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金秋隨感


作者:周志宏     整理日期:2014-04-23 20:00:22

親情、友情,以一個“真”字為鏈結(jié)編成大網(wǎng),撒向世間。非真情,無以抒發(fā):非摯誠,無以動人。
目錄:
  親情篇
布鞋伴我萬里行——緬懷早逝的父母…………………………………………3
一生辛苦無愧怍——懷念親愛的二哥…………………………………………16
惟留好樣與兒孫——悼念五哥逝世一周年……………………………………36
優(yōu)良家風(fēng)后繼有人………………………………………………………………48
五十年風(fēng)雨同舟難能可貴………………………………………………………55
給周立信及七哥來信……………………………………………………………59
育女成長篇父女通信錄…………………………………………………………62
七哥來信…………………………………………………………………………73
友情篇
中秋月圓懷故友…………………………………………………………………76親情篇
布鞋伴我萬里行——緬懷早逝的父母…………………………………………3
一生辛苦無愧怍——懷念親愛的二哥…………………………………………16
惟留好樣與兒孫——悼念五哥逝世一周年……………………………………36
優(yōu)良家風(fēng)后繼有人………………………………………………………………48
五十年風(fēng)雨同舟難能可貴………………………………………………………55
給周立信及七哥來信……………………………………………………………59
育女成長篇父女通信錄…………………………………………………………62
七哥來信…………………………………………………………………………73
友情篇
中秋月圓懷故友…………………………………………………………………76
人生如歌…………………………………………………………………………85
一生勤勉未虛度——痛憶摯友唐歆熙…………………………………………89
最難風(fēng)雨故人來…………………………………………………………………96
憶昔聯(lián)床夜話嘆今彼各天涯……………………………………………………98
難忘的歲月珍貴的友情…………………………………………………………100
畢業(yè)30周年致年級同學(xué)會的信………………………………………………105
咫尺天涯皆有緣——38年闊別后好友重逢記………………………………106
桑榆篇
百年校慶懷…………………………………………………………………118
清福難得——退休一年回眸………………………………………………143
清福難得讀后感匯編………………………………………………………164
金秋隨感——《清福難得退休生活回眸續(xù)一》…………………………169
金秋隨感續(xù)——清福難得之三……………………………………………181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194
春華秋實(散文詩)………………………………………………………197
惜別三核……………………………………………………………………199
退休生活新插曲……………………………………………………………201
盡人事聽天命………………………………………………………………204
從經(jīng)典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207
關(guān)于“上善若水”與學(xué)友的通信摘錄……………………………………211
三議君和而不同在校友網(wǎng)上與海外學(xué)友的思想交流…………………217
葉志江文集跟帖……………………………………………………………224
北行札記……………………………………………………………………229
人生第二春…………………………………………………………………250
附錄
父親家言…………………………………………………………………264
四哥家言、家風(fēng)、樹人…………………………………………………268
后記…………………………………………………………………………274
再版后記……………………………………………………………………277
布鞋伴我萬里行
——緬懷早逝的父母
今年是父母親仙逝四(三)十周年。悠悠歲月數(shù)十載,物換星移,世事滄桑,唯獨對過早去世的雙親的思念感載之情,刻骨銘心,未曾隨時光的流逝而稍減。即使我在遠離故土的異國他鄉(xiāng),父母的慈顏也頻頻出現(xiàn)在夢中,午夜夢醒,淚濕衾枕,萬里之遙,父母的在天之靈能垂顧于我,令人不勝悲喜。
古人云:天地賦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賢,誰能獨免。悲歡離合、生離死別是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和體驗的,誠知此恨人人有,但落實到我身上,卻感到格外的沉重!白佑B(yǎng)而親不待”的痛苦和遺恨,綿綿無盡期。
記得我八九歲時,父母戲問我長大了掙了錢給誰,我回答說掙了錢給爸爸媽媽,父母相視而笑,神情是那么的欣慰和喜悅。
記得我上小學(xué)時,每逢冬風(fēng)雪天的中午,母親冒著嚴(yán)寒,將熱菜熱飯送到學(xué)校,看著我狼吞虎咽的情景。
記得慈母在三年經(jīng)濟困難時期,寧愿自己忍饑挨餓,盡量讓我吃飽,說我正在長身體,她卻因缺乏營養(yǎng)而浮腫。
記得慈母在父親去世后(我時年十一歲),曾多次向鄰居說:把我這最小的兒子撫養(yǎng)成人,她就盡到責(zé)任了。
記得1963年我首次出遠門赴京求學(xué),途中因暴雨成災(zāi),津浦鐵路中斷,我滯留濟南,后轉(zhuǎn)道煙臺乘海輪經(jīng)塘沽抵京。在未通音訊的那幾天,母親日夜?fàn)繏欤纳癫粚,真是“兒行千里母?dān)憂”,等接到了我從濟南發(fā)出的平安信,她心中的一塊石頭才落地。
還記得1967年母親突發(fā)疾病去醫(yī)院,臨終前二小時,老人家在彌留之際,還無力的掙開眼睛,關(guān)切的詢問我中午飯吃什么(擔(dān)心我不會做飯),眷眷的慈愛之心,溢于言表,此情此景,刻骨銘心。
還記得母親生前的宿愿:一游北京,二游杭州。如今我的家就在杭州灣,近在咫尺。每次我去杭州,面對西湖美景,就會想起母親的未了之愿,思之黯然。那年北京的姐姐來信告訴我,清明節(jié)前她曾夢見母親,我想起慈母生前之愿,思之一慟。
在1950-1960年代,“游覽京杭”對尋常百姓家還是“奢侈”的享受。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去京杭一游已是輕而易舉的事。以我們目前的經(jīng)濟條件,不僅可以陪母親游覽祖國的名山大川,還可以陪母親走出國門領(lǐng)略異域風(fēng)光,可是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
古人云:“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包父母多少苦楚,予也有三年之愛于父母乎?”父母花了多少心血勞苦,把我養(yǎng)育成人,我卻不能一盡反哺之心,是多么的痛苦和遺憾。
飲水思源,慎終追遠,所以就有了每年清明時節(jié)到父母墳前虔誠的祭奠,就有了三十年來我在母親忌日寫下的文字,如“反哺未成難將寸草報春暉”(1970年9月6日),“人生幾回傷往事”(1973年9月6日),“睹物思親”(1974年),“流年似水八度秋”(1975年),“思”(1981年),“悠悠十五載”(1982年),“追遠之心,刻刻難忘”(1985年),“父母之恩永世難忘”(1986年于美國匹茲堡),“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1987年),“慈音猶繞子孫行”(1990年),“欲哭無淚”(1992年),“重睹母親手縫之布鞋,不勝感念”(1983年),“繼承發(fā)揚父母遺訓(xùn)”(1995年),“父母恩德長存心田”(1996年)……
所以就有了今年年初出國前夕與上海的四哥相約,攜妻女回鄉(xiāng)祭祖,在祭祖儀式上追思父母劬(qu勞累)勞,感念父母恩德,反哺不成,愴然淚下,不能自持。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至今我還收藏著一雙普通的布鞋,這是三十年前母親給我縫制的最后一雙布鞋,每當(dāng)我看到它,便會想起“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慈母情懷。這雙鞋底上被我打上掌的舊布鞋已不經(jīng)一穿,但卻有更深刻更久遠的價值和意義存在于我的心中。這雙布鞋,曾伴我從故鄉(xiāng)走到北京,從北京走到東北,又從東北回到江南,三十年來,幾經(jīng)遷徙,一直舍不得精簡掉。我首次穿著它,曾登臨東岳泰山,一覽眾山;我穿著它曾在清華園負笈深造;我穿著它曾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我穿著它曾漫步在美國的土地上……這雙有著慈母手澤的布鞋,曾伴我遠渡重洋,行程萬里。如今珍藏在我的箱篋(qie小箱子)里,慈母的眷眷深情,更銘記在我的心中。
母親出身農(nóng)家,不識字,但豁達開朗,極明事理。生活中每遇困厄時,她總說:“鼓樓上的雀,耐驚又耐嚇”,體現(xiàn)了臨危不懼,處變不驚的剛強性格。她還常說:“為人處世要象做松糕一樣,(擺弄糕粉時)團得攏撒得開”。意即凡事要提得起放得下。這淺顯生動的比喻說明了深刻的哲理,使我長大后能經(jīng)受住生活道路上的坎坷和風(fēng)雨。
父親為人忠厚,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記得幼時隨父上街,每遇路邊求乞者,他總要施以小錢,盡管那時家境并不富裕。(年逾八旬的三哥在本書校稿時告訴我:解放前,父親在負擔(dān)老少三代12口人、家境不寬裕的情況下,每到年末,都會給善堂即民間慈善機構(gòu)捐十石大米,以接濟年關(guān)時缺吃少穿的貧苦人。因為父親‘亦是苦寒出身’,所以對饑寒交迫人群的苦難感同身受,盡自己的能力給予援手。2013-01-18補充)父親最有遠見的是教子成才,這比他的本職工作經(jīng)商看得還要重要。父親生前常說:我沒有積蓄,兒子能成才就是我最大的財產(chǎn)。確實,父親身后清貧,沒有遺產(chǎn),但留下一本《家言》,是彌足珍貴的傳家之寶。這些年來,我一直珍藏在身邊,“隨身參閱”,時時研讀,受益無窮。
父親在《家言》中教誨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雖然寫于半個多世紀(jì)前的1943年(我尚未出生),但其中的基本精神至今仍有現(xiàn)實的指導(dǎo)意義。
“為人要知道如何的成人,及如何的做人!
“如父母不能撫養(yǎng)兒女成人,是父母之過,兒子長大不能成事業(yè),是兒子的不孝”
“貧苦出英才,古人偉人等之成功,多數(shù)是經(jīng)苦寒中掙扎出來的!
“有志上進,不避萬難。自立謀生,創(chuàng)造偉業(yè)!
“工作要切切實實,誠誠懇懇!
“為人以品行為立身之本,萬事須循規(guī)蹈矩,光明正大,切勿暗室欺心!
“為人務(wù)必信義,忠誠,勿可虛偽,處處須為他人著想,勿自私,勿損人利己!
“終身要奉公守法,勿存貪污之心,自墮人格!
“不浪費,不奢侈。”
“將來事業(yè)如能發(fā)展,則對于國家社會須多多造福,物資原為身外之物,我們惟求生活安定,只謀正當(dāng)事業(yè),勿事積財,遺害子孫!
“盈有余力,須廣做善事,濟貧扶弱,最好是興學(xué),創(chuàng)辦實業(yè),使社會安寧,無失學(xué)者,無失業(yè)者。”
“一切不良惡習(xí)(煙、酒、嫖、賭)亦不可染,以免誤蹈陷阱,而遺害國家社會父母妻子,一失足成千古恨,故為防患于未然計,切須自己珍重小心!
“圣賢偉論,文學(xué)名著及學(xué)術(shù)修養(yǎng)等有益身心之讀物,宜常存在身旁,以作消遣。在工余之暇對于知識技能方面須能自修。尤其對于習(xí)字,須久久練習(xí)。古語云:學(xué)無止境,勿以就業(yè)而拋棄了求知上進的心!
……






上一本:中國微經(jīng)典·一種假設(shè) 下一本:中國微經(jīng)典·沒表情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金秋隨感的作者是周志宏,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