質(zhì)、不受外界影響改變的本質(zhì),也就是遍布于宇宙中真實的本體,是一切萬有的根源。性又作佛性、法身、自性清凈身、如來性、覺性,是佛的本性、眾生成佛的覺性。
  ﹁明心見性﹂的意思,是要我們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當下的起心動念和種種思想心念的變化過程,所以說要明悟自心,才能徹見本性而成佛道。
  佛經(jīng)里譬喻我們的心如一面鏡子,若鏡子明亮,其功能可以照見萬物。但如果明鏡被如塵沙般的煩惱給蒙蔽了,則不能照見真實的東西;經(jīng)中又譬喻心像藏寶盒一樣,儲藏許多稀世珍寶,取之不竭用之不盡;但是我們的心也常常被貪嗔無明等煩惱病毒侵入,不得自在。
  眾生因不能確切的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所以常常聽到有人感嘆:心中有話口難開,心里有苦人難猜,心在何處難尋找,心是什么難捉摸,心生萬物隨識現(xiàn),心病還要心藥醫(yī)!
  怎樣才能明心見性呢?
  有句話說:﹁玉不琢不成器。﹂磨鏡也是一樣,若不經(jīng)過一番琢磨,哪能透出鏡子的光亮。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如同空中的烏云覆蓋了太陽的光亮,,唯有去除煩惱的烏云才能顯出真心本性,得到光芒。如何才能明心見性?佛法教導我們要依靠修行的力量,才能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
  自古以來,許多的高僧大德透過苦行、誦經(jīng)、念佛、參禪、打坐、服務(wù)大眾、弘法利生等事相上的修行,來磨練我們的心性,最后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成就佛道。
  





上一本:故紙拂塵 下一本:經(jīng)典、經(jīng)學與儒家思想的現(xiàn)代詮釋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法相:進入佛教堂奧之鑰的作者是慈莊法師,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