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羅馬帝國興亡史:列王之傳


作者:羅伯特·格雷夫斯     整理日期:2016-02-03 10:57:09

BBC歷史巨制《羅馬帝國興亡史》原著小說。
  七十年暢銷不衰,歷史小說經典之作。
  本書作者羅伯特?格雷夫斯是牛津歷史學家,文筆精工,文風大氣,以通俗易懂的筆法寫就的羅馬歷史風趣幽默,波瀾壯闊,帶領現代人一睹1000多年前羅馬帝國及周邊國家的方方面面。
本書簡介:
  本書是英國著名作家羅伯特?格雷夫斯所創(chuàng)作的歷史小說系列《羅馬帝國興亡史》中的一部經典之作!读_馬帝國興亡史》系列書籍于1934年問世,1943年書籍由企鵝出版社出版,此后便長盛不衰。
  公元41年,提貝里烏斯?克勞狄烏斯被擁立為羅馬皇帝,他是羅馬帝國朱利亞?克勞狄王朝第四任皇帝。
  克勞狄烏斯被整個家族視為一個傻瓜,卻悄然地幸免于血腥殘忍的政治陰謀。本書作者鎖定克勞狄烏斯作為敘述者,講述羅馬帝國誕生初期的輝煌、罪行與蠢事,展現出一幕幕栩栩如生、風起云涌的畫面,不愧為一幅磅礴的羅馬歷史畫卷。
  作者簡介:
  羅伯特?格雷夫斯(RobertGraves)
  1895年出生于溫布爾登,父親是愛爾蘭作家阿爾弗雷德?珀西瓦爾?格雷夫斯,母親是阿瑪莉亞?馮?蘭克。一戰(zhàn)爆發(fā)時,他離開學校入伍,成了皇家威爾士步兵團的一名上尉。1926年,他在開羅大學當過一年的英國文學教授,除此之外,他都以寫作為生,作品多為歷史小說。1929年,他寫出了自傳《向一切告別》,這本自傳很快就成為公認的當代經典,同時也是一部特別有價值的戰(zhàn)爭文獻。
  1961年,他當被聘為牛津大學教授,并于1971年成為牛津大學圣約翰學院的榮譽研究員。1985年12月7日,羅伯特?格雷夫斯逝世于馬略卡島,1929年以后他就一直住在此地。他去世時,《泰晤士報》寫道:“作為風格獨特的散文作家、歷史小說家和記錄者,羅伯特?格雷夫斯的斐然成就會讓他名垂青史!鼻把孕
  羅伯特?格雷夫斯關于**次世界大戰(zhàn)的回憶錄《向一切告別》大獲成功,他因而得以擺脫自己深惡痛絕的工業(yè)文明,過上了簡單的生活。《向一切告別》出版的這一年——1929年,他和美國詩人勞拉?瑞定來到馬略卡島,從此定居在這座島上!读_馬帝國興亡史》系列書籍于1934年問世,正是他住在這里的頭幾年寫就的,此時的他已經是一位著名的詩人。1943年,《羅馬帝國興亡史》系列書籍由企鵝出版社出版,此后便長盛不衰。
  格雷夫斯鎖定克勞狄烏斯作為敘述者,究竟是長期深思熟慮的結果還是靈光乍現,這一點我無從得知。但是,要講述羅馬帝國的*初五十年,再沒有比克勞狄烏斯更好的人選了,他是一位編年史作者,就生活在羅馬帝國那病入膏肓的心臟中央。
  雖然和他一起生活在那里的還有其他人,但是他們全都無法勝任。他的舅公奧古斯都建立了羅馬帝國,可他一心只想著宣揚自己的光輝事跡和建立國家的中央集權,如果是他來序
  羅伯特?格雷夫斯關于**次世界大戰(zhàn)的回憶錄《向一切告別》大獲成功,他因而得以擺脫自己深惡痛絕的工業(yè)文明,過上了簡單的生活!断蛞磺懈鎰e》出版的這一年——1929年,他和美國詩人勞拉?瑞定來到馬略卡島,從此定居在這座島上。《羅馬帝國興亡史》系列書籍于1934年問世,正是他住在這里的頭幾年寫就的,此時的他已經是一位著名的詩人。1943年,《羅馬帝國興亡史》系列書籍由企鵝出版社出版,此后便長盛不衰。
  格雷夫斯鎖定克勞狄烏斯作為敘述者,究竟是長期深思熟慮的結果還是靈光乍現,這一點我無從得知。但是,要講述羅馬帝國的*初五十年,再沒有比克勞狄烏斯更好的人選了,他是一位編年史作者,就生活在羅馬帝國那病入膏肓的心臟中央。
  雖然和他一起生活在那里的還有其他人,但是他們全都無法勝任。他的舅公奧古斯都建立了羅馬帝國,可他一心只想著宣揚自己的光輝事跡和建立國家的中央集權,如果是他來講述的話,那就只是宣傳而已;他的伯父提貝里烏斯殘暴陰郁,太過深藏不露,根本就不可能寫出任何自傳;他的前任卡里古拉也做不到,因為他精神錯亂,以為自己是天神;接替他繼承皇位的尼祿也做不到,因為他裝腔作勢、墮落邪惡。
  不,在這群人中只有寫編年史的克勞狄烏斯可以相信,只有他才能做到必不可少的客觀和內省。他是個局外人,對于作家來說,這總是個優(yōu)點。幼年的疾病讓他終身瘸了腿,說話口吃讓他處處受嘲弄,劇烈的腹痛讓他痛苦了一輩子。他是這樣說自己的,“走起路來一瘸一拐,說起話來結結巴巴,家人都當我是個傻瓜”。實際上,在皇室眼中,他比傻瓜也好不了多少,所以并沒有人來干涉他。這無疑是救了他。在權力斗爭如此殘酷的世界里,沒有人把他當作對手來認真對待,也沒有人認為值得殺了他。這讓他活到了五十一歲的高齡,然后才皇袍加身,他的性格雖然的確很膽小,可是反應卻很快,而且在危急關頭表現出驚人的沉著,所以他當了十三年皇帝,又變成格雷夫斯的代言人,記錄了自己的生活和時代。
  從其他方面來看,他也是合格的。他小的時候孤孤單單、沒人注意,自然就愛上了學習,還受到了歷史學家李維的鼓勵,李維是少數幾個賞識他才能的人之一?藙诘覟跛箲{著自己的能力成了一名歷史學家,而且還是極其勤奮的一位——他寫了二十卷的埃特魯里亞史,又寫了八卷的迦太基史,全都是用希臘語寫的,外加一本自傳、一部關于羅馬字母表的專著和一篇探討擲骰子的論文——他對這種游戲似乎相當上癮?墒沁@些文獻連一個字也沒有流傳下來。我們能看到的只有幾封書信和一篇在元老院里對議員們發(fā)表的演講——力勸他們同意讓外省人也能成為羅馬公民。(他們打斷他的講話,甚至詰難他,可他卻耐著性子忍了下來。)
  他既有歷史學家的長處,也有散文作家的優(yōu)點,但是僅僅根據這些,我們還不足以做出判斷。是格雷夫斯給了他話語權,可這是怎樣的一種話語權。簢Z嘮叨叨、不著邊際、添油加醋、說長道短,同時卻又出奇的冷靜嚴肅?藙诘覟跛沟慕巧锹殬I(yè)的歷史學家,因此他才能用各種各樣的語氣來講述千差萬別的事件,不管是說到軍隊凱旋的鋪張浪費,還是瓦魯斯和他的軍團在日耳曼森林里的遭遇,或者是皇室成員之間為了權勢沒完沒了地搞陰謀詭計,他都同樣使人信服。格雷夫斯的風格包羅萬象,往往能在很短的篇幅里包含多種并不協(xié)調的元素。舉例來說吧,公元41年,卡里古拉被刺身亡,克勞狄烏斯隨即被擁立為他的繼任者;在這段敘述中,刺客們先是笨手笨腳地殘忍殺害了瘋狂的卡里古拉——即使四肢都要被砍下來了,他卻仍然堅信自己是神靈;這引發(fā)了一場大混亂,日耳曼衛(wèi)隊強烈要求殺了刺客們報仇;接著,人們發(fā)現受了驚嚇的克勞狄烏斯躲在簾子后面,便歡呼著擁他為帝。刺客們手忙腳亂地殺了卡里古拉,衛(wèi)兵們沒頭蒼蠅一般地搜尋同謀犯們,克勞狄烏斯本在瑟瑟發(fā)抖,轉眼就被高高舉起,簡直像是一出荒誕的喜劇,這些敘述放在一起,便取得了一連串敘事的成功。
  這部編年史記載了羅馬帝國誕生初期的罪行與蠢事,其中偶爾也會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像。雅典諾多洛斯取代了可恨的加圖,成為克勞狄烏斯的私人教師,他的胡須漂亮至極!八鼜潖澢缤ɡ艘话愦惯^胸前直到腹上,白得就像天鵝的翅膀!笨藙诘覟跛拐f道。這個比喻既表明了胡須那驚人的長度,也寫出了白色的純度?伤麉s急著要讓我們放心,他是一名嚴肅的歷史學家,這個比喻絕不僅僅是憑空杜撰的。他接著告訴我們,有一回在薩魯斯特花園里的一個人工湖上,他確實看見雅典諾多洛斯乘著船在喂天鵝,雅典諾多洛斯發(fā)現自己的胡子和天鵝翅膀的顏色一模一樣,自己也嚇了一跳。這段敘述只有寥寥幾行,可這就等于是一種免責聲明,對于領會全書的寫作手法特征至關重要。
  在咱們西方歷史的所有記錄中,這個時期是*不需要浮夸矯飾的,甚至連象征隱喻也不需要。這個時代的統(tǒng)治階級殘暴墮落,動不動就歇斯底里、瘋瘋癲癲,常常公然做出激起民憤的行為,并且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謀殺來追求權力和維持權力;這個時代的平民大眾道德敗壞、不守規(guī)矩,只有擴大免費分發(fā)糧食的范圍才能安撫他們,只有更加血腥殘忍的表演和場面才能讓他們高興。這已經足夠可怕了,不需要再加強語氣,也不需要用華麗的辭藻來描述。
  克勞狄烏斯當然不是一個確實靠得住的敘述者,盡管他經常提醒我們不要忘了他是如假包換的歷史學家。但即使是一部真正的自傳,也免不了只是一面之詞,其中總是會有脫漏與虛飾。本書講述的是一介凡夫俗子,他名叫提貝里烏斯?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尼祿?日耳曼尼庫斯,公元41年至51年在位,是羅馬的第四任皇帝,常常擔心有人要來害他的性命,書中對哪些事情絕口不提,又對哪些事情夸大其詞?這些在多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只是一個小說人物?他的創(chuàng)造者利用的正是那些尚無定論的事情,而這是過去的每一個時期——即使是像這樣記載相對完整的時期——都少不了的。如果對文本結合得更密切一些的話,這些問題也可以換一種方式來問。比如說,為什么要扯那么長的一段題外話來讓克勞狄烏斯抨擊監(jiān)察官加圖?是其中隱藏著什么政治動機,還是他僅僅在發(fā)泄撒氣?還有朱利亞用春藥的事情。人家建議她自己把春藥喝下去,而不是像通常那樣——既然她是希望提貝里烏斯愛上自己,那肯定應該是下藥給他喝才對。克勞狄烏斯告訴我們這就是催情藥。這種藥對提貝里烏斯顯然毫無效果,可她為什么還要繼續(xù)喝那么長時間?她是吃斑蝥吃上癮了嗎?整件事情似乎是虛構出來故意為朱利亞那臭名昭著的放蕩行為開脫的,同時也是為了誹謗莉薇婭?德魯西拉——這位當祖母的很討人厭,據說就是她做出了這種春藥,然后又勸說朱利亞把藥喝了下去。
  這本自傳的*初幾章有很多篇幅都用來描述這個莉薇婭的陰謀詭計,她是奧古斯都的第三任妻子,對權力的渴望讓她可以不顧一切,她鐵了心要讓自己的兒子提貝里烏斯繼承皇位,這樣她才能通過他來進行統(tǒng)治,書中給出了強烈的暗示,凡是妨礙她的人,都被她下毒害死了。(關于這一點,似乎并沒有確鑿的證據,不過她野心的絆腳石確實全都適時地消失了。)克勞狄烏斯尤其重點強調了她對奧古斯都的影響力,他說奧古斯都幾乎是完全聽她擺布。
  克勞狄烏斯二十四歲這年,奧古斯都去世了,如今他被公認為一名卓越的軍事指揮家、手腕高超的政治家和管理天才,給希臘羅馬世界帶來了穩(wěn)定與繁榮?墒,距離他的時代較近的那些人對他的確有不同的看法。塔西佗從事寫作的時候,奧古斯都去世還不到一百年,他對奧古斯都的看法就不太友好了,將他視為統(tǒng)治羅馬共和國的*后一位軍閥。不過,不管我們同意哪一種觀點,當家做主的人似乎都極有可能是莉薇婭。
  作為歷史學家的克勞狄烏斯和作為個人的克勞狄烏斯是有分歧的,這一點在這部自傳中也常常有所體現,作為個人的克勞狄烏斯對莉薇婭充滿了惡意與偏見。我們知道她很有權勢;我們知道她對奧古斯都忠心耿耿,是他的可靠顧問;我們還知道——如果梵蒂岡博物館里她那尊大理石半身像真實可信的話——她美貌過人,端莊高貴。在本書的敘述中,加諸她身上的罪大惡極其實是捏造出來的,可是格雷夫斯卻將這種無中生有利用到了極致。她變成了冷酷操縱的象征,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化身,一種附身的惡魔。像真實的克勞狄烏斯本人以及朱利亞家族所有的羅馬皇帝一樣,在民眾眼中,她已經脫離了歷史,成了一個惡人與怪物家族的罪惡女家長。對于我們來說,他們的種種惡行已是傳說,和金雀花王朝與波吉亞家族的傳說并沒有兩樣?墒,如果和他們緊密相連,和他們的時代密切相關,那么這些傳說就是另外一番模樣了。這些傳說在克勞狄烏斯的筆下躍然紙上,他向往著一去不返的共和制,不過他懷念的并不是亂七八糟的后半段,而是共和制黃金時期的紀律與美德,是以辛辛那圖斯這樣的英雄作為榜樣的遙遠過去。公元前5世紀,羅馬曾經大難臨頭,辛辛那圖斯當時被選為獨裁官,人們去將這個消息告知他的時候,發(fā)現他正在自家的小農場里耕地。他響應國家的號召,拯救了共和國。十六天后,他辭去獨裁官一職,又回到了自己的農場。
  第二卷一開頭,格雷夫斯就做了一件有些冒險的事情——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他用了大量篇幅來描寫希羅德大帝之孫希羅德?阿格里帕的職業(yè)生涯,講述了他在卡里古拉去世之前的旅行與冒險,講述了將他的命運與新近榮耀加身的克勞狄烏斯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的那件大事。希羅德是個迷人的騙子,也是個政治投機者,作者將他的冒險行徑描寫得非常生動,讀來也很有趣,可是我們卻感到故事里少了克勞狄烏斯的身影——起碼可以說離得很遠。我們這才意識到他之前的無處不在,我們想讓他回來。
  第五章開始的時候,他回來了,依然被禁衛(wèi)軍士兵們耀武揚威地扛在肩上。幾乎是轉眼之間,他和元老院交了手,又處理了卡里古拉的刺客們,顯示出他的堅定意志、明智判斷與狡猾的政治手腕,讓我們大吃一驚。是的,克勞狄烏斯是一個典型的失敗者,可這個失敗者卻獲得了成功,或者說,他遠非人們以為的那樣會在各方面都一敗涂地。他培養(yǎng)起軍隊的一片忠心,未來的皇帝們會越來越倚仗這支軍隊。公元43年,他入侵不列顛,征服了大部分土地,建立起附庸王國。他接收了北非的毛里塔尼亞,改進了羅馬帝國的司法制度,將羅馬公民的范圍擴大到各個行省。我們跟著他走過十三載歲月,這十三年來,他獨掌大權,卻越來越偏執(zhí),他在六十四歲的時候離開了我們,精疲力竭、傷心苦悶,等待著算命者們預言的死亡——他的侄女和第四任妻子阿格里皮娜一心要確保自己的兒子尼祿繼承皇位,沒過多久就毒死了他。
  “別再寫了!彼麑ψ约合铝嗣睢@本書就此結束。寫作的終結就意味著他生命的終結。他沒能保護得了自己的兒子不列塔尼庫斯,他知道這孩子注定劫數難逃。據說梅薩麗娜是他**真正愛過的女人,可是他們的婚姻卻糟糕透頂。如果五十歲的男人娶了十五歲的女孩,這男人必定會有麻煩,克勞狄烏斯在某處明智地反思道?尚Φ氖,他自己的麻煩還要更大,因為那姑娘居然是個在性愛方面貪得無厭、無法滿足的女人——在《尤維納利斯的第六次諷刺》中,尤維納利斯成功地將她描寫成白天為后、夜晚為娼。
  可是問題依然沒有答案。究竟是他的多疑恐懼抑或是梅薩麗娜的一時興起和貪戀肉欲導致了恐怖統(tǒng)治?很多公眾人物都是克勞狄烏斯下令處死的。而梅薩麗娜被處死,究竟是像人們普遍相信的那樣由他親自下的命令呢,還是像他在書中聲稱的那樣由他的自由民那爾齊蘇斯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所做的呢?我們不知道,也沒人知道。不過,這并不要緊,我們要提醒自己,盡管本書的敘述令人信服、研究無懈可擊,在內容組織方面表現出了不起的智慧與技藝,以至于我們在閱讀的時候總是可能會忘了這是小說,但是,它畢竟只是一部小說而已。
  巴里?昂斯沃思格雷夫斯將羅馬歷史寫得既有趣又親切!缎l(wèi)報》
  作為風格獨特的散文作家、歷史小說家和記錄者,羅伯特?格雷夫斯的斐然成就會讓他名垂青史。——《泰晤士報》**章
  就在不久以前,我的親朋好友還在叫我“克勞狄烏斯大白癡”,“那頭克勞狄烏斯”,“克勞狄烏斯磕巴子”,“克勞-克勞-克勞狄烏斯”,**的也僅僅是“可憐的克勞狄烏斯叔叔”。現在,我,提貝里烏斯?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尼祿?日耳曼尼庫斯,等等等等(我就不拿我所有的稱號勞煩你們啦),要來寫寫我這一生的奇特故事;這故事開始于我的童年,直到八年以前(公元41年),年屆五十一歲的我遇見了命運的轉機——我突然發(fā)現自己落入了一個我所謂的“黃金困境”,從此一直未曾擺脫。
  說起來,這不是我的**本書。其實,文學創(chuàng)作——特別是寫歷史(年輕時我曾在羅馬跟從過幾位當今**的老師),在命運轉機到來之前,是我在長達三十五年的歲月中**的工作和興趣。這樣一來,讀者就無須對我熟練的文風目瞪口呆啦。這書委實是克勞狄烏斯所作,絕非出于秘書之手,亦非來自史臣——公眾人物慣于對這些人回憶自己的以往,好盼著他們用生花妙筆挽救主題的貧乏,用恭維拍馬沖淡行為的罪孽。眼下這書,我可以對所有的神祇發(fā)誓,我就是自己的秘書,我就是自己的史臣:都是我自己親手寫的啊,又何必盼著給自己點兒恭維和拍馬?再說,這又不是我**次寫自傳。我曾寫過一部八卷本的自傳,捐獻給了羅馬檔案館。那事情乏味得很;我信手拈來,僅僅為了公眾的請托而已。說實在的,兩年前寫那書時,我正為別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呢。前面四卷差不多都是向我的希臘秘書口述,還要求他,除非為了把句子搞平衡,或者要刪掉矛盾和重復的地方,否則一字都不能改。不過我得承認,差不多整個后半部,連同前半部的幾個章節(jié),都是這位秘書波利比阿依據我提供的材料編寫的——他還是個小奴隸的時候,我就給他起了這名兒,借用那位著名歷史學家的名字。他把自己的風格搞得跟我一模一樣;真的啊,等他寫完了那本書,誰也猜不出我寫了哪句他寫了哪句。
  容我再說一遍,那書乏味得很。我根本不能評判奧古斯都皇帝,我的叔祖父;也不能批評他*后的(也是第三個)妻子莉薇婭,她便是我的祖母。他們倆都得以正式封神,因此我在祭司身份方面跟他們共享崇拜;當然,我自可以尖銳批判奧古斯都繼任的那兩代不肖子孫,只是為了面子才忍了下來。雖然那兩個家伙并未受到畏懼神靈心理的保護,不過原原本本寫出他們的事情,卻開脫莉薇婭與奧古斯都兩人,這未免不太公平,盡管奧古斯都實在不同于那個非凡然而——我要直言一句——壞透了的女人。
  我寫成的是一本乏味無聊的書,只記下那些毫無爭議的事實,比方某某娶了某某,某女的某父論功得到多少榮譽;但我不提這婚姻的政治動機,也不提這兩家暗地里做了何等交易;蛘,我可能寫到某某吃了一盤非洲無花果,突然間氣絕身亡;但除非有刑事法庭的判決佐證,我絕口不提毒藥一詞,也不提此人死后誰能受益。我沒有撒謊,但也沒說實話——我指的是類似本書里說的實話。今天我去巴勒登丘上的太陽神圖書館,要核實幾個日期是否記得準確,查詢這書的時候,偶然發(fā)現公共事務那幾章里有些段落饒有趣味,我發(fā)誓那是我寫的或者口授的,其風格正是我所特有,只是記不起是否寫過或者口授過。若這些段落是出自波利比阿,那他的模仿倒真是聰明絕頂(當然,他可以研究我的其他史著);但若真是出自我自己的手筆,那我的記性可比我的政敵們講的還要更壞。讀一下我剛剛寫下的話,我感覺這純屬在勾起而不是消弭疑心——先是懷疑我是不是本書的**作者,再是懷疑我作為史家是否誠實無欺,*后是懷疑我對事實的記性是否靠得住。但我就隨它去了;我寫的時候根據的是我的感覺,一路讀下來,讀者將會愈發(fā)相信我無所隱瞞——畢竟書里那么多事情會讓我名聲掃地。
  這是一部秘史。那么,人們會問,誰是你的密友?我要回答:我是要說給我的子孫。這里說的自然不是我的曾孫曾曾孫,我指的是遙遠的后代。但是,我希望你們捧讀此書時,會覺得恰如當代的作者在直接和你們講話,一如去世良久的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常常仿佛在對我講話一樣。但為何我要說給如此遙遠的后代子孫?其中原因,且聽我道來。
  將近十八年以前,我去過坎帕尼亞的庫邁,在高盧斯山巖的洞穴造訪了西比拉女巫。庫邁總會有個西比拉。一個死了,便由她的侍從來接替她的位置——只是她們并非個個都出名。有些干了好多年,也從來得不到阿波羅賜予的預言;別的預言根本不像來自阿波羅的感召,倒活像來自酒神巴庫斯,完全是些醉酒的昏話。奧古斯都常去咨詢的西比拉名叫德福玻斯;而現在還活著的這位阿瑪爾忒亞,也是*知名的一個:她倆繼位以前,將近三百年里全是些差勁的西比拉。洞穴在一座小巧可愛的希臘式神廟后面,廟里供奉的是阿波羅與阿耳忒彌斯——庫邁本來就是伊奧尼亞人的希臘殖民地。廊柱上有根古老的金色雕帶,據說乃是出自代達羅斯之手——雖然這實在荒謬絕倫,因為雕帶的年頭不會超過五百年,代達羅斯呢,少說也是一千一百年以前生人。雕帶上刻的是忒修斯與他在克里特迷宮殺死那個人頭牛身怪彌諾陶洛斯的故事。要參見西比拉,我得先在那里殺頭小牛祭獻阿波羅,殺只母羊祭獻阿耳忒彌斯——那時正是冰冷的臘月天。那洞穴好可怕,是就著整塊石頭鑿成;進洞的路七扭八歪,漆黑一團,滿是蝙蝠。我是微服而去,不過西比拉認出是我,肯定是我的結巴暴露了我的身份。小時候我口吃得厲害,不過我求教那些懂雄辯術的專家,逐漸學會在公開場合控制我的口吃,但在私底下來不及準備,還是經?刂撇缓蒙囝^,只不過比從前好些而已。在庫邁就出了這樣的事。
  待我進了內洞,手腳并用費勁爬上臺階,便看到了西比拉。她不像個女人,而更像只猿猴。天花板上吊著一個籠子,籠里放了把椅子,西比拉就坐在椅子上,身穿紅袍,眼睛一眨不眨,頭頂不知什么地方射下一束紅光,照在她的眼睛上。她咧開沒牙的嘴巴,笑嘻嘻的。周圍彌漫著死亡的味道。我打起精神,把準備好的客套話囁嚅一番,她卻不理不睬。過了一會兒我才搞清,這是前任西比拉德福玻斯的干尸。不久前她以一百一十歲的年紀去世:眼皮用玻璃球支撐起來,后面還涂上水銀,好顯得亮閃閃。在位的西比拉要跟她的前任住在一起。呃,我在德福玻斯面前站了好幾分鐘,哆哆嗦嗦扮出苦相向她討好,感覺在那里站了一輩子。到*后,那個活的西比拉現了身,她名叫阿瑪爾忒亞,還很年輕。那束紅光就此消失,德福玻斯也不見了蹤影——有什么人(想必是個新徒弟)關上了紅玻璃小窗。然后,換了一道白光射下來,照亮了坐在后面象牙寶座上的阿瑪爾忒亞。她長得美麗而瘋狂,額頭高聳,兀坐不動,活像另一個德福玻斯——只不過她是閉著眼睛而已。我的雙膝抖個不停,我感覺又無法控制自己的結巴了。
  “哦!西比……西比……西比……西比……”我開始說道。她睜開眼睛,皺著眉頭學我說話:“哦!克勞……克勞……克勞……”簡直要羞死我。我好歹想起要來詢問的內容,于是費了大勁說:“哦西比拉!我來詢問羅馬的命運,還有我自己的命運!
  她的臉色慢慢改變,預言的力量控制了她。她喘著粗氣掙扎,整個洞穴撲棱棱亂響,洞門乒乓直撞,有翅膀拍打我的臉,白光熄滅,女巫用神祇的聲音,吟出希臘文的詩句:
  是誰在布匿的詛咒下呻吟,
  又會被錢袋上的繩子勒緊,
  痊愈以前,她還會再得重病。
  活人的嘴巴,生出綠頭蒼蠅,
  蛆蟲在她的眼里蠕動爬行。
  她死在哪天,沒有人說得清。
  然后她把胳膊甩過頭頂,繼續(xù)說下去:
  十個年頭,五十天又三天,
  克勞,克勞,克勞會得到個贈禮,
  除了他,人人都想把這贈禮歸自己。
  他要對一個乳臭毛頭
  結結巴巴,連滾帶爬,
  嘴里總會有口水流下。
  但當他喑啞而辭世,
  約莫一千九百年光景,
  克勞,克勞,克勞狄烏斯便會清楚發(fā)聲。
  神祇借著她的嘴巴笑了起來,那聲音真是又可愛又可怕:“呵!呵!呵!”我行個禮,急著轉過身磕磕絆絆往外跑,不料從**層破樓梯直栽下去,摔破了前額和膝蓋。我忍著疼痛跑出去,身后是放聲的大笑尾隨著我。
  如今我已經成了饒有經驗的占卜師、職業(yè)歷史家,以及有機會研讀經由奧古斯都編定的《西比拉預言書》的祭司。憑著這樣的身份,我可以頗有自信地解讀這些詩句。西比拉提到的“布匿的詛咒”指的明明就是羅馬人毀滅迦太基的事情。因為這個,我們老早就遭到了神祇的詛咒。我們曾以各位主神包括阿波羅之名發(fā)誓和迦太基友好,保護這座城市;而后,我們又嫉妒它迅速從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的災難中恢復,便誘使它陷于第三次布匿戰(zhàn)爭的戰(zhàn)亂,*終徹底毀滅了事。我們屠殺了迦太基人民,把他們的耕地撒上鹽巴。“錢袋上的繩子”便是詛咒的主要手段——自從羅馬消滅了自己的主要貿易對手,成為地中海所有財富的主人,對金錢的瘋狂追逐便窒息了它。財富到了手,隨之而來的是懶惰,貪婪,殘酷,欺騙,懦弱,嬌慣,以及其他所有不符合羅馬精神的惡習。至于那個除了我以外人人都想要的贈禮——而且恰好在整整十個年頭、五十天又三天以后到手——你們到時候就會讀到。說到克勞狄烏斯說話清楚那幾行詩,多年來著實讓我摸不到頭腦,到*后我覺得我弄懂了。我相信這是神要我動手寫出眼下這本書。一旦寫完,我會用防腐液將它浸泡,并密封在鉛盒里,再深埋地下,等后代挖出來讀。若是我解釋得對,再過上一千九百年,這書會重見天日。到那時,今天各位作家那些尚存的作品會顯得磕磕絆絆、結結巴巴,因為他們僅僅寫給今天的讀者;而我寫的故事卻越來越清楚,越來越大膽。轉念一想,我又不打算費事把書密封在箱里,就隨它自生自滅好了。以我作為史家的經驗而論,文獻的存留多半出于機遇,而非有意為之。阿波羅既然宣示了預言,這書稿也就交由阿波羅照料吧。你們看,我用希臘語寫這本書,因為我相信,希臘語將永遠是世上主要的文學語言;而若羅馬像西比拉所說的那樣爛下去,它的語言豈不也會一起爛下去?何況,希臘語是阿波羅自己的語言啊。
  我會留意日期(你們會看到我把日期標在了文中)和人名。在編纂伊特魯利亞和迦太基的歷史時,我耗費了大量時間去生閑氣,都無暇搜索枯腸,搞清楚哪一年發(fā)生了什么事,名叫某某的人是不是真叫某某,他是不是某某的兒子、孫子或曾孫,抑或是毫無親戚關系。我要讓后代免除這煩惱。這樣,舉例說吧,當代歷史里好幾個人都叫德魯蘇斯——我爸,我本人,我的一個兒子,我的大表兄,我侄子——每次提到,我都會把他們分得明明白白。再舉個例子,說到我的家庭教師馬庫斯?坡西烏斯?加圖,我準要弄明白,他不是挑起第三次布匿戰(zhàn)爭的監(jiān)察官馬庫斯?坡西烏斯?加圖,不是那位加圖的同名兒子——著名審判官加圖,也不是那位加圖的同名曾孫——尤利烏斯?愷撒的政敵加圖,更不是那位加圖的同名曾曾孫——死在腓力比戰(zhàn)場上的加圖。此人乃是那位加圖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同名曾曾曾孫,從未得到特別的尊榮。奧古斯都派他做我的家庭教師,而后又給羅馬年輕貴族與外國王子的學校做校長;盡管他的出身賦予他**的尊位,但他生性愚鈍嚴苛,學究氣十足,只好委身初等學校的校長,再沒有別的成就。
  想要確定這些事件的日期,我**說一下我出生的年份,那是羅慕洛建立羅馬城之后第七百四十四年,也是**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后七百六十七年(公元前10年)。那時奧古斯都皇帝已經統(tǒng)治了二十年,他的英名即使在一千九百年后,依然會永垂不朽。
  結束這介紹性的一章之前,我想補充一點有關西比拉及其預言的事情。我說過,在庫邁,一個西比拉去世便有另一個繼承,不過其中有的出名,有的就不那么出名。有個非常出名的就叫得墨菲爾,埃涅阿斯下地獄前曾經求教于她。后來又有個叫赫拉菲爾的,把自己的預言集拿給塔克文國王。國王出的價錢比她的要價低,拒絕了她,于是故事里說,她把預言燒掉了一部分,剩下的**又拿給國王。國王依然拒絕她,她便把余下的又燒掉一部分,剩下的**又拿給國王——這次出于好奇,國王出錢買下了。赫拉菲爾的神諭分成兩類,一類是對未來的警告或者希望,一類是指導在出現某種厄兆之后該奉獻何種犧牲。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添加了針對一些個人的、業(yè)已證實無誤的著名預言。因此,每當羅馬受到厄兆或災難的威脅時,元老院都會命令負責的祭司征詢預言書,每次都能查到解決之道。預言書曾兩度歷經火燒,被燒掉的部分又經管理預言書的祭司們憑借記憶拼湊起來。他們的記憶貌似往往錯得離譜,所以奧古斯都才要編纂一部官修預言正典,刪除那些明顯平庸的補充與恢復。那些未經官方認可的私藏西比拉預言,連同能搞到手的其他公開預言書,他也全部征集毀掉,總共兩千多種。修改好的《西比拉預言書》被他鎖在神廟阿波羅塑像基座底下的柜子里,這神廟位于他在巴勒登丘上的宮殿附近,是他特為阿波羅建造的。奧古斯都死后,我從他的私人歷史圖書館找到了一本獨特的書,書名叫《奇妙的西比拉》。書里的預言曾經收錄于原版的正典當中,但都被阿波羅的祭司認為出于偽造,遂被逐出正典。這些詩篇皆由奧古斯都親手抄錄,書寫精美,也包含了他獨一無二的拼寫錯誤——這些錯誤起初緣于無知,后來被他以自豪的心態(tài)固執(zhí)地堅持了下來。顯然,大多數詩篇皆非西比拉所言——不論她們是否處于神祇附體的狀態(tài)——而是僅僅出于一些不負責任的人的編造。他們打算榮耀自身及其家族,詛咒敵人的家族,便宣稱自己那些對付敵人的離奇預言乃出自神祇。我發(fā)現克勞狄烏斯家族在偽造預言方面尤其積極。不過我也找到一兩篇,文字頗為古樸,靈感也頗具神性;顯然就是因其直截了當,令人擔心,才使得奧古斯都決定不把它們收入正典——而在阿波羅的祭司當中,他一言九鼎。這本小書眼下不在我手邊,但是書中那些難以忘懷、儼然真切無比的預言,我?guī)缀趺總字都還記得。詩句用希臘語寫成,并附有粗略的拉丁語詩體譯文——正典里的早期詩篇多半都是這樣。這詩寫道:
  布匿的詛咒籠罩下的百年,
  羅馬將變成毛人的奴隸,
  頭發(fā)稀稀落落的毛人。
  每個男人的女人,每個女人的男人。
  他騎的戰(zhàn)馬,有趾卻無蹄。
  他被兒子親手殺死,又不是兒子,
  也并非戰(zhàn)死疆場。
  下一個毛人奴役這國家,
  是上一個毛人的兒子,又不是兒子,
  他的頭發(fā)蓬松又大把。
  他給羅馬大理石而非泥土,
  給迅捷的羅馬戴上隱形的鎖鏈,
  他被妻子親手殺死,又不是妻子,
  因他兒子的收獲,又不是兒子。
  第三個毛人奴役這國家,
  是上一個毛人的兒子,又不是兒子。
  他搞得血污沾滿身,
  名為毛人,頭發(fā)卻稀稀落落。
  他給羅馬勝利,給羅馬失敗。
  他的死因他兒子的收獲,又不是兒子——
  他的枕頭,便是他的刀。
  第四個毛人奴役這國家,
  是上一個毛人的兒子,又不是兒子。
  名為毛人,頭發(fā)卻稀稀落落。
  他給羅馬毒藥,以及對神祇的輕慢。
  他被自己的老馬踢死,
  孩童時那馬還曾馱過他。
  第五個毛人奴役這國家,
  奴役這國家,雖然違背他心愿,
  那個白癡,痛遭所有人蔑視。
  他的頭發(fā)蓬松又大把。
  他給羅馬水和冬天的面包,
  他被妻子親手殺死,又不是妻子,
  因他兒子的收獲,又不是兒子。
  第六個毛人奴役這國家,
  是上一個毛人的兒子,又不是兒子。
  他給羅馬琴師、恐懼和火焰。
  他的雙手,被父母的鮮血染得通紅。
  再沒有第七個毛人繼承他,
  鮮血將從他的墳墓洶涌而出。
  奧古斯都必定清楚,**個毛人指的那位愷撒(愷撒這詞的意思就是濃密的頭發(fā))便是尤利烏斯?愷撒——他是奧古斯都的舅祖父,但又收養(yǎng)了他做繼子。尤利烏斯是個禿子,出了名的放蕩不堪。據官方材料所言,他的戰(zhàn)馬純粹是個怪物——有腳趾卻沒有蹄子。尤利烏斯身經百戰(zhàn),九死一生,*后卻在元老院大廳被布魯特斯謀殺。布魯特斯自己有父親,不過據說他是尤利烏斯的私生子——所以當布魯特斯持刀沖過來時,尤利烏斯說:“孩子,你也在內!”關于“布匿的詛咒”,我已經寫過了。奧古斯都也一定看出了第二個愷撒就是他自己。臨死時他看到自己重建的神廟與公共建筑極盡壯美,又想到自己為羅馬的強盛與光榮付出的畢生辛勞,曾夸口說,他建設羅馬于泥土,造就其為大理石。至于他死的方式,他一定認為這預言簡直是難以置信、無法索解。不過,或許他有所顧忌,沒把這書毀掉。至于第三、第四、第五個毛人是什么人,這本史著便會講清楚;同時,若是這些神諭到目前為止的每個方面都完全正確,我卻還是鬧不清第六個毛人是誰,那我還真的是個白癡。我替羅馬高興,畢竟再沒有第七個毛人繼承他。





上一本:西部風流 下一本:名作家成名作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羅馬帝國興亡史:列王之傳的作者是羅伯特·格雷夫斯,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