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山樓到潛學(xué)齋》實錄了兩位學(xué)者之間治學(xué)生活、方法與經(jīng)驗,從中能使讀者能了解到施先生的學(xué)術(shù)思想、治學(xué)方法和晚年生活,尤其是晚年閱讀生活;同時又可了解孫教授重要著述《情與忠》《傳統(tǒng)女作家選集》的撰寫經(jīng)歷,以及對柳如是評介的逐步深入的過程;特別是施先生晚年一項重要的學(xué)術(shù)活動,即親自編輯《詞學(xué)》集刊第9輯(海外詞學(xué)特輯)并擬籌備學(xué)術(shù)會議等相關(guān)情況和孫教授在美約稿的情況,都有非常詳細記錄。除了兩位學(xué)者的往來通信錄外,《從北山樓到潛學(xué)齋》還收入孫康宜教授的詞學(xué)、施蟄存研究相關(guān)論文若干。 目錄: 序言 來自北山樓的信件上輯 交游篇(施蟄存與孫康宜往來信函) 一 施蟄存致孫康宜(1986年9月14日) 二 施蟄存致孫康宜(1988年7月11日) 三 孫康宜致施蟄存(198序言來自北山樓的信件上輯交游篇(施蟄存與孫康宜往來信函)一施蟄存致孫康宜(1986年9月14日)二施蟄存致孫康宜(1988年7月11日)三孫康宜致施蟄存(1988年7月24日)四施蟄存致孫康宜(1988年7月26日)五孫康宜致施蟄存(1988年8月3日)六施蟄存致孫康宜(1988年8月11日)七施蟄存致孫康宜(1988年9月1日)八施蟄存致孫康宜(1989年2月4日)九施蟄存致孫康宜(1989年3月6日)附錄施蟄存致張充和(1989年3月6日)十孫康宜致施蟄存(1989年3月23日)十一施蟄存致孫康宜(1989年4月4日)十二施蟄存致孫康宜(1989年4月12日)附錄吳琦幸致孫康宜(1989年4月12日)十三孫康宜致施蟄存(1989年4月19日)十四施蟄存致孫康宜(1989年7月28日)十五施蟄存致孫康宜(1989年8月22日)十六施蟄存致孫康宜(1989年10月21日)十七施蟄存致孫康宜(1989年11月28日)十八施蟄存致孫康宜(1990年1月17日)十九施蟄存致孫康宜(1990年1月27日)二十施蟄存致孫康宜(1990年2月12日)二十一施蟄存致孫康宜(1990年3月28日)二十二施蟄存致孫康宜(1990年5月10日)二十三孫康宜致施蟄存(1990年7月11日)附錄錢歌川致孫康宜(1990年6月23日)二十四施蟄存致孫康宜(1990年7月28日)二十五孫康宜致施蟄存(1990年8月6日)二十六施蟄存致孫康宜(1990年8月16日)二十七孫康宜致施蟄存(1990年8月25日、26日)二十八施蟄存致孫康宜(1990年9月10日)二十九施蟄存致孫康宜(1990年9月30日)三十孫康宜致施蟄存(1990年10月14日)三十一施蟄存致孫康宜(1990年11月25日)三十二施蟄存致孫康宜(1991年1月16日)三十三施蟄存致孫康宜(1991年1月30日)三十四施蟄存致孫康宜(1991年3月14日)三十五施蟄存致孫康宜(1991年5月18日)三十六施蟄存致孫康宜(1991年6月28日)三十七施蟄存致孫康宜(1991年7月16日)三十八施蟄存致孫康宜(1991年10月21日)三十九施蟄存致孫康宜(1991年lO月23日)四十孫康宜致施蟄存函(1991年11月27日)四十一施蟄存致孫康宜(1991年12月12日)附錄張充和致施蟄存(約在1992年1月)四十二施蟄存致孫康宜(1992年2月20日)四十三施蟄存致孫康宜(1992年5月4日)四十四施蟄存致孫康宜(1992年5月20日)附錄施蟄存致張充和(1992年5月10E1)四十五孫康宜致施蟄存(1992年7月16日)四十六施蟄存致孫康宜(1992年8月11日)四十七施蟄存致孫康宜(1992年8月14日)附錄施蟄存致張充和(1992年8月21日)四十八施蟄存致孫康宜(1992年8月24日)附錄施蟄存致劉裘蒂(1992年8月24日)四十九施蟄存致孫康宜(1992年10月17日)五十施蟄存致孫康宜(1992年12月8日)五十一施蟄存致孫康宜(1993年1月8日)五十二孫康宜致施蟄存(1993年1月20日)五十三施蟄存致孫康宜(1993年2月16日)五十四施蟄存致孫康宜(1993年3月23日)五十五施蟄存致孫康宜(1993年3月26日)五十六孫康宜致施蟄存(1993年4月3日)附錄施蟄存致張珍懷(1993年4月15日)五十七施蟄存致孫康宜(1993年4月21日)五十八孫康宜致施蟄存(1993年5月16日)五十九施蟄存致孫康宜(1993年5月21日)六十施蟄存致孫康宜(1993年6月13日)附錄施蟄存致葉長海(1993年6月14日)六十一施蟄存致孫康宜(1993年9月11日)六十二施蟄存致孫康宜(1993年11月29日)六十三施蟄存夫婦致孫康宜夫婦(1993年12月10日)附錄劉慧娟致孫康宜(1993年12月10日)六十四施蟄存致孫康宜(1993年12月27日)六十五施蟄存致孫康宜(1994年1月23日)六十六施蟄存致孫康宜(1994年6月4日)附錄施蟄存致康正果(1994年6月4日)六十七施蟄存致孫康宜(1994年12月9日)六十八施蟄存致孫康宜(1995年12月15日)六十九孫康宜致施蟄存(1996年5月9日)七十施蟄存致孫康宜(1996年5月23日)七十一施蟄存致孫康宜(1996年5月24日)七十二孫康宜致施蟄存(2000年2月14日)七十三唁電(2003年11月19日)下輯研究篇(孫康宜相關(guān)研究論文)柳是對晚明詞學(xué)中興的貢獻語訛?zāi)毯谩喺撌┫U存評唐詩施蟄存對付災(zāi)難的人生態(tài)度“童化”與“教化”《施蟄存先生編年事錄》序言:重新發(fā)掘施蟄存的世紀人生施蟄存的詩體回憶:《浮生雜詠》八十首施蟄存的西行逃難詩歌本書輯錄之隨想——代跋 施蟄存對付災(zāi)難的人生態(tài)度“你怎么到現(xiàn)在才來看我?你再晚來一點,就看不見我了!边@是九十一歲的施蟄存先生在我初訪他時不斷重復(fù)的一句話。我完全能理解他這句話中的期待與責(zé)備,因為自從十多年前我們開始通信以來,我一直打算來上?此,但每次在安排前往上海的計劃之后,又臨時因為家累或其他緣故而取消行程。我常常為此而感到遺憾。一直到今年春天,自己許下心愿,無論如何要克服一切困難來實現(xiàn)多年的愿望。我終于在6月4日由美國飛往上海。次日抵上海后才聽說施先生近日身體大衰,本來要立刻做全身檢查,但他堅持要等見了我之后才放心進醫(yī)院。如此忠誠的“等待”令我感動。 我與施先生的特殊友情始于一個偶然的文字因緣。1984年春我突然接到由普林斯頓大學(xué)出版社轉(zhuǎn)來施先生短函,信中說他多年來熱衷干詞學(xué)研究,不久前聽說我剛出版了一本有關(guān)的英文專著,希望我能寄一本給他。 現(xiàn)代文學(xué)巨星專攻古典文學(xué)施先生的來信令我感到喜出望外:沒想到曾以三個“克”erotic,exotic,grotesoque(色情的、異國情調(diào)的、怪異的)的文體聞名于上海文壇的三十年代先鋒作家會對古典文學(xué)有興趣。后來才慢慢發(fā)現(xiàn),這位現(xiàn)代文學(xué)巨星早已于1937年左右轉(zhuǎn)入古典文學(xué)的研究領(lǐng)域,可以說他的后半生(其實是長達約六十年的大半生)一直在與中國古典詩詞、歷史、金石碑版等題材打交道。他的治學(xué)態(tài)度之嚴肅與認真給我提供了一個最佳典范,于是十年來我自然而然把他當成學(xué)問上的導(dǎo)師。后來我研究陳子龍和柳如是的詩詞,接著又從事于女詩人作品的探討及編纂,有很大部分是得自施先生的鼓勵與幫助。我每有詩詞版本方面的問題,都必向施先生請教,而他總是一一作復(fù),其中所獲得的切磋之益與相知之樂,可以說是述說不盡的。 尤其讓我感激不盡的是,他把多年珍藏的善本書——例如《小檀欒室匯刻百家閨秀詞》、《眾香詞》、《名媛詩歸》——都給了我。多年來他在郵寄與轉(zhuǎn)托的過程中所遭遇的麻煩與困難,更是一言難盡?傊,我很珍惜自己與施先生之間的忘年之交,覺得如此可貴的神交,看來雖似偶然,實非偶然。 此次終于如愿以償,與施先生初次見面,內(nèi)心喜悅之情,自難形容。我覺得自己有許多話要說,不知從何說起。最后我鼓起勇氣,問了一個較富哲學(xué)性的問題:“你認為人生的意義何在?”對于這個坦率而不甚實際的問題,九十一歲的長者起初報以無言的微笑,接著就隉慢地答道:“說不上什么意義。不過是順天命、活下去、完成一個角色一…·”沒想到我提出的問題激起了施先生的回憶,在他愚園路的寓所中,我們展開了長達近四小時的對話。老作家由大學(xué)生活談到抗戰(zhàn)期間的流離遷徙,由抗戰(zhàn)勝利說到自己創(chuàng)作生涯的變化,又從后來的反右說到“文革”的個人經(jīng)驗。 原來早在“文化大革命”以前他就開始了“靠邊站”的生活:1957年他正式被貶為農(nóng)民,在嘉定做苦工;1960年以后被派在華東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資料室工作。 雖被剝奪了任何著作的出版權(quán)利,但從此過著與世無爭的淡泊生活?梢哉f,多年來在創(chuàng)作與學(xué)術(shù)的領(lǐng)域中,他一直扮演著被遺忘的角色。施先生一再強調(diào),人生的苦難只有使他更加了解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反正被打成右派也好,靠邊站也好,我照樣做學(xué)問。對于名利,我早就看淡了……”利用機會讀書做學(xué)問這種對付災(zāi)難的人生態(tài)度特別引起我的注意,所以我進一步請他說明“文革”期間的個人經(jīng)驗。他說:“我從不與人爭吵,也從不把人與人之間的是非當成一回事。在‘文革’期間,我白天被斗,晚上看書,久而久之我就把這種例行公事看成一種慣常的上班與下班的程序……總之,無論遇到什么運動,每天下午4點鐘以后就可以回家去讀自己的書了!睋Q言之,無論在任何環(huán)境中,施先生的一貫心態(tài)是:利用機會,趁機讀書做學(xué)問。我認為他之所以能持有如此超然的態(tài)度,乃是因為他在書中找到了真實的精神世界,所以對任何外界的干擾(包括別人給他的傷害和侮辱)都能置之不理。因此,他雖然在反右及“文革”期間受盡了折磨,但政治形勢所造成的不利和隔離的環(huán)境卻反而造就了他在學(xué)術(shù)上的非凡成就。 P158-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