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美麗新世界重返美麗新世界


作者:阿道司·赫胥黎,陳亞萍      整理日期:2016-06-12 08:32:43

國內首次譯介《重返美麗新世界》,深度解讀《美麗新世界》!睹利愋率澜纭肥嵌兰o最經典的反烏托邦文學之一。這部作品與喬治?奧威爾的《1984》、扎米亞京的《我們》并稱為“反烏托邦”三書,在國內外思想界影響深遠。
  書中引用了廣博的生物學、心理學知識,為我們描繪了虛構的福特紀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的社會。這是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受著控制的社會。在這個“美麗新世界”里,由于社會與生物控制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已經淪為壟斷基因公司和政治人物手中的玩偶。這種統(tǒng)治甚至從基因和胎兒階段就開始了。
  這是一個有階級、有社會分工的社會,人類經基因控制孵化,被分為五個階級,分別從事勞心、勞力、創(chuàng)造、統(tǒng)治等不同性質的社會活動。人們習慣于自己從事的任何工作,視惡劣的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與極高的工作強度為幸福。因此,這是,一個快樂的社會,這種快樂還有別的措施保障,比如睡眠教學,催眠術被廣泛用來校正人的思維,國家還發(fā)放叫做索麻的精神麻醉藥物讓人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正是在這個“美麗新世界”里,人們失去了個人情感,失去了愛情——性代替了愛,失去了痛苦、激情和經歷危險的感覺。最可怕的是,人們失去了恩考的權利,失去了創(chuàng)造力。
  《重返美麗新世界》結合現實,以人口膨脹、組織臃腫、獨裁統(tǒng)治、自由理念等關鍵話題入手,再次詮釋了虛構的“新世界”,反映了科技文明對現實社會的影響,提出了人類該何去何從的課題。在虛幻、現實與未來的交錯中,不妨讓我們重新回到“新世界”,再次思索科學技術的真正意義。
  作者簡介:
  阿道司?赫胥黎(AldousHuxley,1894—1963)英國當代著名作家,共寫作了五十多部小說、詩歌、哲學著作和游記,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長篇小說《美麗新世界》,其他著作有《鉻黃》(1921)、《男女滑稽圓舞》(1923)、《光禿禿的樹葉》(1925)、《點對點》(1923)、《瞎了眼睛在噶扎》(1936)、《幾個夏季之后》(1939)、《時間須靜止》(1944)、《天才與女神》(1955)、《島》(1962)等。
  他是生物學家的兒子,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畢業(yè)于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他對人類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預見力。通過他的小說和散文,赫胥黎充當了社會道德、標準和理想的拷問人,有時候也是批評家。在人生的最后階段,赫胥黎在一些學術圈被認為是現代思想的領導者,位列當時最杰出的知識分子行列。
  目錄:
  美麗新世界
  第一章人體孵育中心
  第二章睡眠教學法
  第三章我歸人人,人人歸我
  第四章列尼娜與伯納
  第五章歌舞會與團結禱告日
  第六章約會
  第七章野人村
  第八章琳達與約翰
  第九章特批令
  第十章“爸爸”
  第十一章野蠻人與新世界
  第十二章孤獨贊歌
  第十三章發(fā)瘋的野蠻人
  第十四章琳達死了美麗新世界
  第一章人體孵育中心
  第二章睡眠教學法
  第三章我歸人人,人人歸我
  第四章列尼娜與伯納
  第五章歌舞會與團結禱告日
  第六章約會
  第七章野人村
  第八章琳達與約翰
  第九章特批令
  第十章“爸爸”
  第十一章野蠻人與新世界
  第十二章孤獨贊歌
  第十三章發(fā)瘋的野蠻人
  第十四章琳達死了
  第十五章臨終醫(yī)院大造翻
  第十六章與掌控官的正面交鋒
  第十七章野蠻與文明的論戰(zhàn)
  第十八章生存,還是毀滅?
  重返美麗新世界
  第一章人口膨脹
  第二章數量、質量與道德
  第三章組織臃腫
  第四章民主社會的宣傳
  第五章納粹統(tǒng)治下的宣傳
  第六章宣傳技巧
  第七章洗腦術
  第八章化學藥物誘導術
  第九章潛意識誘導術
  第十章睡眠教學法
  第十一章自由理念教育
  第十二章未來能做些什么?前言面對“美麗新世界”
  止庵
  按理說伯納?馬克斯這路角色,根本不應該在《美麗新世界》里出現。因為有如書中所寫,那會兒人類是由“中央孵育與調控中心”根據社會需要制造出來的不同種群,而“所有條件設置都以此為目標:讓人們喜歡上無法擺脫的社會命運”,沒有誰會另有想法。可是百密一疏,也許伯納的胚胎在培育過程中所吃的“代血液里混了酒精”,所以才會與眾不同,說出“可是,你不想換種方式,自由地享受幸福嗎,列尼娜?比如說,以你自己的方式,不用別人的方式”之類離經叛道的話。
  《美麗新世界》一向被列為“反烏托邦三部曲”之一。另外兩本小說中,也有此類異己分子。相比之下,伯納對于既有秩序的質疑反抗,不僅微不足道,而且淺嘗輒止!睹鎸Α懊利愋率澜纭
  止庵
  按理說伯納?馬克斯這路角色,根本不應該在《美麗新世界》里出現。因為有如書中所寫,那會兒人類是由“中央孵育與調控中心”根據社會需要制造出來的不同種群,而“所有條件設置都以此為目標:讓人們喜歡上無法擺脫的社會命運”,沒有誰會另有想法?墒前倜芤皇,也許伯納的胚胎在培育過程中所吃的“代血液里混了酒精”,所以才會與眾不同,說出“可是,你不想換種方式,自由地享受幸福嗎,列尼娜?比如說,以你自己的方式,不用別人的方式”之類離經叛道的話。
  《美麗新世界》一向被列為“反烏托邦三部曲”之一。另外兩本小說中,也有此類異己分子。相比之下,伯納對于既有秩序的質疑反抗,不僅微不足道,而且淺嘗輒止!段覀儭防铮┄D330試圖發(fā)動一場革命,“我”即D―503也被卷入其中;《一九八四》里,溫斯頓和裘莉亞都是地地道道的叛逆。伯納不過發(fā)點牢騷罷了。何況當發(fā)覺行將為此付出代價,他就不失時機地從“保留地”帶回多年前走失的琳達及其與“野蠻人”生育——“美麗新世界”已不采取這一方式繁衍人類——的兒子約翰,從而保住自家地位,甚至一度成了紅人。此后遂改由“野蠻人”約翰去質疑反抗既有秩序了;但身為外來者,他的所作所為畢竟有限。
  作為一部小說,《美麗新世界》不如“反烏托邦三部曲”另外兩本好看!叭壳蓖瑢倩孟胄≌f,都是傳統(tǒng)寫法;以此而論,《美麗新世界》寫得好像比《一九八四》差些,比《我們》就差得更多。不妨歸結為人物蒼白無力,情節(jié)不夠曲折。或者要說,赫胥黎的藝術手段不像寫《我們》的扎米亞京和寫《一九八四》的奧威爾那般高明;然而在我看來卻別有原因,一言以蔽之:“合該如此!薄睹利愋率澜纭返奶厥鈨r值,恰恰與此不無關系。
  《美麗新世界》出版于一九三二年。一九四六年再版時,作者增添一篇序言,其中有云:“當然,新的極權主義沒有理由會跟老的極權主義面目相同。以棍棒、行刑隊、人為饑荒、大量監(jiān)禁和集體驅逐出境為手段的統(tǒng)治,不僅不人道(其實今天已經沒有人在乎人道了);而且已經證實了效率不高——在科技進步的時代,效率不高簡直是罪大惡極。一個真正有效率的極權國家應該是這樣的:大權在握的政治老板們和他們的經理部隊,控制著一群奴隸人口,這些奴隸不須強制,因為他們心甘情愿!比旰蟆兑痪虐怂摹访媸溃振憷柙诮o奧威爾——后者曾經是他在伊頓公學的學生——的信中重申此意,指出《一九八四》所寫乃是發(fā)生在《美麗新世界》之前的事情。也就是說,“一九八四”畢竟只是人類歷史的某一階段而已,“美麗新世界”才具有終極意義。
  《我們》里的“大恩主”曾經宣布:“假如他們不懂得我們將帶給他們數學般準確無誤的幸福,那么我們的義務便是迫使他們幸福!薄兑痪虐怂摹匪沂镜模彩峭粏栴}。但這在《美麗新世界》里早已得到解決,因為大家?guī)缀跻恢掳堰@種“幸福”天經地義般地接受下來。就像書中掌控官對約翰說的那樣:“現在的世界很穩(wěn)定。人們很幸福;他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對于得不到的東西,他們也不會妄想。他們生活富足,處境安定;他們從不生病,不懼死亡;他們充滿喜悅,忘記了激情與年老;他們不用為父母煩擾;他們沒有妻子,沒有孩子,沒有情人,不會有情感包袱;他們接受了嚴格的條件控制,情不自禁地按規(guī)矩辦事。要是出什么差錯了,也有‘嗦嗎’相伴。就是你借著自由的名義,扔出窗外的‘嗦嗎’,野蠻人先生!睜可妗段覀儭泛汀兑痪虐怂摹分腥宋锩\,構成小說內在沖突的內容,在《美麗新世界》中根本沒有機會發(fā)生;除了“美麗新世界”本身,赫胥黎其實沒有什么可寫的了。那位掌控官還說:“跟歷經苦難的沉痛代價一比,真正的幸?偰敲纯蓱z兮兮。當然了,穩(wěn)定肯定不如動蕩那么驚心動魄,也不像與災禍痛快地干一仗那么令人滿意。穩(wěn)定不像抵御誘惑的斗爭那么栩栩如生,也不如與激情或質疑的殊死搏斗那么震撼人心。幸福從來都不宏偉!币呀涱A先道出我們讀《美麗新世界》與《我們》、《一九八四》的不同感受了。
  然而《美麗新世界》自具魅力同時也是驚心動魄之處,恰恰在于作者有關未來世界的構想,無所謂其中發(fā)生什么異常之事!胺礊跬邪钊壳苯詾閼n世之作,赫胥黎是從不同于奧威爾和扎米亞京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在他看來,甚至是超越了奧威爾去考慮問題!段覀儭凤枬M;《一九八四》激越;《美麗新世界》乍看兩樣兒都不占,但或許更深刻,至少作者想得更遠。我讀《一九八四》,的確覺得奧勃良引溫斯頓和裘莉亞入其彀中,然后加以折磨,未免浪費時間精力,甚至可能構成對于體制的一種內耗?墒菑牧硪环矫嫦耄@正是奧勃良以及凌駕其上的“老大哥”乃至整個體制的樂趣所在。就像赫胥黎說的,“《一九八四》中占少數的統(tǒng)治者信奉的是一種虐待狂的哲學”。奧威爾所寫畢竟還是人間之事。我曾稱其為“終極之書”;也許應該說明一下,它所展現的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最后景象。赫胥黎描寫的則是“美麗新世界”。
  在《我們》和《一九八四》中,那些叛逆者、反抗者,雖然勢單力薄,最終難逃一死,但仍然構成小說的主體;《美麗新世界》中,無論伯納,還是約翰,都不具備這種意義,因為他們無所作為。另一方面,《美麗新世界》中的掌控官也沒有《我們》中“大恩主”和《一九八四》中“老大哥”那種力量——用句現成的話:缺乏他們那樣的“主觀能動性”。說到底他只是一個執(zhí)行者而已,同樣無所作為。在這里,體制而不是人性——即便是人性之惡——決定一切。赫胥黎所強調的“提高效率”,正是體制而不是人性的要求。扎米亞京和奧威爾所述仍為善惡之爭;赫胥黎筆下善惡俱已泯滅,人性被徹底抹殺。在《我們》和《一九八四》中,人至少在理論上還存在著做出選擇的可能;《美麗新世界》完全否定了這一點,——其實“人”已經是科學進步的產物,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了!兑痪虐怂摹防餆o論溫斯頓、裘莉亞,還是奧勃良,甚至“老大哥”,都還是人;《我們》里的人物只叫號碼,沒有名字,但也是人;《美麗新世界》寫的則是一個徹底的非人世界。
  赫胥黎說:“《美麗新世界》的主題并非科學進步本身,而是科學進步對人類個人的影響!笨茖W進步也是《我們》和《一九八四》的重要內容,但到底還是實施極權主義的工具,也就是說,它服務于某種強加于人的意識形態(tài);在《美麗新世界》里,科學進步與極權主義已經融為一體,所要求的“提高效率”,成了唯一的意識形態(tài)。按照這個思路,“提高效率”終將成為大家的一致愿望,而不單單是統(tǒng)治者的“覺悟”。從這個意義上講,“美麗新世界”可能比“一九八四”更難為我們所抵御,因為它沒有“壞”,只有“好”。雖然這種“好”意味著人已經喪失一切,甚至比在《我們》和《一九八四》中喪失更多。
  《美麗新世界》與《一九八四》都受到《我們》的啟發(fā),彼此卻不能相互替代。雖然有如赫胥黎所說,“美麗新世界”位于“一九八四”之后,但是它或許距離我們更近。世間有了《一九八四》,人得以明白就中道理,看到危險所在,“一九八四”的實現因此困難許多;有了《美麗新世界》,“美麗新世界”仍然無法避免,因為是愿望而不是權力導致它的降臨。小說中,當約翰說:“可我不要安逸。我要上帝。我要詩歌。我要真正的危險。我要自由。我要善良。我要原罪!闭瓶毓倩卮穑骸捌鋵,你是想要遭受不幸的權利!痹凇笆娣迸c“受苦受難”之間,人們很容易做出自己的選擇。雖然《美麗新世界》寫的是非人世界,它卻仿佛根植于人性之中,更像是我們發(fā)自內心對于未來的一種期待。
  七十年前,阿道司·赫胥黎出版了著名的小說《美麗新世界》。至今,該書仍以其技術預見性受到廣泛好評。在全書的描繪中,生物技術造就了一個沒有痛苦,但也漫無目的的未來。在那里,社會秩序的維持依賴的是克隆術和優(yōu)生學,每個人的幸福感全靠服用安全有效的精神藥物。
  ——《自然神經科學》社論
  赫胥黎警告說,追求安全和穩(wěn)定,必然會造成我們忘記人類最根本的特性——自由和對未知的追求。
  ——《密歇根法律評論》
  阿道司·赫胥黎1958年出版的《重返美麗新世界》大概是最具警示意義的作品之一。它揭示了宣傳行為和操控行為的現狀與未來——而且,它無意中成了人類思想操縱者的指導手冊。
  ——《新聞畫刊》
  赫胥黎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無所不能的世界政府,唯一的弱點就是“野人”保護區(qū)。從思想、感情和行為上,野人都跟二十世紀的人們一樣。換句話說,從他們身上,還認得七十年前,阿道司·赫胥黎出版了著名的小說《美麗新世界》。至今,該書仍以其技術預見性受到廣泛好評。在全書的描繪中,生物技術造就了一個沒有痛苦,但也漫無目的的未來。在那里,社會秩序的維持依賴的是克隆術和優(yōu)生學,每個人的幸福感全靠服用安全有效的精神藥物。
  ——《自然神經科學》社論
  赫胥黎警告說,追求安全和穩(wěn)定,必然會造成我們忘記人類最根本的特性——自由和對未知的追求。
  ——《密歇根法律評論》
  阿道司·赫胥黎1958年出版的《重返美麗新世界》大概是最具警示意義的作品之一。它揭示了宣傳行為和操控行為的現狀與未來——而且,它無意中成了人類思想操縱者的指導手冊。
  ——《新聞畫刊》
  赫胥黎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無所不能的世界政府,唯一的弱點就是“野人”保護區(qū)。從思想、感情和行為上,野人都跟二十世紀的人們一樣。換句話說,從他們身上,還認得出人類的模樣。
  ——英國《電訊報》
  阿道司·赫胥黎所具有的超凡預見力,在這部經典作品中得到了完美地體現。
  ——《波士頓環(huán)球》
  讀過之后,你或許能忘了書本身,但一定不會忘記書中的偉大預言和不朽思想。
  ——《圣路易斯郵報》
  如果書中的預言完全變成現實,那么這絕對是一個令人窒息的世界。
  ——《邁阿密先驅報》
  科學的每個發(fā)現都有著潛在的顛覆性,科學有時也不得不被看作可能的敵人。跟幸福相對的不只是藝術,還有科學。
  ——阿道司·赫胥黎
  一座低矮的灰色大樓,只有三十四層。在大門口,印著“中央倫敦孵卵與調控中心”字樣。盾形徽章上,刻著世界國的訓言:團結、安分、穩(wěn)定。
  底層的巨大房間面朝北方。盡管窗外夏日炎炎,屋內酷熱難當,卻掩蓋不住一道光芒的冰冷。這道刺眼的細光射透窗戶,如饑似渴地搜尋某些穿戴松垮的學生形象,探尋某個面色慘白、渾身起雞皮疙瘩的學術人士,卻只覓得實驗室的玻璃罩、鍍鎳瓶和冷光凄凄的瓷器。回應冰冷的,也是冰冷。工作人員一律身穿白色外套,手戴慘白的膠皮手套,顏色仿若死尸一般。這道光冷酷,死寂,猶如幽靈。只有從顯微鏡的黃色鏡筒中,這道光才能尋到某種濃郁的生命物質。這物質仿佛多汁的奶油,一條條地躺在锃亮的試管內,再沿工作臺擺入長長的凹槽中。
  “這里,”主任一邊說著,一邊打開了門,“就是培育室!
  孵育中心主任進門時,三百名培育員正俯身貼在儀器上。他們或全神貫注,沉默得幾乎讓人窒息;或心不在焉,自顧自地哼曲子、吹口哨。新來了一群學生,個個年輕氣盛,神情興奮,一副青澀模樣。學生們看起來怯生生的,提心吊膽地跟在主任后面。每人手上拿著一個筆記本,只要這位大人物一出聲,他們都趕忙記下來。由大人物親口教誨,這待遇可不常見。對于帶學生參觀不同部門并親身指導,中央倫敦孵育中心主任向來重視。
  “就是給你們一個總體印象,”他向學生們解釋道。因為如果想在工作中發(fā)揮才智,當然就需要有個總體印象——不過,如果想做快樂幸福的社會成員,還是懂得越少越好。每個人都很清楚,了解局部可享美德與快樂;而從理智上講,洞察全局定是罪惡之源。社會的支柱不是哲學家,而是細木匠和集郵者。
  “明天,”主任朝學生們微笑,和藹中帶著些許威脅地說,“你們就得專心做事,沒時間了解全局了。同時……”
  同時,了解全局也需要特權。大人物說一句,筆記本上就記一句。男孩子們瘋了似的做筆記。
  主任走進了房間。他身材頎長,稍顯消瘦,卻身姿挺拔。他下巴尖尖的,牙齒又大又凸。他那圓潤的嘴唇曲線優(yōu)美,說話時剛好能蓋住牙齒。他是上了年紀,還是風華正茂?三十歲?五十歲?五十五歲?這很難說。無論怎樣,不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在穩(wěn)定的福特紀元632年,誰也想不到要問這個問題。
  “我要從頭說起,”主任說。學生們愈發(fā)積極,在筆記本上記下他的打算:從頭說起!斑@些,”他揮手示意說,“是孵卵器。”他打開隔熱門讓學生們看,并解釋道,“要保持正常血溫;不過,對于男性配子而言,”他又打開另一扇門,“不能保持在三十七度,要保證三十五度。最大血溫會導致配子失效!惫谂蘩锏墓蚩僧a不出幼崽。
  學生們仍然靠在孵卵器上,鉛筆在紙上飛快地寫著,記錄現代化的孕育過程。當然了,首先要講講外科手術——“人們?yōu)榱松鐣,通常會自愿做手術,況且還有獎勵,相當于六個月的工資”。接著,他談到一些技術,可保存離體卵子存活,并確保其快速生長。他又講授了關于最佳溫度、鹽度和粘度的考慮。他提及分離并催熟卵子的液體。他領學生們到工作臺旁,實際展示如何排干試管中的液體;如何將液體滴在特意加熱的顯微鏡載片上;如何檢查卵子異變,如何計數,以及如何轉入多孔的容器中;(他現在帶著學生們觀察如何具體操作)將容器浸入溫暖的肉羹培養(yǎng)基中,精子在里面自由游動——他強調說,每平方厘米至少有十萬只精子;十分鐘后,將容器從液體中提起,并再次檢查容器中的成分;如果還有卵子未受精,就要再次浸泡,必要時還需三次浸泡;將受精卵放回孵卵器中,留下阿爾法們(α)和貝塔們(β),直至裝瓶;伽馬們(γ)、德爾塔們(δ)與愛普塞隆們(ε)則僅保存三十六小時,并再次取出,經歷波坎諾夫斯基程序。
  “波坎諾夫斯基程序,”主任重復道。學生們拿著小筆記本,在這個詞下面劃線。
  通常情況下,一個卵子可形成一個胚胎,繼而發(fā)育為成人。不過,經波坎諾夫斯基處理后,卵子會萌芽,增大,分化。一個卵子可萌生八到九十六個胞芽。胞芽長大后,形成結構完整的胚胎,再發(fā)育為體格健全的成人。先前只能培育一個人,現在卻可以生產九十六個人。真是一大進步。
  “總之,”主任總結說,“波坎諾夫斯基化是一系列限制生長的過程。我們抑制了正常生長,卻出現了反常結果:卵子產生了萌芽反應!
  ……
  





上一本:托爾斯泰集:戰(zhàn)爭與和平 下一本:愛倫·坡暗黑故事全集下冊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美麗新世界重返美麗新世界的作者是阿道司·赫胥黎,陳亞萍 ,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