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的奧秘/外國經(jīng)典散文名家名譯》由謝大光主編,為外國經(jīng)典散文分類集萃之一,精選了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莫利亞克、智利作家米斯特拉爾等世界散文名家暢談音樂感受,以及音樂與人生關(guān)系的名篇大作,《旋律的奧秘/外國經(jīng)典散文名家名譯》共計約為20萬字,收入作品36篇,文字優(yōu)美,意境獨特,可作為經(jīng)典閱讀。 目錄: 歌劇(外一篇)[英國]伍爾芙 良宵妙曲[英國]赫胥黎 關(guān)于音樂和歌劇的筆記[英國]奧登 旋律的奧秘[英國]安·伯吉斯 為蹩腳的彈鋼琴者一辯[英國]普里斯特利 全家聽音樂(外一篇)[法國]普魯斯特 星期天的音樂學(xué)院[法國]普魯斯特 司鼓[法國]阿蘭 論悲劇中合唱隊的運用[德國]席勒 關(guān)于音樂的形而上學(xué)[德國]叔本華 表演唱[奧地利]阿·波爾加 純真的聲音[日本]川端康成 卡來利雅之歌[日本]五木寬之 爵士樂[英國]金斯利·埃米斯 布魯斯的功用[美國]詹姆斯·鮑德溫歌劇(外一篇)[英國]伍爾芙 良宵妙曲[英國]赫胥黎 關(guān)于音樂和歌劇的筆記[英國]奧登 旋律的奧秘[英國]安·伯吉斯 為蹩腳的彈鋼琴者一辯[英國]普里斯特利 全家聽音樂(外一篇)[法國]普魯斯特 星期天的音樂學(xué)院[法國]普魯斯特 司鼓[法國]阿蘭 論悲劇中合唱隊的運用[德國]席勒 關(guān)于音樂的形而上學(xué)[德國]叔本華 表演唱[奧地利]阿·波爾加 純真的聲音[日本]川端康成 卡來利雅之歌[日本]五木寬之 爵士樂[英國]金斯利·埃米斯 布魯斯的功用[美國]詹姆斯·鮑德溫 阿勞科人的音樂[智利]米斯特拉爾 “四個鄉(xiāng)下人”的音樂[智利]米斯特拉爾 貝多芬百年祭[英國]蕭伯納 貝多芬田園交響樂[法國]喬治·桑 為《卡門》辯護[法國]莫里亞克 致梅克夫人的信[俄羅斯]柴可夫斯基 樂思[俄羅斯]肖斯塔科維奇 夏里亞賓[俄羅斯]蒲寧 斯克里亞賓[俄羅斯]帕斯捷爾納克 一籃云杉球果[俄羅斯]巴烏斯托夫斯基 肖邦故園[波蘭]伊瓦什凱維奇 貝多芬的音樂[奧地利]里爾克 逃向音樂[奧地利]茨威格 箏和我(外三篇)[日本]宮城道雄 回歸(日本]東山魁夷 第一流小提琴家伊薩克·帕爾曼[美國]安娜琳·斯旺 杰出的音樂家[巴西]安德拉德 歌劇季節(jié)已經(jīng)來臨。幾個星期以來,那張供挑選歌劇的節(jié)目單一直在被人們討論著。當然,沒有人覺得滿意,但是要想獲得眾口一詞,只有我們的想法全都如出一轍才有可能。 事實上,格蘭特歌劇院辛迪加不得不考慮到各種各樣的趣味愛好,它們的節(jié)目單所顯示的那種含含糊糊的心靈狀態(tài)就是在暗示著公眾趣味的多樣性。我們將在格魯克的《阿爾密德》和威爾第的《茶花女》、德彪西的《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和瓦格納的《女武神>之間進行選擇。從那些暗示中,我們可以把公眾以這種樣式編號入座。有一部分人喜歡的是:《茶花女》而不是《女武神》;還有一些人干脆就不贊成歌劇,但是——可真夠有諷刺味兒的——卻為了他們名之為無價值的東西而奔赴歌劇院;還有第三種觀眾則是把格魯克與瓦格納對立起來了。 這最后一種不同見解是最值得討論的。因為無論是格魯克還是瓦格納的擁護者都是認真地對待歌劇的,同時又從對手的藝術(shù)理論中尋找著差錯。自然,這是一種持續(xù)有時的爭論,可是它的茍延殘喘卻顯示:這種差異是深刻的,而且瀏覽一下他們所表達的觀點也有助于我們洞察公眾心靈的其余部分。某些區(qū)別顯露在表面上,故而格魯克的愛慕者們能指出他們的大師所涉獵的是截然不同于普通體驗的那種情感:那種情感在語言中,遠不如在樂章和色彩中表達得淋漓盡致。他的音樂確實與演員的情感關(guān)系密切,但是這些情感本質(zhì)上不是戲劇性的。這種音樂在我們心中所喚起的是一種普遍性的情感,與某個特定個人的體驗無關(guān)。 這種音樂與其所表現(xiàn)的情感之間是如此的對應(yīng)一致,以致那些情感似乎就是音樂自身所激發(fā)的,而舞臺上的男女演員只不過是在強化它們?傊,那些神奇的形狀、舞蹈以及優(yōu)雅的旋律不可思議地聚合在一起,產(chǎn)生了一個盡善盡美的整體,其中的各個部分似乎就是為了體現(xiàn)那整體之美,而這種美我們決無別的途徑可加以實現(xiàn)。然而瓦格納則極其不同,他不僅在表現(xiàn)人類情感方面比格魯克更為細膩準確,而且這些情感還具有最為明顯的特征。當劇情曲曲折折地向前推進時,劇中的男男女女在激烈的對抗重壓下會突然地閃現(xiàn)流露出這些情感。追隨及表達著這些情感的音樂會在我們心中激起一種強烈的同情心。然而,在我們于某個時刻被其左右,似乎又要陶醉其中而不能自拔時,卻出現(xiàn)了另一些東西。是不是在歌劇和音樂之間存在著某種罅隙呢?音樂(或許如此)在心靈中所喚起的是一種與別的藝術(shù)所喚起的不相一致的聯(lián)想,而要把它們消融為一個清晰的概念的努力則是極其艱巨的,那心靈會始終處在產(chǎn)生共鳴和幻想破滅的狀態(tài)中。某種像這樣的東西,我們覺得,就是一位紳士在離開上演瓦格納的作品的歌劇院時,抗議說“這不是音樂”的含義。 然而,毫無疑問的是,瓦格納是兩人中更為大眾化的一位作曲家,主要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他的故事和他的人物對從未到音樂廳聽過音樂的人們也會有吸引力。他們發(fā)現(xiàn)瓦格納的歌劇與戲劇非常相像,但卻更容易理解,因為音樂在強調(diào)其中的情感。他們發(fā)現(xiàn)那些男男女女頗像他們自己,只是多了一種感覺事物的奇特能力。當歌劇上演時,會有多少人把自己視為特里斯坦和伊索德。為他們自己的更大能力欣喜,但又為他們未能承擔(dān)片段出現(xiàn)的角色而感到些微的憐憫呢?在瓦格納作品之夜,那些廉價座位上將會出現(xiàn)陌生的男人和女人:在他們的外貌上有一種原始性,仿佛他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以便能在森林中生活下去,能保持著那種質(zhì)樸的情感;仿佛他們敏于覺察到他們同類對于“現(xiàn)實感”——就如他們所稱呼的——的缺乏。他們在歌劇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生活的哲學(xué)。他們哼著“主題”以把他們思想的注意中心符號化,裹在黑色的大斗篷里漫步于泰晤士河的河堤上以消磨掉剛才喚起的激情。更上一層次的觀眾是“瓦格納學(xué)者”。他們用他們電燈的閃光來偵探“主題”,就其核心的錯綜復(fù)雜而指教那些卑微的女性親屬。最后則是真正的熱衷者。他們會因為或全然不為這些理由而崇仰他們的大師,宣稱他所寫的那種歌劇就是音樂藝術(shù)最終的也是最高的發(fā)展。 P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