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羅生門·回憶


作者:蔡駿     整理日期:2016-06-19 07:47:59

★懸疑教父蔡駿主編,新銳懸疑文學(xué)旗艦!懸疑大賞! ★蔡駿打造國內(nèi)“首部懸疑類型Mook書”!★蔡駿、茅獎獲得者金宇澄、著名日本“美食”推理作家村上龍等十余位頂尖作家傾情獻作,香港雙金導(dǎo)演陳果做客編輯部!★國內(nèi)首創(chuàng)多人視角同題小說,蔡駿攜手頂級作家團隊共同打造,再掀恐怖、懸疑高潮!★茅獎獲得者金宇澄獻上開篇之作,看名家玩轉(zhuǎn)懸疑恐怖!锶毡局“美食”推理作家村上龍,為你特別制作“暗黑料理”。 推薦您購買蔡駿其他暢銷書:蔡駿2016年長篇《謀殺似水年華》(電影版)蔡駿2014年最新力作《偷窺一百二十天》蔡駿中短篇杰作第一輯·凄美浪漫篇:《愛人的頭顱》(新版)蔡駿中短篇杰作第二輯·奇異懸念篇《迷城》(新版)蔡駿中短篇杰作第三輯·心理懸恐篇《圣嬰》(新版)蔡駿超長篇經(jīng)典巨制《天機》(新版) 
本書簡介:
  《羅生門·回憶》懸疑教父蔡駿主編,領(lǐng)軍國內(nèi)一流作家團隊共同打造“首部懸疑類型Mook書”。參與創(chuàng)作的作家:除蔡駿外,茅獎獲得者金宇澄、與村上春樹并稱為“雙村上”的日本“美食”推理作家村上龍、“中國的東野奎吾”周浩暉,以及香港雙金(金馬獎、金像獎)導(dǎo)演陳果、“恐怖大王”李西閩、秦明、優(yōu)秀青年作家哥舒意、張怡微等!读_生門·回憶》蔡駿推出的《羅生門》創(chuàng)刊號以“回憶”為主題,包括懸疑虛構(gòu)小說和非虛構(gòu)寫實文章。國內(nèi)外頂尖重量級作家參與!读_生門·回憶》欄目包含【人間世】【羅生門】【談異錄】【主題賞】【國外鑒賞】【看見】以及【深夜食堂】等!救耸篱g】由茅獎獲得者金宇澄獻上開篇之作,看名家玩轉(zhuǎn)懸疑恐怖。主打欄目【羅生門】是國內(nèi)首創(chuàng)多人視角同題合著小說,蔡駿與周浩暉、李西閔等多位作家“從不同角度看世界”。訪談欄目【談異錄】《謀殺似水年華》同名電影的著名香港雙金導(dǎo)演陳果做客編輯部,與蔡駿對話恐怖與文學(xué)!【國外鑒賞】特別獻上日本“美食”推理作家村上龍的作品,為你揭示美食料理的陰暗罪惡面。【深夜食堂】懸疑微小說,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暗黑體驗。《羅生門·回憶》全書覆蓋了小說、散文隨筆、訪談、攝影、微小說等多種文體和表現(xiàn)形式,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懸疑享受。
  作者簡介:
  蔡駿中國懸疑小說第一人,中國最受歡迎的懸疑小說家。連續(xù)12年保持中國懸疑小說最高暢銷紀(jì)錄,實體書總銷量突破1200萬冊,作品在全球擁有億萬華語讀者,圖書版權(quán)輸出美國、歐洲、亞洲等國家和地區(qū),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代表作《天機》出版至今銷量逾350萬冊,同名超級大電影即將開拍!2011年,《謀殺似水年華》出版,開啟中國社會派懸疑小說先河!兜鬲z變》《生死河》之后,推出刷新社會派懸疑標(biāo)尺力作《偷窺一百二十天》,將引人入勝的懸念設(shè)計與對當(dāng)下社會熱點問題的深深拷問融于一爐,再次樹立中國懸疑小說新高峰。被譽為中國懸疑教父。
  目錄:
  新銳懸疑文學(xué)旗艦巔峰大賞主編導(dǎo)讀 蔡駿【人間世】金宇澄:在愉快與期待中 張怡微:時間篡改的記憶【羅生門】蔡 駿:蝙蝠的回憶 李西閩:秋 殺 秦明:罪惡的蝙蝠 周浩暉:泥娃娃【國外鑒賞】 村上龍[日]:壽司【談異錄 】專訪蔡駿、香港導(dǎo)演陳果:懸疑的,文藝的,終歸都是社會的 專訪總制片人李銳:用情懷去做一部好電影【主題賞】哥舒意:愛 你【深夜食堂】 一枚糖果等前言主編導(dǎo)讀
  蔡駿/文
  二十歲時,我常路過一家書店,往往進去就是兩個鐘頭,許多書是站在書架前看完的。有本黑封面精裝本的《羅生門》,因為黑澤明的同名電影,讓我掏錢買了回家。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芥川龍之介。
  開篇小說叫《羅生門》,大意是平安時代,有個落魄的家臣武士,在京都的羅生門避雨——羅生門實為“羅城門”,就是中國古代的羅城,亦即外城。羅主編導(dǎo)讀 蔡駿/文二十歲時,我常路過一家書店,往往進去就是兩個鐘頭,許多書是站在書架前看完的。有本黑封面精裝本的《羅生門》,因為黑澤明的同名電影,讓我掏錢買了回家。這是我第一次知道芥川龍之介。開篇小說叫《羅生門》,大意是平安時代,有個落魄的家臣武士,在京都的羅生門避雨——羅生門實為“羅城門”,就是中國古代的羅城,亦即外城。羅生門的城樓上,堆滿無主的尸體,竟有個老婦人在拔死人頭發(fā),不過是為了做假發(fā)。武士雖對她分外厭惡,最終卻剝?nèi)ダ蠇D人的衣服,大概是拿去換錢糊口罷了。這部寫于1915年的作品,比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早了三年(1923年魯迅親自翻譯過此文)。第二篇小說,便是《地獄變》,想不到十多年后,我居然也寫了一部同人的長篇。再往后,才是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的原著《莽叢中》。讀畢,我沉默不語。那年春天開始,我發(fā)奮寫起中短篇小說,一年內(nèi)幾乎寫了二十篇.......那時光,我尚不知“懸疑”為何物?也沒有流行起“靈魂附體”之類語句,更不曉得之后自己的命運,竟會有如此難以預(yù)料的變化。至今,這本書依然在我身后的書架上,或許在后半夜無人的書房,黑魆魆地發(fā)出某種亮光。以上是我的回憶,也是這本書的主題,在我們的羅生門。再寫羅生門式的故事,不僅是我,許多作家都有這樣的夙愿。然而,每個人都是一支鋒利的筆,卻又生長在不同的土壤與溫度中,如何能栽培在同一片羅生門的森林之中?這不是游戲,甚至不僅是致敬,而是創(chuàng)造,還要接二連三地創(chuàng)造,寫出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土地,不同的時光,不是羅生門,又勝似羅生門,這真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嗎?2013年的夏天,幾乎全中國的網(wǎng)友,都在關(guān)注發(fā)生在上世紀(jì)90年代的某樁投毒案時,我卻被同時代的另一樁更為慘烈詭異的塵封舊案而吸引。我想起一部電影,大衛(wèi)·芬奇導(dǎo)演的《十二宮》(Zodiac),當(dāng)主人公誤入疑似兇手的家,這段沒有任何驚悚畫面的情節(jié),短短的一兩分鐘,卻讓我產(chǎn)生窒息般的感覺。如果,當(dāng)你也面對這樣一個人——當(dāng)他(她)與你面對著面,在回憶的迷宮與花園里,向你道出“真相”,然而時隔多年,真相又是什么?于是,就有了《蝙蝠的回憶》。獨自一人的回憶還不夠,在羅生門的世界里,每個人看到的也許都是真相,又也許都是虛幻?需要有更多的智慧,更多的眼,更多的筆,拼圖般的,創(chuàng)造這個永無盡頭的故事......然后,就有了這本名為《羅生門》的主題書,為了這本書的問世,為了那個遙遠(yuǎn)的夙愿,我已前前后后籌備了三年。感謝此時此刻,你靜悄悄地翻開這本書,看到我,看到我的朋友們?yōu)槟阒v述的這些故事和記憶。。。。。尤其感謝金宇澄老師的《在愉快與期待中》,細(xì)致入精髓,又不動神色,仿佛再次打開《繁花》的感覺。還要感謝我的作品《謀殺似水年華》改編同名電影的導(dǎo)演陳果,在影片即將公映的繁忙之余,同我在這本《羅生門》中對話,討論文學(xué)、電影與年華。黑澤明縱偉大,但比之于芥川龍之介,亦是繁花枝頭的一只蜜蜂。同理,比之小說,比之電影,每個人都活在一道巨大的羅生門中,地球上七十億個人,就有七十億個平方的羅生門。我們無權(quán)窺透這個秘密,只能小心翼翼地撩起帷幔一角,也算是泄露了天機。如果,你還喜歡這本主題書,必定會看到下一本《羅生門》。不見,不散。蝙蝠的回憶 蔡駿著 我的生命曾兩度終止,在終止之前;它仍在等待,看第三次苦難的秘密,是否會被時間的手揭開。 如此巨大,如此難于想象,就像曾經(jīng)的兩次,令我昏厥。我們只能一次次告別天堂,一次次夢想著與地獄告別。 ——艾米莉·狄金森《我的生命曾兩度終止》 第一章 亞當(dāng)與夏娃離開伊甸園,生下第一個兒子叫該隱——他是第一位因男女性交而誕生的人類祖先。該隱的意思是“得到”,他很快有了一個弟弟叫亞伯,意思是“虛空”。該隱是農(nóng)夫,亞伯則是牧羊人。耶和華看中了亞伯供獻的祭品,卻沒有看中該隱的。該隱出于嫉妒,殺死了自己的同胞弟弟亞伯。“耶和華說:你作了什么事呢?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里向我哀告。地開了口,從你手里接受你兄弟的血。現(xiàn)在你必從這地受咒詛。”不過,該隱還是活了下來,他的子孫后代,就是我們。還有它們。蝙蝠,又被稱為伏翼、仙鼠、飛鼠、天鼠、夜燕……我喜歡最后一個名字。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的總稱,唯一真正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從種群數(shù)量上僅次于嚙齒目。除了南北極與某些與世隔絕的小島,地球上每個角落都有蝙蝠。它們并沒有真正的翅膀,雙翼由前肢進化而來,由修長的爪子之間相連的皮膚,也就是翼膜構(gòu)成。蝙蝠能發(fā)出人類無法聽到的超聲波,依據(jù)回音辨別方向。大多數(shù)蝙蝠捕捉昆蟲,也有些吃果實與花粉,美洲有些蝙蝠則以吸血為生。幾乎所有蝙蝠都是晝伏夜出,長得像老鼠或狐貍,通常有個極度夸張的鼻子,以及與腦袋很不相稱的巨大耳朵,酷肖寺廟里面目猙獰的惡魔。除薄薄的翼膜外,蝙蝠全身覆蓋著灰色、棕黃色、褐色或黑色的毛,總給人一種骯臟的感覺。很少有人敢接近這種動物,更別說去觸摸甚至共同生活了。但我喜歡。因為,該隱的故事告訴我們,它們是我們的兄弟,或者說——同類。 小說寥寥數(shù)語的開頭,讓蹲在電腦前看稿的我,胃里泛起一股腐爛的雞鴨內(nèi)臟氣味,將子夜十二點吃下的一杯方便面,全部噴在了鍵盤上?粗鴿M眼的嘔吐物,我沖到衛(wèi)生間又干嘔幾下。就像剛剛活吞了一只蝙蝠,那對光滑的黑色翼膜,以及鉤子般的尖爪,還在我的胃里不斷掙扎。凌晨兩點的出租屋內(nèi),響徹急促的水龍頭聲。渾身濕漉漉地抬頭,睜開被水縫合的眼睛,才看清衛(wèi)生間鏡子里的臉。有些陌生,這看起來還年輕的女子,披著海藻般的長發(fā),剛從深海里被打撈上來,面色如同白墻,嘴唇也是鐵灰色的,倒是雙眼瞳仁很黑,像要從眼窩里跳出來。我的臉?小時候,我跟父母住在一棟六層樓的老式公寓。那棟樓又破又爛,樓道里堆滿各種雜物與垃圾,每逢黃梅天的雨季,墻壁與天花板就開裂漏水。夏天的夜晚,不時會有成群結(jié)隊的蝙蝠飛過。每當(dāng)看到窗外倒掛著一只黑乎乎的東西,乍看起來像大老鼠,轉(zhuǎn)眼又拍打著翅膀飛走,令人莫名恐懼。我家住在五樓,經(jīng)常半夜從頭頂傳來腳步聲,富有規(guī)律性的節(jié)奏,如同菜刀砍在斬板上。樓上住著一個孤老太太,從來沒有子女來看望過,每個夜晚她都出去撿些破爛回來,比如可樂罐頭、空啤酒瓶、廢報紙雜志……我最后一次見到她,是在小學(xué)一年級的期末考試前夕,老太太佝僂著腰爬樓梯,幾乎要用手支撐臺階,像個衰老的動物,背著一筐奇奇怪怪的垃圾。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垃圾中有個洋娃娃很漂亮,但手腳都被擰斷了,腦袋也從脖子上裂開了。當(dāng)時我就在想,這個老太太是變態(tài)吧?從此,我再也沒有見過她。漫長的暑假過去,我始終能聞到一股臭味,從窗外隱隱約約飄來,蒼蠅也明顯增多了,黑夜里引來更多的蝙蝠。開學(xué)不久,警察砸開樓上的房門,才發(fā)現(xiàn)老太太的尸體,幾乎完全腐爛了,只剩一堆白森森的骨架,房間里堆滿蝙蝠的糞便。于是,每次閉上眼睛,我就會想象死人的樣子。就像現(xiàn)在鏡子里的人?擦干凈臉上的水漬,我換上一套寬大的棉布睡裙,像媽媽那樣拿起抹布,把電腦前的嘔吐物清理干凈。屋里仍充滿方便面與胃酸的氣味。我看著狹窄的臥室兼客廳兼書房,十平方米的一室戶蝸居,每月一千五百塊租金。有好幾年沒回過家了,我在上海的老式小區(qū)獨自租房,不愿回到自己出生并長大的N市。雖然這里冬天冰冷徹骨,夏天又悶熱得難受,樓上住著一個小姐,總是在后半夜活動發(fā)出聲響。我還從未投訴過她,既是從小養(yǎng)成的忍讓習(xí)性,更擔(dān)心我會被當(dāng)作她的同類。或許,因為在這里見不到蝙蝠。姐姐常跟我說,蝙蝠是一種奇怪的動物,只在黑夜行動,捕食昆蟲與果子,并不會傷害我們。而人類天生就是白天行動黑夜睡覺的,因此人不應(yīng)該對蝙蝠懷有恐懼,尤其在我們搬出可能與蝙蝠共居的山洞,學(xué)會自己搭建房子以后。后來,人之所以對蝙蝠感到害怕,是因為我們也漸漸成為了可怕的夜行動物。第二章 “阿丸,你最愛吃的鵪鶉來了。”這樣的記憶停留在八歲以前,自從樓上的老太太死后,我就再也不敢碰鵪鶉,連想一想都會惡心,至于原因嘛——你不覺得燒好的鵪鶉很像蝙蝠嗎?尤其是那小小的翅膀,暴出的胸骨,以及鉤子般的細(xì)爪。我叫阿丸,這是媽媽給我起的小名,現(xiàn)在是我作為雜志編輯的筆名。最近半年來,我一直在考慮是否還要繼續(xù)從事這份沒有前途的職業(yè)?直至我的工作郵箱里收到這份來稿。這個郵箱地址掛在公司微博與豆瓣平臺上,因此常被各種稀奇古怪的來稿塞滿,有三分之一是關(guān)于如何殺人的故事,還有三分之一基本上是妖魔鬼怪,最后三分之一讀完會讓你對他人與自己感到絕望,偶爾還會流下幾滴淚水。大學(xué)畢業(yè)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懸疑世界》雜志的文字編輯,難以置信已過去了四年。作為一名懸疑雜志的女編輯,我讀過的殺人故事不計其數(shù),經(jīng)我手發(fā)表的小說也將近百篇。QQ上我有幾十號作者好友,幾個猥瑣的家伙常邀我出來吃飯,因為偷看了我貼在QQ空間里的照片,但我一律加以拒絕。除了公司組織的活動,我從未跟作者有過任何私人交往。倒不是我有什么偏見:認(rèn)定寫懸疑小說的都是變態(tài)。而是于我而言,這些家伙并無任何神秘感與好奇心。就像當(dāng)你已吃下了一顆雞蛋,還會在乎母雞長什么樣?不過,這一次即將例外。子夜將至,我從郵箱里看到這篇投稿,同時在吃方便面——明知道這將毀滅自己的減肥大業(yè),但我無法空著肚子熬過漫漫長夜,雙眼就被這篇小說的名字勾住了。剛讀完WORD文檔的第一頁,我就把鍵盤嘔吐得一塌糊涂。當(dāng)我忍著難受與惡心,辛苦地清理完房間,卻并未躺回床上睡覺,而是重新打開電腦,繼續(xù)閱讀這篇小說。謝天謝地,盡管開頭就是該隱與蝙蝠,但后面的故事基本與此無關(guān),而是作者在回憶十八年前的一樁殺人案……確切地說是毒殺案。 那是詩人依舊受到尊敬,地溝油來不及泛濫,文藝青年在借黑澤明的錄像帶,警察制服仍是綠色的,街頭流行張學(xué)友與張雨生,幾乎沒人看過韓劇,小學(xué)校長不懂得開房,蒼井空還是處女的九十年代。小說采用第一人稱,“我”在敘述一個女生的故事——她叫葉燕,1995年,從N市的重點高中考入北京大學(xué)。她完全符合那個時代的審美,雪白皮膚上烏黑的大眼睛,永遠(yuǎn)在肩頭披著長發(fā),就像北島與顧城寫過的女神。在曉風(fēng)殘月的未名湖畔,常有人看到她顧影自憐地漫步,抑或拿著一支笛子嗚嗚地吹奏半晌,身后留下一大群靦腆卻不敢靠近的中文系男生。葉燕平時不怎么說話,跟室友也很少交流,經(jīng)常大半個月說不上兩句話。這樣的孤傲很難討人喜歡,當(dāng)然僅限于女生圈子。她在寢室里只顧著自己埋頭看書,居然都是偵探推理小說,書架上一整排各種“殺人事件”。她從不缺乏追求者,除了迷人的容顏與氣質(zhì),神秘的紅色貴族背景,也足以吸引攀龍附鳳的人們。但似乎無人擄獲其芳心,她對所有男生敬而遠(yuǎn)之,反而讓更多的人前赴后繼,每天寢室都能收到鮮花,自然讓其他女生艷羨不已。大一期末考試前夕,從不睡懶覺的葉燕,卻在寢室里昏睡了一天一夜,室友們也漠不關(guān)心。直到這天傍晚,還是一位女老師起了疑心,去寢室看望她,才發(fā)現(xiàn)葉燕的身體冰涼,嘴唇發(fā)紫,再摸鼻息,已然斷氣。面對香消玉殞的尸身,老師與同學(xué)們惶恐畏懼,又不敢把事情弄大,就把葉燕悄悄送到大學(xué)醫(yī)院,上報心肌梗塞猝死了事。因為她的父母都在國外,當(dāng)時通訊手段落后,竟然一時無法聯(lián)絡(luò)到。然而,有個北大醫(yī)學(xué)部的實習(xí)生,也是葉燕的仰慕者,意外發(fā)現(xiàn)她的尸體,如同睡美人般送入了太平間。他偷偷掀開尸體被單,本想最后與女神告別,卻發(fā)現(xiàn)她有鮮紅色的尸斑,特別是耳廓、耳垂呈櫻紅色,并從死者口中嗅到一股杏仁味。實習(xí)生在惋惜之余心生疑竇,立即向醫(yī)院領(lǐng)導(dǎo)反映情況。領(lǐng)導(dǎo)本不愿惹麻煩,但聽說葉燕的家庭背景,實在也惹不起,只能通報公安局,進行一次尸檢解剖。法醫(yī)發(fā)現(xiàn)死者血液異常鮮艷,腎臟與肝臟淤血腫大,胃部粘膜出血。通過使用“普魯士藍(lán)法”,檢測到殘留的氰基離子,尤其在十二指腸處——這是一起氰化物中毒事件。氰化物乃毒藥之王,分為氰化鈉、氰化鉀、氫氰酸。氰化鉀的致死劑量在50-250毫克,一點點粉末即可致命。若在500毫升飲料中混入氰化鉀,就會有嚴(yán)重后果。中毒后若無急救措施,通常在十五分鐘至一小時內(nèi)死亡。許多名人都用氰化物來自殺,比如希特勒的情婦愛娃•布勞恩——嚴(yán)格來說是希特勒夫人,她是在正式結(jié)婚后自殺的。嫌疑人,首先是最后接觸死者的室友們。總共有五個女生,都跟葉燕的關(guān)系不好,也無法提供什么有效線索。氰化物的中毒途徑很多,口服、注射、接觸皮膚,甚至包括呼吸,在人體內(nèi)解離出氰基離子,與細(xì)胞色素酶內(nèi)的三價鐵離子結(jié)合,使之不能變?yōu)槎䞍r鐵離子,細(xì)胞內(nèi)的生化反應(yīng)無法進行,最終細(xì)胞不能利用血液中的氧氣而窒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也會喪失功能,呼吸肌麻痹、心跳停止、多臟器衰竭......兇手大多將氰化物投入被害人飲料與食物中,也有人采用注射或噴射。警察搜查了案發(fā)的寢室,卻發(fā)現(xiàn)葉燕生前的許多日常用品,都已消失不見。而從她的死亡到立案偵查,中間過去整整七天,自然兇手有充分時間轉(zhuǎn)移或銷毀證據(jù)。不過,卻有一條重要線索,十八年來都被人們忽略——在葉燕遇害前幾天,晚上十點多鐘,小說的敘述者“我”獨自經(jīng)過校園里一條小徑。那時北大還不像今天般熱鬧,深夜頗有些冷清,“我”看到一棟老房子的屋頂上,依稀有個女人影子。這棟建筑始于蔡元培的年代,文革時有幾位知名學(xué)者于此自殺,成為一處靈異傳說的勝地。“我”還以為見到鬼了,正好附近有盞路燈,照亮屋頂上女人的臉,竟是葉燕。夏至?xí)r節(jié),校園里的蝙蝠也都出動,夜空中滿是那些小小的翅膀。而這棟破舊的三層老樓里,有不少蝙蝠棲息的巢穴。最讓“我”驚訝的是,葉燕的肩膀與胳膊上,竟還停著幾只蝙蝠,乍看以為是女生的裝飾品。但隨著她的抖動,那些可怕的家伙飛起來,而她大膽地伸手抓了一兩只回來,在手心輕輕撫摸,最后竟放到唇邊吻了一下。難道,她是被蝙蝠傳上了氰化物的毒?這條線索太過離奇了,也并未得到其他任何人佐證,警方最終也沒當(dāng)作一回事。可是,作者點評了一句——“兇手是蝙蝠嗎?不,恰恰相反,在這起案件中,蝙蝠只是無辜的受害者,真正的兇手,眾所周知,至今依舊逍遙法外。”看到此處,小說已近尾聲,而我狹小逼仄的屋子,依然飄蕩著嘔吐物的酸臭味。蝙蝠,終于出現(xiàn)了。這是盛夏的后半夜,房間內(nèi)無法形容得悶熱。雖然開著空調(diào),卻是房東留下的老古董,沒開多久便發(fā)出刺耳的噪音,迫使我必須關(guān)機,等待幾個小時再啟動。我打開窗戶透氣,卻不敢再看電腦屏幕,并對這篇投稿的體裁產(chǎn)生懷疑——算是小說還是回憶錄?因為,作者所敘述的事件,大部分并非虛構(gòu),而是真實發(fā)生過的案件。 大約十八年前,地點也是北大中文系,死者的姓名同樣叫葉燕,警方最終出具的驗尸報告,證明為氰化物投毒殺人,但兇手始終未能被抓獲。最近的數(shù)年間,在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BBS上,尤其是天涯論壇,不斷有網(wǎng)友重提這樁案子。上個月,我恰好也關(guān)注過,畢竟是懸疑雜志女編輯的職業(yè)嗅覺,簡直進入了羅生門的迷霧世界。我對所有信息做了仔細(xì)梳理,包括被害人葉燕的身世背景,還有其他涉案當(dāng)事人的資料,歸納下來大致有幾種說法——A:兇手就是死者的同學(xué),也是案發(fā)宿舍的室友。兩人的日常關(guān)系還不錯,從未表露出任何殺機,她卻出于女人的嫉妒心,在葉燕床頭的水杯里,下了含有氰化物的毒藥。這位女生曾經(jīng)被警方調(diào)查過,但因缺乏證據(jù)而被釋放。三年后她從北大畢業(yè),就遠(yuǎn)赴美國留學(xué),自此一去不復(fù)返,再未踏上過中國的土地。B:鑒于葉燕被毒死以后,她的室友們的集體冷漠,以及各種不配合警方調(diào)查,甚至出現(xiàn)重要證據(jù)失竊的情況,有人猜測這并非單獨作案,而是一起駭人聽聞的集體殺人案——就像阿加莎·克里斯蒂筆下的某個故事。至少,作為與被害人朝夕相處的室友,她們具備充分的作案條件,同樣也有嫉妒的作案動機——也可能不止于此,女生之間的小秘密,哪是外人所能猜測的?只要幾個人守口如瓶,把殺人的記憶埋葬于心底,恐怕這世上再無偵探能破獲。何況,包括第一位犯罪嫌疑人在內(nèi),這五名室友都已分別移民海外,不再擁有中國國籍,更不可能回來自投羅網(wǎng)。C:自殺……這種說法是今年才冒出來的,卻不被大多數(shù)網(wǎng)友認(rèn)同。當(dāng)年案發(fā)之后,確實有件事令人疑惑:葉燕死后一個星期,她的父母分別從美國與歐洲回來,卻沒有要求警方繼續(xù)調(diào)查下去。有人說是因為受到某種外力影響,也有人認(rèn)為存在自殺先兆。有網(wǎng)友采訪了葉燕的高中老師,證實從她小學(xué)三年級開始,父母就離婚分別出國,平時很少有機會回國來看她,是祖父母將她帶大的。高中以后,爺爺奶奶因病離世,她獨自居住在N市的老宅。然而,她與父母的關(guān)系非常糟糕,從考入北大到遇害的十個月間,竟然不曾與父母見過一面。還有D、E、F、G……以上推斷都來自網(wǎng)絡(luò),但在這篇三萬字的投稿中,卻只字不曾提及。小說并沒有懷疑過任何人,也沒有推理出殺人兇手到底是誰?只是詳細(xì)描述了各種疑點,以及死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細(xì)節(jié)。當(dāng)我坐在電腦前閱讀這些文字,仿佛被作者帶到十八年前,未名湖畔的夕陽下,看著倒影暗自傷春的女子。至于兇手是誰?留待讀者自己去猜測吧。重要的是在這十八年來,與死者相關(guān)的每個人的生活與命運,都被這起兇案徹底改變了。至于,葉燕與蝙蝠接觸的那一段,我從未在任何資料與傳聞里看到過——要么是純粹的虛構(gòu)或想象,要么就是作者本人親眼所見?十八年來第一次通過小說披露真相?作者到底是什么人?窗外天色漸亮,我把WORD文檔拉到開頭,紅色加粗字體打出醒目的標(biāo)題與署名—— …………





上一本:世界吻我以痛,要我報之以歌 下一本:刺客信條:底層世界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羅生門·回憶的作者是蔡駿,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