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頑強的小小胚胎,與喂養(yǎng)它的主人產(chǎn)生親子溫情;旅行中偶得的絕美青金石,給少女帶來一度又一度輪回人生;遇見已逝之人的迷霧溫泉與幽靈橋;人臉圖形無處不在的詭異漁村……迷路癖的長發(fā)美男子和泉蠟庵,與隨性好賭的仆從耳彥,為著書一次次踏上尋訪溫泉地的旅程,沿路遭逢詭奇怪誕千萬種,卻都往人心幽深處殊途同歸。 作者簡介: 山白朝子(1978.10.21-),日本小說家。是作家乙一的另一個筆名。他出道的第一部小說《夏天·煙火·我的尸體》執(zhí)筆于16歲,就此成為文壇耀眼的新星。其作品充滿奇詭的想象,曾獲得“Jump小說與非虛構(gòu)大獎”“本格推理大獎”,多次在“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榜單上名列前茅,并已有八次被搬上大銀幕。以山白朝子為筆名的作品有《獻給死者的音樂》《胚胎奇譚》。譯者:匡匡,作家,日文譯者。譯有《漢方小說》《瀕死之眼》《怪談·奇譚》等。 目錄: 胚胎奇譚青金石幻想迷霧詭譚〆以此封緘不可能存在的橋無顏嶺地獄千萬不可拾起梳子“好,我們走吧!鄙倌暾f《胚胎奇譚》描寫了人從誕生到死亡所懷抱的無法以道理計的欲望與情感。作者的視線既飄然又帶有溫情。正因為觸及了人的本質(zhì),故事時而滑稽,實則憂傷,直抵讀者的人心。 ——日本《周刊文春》雜志 乙一粉絲必讀!雖是怪談卻不恐怖,反而帶著淡淡憂傷。 ——日本讀者評論一草根庶民開始參拜寺院神社,或前往溫泉地治病療養(yǎng),是近些年方才興起的風潮。過去的年代,國中可不存在專供旅人南來北往、行走四方的大道,到處都只有零星散落、時斷時續(xù)的小路。只因政局紛亂,大戰(zhàn)頻仍,相鄰的諸國間烽煙時起,在那種亂象之中,架橋鋪路無異于扼頸自尋死路,只會令敵國更易入侵。而當天下一統(tǒng)之后,此時,整備交通就成了急興之務(wù)。為使政令快速由中央傳達至各地,便于驛馬通行的官道,以及供差人歇宿的驛館客棧遂成為了必需。諸城邦之間,皆由寬闊的大道相銜;作為距離的標識,每隔一里左右,便設(shè)有一塚;且所到之地,都紛紛建起了客棧街。漸漸地,百姓們外出走動變得頻繁起來。大路上來來往往的,并非僅僅是揣著公文的朝廷差人。世相太平,農(nóng)民與町民們生計改善,利用道路遠游他鄉(xiāng)的人愈來愈多。他們也盼望有生之年,能夠到著名的神宮參拜一次,目的也是順便游覽一下各處的名勝,聽戲觀劇,泡泡溫泉。花上幾個月時間,徒步周游各地,親眼見識一下只在傳說中有所耳聞的大海與神社,嘗嘗美食珍饈,這種事便漸為平常。于是當時流行的,是《道中記》《巡覽記》《名所記》這類導(dǎo)游讀物。書中通常載有旅途之中住宿、里程、車資馬費、關(guān)卡口岸、名勝古跡等相關(guān)介紹,某些甚至還注明了與客棧老板打交道的具體方式。閱讀這類書志的,往往都是些旅行經(jīng)驗為零的人,因此內(nèi)容方面不得不周至懇切,巨細無遺;且為方便攜帶,在開本上,也都制成了小冊子或折疊本的形式。人們把這些小書揣入懷中,旅途中即可隨時拿出來翻閱。和泉蠟庵,便是靠撰寫折疊本《道中旅鏡》謀生的一名男子。他身形瘦削,年齡不詳,女人似的披著一頭長發(fā)。如此形貌殊奇的男人,世間再無第二個,因此走在街上頗為惹眼。順便一提,所謂和泉蠟庵,只是此人撰書時所用的筆名。據(jù)說他另有真名,我雖打聽過,他卻死活不肯告訴我。我二人有過一些交談之后,某次見面,他問我都干些什么營生。“現(xiàn)下正覓差事!蔽掖。“那么下次我再出行,你來做隨從如何?”出于某些特殊的因由,上一位隨從剛剛跑人不干了。此刻他正尋覓一個能來接替,負責挑行李的人!奥猛局,會遇到路匪或竊賊;山道之上,也時有獸類出沒。不過,若是兩個男人結(jié)伴同行,應(yīng)該多少可以壯壯膽子!焙腿炩衷S諾,一應(yīng)費用皆由出版人負擔,只要平安回返,便可拿到報酬。所謂出版人,就是委托他執(zhí)筆撰書的書商。他們出錢送他旅行,而后把途中見聞寫成游記指南。正為謀生之計困頓的我,面對他的邀約,便欣然應(yīng)承下來。誰知,與和泉蠟庵一同出行數(shù)次后我才醒悟,自己當初的決定可謂大錯。之前的隨從為何跑掉不干了?我當時真該把其中原委仔細打聽清楚。報酬方面沒什么問題。對于和泉蠟庵其人的脾氣秉性,我也并無不滿。反之,倒還喜歡。旅途之中,所到之處,無論文化有何差異,或所遇之人態(tài)度如何無禮,吃到的飯菜如何粗陋,他從不發(fā)一句怨言。盡管如此,與他結(jié)伴旅行,卻并非什么輕松有趣之事。理由之一,便是壓根就不知道,自己將要去往的目的地是否真正存在。和泉蠟庵這人旅行的目的,既非神社參拜,也非溫泉療養(yǎng),而是為撰寫游記指南搜羅素材。然而,著名的溫泉或古跡勝景,在目下的讀物當中大抵都已介紹盡了。因此,他與書商便要尋訪未曾有書志提及的觀光地。以他的考慮,若能介紹一些默默無名且具奇效的溫泉,或是值得一看的社寺佛閣,那么寫出的書必會大賣。于是乎,一旦道聽途說有什么尚不知名的溫泉,就要實際去往當?shù)夭樘揭环;若聽聞某某山與某某山背后有座巨大的寺院,即需前去瞧個究竟——這,便是和泉蠟庵的旅行。可惜,那些傳說之中的所在,實際全是子虛烏有。至少我隨行的數(shù)次旅行當中,都未尋訪到啟程前被人告知的溫泉。抵達之處,僅有些蕭索荒頹的村落,連個過夜的人家也找不到,只能身裹蒿草,捱著寒意,在野地里睡上一宿。一次次下來,總難免心灰意懶。而我無法繼續(xù)伴其同行的理由,還有一點,就是此人的“迷路癖”。和泉蠟庵的確已慣于旅途,據(jù)他說,是曉得怎樣走道不易疲憊,往往腳步不停趕路一整天,他也總能體力飽滿,神采奕奕。可問題在于,他這人太愛迷路了,幾乎可以說回回必定如此。明明是那種筆直向前的一條路,再笨的孩子都不會弄錯,卻不知為何,但凡他打頭走在前面,末了我二人總會兜回到早間動身時的町鎮(zhèn)。哦不,就算他走在我身后,結(jié)果也是照舊。和泉蠟庵的迷路癖,會殃及途中每位同行者。在他的連累下,原本半日便可抵達的地方,有時甚至需要花上一周。依我看來,像他這種人,還是不要出門旅行為好。不過,他自己倒一副全無所謂的樣子,即便迷了路,意外來到某處斷崖絕壁,也只會笑一笑說:“滑稽,滑稽!”仿佛這事多么有趣似的。拜他所賜,每回我總被帶往一些奇奇怪怪的秘境。不止去過大人小孩凈是雙胞胎的村子,還去過全村人集體崇奉一匹馬的地方。村民們虔信那馬是某位偉人轉(zhuǎn)世所化,可在我瞧來,就是普普通通一匹馬而已。我們還到過那種泡的時間久了,便會吸引各種動物聚攏而來的奇異溫泉,當中不僅有鹿啊猴子啊之類的,還有我平生從未見過的光溜溜的三足動物。和泉蠟庵將這些所在統(tǒng)統(tǒng)記了下來,貌似打算寫進書里。可無論哪一處,都不過是因為迷路,偶爾歪打誤撞進去的,其正確的方位地點,我們也弄不清楚。即使一連幾天沿著與前一次相同的道路跋涉,不斷向前探看,也始終不曾再尋見。待到第三次旅行時,我終于厭倦了。因聽人說,某地有座能夠治療膝痛的溫泉,我二人便前去尋訪。和泉蠟庵稱,關(guān)于那座溫泉,時下的書籍當中尚未有介紹,若能詳細記載它的所在與效能,《道中旅鏡》一定銷量大漲。然而我倆辛苦奔波了兩周,所到之處卻一無所見,甚至連溫泉那種特有的氤氳氣味都聞不到!斑@種事嘛,偶爾也是有的!焙腿炩中钠綒夂停龡l斯理地說道。對我而言,白跑一趟,徒勞無獲,實在掃興之至。在返回出發(fā)地的途中,照舊受他拖累而迷了路,最后,我二人來到了一處本應(yīng)無路可達的小町。在那里,我撿到了一顆人的胚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