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包括《我的九龍壩》和《1938年的諾言》兩部分。 中篇小說《我的九龍壩》以云貴川三省交界的高原小壩子為背景,刻畫了一系列極具個性的小鎮(zhèn)人物和風(fēng)土人情。 長篇小說《1938年的諾言》以上個世紀(jì)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都市為背景,通過一個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孫景行(我)的自述展開。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糾葛、若隱若現(xiàn)的線索、不斷牽扯進(jìn)來的各色人等,成為故事前進(jìn)的推動力,主人公的種種選擇揭示了在特定時代和環(huán)境下,個人在重大選擇面前所體現(xiàn)出來的人性光芒和自我犧牲精神。 作者簡介: 阿益,博士,教授,已發(fā)表長篇小說五部,中短篇小說六十余萬字,多篇被《新華文摘》、《小說月報》、《中華文學(xué)選刊》等刊物轉(zhuǎn)載,作品曾入選中國作協(xié)年度優(yōu)秀短篇小說集。一 九龍壩是個高原壩子,在烏蒙山上。 烏蒙山蜿蜒過來,在靠近Jll滇黔的地方打了個瞌睡,就馬馬虎虎地形成了這 個小壩子。 壩子小到啥子程度?從北走到南,十分鐘。從西走到東,十分鐘。 烏蒙山地偏山高,少有人管,或者人家懶得管。漢人、苗家、彝族,自顧自地生活。苗家、彝族多住在山上,漢人多在壩子里。壩子是烏蒙山的娃兒,也打著瞌睡自顧自生活,懶得理外面的事情,所以沒得啥子好多說的。掰著手指頭算:明朝萬歷元年,焚人阿家三兄妹在這里造翻,現(xiàn)在高田鄉(xiāng)懸崖上還有好幾處焚人懸棺——文化遺產(chǎn),算是有些影響。吳三桂跟康熙對著干,起兵路過這里,留下平西王夜觀星斗的觀斗山,貌似是個不出名的風(fēng)景區(qū)。后來雍正改土歸流,壩子似乎才正兒八經(jīng)地被清政府管起來。民國時候,土匪多,你打我來我打你去的,日日夜夜不停息,老人家們擺龍門陣,也記不得哪家打哪家,只曉得打得好潑煩人。歷史書上倒是有記載,紅軍二渡赤水,跟國民黨在這里打了一仗。我們小時候到殘留下來的碉堡里去耍,運氣好,還能在碉堡地上撿到生銹子彈殼。 不過,這些算什么呢? 壩子還是壩子,自家還是自家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