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明主編的這本《美的觀點與中國文論(古代文學理論研究)》主要研究古代文論中關于“美”的研究,有“中國古代自然詩中的自然美學”、“審美闡釋的維度——王陽明良知本體論與西方兩種良知學說的比較論析”、“腴辭云構,夸麗風駭——《文心雕龍》之《七發(fā)》批評辨析”等文章。目錄: 編輯部報告中國古代自然詩中的自然美學中國美學“意境”說“意義域”之開放性構成及其學理淵源審美視域中的本體與存在——王陽明良知本體論與西方兩種良知學說的比較論析起承轉合結構論:從詩學到文章學腴辭云構,夸麗風駭:《文心雕龍》之《七發(fā)》批評辨析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文心雕龍》詩性智慧研究論謝靈運對美的觀點簡文帝的文章觀——以《與湘東王書》為中心◆詩學與哲人史家、政治學◆論《詩經(jīng)》的二度創(chuàng)作《春秋》筆法與中國文論的會通化成中唐人宋時期的“道統(tǒng)”與“文統(tǒng)”程朱理學與詩學的內(nèi)在沖突及其會通試論晚明文學家卓人月之文學觀從個體性情到天下精神——黃宗羲詩學中的唐宋之爭葉燮以“溫柔敦厚”為詩本體的思想分析翰林院與晚清宋詩運動佛禪義理與《紅樓夢》中的“真假”觀念“清出于老”:論岡村繁對陶淵明詩歌的研究三十年來《毛詩正義》文藝思想研究述略建設性·包容心·民族化——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第十八屆年會綜述 中國美學“意境”說“意義域”之開放性構成及其學理淵源 李天道 中國傳統(tǒng)美學具有一種濃重的超驗性與神秘性特征,審美意義域營構追求神氣橫逸、自然率性、似花非花、恍惚朦朧,要求不僅要有詩的精神和性情,而且更要有詩意的抒寫與呈現(xiàn),并最終構成具有詩性內(nèi)質的“意境”!耙饩场币饬x域的營構必須注重詩性的感悟,注重于與對這種感悟的詩性傳達。如果說西方美學注重的是意義境界的穩(wěn)定性、確定性和邏輯性,那么,中國傳統(tǒng)美學則注重“意境”意義域的空靈性、包容性和模糊性,尤其傾向于“意境”意義域營構的詩意性和開放性,以“意境”構筑的態(tài)勢追求其張力和彈性,追求味象超象、意在言外。當“意境”的超驗性直觀性及其對意在言外的推崇以“意境”構筑的流程呈現(xiàn)時,則傾向于詩意境域呈現(xiàn)的空靈性和精粹性。它以沖淡自然、“象外”之“象”的姿態(tài)向本然“還原”。這就是鐘嶸所說的“文已盡而意有余”。其所追求的是蹈光揖影,摶虛成實,用境域顯現(xiàn)出“在場者”,但其目的是讓此“在場者”不僅指涉它自身,同時還指涉“不在場者”,并因此使之“到場”。因此,可以說,“意境”的構筑流程應該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所特有的構筑流程和構思流程,應該是對傳統(tǒng)文化所主張的“言不盡意”、“大象無形”、“有無相生”、“大音希聲”與“大美無言”的生動體現(xià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