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清的青春小說浪漫、細膩、詩意、真摯,描寫身心處于急劇變化期的少男少女,他們真實的身體和心靈的快樂與痛楚。花季的天空,不只陽光燦爛,也有風雨陰霾。作家把自己生命的經(jīng)歷和靈魂的一部分投入作品中,不粉飾現(xiàn)實,不回避苦痛,譜寫了一支蕩氣回腸的心靈旋律,獻給過往的和正在行進中的——永恒的青春。本冊題材為少女的青春,包括《有一個女孩兒叫星竹》《含羞草》《永遠的珍藏》《哦,夾克衫》《悠悠我心》等小說作品。 作者簡介: 張玉清 筆名玉清,河北省兒童文學藝術(shù)委員會主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校園小說《危險的夏天》《畫眉》兩次獲得冰心圖書獎,兩次獲得河北省文藝振興獎,六次獲得讀者投票的《少年文藝》“好作品獎”,2004年童話《少女安琪》獲讀者投票的《兒童文學》童話擂臺賽金獎。2005年被評為第二屆河北省“十佳青年作家”。短篇小說《地下室里的貓》獲2010年《人民文學》優(yōu)秀作品獎。 作品《小百合》等十幾篇在日本翻譯發(fā)表,日本作家笠原肇在日本出版了對玉清作品的研究資料《玉清研究》!稛o暇》被選入北京市中學語文課外讀本《古今佳作》,另有多篇作品入選《百年兒童文學精品庫》等各類兒童文學選集。已出版長篇小說、小說集《青春風景》《少年行》《地下室里的貓》《陪你去流浪》《諾亞傳奇》等。 目錄: 有一個女孩兒叫星竹 含羞草 永遠的珍藏 哦,夾克衫 悠悠我心 與詩人在一起的日子 錯過 一夜不歸 作家創(chuàng)作談《有一個女孩兒叫星竹》是怎樣寫成的 評論解讀玉清 解讀玉清 周曉波 玉清最早引起我注意是因他的《小百合》。記得那是八十年代后期,兒童文學界正處于熱熱鬧鬧的探索期,各種新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的爭相演繹令人眼花繚亂。然而,《小百合》卻以它清麗純凈的風格,單純細膩地表現(xiàn)青春期少年真切的心理狀態(tài)而令人賞心悅目。由此,我便開始關(guān)注起他的作品來,玉清似乎也從此便和青春小說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隨著《風景》、《哦,傻樣兒》等一批頗受少年讀者青睞的青春小說的出現(xiàn),玉清——這一略帶女性玉潔冰清色彩的清麗名字似乎也就成了玉清小說藝術(shù)風格的代言詞。提到青春小說,人們必然會想到玉清的少年小說;而提到玉清,人們也必然會把他與青春小說聯(lián)系在一起。以致于他出版的第一部小說集,也便理所當然地取名為《青春風景》。 一解讀玉清 周曉波 玉清最早引起我注意是因他的《小百合》。記得那是八十年代后期,兒童文學界正處于熱熱鬧鬧的探索期,各種新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的爭相演繹令人眼花繚亂。然而,《小百合》卻以它清麗純凈的風格,單純細膩地表現(xiàn)青春期少年真切的心理狀態(tài)而令人賞心悅目。由此,我便開始關(guān)注起他的作品來,玉清似乎也從此便和青春小說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隨著《風景》、《哦,傻樣兒》等一批頗受少年讀者青睞的青春小說的出現(xiàn),玉清——這一略帶女性玉潔冰清色彩的清麗名字似乎也就成了玉清小說藝術(shù)風格的代言詞。提到青春小說,人們必然會想到玉清的少年小說;而提到玉清,人們也必然會把他與青春小說聯(lián)系在一起。以致于他出版的第一部小說集,也便理所當然地取名為《青春風景》。 一 玉清是一位頗為堅持自己創(chuàng)作風格的作家。他始終如一地把表現(xiàn)優(yōu)雅的“青春風景”,尤其是師范生的獨特風景作為自己主攻的領(lǐng)域,而在敘寫中又主要把關(guān)注視點放在對少年人青春期心理與情感的微妙變化的表現(xiàn)上,他十分善于抓住少年生命中朦朧而頗有意味的隱秘心理和反常舉動,通過審美上的透視、聚焦、組合來凸現(xiàn)青春期生命的本質(zhì)。這幾乎成了玉清小說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從最初的《小百合》,到后來的《風景》、《哦,傻樣兒》、《紅泳衣》,以及《誤傷》和《握別》等等都是清一色的描寫師范生的生存狀態(tài),特別是青春期的微妙心理,也難怪人們會把玉清和“青春小說”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應該說玉清初期的小說帶有一定的自體驗性,那時候的玉清正在師范讀書,出于對文學的愛好和“一種心靈深處的精神需求”而開始嘗試寫小說,盡管還“不知道作品該怎樣寫”,但對師范生活的熟悉和對身邊同齡人的熟悉,以及切身的心靈感受,使他能十分自然地、行云流水般地去表現(xiàn)少男少女們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和真實的心理狀態(tài)。那種純凈和美麗讓人心動,那種朦朦朧朧的感覺讓人體驗到少男少女騷動的青春詩意。可以說《小百合》正是以這份純樸的美和真實細膩的心理刻畫而獲得成功的。 首次獲得的成功似乎也使玉清由此而找到了藝術(shù)的感覺,他竭盡所能去發(fā)掘他所熟悉的這一生活背景,并試圖從各個層面去表現(xiàn)青春期少男少女驛動的心靈。其中有美麗的憧憬;也有青春的激情;有悵然若失的惆悵;更有難以排遣的苦悶、彷徨……他最突出的特點是能夠憑感覺在看似平淡無奇的平凡生活現(xiàn)象中去發(fā)掘美和表現(xiàn)美,并將少年人朦朧而又復雜的情感狀態(tài)表現(xiàn)得絲絲入扣,動人心魂。而且隨著他創(chuàng)作的日益走向嫻熟,這種精于提純和擅長心態(tài)描摹的表現(xiàn)技巧更是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應該說玉清的藝術(shù)感覺是十分突出的,這份敏銳的藝術(shù)感覺使他具備了作為一個小說家的藝術(shù)天賦。他的這一獨特的藝術(shù)感覺使他能夠在非,嵥、無奇的普通生活現(xiàn)象中去捕捉到富有特殊意味的小說材料,并把這一細膩的心靈感覺用活生生的語言靈動地表現(xiàn)出來,這便是玉清的過人之處。為了保留這份感覺的親歷狀態(tài),玉清也就經(jīng)常使用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把自己對于生活的感覺、體驗、情感、情緒、理性認識以及對少年人的了解與理解通過小說中的人物表現(xiàn)出來。 二 對于他早期作品的純潔與清麗似乎并沒有人懷疑,但對他作品的偏向,議論者卻紛紜,焦點是對少年小說表現(xiàn)少男少女朦朧情感“度”的把握上。玉清過于偏狹的主題表現(xiàn)使他必然面臨著如何始終如一地把持住少男少女那份朦朧情感的“純潔度”上,這的確很難。從主觀上他的確很想保持住《小百合》那樣的純凈,畢竟他是憑著這份清麗與純凈獲得成功的,也是以此樹立起自己的創(chuàng)作形象的。但客觀上作家又不可能完全重復自己,《小百合》單純的“精神愛慕”畢竟只能寫一次,接下來他要面對的是一個個更為復雜、更為多彩的少年人情愛的處理。應該說作家至今為止對此類敏感主題的處理上,主要還是從體現(xiàn)少男少女情感的純潔性上去表現(xiàn)的,也就是說他竭力要維護兒童文學審美的“純潔性”,使其保持少男少女“愛慕”情感的圣潔,而與成人文學的情愛、性愛相區(qū)別。比如像《畫眉》、《誤傷》之類的作品。這兩篇作品都是表現(xiàn)師生之間的情感交往,前者側(cè)重于表現(xiàn)少女對青年教師的愛慕;而后者則側(cè)重于表現(xiàn)青年教師對美麗少女的愛慕。兩篇作品最后都以悲劇處理而告終,表現(xiàn)得凄惋而動人!皫熒鷳佟北臼且粋十分敏感的題材,按玉清既定的少男少女情愛處理一定要保持它的純潔性的原則,勢必要否認這種戀情,似乎一涉入“師生戀”,就失去了這種情感的純潔性。但人物情感的內(nèi)在邏輯又不可避免地會使人物情感明朗化。在萬般無奈之中,作家只能一再借第三人稱敘述者之口竭力來表白沒有這份戀情,絕對沒有這種“非份之想”。其實,我倒覺得作家未必一定要否認師生之間這種“朦朧的情愛”,以及少男少女之間那種“朦朧的感情”,這在生活中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處在當代這一開放性的時代,存在這樣的戀情并不奇怪。何必非得要以遮遮掩掩、“猶抱琵琶還遮面”的表現(xiàn)手法來處理這類題材呢?承認這份情感,我覺得并不一定就會損害了少男少女情感的“純潔性”和“美好性”。向往美麗、體現(xiàn)善良、崇拜高尚與智慧是少男少女都會出現(xiàn)的正常情感狀態(tài),關(guān)鍵還在于小說的導向問題。是單純津津樂道于這種“朦朧情愛”的表現(xiàn),還是在坦然的表現(xiàn)中引導少男少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情愛觀,這才是少年小說應該把握好的方向盤。在引導性上玉清小說似乎還有些欠缺,一味將注意力放到了否認這種“朦朧情感”的表現(xiàn)上,而忽視了藝術(shù)的引導。但他的作品總體來看還是非常純潔健康的,并沒有什么特別出格之處。即使是像《永恒的生命》這樣的涉及到少女裸體這種敏感話題的作品,也仍然是以表現(xiàn)對圣潔生命的偉大贊嘆為表現(xiàn)主旨。 三 盡管玉清的創(chuàng)作以其鮮明的“青春風景”而著稱,以其清麗、清純的“婉約風格”為人關(guān)注。但其實玉清并非只會寫青春風情,也并非只有一種婉約風格的表現(xiàn)。在《兒子,抽他耳光》、《爸當治安軍的日子》、《較量》、《弱者劉常》等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另一個玉清,那是一種十足的男子漢氣概的抒寫。不管是《兒子,抽他耳光》中的“被創(chuàng)傷和病魔折騰得已由一個龍神虎貌的漢子而蛻變成一個用皮包裹著的骷髏”似的父親;還是《爸當治安軍的日子》里的獵戶出身的神槍手父親;甚至像原先連百米跑都堅持不到的“弱者劉!钡鹊。無疑他們都極具男子漢的本性,這尤其表現(xiàn)在身處逆境中的男子漢那種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氣。形體枯槁連坐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的父親,面對污辱了兒子的媽媽的惡棍劉八,可以拼盡全身的力氣,一把揪住劉八的后頸,威嚴地對兒子說:“兒子,抽他耳光!”那種令人懾服的威嚴,使驕橫一世的劉八的意志完全崩潰了,也使兒子真正領(lǐng)悟到了做一個真正的男子漢的真諦;同樣,神槍手父親在與日寇神槍手的較量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耐心和意志,足以讓日寇心驚膽寒,領(lǐng)略到中國人永遠不可征服的威武氣勢;而“弱者劉!痹诮鯕埧岬淖晕乙庵灸ゾ氈兴憩F(xiàn)出來的倔強與韌勁,也的確讓原先瞧不起他,欺負他的人深深折服,再也不敢輕視他了。在塑造男子漢的形象中,作者更多地還是在品質(zhì)上、意志上來鑄造男人的英雄本色,而并不在乎形體的強悍與嬴弱。因此,這樣的塑造特別富有內(nèi)在的魅力,小說的內(nèi)涵也由此更顯得豐厚而耐人尋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似乎也更欣賞他的這類作品,盡管他的這部分作品并不多,但我們卻能夠看到作家作為男人的另一面,同時也表明他在人物塑造上的極大的潛力。 在內(nèi)涵的豐富性上,《無暇》是比較突出的作品。它將深入人的內(nèi)宇宙,關(guān)注人性的弱點與心理的誤區(qū)作為切入視點,來探討“自我認識”這一永恒的人學命題。主人公齊強將自己一生的全部心血押在了攻克世界數(shù)學百道難題之一的賭注上,而無暇顧及周圍的一切。經(jīng)過二十年的艱難跋涉,他終于攻克了這一世界難題?勺詈髤s被告知,外國人已先于他半年攻克了此題,解題的方法與他的一模一樣。如果不是由于信息閉塞,早于別人發(fā)表的話,他將成為中國數(shù)學界的驕傲,而現(xiàn)在卻變得毫無意義。齊強經(jīng)受不起如此沉重的打擊,三天后便死于心力衰竭。小說的涵義頗為豐富,一方面揭示了社會對這個被埋沒的數(shù)學天才的忽視,跋涉者的艱辛與寂寞;但另一方面更多地揭示了齊強性格心理的多面性:他的“騎墻”性格心理中既有十分頑強的意志力的積極入世的一面,同時又有非常脆弱的孤注一擲的消極避世的另一面。因此,當他埋頭二十年攻克數(shù)學難題時,他堅忍不拔的性格心理的一面,可以使他經(jīng)受得住千百次的挫折、失敗的痛苦和折磨;但過于避世孤注一擲的脆弱心理的一面,又使他絕對經(jīng)受不起最后的勝利卻是一次決定性失敗的重大打擊。他成功了,但也失敗了。這種矛盾的巨大反差,使他完全失去了心理平衡,而必然走向死亡。假如齊強的“騎墻”性格中多一點兒入世的積極因素,少一點兒“無暇”顧及的封閉因素,或許社會就不會對他如此的輕慢,或許他也就不必太孤注一擲。因此,齊強的悲劇既是一個社會的悲劇,同時也是他性格心理的悲劇。每個人都存在著一定的人性的、心理的、性格的弱點和誤區(qū),但要真正超越自我,擺脫自身的弱點和誤區(qū)又很難,因為人們往往不能正視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中,每個人的奮進與沉落,命運的成功與失敗,盡管并非完全由于個人的因素,但也不能不說與自身的努力和對自我的客觀認識有很大關(guān)系。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認識自我”的命題就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課題,對青少年讀者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生課題。小說在這方面作了很有意義的探索。當然,人物的豐富性,也是這篇小說獲得成功的另一面。 從以上幾例作品來看,玉清似乎是突破了固有的“青春風情”的創(chuàng)作框架而更能出彩,這是為什么呢?或許以往玉清太過于把自己定型化,因此在自己擅長的領(lǐng)域里反而容易為固有的框框所累;或許擺脫了定型的框架,反而使他獲得了隨心所欲的自由,而更能夠展示男性本色的多方面。所以從這個意義看,其實玉清根本沒必要太局限自己,應該多方面地開拓自己創(chuàng)作的領(lǐng)域。在青少年讀者中樹立起一個“青春小說”的偶像固然值得珍視,但總是以一個面孔出現(xiàn),終究會使人厭煩的。創(chuàng)作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斷地突破自我,尋求創(chuàng)新。憑著玉清創(chuàng)作的實力,他是完全能夠達到的。其實,玉清自己也早有意識,從他的小說集《畫眉》中,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他在題材上的多方面的展示,這是非常可喜可賀的。 四 一直以來,玉清就是一個頗受小讀者喜愛的作家,他曾經(jīng)數(shù)次在完全以小讀者的投票評選的每年一度的《少年文藝》“好作品”評獎中獲獎,有一年,他甚至囊括了獲獎的三篇小說中的兩篇。可見他的作品還是非常受小讀者歡迎的。這除了他的小說特別貼近當代少年的現(xiàn)實生活,體現(xiàn)了當代少年鮮活的青春風景,同時也與他一貫所堅持的較為傳統(tǒng)的線性思維的敘事結(jié)構(gòu)和敘述方式不無關(guān)系。我前面所說的玉清是一個頗為堅持自己創(chuàng)作風格的作家,也包括了他在敘事風格上的一以貫之。他幾乎是在兒童文學界此起彼伏的探索熱潮中,進入少年小說的創(chuàng)作領(lǐng)域的,但卻絲毫未受其影響,反倒以他的單純與清晰,線條的明快亮麗而頗受小讀者的喜愛。盡管從本質(zhì)上來說,他的小說屬于較為傳統(tǒng)的線性思維模式,講究敘事的線性邏輯,講究敘事的精彩與戲劇性的效果,這使他贏得了小讀者的好感和閱讀興趣。但畢竟他在學習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方法中仍然有自己的一些探索,比如心理刻畫的細膩化,語言的簡潔明快,對白對人物性格塑造力強化等都是比較突出的。因此,他的小說大都有著較強的可讀性,比較符合少年讀者的審美習慣,這也是他的作品一直比較有市場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但玉清所面臨的是如何超越自己,突破固有的創(chuàng)作框框,以達到一個嶄新的藝術(shù)境界。我們相信玉清一定會作出努力的,他也是完全有這個能力的。 有一個女孩兒叫星竹 一 列車到達上海站時是早晨八點,這一點她知道得很清楚。 她躲在廣告墻的后面一眼不眨地盯著出站口魚貫而出的旅客。人群紛亂而混雜。但她還是一眼就認出了他。他走出站口就不再走了,背著個旅行包。一雙眼睛東張西望地尋找著什么?隙ㄊ撬,決不會錯,他的手里拿著一本雜志,雖然相距甚遠,她也能看出來那是一本《少年文藝》。那是他向她約定的識認標記。 他是在找她。 可是她不能去見他。 等了一會兒。她看出他很是焦急,因為他找不見他要找的人,可是他又不能離開,他們約定是在出站口見面的。他背著個大旅行包來回來去地走動著,望望這里又望望那里。 這時天空飄起小雨來了。 他沒有雨具,可是他仍不肯離開,只是更快地走來走去,臉上的神色愈顯焦灼。 她低下頭。她手里拎著一把傘,可是沒有打開。卻在心里埋怨他了:你干嗎這么傻地等?找不到我你就走好了,何必一定要等? 她抬起頭,十分歉疚地偷望著他。他也正往這邊看,她趕忙把自己隱到廣告墻的背后。其實她知道自己根本不用躲,因為就是她與他對面相站,他也不會認得她。 但她還是遠遠地隱著,怕被他看見。 一直到十點鐘。她看見他終于很快地很堅決地搖了搖頭,好像還嘆了口氣,然后慢慢地走了。她一直目送著他走出站前廣場,見他招手“打的”,然后坐上車遠去了。 她的眼淚猛地流了出來。 她也走開了。她看了看身上,雖然雨很小,細得像絲,可她的衣服還是打濕了。那么他的衣服也一定打濕了吧? 她拎著傘慢慢地走,不打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