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是一位長期浸潤于中國古典文化的學(xué)人,也是一位兼擅不同領(lǐng)域的“文藝復(fù)興人”。臺灣《印刻文學(xué)生活雜志》總編輯稱其散文為“十年來所見*好的”,毛尖老師為本書作序,盛贊周先生的散文是繼周作人、廢名之后,中文世界頂feng的清寂之作。 2. 知識和信仰會影響我們觀看事物的方式,周志文教授習(xí)于透過小人物的微瑣命運來展現(xiàn)大時代的氛圍,而無數(shù)的平凡構(gòu)成了《巡禮之年》的盛大和特有的秩序,在濁流清澗中形成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象!3. 他不用道德的標(biāo)準(zhǔn)去接近真實,他的散文,無論是寫自己還是寫他人,寫生活還是寫藝術(shù),都讓人親近可感,充滿藝術(shù)家的感情,是幽靜時候可以捧在手心的釅茶,香遠益清!4. 他的文字,時而冷靜深邃,時而溫暖平實,從不刻意拔高,卻有一種繁華落盡見真醇的味道。他詩人般的纖敏和哲人般的深沉,冷的智慧與熱的靈魂,常讓人“泫然欲泣”后有“莊嚴”之思。 5. 時代遠揚而去,所有的吉光片羽,都在電光石火之間,散落成了連接。但對于周志文來說,世界的運行,有時不過是深山中的花開花落。動蕩與承平,恰似生命的幽暗與光明,經(jīng)得起低徊險巇,也迎得來高歌坦途。巡禮之年,悠長而平靜,似乎是為了未來繁華的春的合唱,做著深沉的醞釀。 這是一套有關(guān)記憶與時間的散文集,寫作的時間跨越十二載,所記大多是作者五十到六十這段人生歲月中的見聞與感悟。年逾八十的周先生回望這些文字,將它們集結(jié)出版,取名“巡禮之年”,既是他作為骨灰級樂迷對于李斯特的致敬,也是一位學(xué)人對于歲月的又一次朝圣。 在三冊《巡禮之年》中,您既可以讀到世紀之交臺灣的市井風(fēng)情和人生百態(tài),亦可以讀到作者訪學(xué)行旅中的哲思感悟。從聆樂賞畫時的纖敏體察,到世局轉(zhuǎn)蓬下的深沉顧惜,從極其細小的日常見聞和身邊瑣事,到逐漸雄渾開闊的知性之美和莊嚴之思,周志文的筆大量觸及生老病死、情感覺知、宗教藝術(shù)、行旅懷鄉(xiāng)……一種“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幽人深情常常躍然紙上。毛尖老師在讀到周先生的這些文字后寫道:“周著《巡禮之年》,在生態(tài)的意義上,是對今天水泥社會的一次植樹造林。而回到時間長河,《巡禮之年》則是對那些沒有進入過文學(xué)史的人物的一次次回憶和擁抱! 他的散文有些像一潭清泉,沒有湍流、沒有波濤,平平靜靜的,但一方面透明可析,一方面可以反映天光。而那些沒有被說出來的時時刻刻,是潛入時間長河的魔法一場,也藉由周志文的筆,使我們的熱淚在心中匯成河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