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習慣死亡


作者:張賢亮     整理日期:2014-05-14 11:30:07

   《習慣死亡》是“張賢亮長篇小說系列”之一。
  《習慣死亡》是一部反映知識分子心靈的長篇小說。作者用生動細膩的文筆,描述了一個心靈備受重創(chuàng)的知識分子章永磷孤獨、苦悶、絕望的精神世界。
  強烈地抨擊了極左思潮,悲憤地控訴了“十年動亂”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歷史性災難。
  
  作者簡介:
     張賢亮,當代著名作家、書法家、收藏家。1936年12月生于南京。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因發(fā)表詩歌《大風歌》而被劃為“右派分子”,在農場“勞動改造”長達22年。1979年重新執(zhí)筆創(chuàng)作。1993年創(chuàng)辦寧夏華夏西部影視城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代表作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綠化樹》《習慣死亡》《一億六》《靈與肉》《青春期》《邢老漢與狗的故事》等。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級文學大獎,并被譯成數十種文字在國外出版。并有多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搬上銀幕。
     我記不清楚我從什么時候開始想殺死他。當然那肯定是我和他分離之后。但當初我審視他的時候還沒有這種想法,他變得使我越來越不能容忍,還是以后的事情。
  可是事情竟然也會發(fā)展到這種地步:他和我的愿望最終趨于一致。在我讓他應該死的時候,他自己已欣然同意將軀體交付死亡。這省卻了我許多事,省卻了許多煩惱。在他死的那一剎那,我們終究合二為一,那一剎那無比愉快,愉快得超過了和任何女人的任何一次做愛。
  在砰的一聲槍響以后,我和他了卻夙怨。他已經消失,我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等待一個女人用戴著戒指的手來覆蓋下我的眼皮。
  他曾經主動地去尋找過死亡。死亡是一次壯舉。
  由于這種壯舉一生中只能進行一次,因而具有絕頂的重要性。那是在勞改農場的一次晚點名之后,他一面聽著“一、二、三、四……十二、十三、十四……”的報數聲,一面思索著尋死的方法。目的確定之后,方法是很關鍵的。沒有月亮,天和地都一片漆黑。仿佛有星光,還有隊長手中的馬燈亂晃。各個組的報數聲都隱沒在黑暗里,成了另一個世界傳來的聲音,又像是打在沙土地上的噼噼剝剝的干燥的雨點,寂寞地響成一片!巴炅!”他在心中反復呼叫。他覺得自己就漂浮在“完了”的波濤之上!巴炅恕钡陌凳静粩嗟貜倪h方如潮水般涌來,他腳下沒有土地,任憑“完了”沖擊。“完了”,這個詞毫無意義,他力圖在“完了”這個詞中尋找意義,那還是后來的事。
  點名完畢。沒有人逃跑,也沒有人死亡。這表明這一天是勞改隊最平靜也是最乏味的一天。“完了”推動著他,隨小組其他勞改犯一起回到號子里。土墻上砸滿長長短短的木頭橛子,一根根像豎起來的樹林。若干年后他在巴黎的布洛涅森林看到一株株栽在土地上的樹,馬上就想起豎在墻頭上的這片“樹林”。
  有人燃起了油燈,可以看見所有的木頭橛子上都掛著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包袱物件,琳瑯滿目。勞改犯們充分利用了狹小的空間,將自己的財產立體化,但也更縮小了自由的范圍,人們舉步維艱。當勞改犯們磕頭碰腦地摸索到自己三十厘米寬的鋪位,窸窸窣窣躺在稻草上,他卻抓起早已藏在稻草下面的繩子,趁亂溜了出去。
  一會兒,燈熄滅了。他在外面看見一個個號子的燈順序熄滅,現實的人間宛如一艘船逐漸飄然遠去。
  最終世界向他告別,這時他以為自己已經死了。天極高極高,然而和地一樣黑暗。死亡競這樣容易,這是始料未及的。
  但死亡畢竟還須經過最后一道工序。處死自己的軀體并不比殺人省勁。許多年后他因為失望和憤怒曾多次想自殺和殺人,都是因為考慮到費勁而終止,并不是出于他的膽怯和善良。趁著最后一頓晚餐——那一碗稀薄的米湯還沒有完全消化,他拖著繩子走到打谷場,一邊走一邊聽見胃里咣里咣當地響,好像他是一頭拉著水車的毛驢一樣。
  他經常想出奇制勝,經常想創(chuàng)新,但勞改隊給予他有限的條件卻限制了他的想象力。尋死,也必須用最古老最傳統的方法一上吊。老實說,這種死法是很無趣的,使人直到死都體驗不到生活的新鮮。他握著繩子在打谷場邊的一個碌碡上坐下。人在自殺之前必須有一個短暫的停頓,經過一個思考的過程,這也仿佛成了一個通例,一套固定程序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任何人教導自殺者如何尋死,但每一個自殺者都會不自覺地重復這種古老的習慣。想必自殺和殺人一樣,在數百萬年之前已經由不斷重復的行為編入了我們祖先的精液,成了遺傳密碼。“算了!”他心里想,既然當權者玩弄他的天真,既然政治的欺騙都沒有玩出什么歷史的新花樣,他在自殺方法和程序上都落人了前人的窠臼也不必感到羞愧了。盡管有兩滴清淚流下來,但那兩滴清淚卻有另外的含義。當然,事后他方才知道,流兩滴清淚也不過是自殺的程序之一。
  碌碡冰涼,整個世界看來只有他的屁股是清醒的。一切都想好了,想通了,當大腦里面的東西都分門別類地整理好之后,也就意味著遺忘。而他知道他其實并沒有想好,沒有想通,沒有也永遠不可能想好、想通。將一切遺忘,那還是在他成熟之后。但他坐在碌碡上的那時,他真的以為他是如此通達。
  四周彌漫著稻谷的氣味,能感覺得到有一股暗香在地面浮動。某種秋蟲應和著天上星星的閃爍,把那微弱的光轉換成唧唧的叫聲。沒有風,但有氣流在腳下洶涌,擺脫了折磨人的繁重的體力勞動,不去考慮什么身份、境遇、前途、責任,黑暗的風景也頓時呈現出美麗繽紛的色彩。他撫摸著繩子,那是一條用舊的麻繩,柔軟而且光滑,在凜冽的夜氣中像一條死去的蛇。這時他覺得有一絲陰森的仇恨和令人心悸的愛意糾纏在一起,從心底冉冉升起。仇恨和愛意皆沒有目的,沒有對象,而是一種沖動,一種滋味。他努力追隨這種體驗,捕捉這種體驗,但轉瞬即逝,心頭又只剩下臨死前的空茫。
  那兩滴清淚實際上是青春的分泌物。那年他二十三歲。在我最后用槍將他擊碎之前,他居然微笑地直面對著我,使我知道他死得心甘情愿,使我認為他真正該死。這種微笑,才表明他已完全老化。
  透過模糊的淚水,他驀然發(fā)現月亮。先是清冷的光和影子從遠方蔓延過來,還帶著吱吱的聲響,仿佛是干涸的土地正在被水滋潤。接著,打谷場邊的白楊樹梢上一群烏鴉開始聒噪,黑色的羽翼習習生風。地面的陰影到處亂竄,有的黑影竟然跳躍到土墻上、谷垛上和他的身上。星星隱去,但秋蟲卻嗚叫得更加響亮。手中的蛇復活了,好大一會兒他才知道那不過是他的手在顫抖。
  P1-4
  





上一本:在你身邊 下一本:追憶逝水年華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習慣死亡的作者是張賢亮,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