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作家《草樣年華》作者孫睿領銜本期“封面故事”;“主題盤點”結(jié)合時下熱點,歸類盲從的“動賓”形式;笛安對話著名科幻作家《三體》作者劉慈欣,“青梅煮酒”對話全紀錄;“風聲風影”欄目迎來年度特別企劃——我們的文藝片,推出年度華語文藝片排行榜;“雙城故事”遷徙到西雅圖及布拉格,記錄別樣異鄉(xiāng)感觸;知名媒體人丁丁張接替北溟,聯(lián)手何伊寧、梁不思、陳楸帆書寫各色專欄文章。 作者簡介: 笛安 上海最世文化發(fā)展公司簽約作者,《文藝風賞》雜志主編。已出版書目:《西決》《東霓》《告別天堂》《芙蓉如面柳如眉》。 人氣和實力并存的新生代作家,最被主流接受和推崇的“80后”作家,純文學的代表人物。1983年出生的她第一部小說《姐姐的叢林》,對中年人的世界和成長中的情感的笛安 上海最世文化發(fā)展公司簽約作者,《文藝風賞》雜志主編。已出版書目:《西決》《東霓》《告別天堂》《芙蓉如面柳如眉》。 人氣和實力并存的新生代作家,最被主流接受和推崇的“80后”作家,純文學的代表人物。1983年出生的她第一部小說《姐姐的叢林》,對中年人的世界和成長中的情感的內(nèi)核的描述獨特而到位,刊登在《收獲》雜志2003年第六期上。2004年收獲長篇小說專號刊登了她的被稱贊為“最具藝術水準的青春小說”長篇《告別天堂》。第二部長篇《芙蓉如面柳如眉》在《收獲》雜志發(fā)表后,獲得了讀者的一致好評。2008年10月憑借短篇小說《圓寂》獲得首屆“中國小說雙年獎”。2009年3月,發(fā)行長篇小說《西決》,自發(fā)行以來一直高居書市榜首,同時在國內(nèi)文學界引發(fā)高度關注和強烈反饋,自此拉開了龍城系列小說的熱銷序幕。龍城系列的面世標志著“80后”作家成功地打通了傳統(tǒng)文學與青春文學的壁壘,極具時代典范意義。而笛安本人更是憑借這部小說榮膺2009年度華語文學傳媒“最具潛力新人獎”桂冠,以實至名歸的姿態(tài)向大眾證明——文學,理當具備思想性與暢銷的雙重定義。從2009年開始,笛安在韓寒、郭敬明之后,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她身上同時籠罩著市場和獎項的光環(huán),一方面她以令其他同齡作家難以望其項背的銷量,成功囊括了無數(shù)銷售排行榜和商業(yè)銷量榜單的顯赫位置,同時,她又獲得了包括蘇童、劉恒、安波瞬等等前輩作家評論家的由衷褒獎,她的小說屢次登上殿堂級的文學雜志《收獲》,成為全國媒體熱捧的寵兒。同時她的作品被翻譯成各國文字版本,席卷全球。這是在此之前,任何一個年輕作家,都沒有獲得過的雙重光環(huán)。 hansey 上海最世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簽約作者。攝影師,裝幀設計師。現(xiàn)任《文藝風賞》視覺總監(jiān),別冊《閃光》主編。已出版書目:《寂靜》。 曾擔任過青春文學第一刊《最小說》、《島》美術總監(jiān)。2007年至2010年期間,創(chuàng)立書系《Alice》與《HANA》,擔任該書系主編及美術總監(jiān)。為國內(nèi)外百余種圖書設計封面。作為國內(nèi)大陸最頂尖的裝幀設計師,他在藝術和創(chuàng)意領域獨具鋒芒。作為作者他將自己的文字,連同他的美術世界,一并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新作《寂靜》由郭敬明、安妮寶貝、笛安、落落等好友為其傾情推薦。他將以最虔誠的姿態(tài),與讀者做最真誠的心靈溝通。 目錄: FOUND 封面故事/盲從 睜眼孫睿 我們一起走吳浩然 彌圖 dR-HIGGINS 青梅煮酒 這是人類的落日 笛安對話劉慈欣(下) 雙城故事 西雅圖/不眠夜盛夏 布拉格/橋上的人李小婉 小說視界 沙之城盧杰 文藝新鋒FOUND 封面故事/盲從 睜眼孫睿 我們一起走吳浩然 彌圖 dR-HIGGINS 青梅煮酒 這是人類的落日 笛安對話劉慈欣(下) 雙城故事 西雅圖/不眠夜盛夏 布拉格/橋上的人李小婉 小說視界 沙之城盧杰 文藝新鋒 到多海的水塔邊王敤敤 株卉談王敤敤 船底星王敤敤 風聲風影 我們的文藝片--欄目周年特別企劃 特約專欄 閃光 MOMA SECRET&WISH 橋上的人 ——李曉婉 他好像每天都是八點左右出現(xiàn),至少我去的三天差不多都是那個時候。 5月的布拉格還是有些涼意的,特別是早晨,常是陰天,并沒有里爾克寫得那么“在春天或者在夢里”,所以第一次看見他穿著深藍色外套,套個圍巾,頭頂棕色復古紳士帽,手提著一個行李箱出現(xiàn)在查理大橋,并不是多突兀的畫面。 這時候的天光有點清冷,黑色的橋身和橋上的雕像顯得沉靜肅穆。游客還沒有傾巢而出,零零星星有幾個從老城區(qū)過橋去新區(qū)的背包散客,有的停下來拍幾張照片,看看地圖或旅游書,有的急匆匆地往前趕路,好像這橋不過是個通道罷了。也有駐留在橋上,使得這石橋有“活生生”感覺的,幾個開始準備攤位的街頭藝人,推著紀念品小車或擺弄著畫架,若是相識便彼此打個招呼,隨后在各自的固定位置安頓好,等待人潮的到來。 他在這一切光景中顯得格外安靜與獨立。不像紀念品小推車或連排畫架那么有辨識度的氣勢,他只在橋上一隅緩緩地打開行李箱,從里面像變戲法似的拿出各種玩意兒:鐵罐、插好天線的音箱、三角支架、一個紅鼻子糟頭發(fā)的提線木偶。他搓搓鼻子,嘟囔了幾句,熟練地將每個玩意兒各就各位,最后再把已經(jīng)騰空的行李箱靠在橋身。這一系列動作自然得像是在吃果醬吐司或說“嗨你好”那樣,再普通不過的,日常生活里的事情。 天色逐漸放晴,橋上的人多了起來。有不少游客在他面前停下,環(huán)繞四周,觀看他的提線木偶發(fā)出各種有趣聲音,然后鼓掌,投幣,各自交談。他始終微笑,努力嘗試用不同種的語言來回說著謝謝。穿水手制服的打工者從旁邊經(jīng)過,向游客散發(fā)游船廣告單,看到他在表演便停下來,做了個的眼風,他笑呵呵回了個點頭,一來一往像老熟人似的。 不遠處傳來一陣喧囂,一些游客匆忙散開去看個究竟,有個孩子坐在地上哭,經(jīng)人詢問,是說英語的,這孩子是找不到父母了。于是會說英語的幾個人四處幫忙打聽,不一會兒,一對夫妻從橋?qū)︻^一路狂奔過來,抱著孩子邊哭邊對那幾個幫忙的人說謝謝。 回頭望望,他依然在橋上的那一隅表演著,忽地一陣大風,把他的帽子吹掉了,露出花白的頭發(fā),他有點害羞,趕緊撿起帽子,繼續(xù)表演,微笑,說謝謝,仿佛游客從未離開,或從未出現(xiàn)。你甚至不知道他到底是個表演者,還是個過客,也許兩者都是。一個人,一個提線木偶,一個行李箱,可以去任何地方。 下午從新區(qū)回來已近黃昏,過橋時看到他正坐在地上休息,提線木偶躺在他身旁,蔫蔫地,似是累壞的樣子。有個脖子上掛著大相機的背包客停下來往鐵罐里投幣,比手畫腳和他說著什么,他微微起身,搓搓鼻子,拉起提線木偶,拍拍它的腦袋,做回標準的表演姿勢。背包客端起相機,對著他咔嚓一聲,然后摘下相機給他看,他咯吱咯吱笑出聲來,背包客跟著豎起個大拇指,之后轉(zhuǎn)身離去。他收起木偶,靠在橋身,看著背包客很快湮沒在人群里。 橋上還是人潮不斷,說著不同語言的人們,熙來攘往。人影重疊,拉長,移晃在橋身的石磚墻上,夕陽的剪影下,似斑老油畫。每個人都是從某個地方來到這里,或相同或不同的原因,在這一天的這一刻,經(jīng)過這座橋,相逢,交錯,留下些什么,帶走點什么。 人們站在橋上看風景,他看著這些人,看著看著,他也成了風景的一部分。 六百多年前設計這橋時,設計者思索的是可以同時容納四輛馬車并行。六百多年后的現(xiàn)在,車子禁行,唯獨人潮可以停駐或游走。 于是在布拉格的舊城中心,你會看到一條河,以及河的兩岸,城堡、高塔、逆流而航的白船,還有河上的橋,橋上的人。太陽升起又落下,橋上人來人往,開始或繼續(xù)他們的故事,度過生命中尋;虿粚こ5囊惶欤瑯蛳,河水溫馴地流淌,往復循環(huán)般,流向一個輪回那么久的時光。 此外,什么都沒有發(fā)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