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橢圓浮雕


作者:索菲亞·納烏科夫斯卡     整理日期:2015-11-04 14:25:36

1·《橢圓浮雕》是**批反映二戰(zhàn)集中營題材的*重要的文學記述,其重大的意義堪與塔杜施·博羅夫斯基震撼人心的短篇小說集——《女士們,先生們,請進毒氣室》相比。
  2·只有深邃的智慧和偉大的情感,才能產生出這樣的作品,作品表面上是現(xiàn)代的節(jié)制和冷漠,但實際上是在燃燒和激情中產生的!帕_斯瓦夫·伊瓦什凱維奇
  3·《橢圓浮雕》,惜墨如金的簡潔文字,縝密而濃縮,似乎是集中營那嚴酷威脅擠壓下鑿刻出來的。它一定是藝術***具價值、精神上*引人入勝的文字,和我們戰(zhàn)后寫作顯示出來的威脅相對立!ɑ资病ぞS卡
  本書簡介:
  《橢圓浮雕》收入了八篇短篇小說,是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戰(zhàn)爭犯罪國際調查委員會工作時的文學成果,是文獻散文,是包含了種種罪行見證人和受害人證詞的文字記錄,是關于實地考察和所聽到事件的真實記錄。故事的主人公被允許談論他們自己,從他們自己對于人類戲劇、受到局限的理解出發(fā),但同時,他們的談話卻代表了千百萬人,讓每一個“橢圓浮雕”都變成了“人為他人制定了這樣的命運”這一原則性主題的排列。
  作者簡介:
  索菲亞·納烏科夫斯卡(Z,1884-1954),波蘭著名女作家,著有長篇小說《界限》(1935)等,1946年發(fā)表了篇幅很小但十分著名的短篇小說集《橢圓浮雕》。
  楊德友,1938年生于北京,山西大學外國語學院退休教授,主要從事中西文化之根比較、比較文學、歐陸文學研究。2002年,波蘭政府授予其“傳播波蘭文化成就獎”;2009年,中國翻譯協(xié)會授予其資深翻譯家稱號。
  目錄:
  施潘納教授
  坑底
  墓園里的女人
  鐵道旁邊
  德沃伊拉·杰洛納
  簽證
  人是強壯的
  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成人與孩子
  附錄:
  波蘭批評家、作家談《橢圓浮雕》[波蘭]耶日·波拉尼茨基選編
  滅絕之地[波蘭]金佳·杜寧著
  譯者后記施潘納教授
  坑底
  墓園里的女人
  鐵道旁邊
  德沃伊拉·杰洛納
  簽證
  人是強壯的
  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成人與孩子
  附錄:
  波蘭批評家、作家談《橢圓浮雕》[波蘭]耶日·波拉尼茨基選編
  滅絕之地[波蘭]金佳·杜寧著
  譯者后記
  前言譯者前言
  索菲亞·納烏科夫斯卡(1884-1954),波蘭著名女作家,著有長篇小說《界限》(1935)等;1946年發(fā)表了十分著名、篇幅很小的短篇小說集《橢圓浮雕》。
  納烏科夫斯卡寫作的《橢圓浮雕》 包括八篇短篇小說, 是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戰(zhàn)爭犯罪國際調查委員會工作時的文學成果, 是文獻散文, 是包含了種種罪行見證人證譯者前言
  索菲亞·納烏科夫斯卡(1884-1954),波蘭著名女作家,著有長篇小說《界限》(1935)等;1946年發(fā)表了十分著名、篇幅很小的短篇小說集《橢圓浮雕》。
  納烏科夫斯卡寫作的《橢圓浮雕》包括八篇短篇小說,是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戰(zhàn)爭犯罪國際調查委員會工作時的文學成果,是文獻散文,是包含了種種罪行見證人證詞和受害人證詞的文字記錄,是關于實地考察和所聽到事件的敘述。標題來源于作家1944年5月7日的《日記》:“我沿著林蔭道回家,路旁都是墳墓,堆積了成行的尸體。熟識的姓氏,側影,橢圓浮雕……”橢圓浮雕,亦即鑲嵌在墓碑上的橢圓形的浮雕肖像,用以紀念故去的人們。故事集的開卷語———“人為人制造了這樣的命運”,揭示了戰(zhàn)爭,尤其是納粹大屠殺對個人心理造成的毀滅性的影響,啟發(fā)讀者思考人的本質。小說的新聞報道式敘事風格、罪行見證人告白的真實性以及作家不予任何評論的做法———這樣的表達蘊含著巨大的力量;而關于群體性死亡的殘酷,作者放棄了道德的說教,因為任何評價的嘗試都是不合時宜的。
  《橢圓浮雕》中的主人公,都是心理遭受極端摧殘的人。他們經受種種滔天邪惡的折磨,極度驚懼,但常常卻又保留著“被集中營化”的意識。他們大部分是普通人,是那些無以復加罪行的親歷者和見證人。他們雖然不善于分析或者概括,卻能夠“冷靜地”、實實在在地敘述那段經歷和所聞所見———那些事件發(fā)生在德軍占領時期的波蘭各地:華沙、格但斯克、奧斯威辛和馬伊丹奈克。
  開卷第一篇,《施潘納教授》講述的是一個日常生活用品———肥皂,但其制造所用的原料卻是人的脂肪。格但斯克解剖學研究所的工作人員不愿意解釋這一勾當?shù)奈kU性,而施潘納教授的青年助理則對此流露出欽佩之情:“在德國,可以說,人們善于白手起家……”在《坑底》中,一個婦女目睹了難以接受的事實:在拉文布呂克集中營里,餓得快要死了的囚徒在絕望中吃尸體上的肉。猶太人被虐殺的悲劇與隔離區(qū)外罪行見證者那令人震驚的麻木在《墓園里的女人》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逗炞C》則講述了集中營中那沒完沒了、窮兇極惡的折磨———在嚴寒中罰站一二十個小時后從中挑選病弱者處決的“絕招”。雖然隨時隨地面臨著死亡,但為了揭示罪行真相也要活下去的堅強意志,則是《德沃伊拉·杰洛納》的主題。對人類驚懼的記述是真實的記述,如《鐵道旁邊》中的猶太婦女。她從押運猶太人的列車上成功逃脫,但卻意外受傷。她躺在鐵道旁邊,不斷有人聚攏來,但卻沒有一個人敢冒險幫助她。面對這位因傷臥地的婦女,人們議論了一整天;最后,人群中還是有人走出來殺死了她!度耸菆詮姷摹分,米哈烏`P目睹家人在集中營被毒死,看不到自己活下去的意義;他沒有被德國人打死,僅僅因為他還能夠干活———在茹霍夫斯基森林里掩埋尸體。對于虐殺的總結,見于最后的一篇———《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成人和兒童》,作者簡要“鑒定”了集中營中的劊子手后,描寫了玩殺死猶太人游戲的兒童,并以此說明:在集中營嚴酷規(guī)則的影響下,人的心理墮落到何等程度。
  這些死者里還包括一個女人,鐵道旁邊的一個年輕女人,她沒能逃脫。我們所知道的,也只是通過一個男人的敘述;他雖然目睹,卻不能理解。而且,這個女人也只是活在他的記憶之中。
  在前往滅絕營的途中,那些被關進鐵皮貨車車廂的囚徒有機會逃跑,但有膽量這樣做的人不多。因為,與不存希望、不示反抗、在暴動中英勇赴死相比,這需要更大的勇氣。
  逃跑有時候能夠成功。在震耳欲聾的火車轟鳴聲中,從貨車車廂外面是聽不到車廂里發(fā)生的事的。
  方法之一,是拆除車廂底板。在擁擠的車廂里,在充斥著饑餓、散發(fā)著臭味和渾身污穢的人群當中,這樣的行動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為連轉動一下身子都很困難。在令人窒息的氣味中,隨著列車奔馳的節(jié)奏,密密實實擠成一團的人們在黑暗中不停地搖晃著。就連那些十分虛弱和膽怯的人,盡管自己不可能夢想逃跑,但他們也理解,并愿意為他人提供方便。他們挪動身體,互相貼近,提起沾滿糞便的腳掌,為他人打開通向自由的道路。
  掀起木板的一端,就是希望的開始。得靠集體的努力把它卸下來。得花費幾個小時。然后還要卸下第二塊、第三塊木板。
  在長條開口旁邊的人彎腰俯視,嚇得后退。必須鼓足勇氣,必須嘗試手腳并用,必須從這狹窄的開口爬出去,面對盤根錯節(jié)的鋼鐵部件,面對從下面吹來的強風,在油滑的車廂底盤上面,摸到主軸,抓緊,爬到跳下去可能求得生存的地點。落在鐵軌之間,或者透過兩端車輪跳到鐵路邊緣,有各種各樣的方法。然后,要清醒鎮(zhèn)靜,從斜坡上滾下去,不能讓人發(fā)現(xiàn),再偷偷地進入陌生的、誘人的昏暗森林里去。
  有的人掉在車輪下面,很快就死去了;有的撞在突兀的砧木上,一根大棍子的邊角,被奔馳的列車甩在信號柱子上或者路邊的石頭上———也很快死了;還有的人或者摔斷手臂和腿腳,聽憑敵人的殘酷擺布。
  那些勇敢跳進這轟鳴著的、奔馳著的、敞開著的巨口的人,知道要去哪里。留下的人也知道,雖然他們沒有辦法從緊鎖的車門、從高高的窗口逃出去。
  倒在鐵道旁的女人就是這樣一個勇敢的人。她是第三個爬進底板開口的人,跟在她后面的還有幾個人。在那一瞬間,列車上方響起一陣射擊聲,似乎車廂頂板上出了什么事。很快,射擊停了下來,F(xiàn)在,車上“旅行”的人可以看見那黑暗的地方———拆去木板的地方,就像看著墳墓的開口似的。他們繼續(xù)安靜地走向自己的死亡之地,走向道路的終點。
  列車、煙霧和轟鳴聲,早已消失在黑暗之中,而周圍的世界一切依舊。
  不能理解,也不能忘記,這個男人又一次開口講述。
  天亮的時候,這個膝蓋受傷的女人坐在鐵路一側水溝邊的潮濕草叢中。有人順利逃跑了,有人遠離了鐵路,進入了森林,無聲無息地潛伏著。好幾個人逃跑了,其中兩個被打死。只有她是這個樣子———不死,也不活。
  他發(fā)現(xiàn)她的時候,只有她一人在那里。慢慢地,不少人都來到了這塊空地上。他們是從磚廠、從村子方向來的。他們膽戰(zhàn)心驚地站在那里。遠遠地看過去,他們中有工人、婦女,還有一個男孩子。隔一會,那兒的人圍成了一小圈。他們站在遠處,不安地觀望了一會兒,但很快又走開了。又來了另一些人,也沒有多逗留。他們互相小聲地議論著,嘆息著,走的時候相互交換著觀感。
  情況不容懷疑。她烏黑卷曲的頭發(fā)十分蓬亂,由于眼簾低垂,她的眼睛顯得烏黑而恍惚。沒有人和她說話。她一再地問,藏在森林里的人是否還活著。后來,她知道他們走了。
  天已經亮了,地面空曠,從遠處看,一覽無余。很多人都聽說了這件事。那是極為恐怖的時刻:如果給她幫助,或者掩護,必遭殺身之禍。
  一個年輕人站了很長的時間,走開幾步,又回來了;她請求年輕人到藥房給她買點鎮(zhèn)靜劑巴比妥。她給他錢。青年人婉言拒絕了。
  她閉上眼睛躺了一會,接著又坐了起來。她移動了一下腿,用雙手抱住,撩起膝蓋上的裙子,鮮血染紅了雙手。她的死刑判決就在她重傷的膝蓋上。她久久地躺在那里,靜靜地,長睫毛遮住了黑色的眼睛。終于,她睜開了眼睛,看看周圍陌生的面容。那個年輕人依然站在那里。于是,她請他給自己買點伏特加和香煙。他為她做了這點事。
  水溝斜坡上,不斷聚集的人群越來越引人注目,不斷有新的人加入。她躺在那里,不再指望誰能來幫助她,就像狩獵中被獵人打傷、但又被遺忘的垂死的動物。她喝醉了,禁不住打起盹來。一個圈子將她和他們大家隔離開,那種力量令人恐懼,讓人不堪忍受。
  就這樣,時間慢慢過去。一個老年村婦,走開了,又急急返回來,喘著粗氣。她走近她,從圍巾下面拿出一鐵罐牛奶和一塊面包。她彎下腰,急急忙忙把東西塞進受傷女人的手中,馬上就又走開了。她遠遠地看著,看她是否能把奶喝完。剛一望見有兩個警察朝鎮(zhèn)上走去,她就用圍巾遮住臉,很快消失了。其他人也都四下散開。只有那個單純的年輕人,那個給她拿來伏特加和香煙的年輕人,還一直陪著她。但她不想再讓他多做什么。
  警察走來,謹慎地四下看看。了解了情況后,他們互相商量著。她要求他們向她開槍。接著,她輕聲與他們商議:不要把她這個事情宣揚出去;但是,兩個警察猶豫不決。
  他們離開那女人,一邊走,一邊說著什么,說著說著,又停下腳步,接著又繼續(xù)向前走。不知道他們會做出什么樣的決定。但是,那年輕人還是不愿意看到她的“意愿”實現(xiàn)。她注意到,那個友善的年輕人也跟他們走了,他曾經用火柴為她點燃香煙,但是火柴不容易著。她告訴他,森林邊被打死的兩個男人中,有一個是她丈夫。給人的感覺是,這個消息令他不快。她試著把牛奶喝完,但是想了一下,又把罐子放在草地上。就這樣,早春沉重而風多的一天慢慢過去了。在空蕩蕩田野盡頭,有幾座矮小的房屋,而另外一邊,有幾棵不大的、細高的松樹,松樹枝在空中搖曳著。他們逃跑的目的地———樹林,在離鐵道較遠一點的地方,就在她的背后。這空蕩的地帶就是她所看到的世界的全部。
  那個年輕人回來了。她又對著瓶口喝了一口伏特加,他為她點燃香煙。薄薄的暮靄從地面向天空移動,在西方的天空上,成團成帶的烏云很快地飄向山頂。
  下班的人們又圍了上來,那些一直待在這里的人向他們講述了事情的經過。他們侃侃而談,根本不顧忌她是否在聽,好像她根本就不存在似的。
  “她丈夫被打死了,在那邊躺著呢,”一個女人說。
  “他們從火車里逃出來,想往森林里跑,但是后面的卡賓槍開槍了,打死了她丈夫,只有她一個人活了下來。打中她的膝蓋,沒能夠跑開……”
  “要是在森林里,很容易把她抬到什么地方去。可是,現(xiàn)在,當著這么多的人,就沒有辦法了!
  這是那個來取鐵皮罐子的老婆婆的話。她默默地看著灑在草叢中的牛奶。
  就這樣,在天黑以前,沒有人想要把她抬走,或者去請醫(yī)生來,或者抬到火車站去———在那兒,她也許能夠被送去醫(yī)院。沒有人做這樣的事。她只能死去。
  天色昏暗下來,她睜開眼睛,旁邊沒有別人,只有剛走回來的那兩個警察和那個還沒有離開的年輕人。她又說,沖她開槍吧,可是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答應。她用雙手捂住眼睛,什么也不想看。
  警察還在猶豫,不知如何是好。他們彼此推諉。一個說:
  “你干吧!
  可是,她聽見那個年輕人說:
  “交給我干吧!
  他們還在推諉著、爭執(zhí)著。從低垂的眼簾下面,她看見,一個警察拿出手槍,遞給了那個陌生的年輕人。
  人們三五成群地站在遠處。他們看到年輕人對著她彎下身子。他們聽到槍聲,都皺起眉毛,扭過頭去。
  “警察應該叫個人來,不應該這樣啊。像對待狗一樣!
  天黑以后,森林里出來的兩個人要抬走她。他們艱難地找到了這個地方,以為她睡著了。但是,當其中一個人攔腰抱她的時候,才發(fā)覺她已經死去了。
  她在那兒又躺了一整夜、一早晨。中午,法警帶著人來了。他吩咐人們把她抬走,還有那邊鐵道旁邊被打死的兩個人,然后一起把他們埋葬。
  





上一本:職場紙牌屋 下一本:帕西提亞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橢圓浮雕的作者是索菲亞·納烏科夫斯卡,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