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說的是:一對攜手五十多年的老年夫婦是怎樣共同走過來的,他們有著一些什么樣的酸甜苦辣。 1950年,十六歲的小姑娘王若寒在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高潮中投身革命,分配到國家機關(guān)的重要部門工作。在這里,她遇到了長她五歲、早她五年就從事地下工作的同事陳嘉行,兩人一見鐘情。當時政治運動頻發(fā),地主、資產(chǎn)階級家庭出身的嘉行和若寒,不斷地受到革命的洗禮。在這種緊張、壓抑的政治氣氛中,他們愛得很不容易,甚至有人批判他們是“地主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的聯(lián)盟”,但是他們愛得很堅貞,有滋有味。 在他們年輕的閱歷里,深知舊社會的丑惡和黑暗,懂得新社會的來之不易,并且憧憬著美好的未來。他們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地接受車命的正面教育,在尖銳復雜的工作鍛煉中,從各種各樣的反面經(jīng)驗里,汲取了十分寶貴的營養(yǎng),逐步成長為廳局級領(lǐng)導干部。他們能夠明辨是非,不趨炎附勢。對于一切的丑陋和骯臟,他們堅信有黨在,克服就有時日。讀了這部書,革命前輩一定會認可嘉行、若寒這代人接過了他們手中的革命接力棒,并且負責地傳給了下一代;同嘉行、若寒有著類似經(jīng)歷的同志,大多會引起強烈的共鳴和美好的回憶;年輕的朋友們也許會更加珍惜當前改革開放、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好時代。 在離退休的前三五年,嘉行和若寒雙雙被派到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幫助工作,言明三年后返京。是廣西的青山綠水、少數(shù)民族同志的真誠熱情,以及日見蓬勃的經(jīng)濟發(fā)展……把他們留了下來。他們的晚年生活在廣西,基調(diào)是和諧恬靜的,內(nèi)容是豐富多彩的。他們學習電腦技術(shù),建立博客陣地,同朋友、子女保持聯(lián)系,交流思想,了解國內(nèi)外的信息,千方百計地不讓自己成為時代的落伍者。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閱歷的豐富,他們認真地回顧了成長的源泉:感謝父母給了自己強健的體魄和如何做人的啟蒙教育;感謝領(lǐng)導和同志們對自己的教誨和幫助。共同的事業(y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個人品格使得他們夫婦二人在晚年彼此更加依戀,活得更加浪漫。以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往事,所有的回憶都是美麗的,讓一切的不愉快隨風而去吧。 陳嘉行和王若寒的一生,既是傳統(tǒng)的,又是時尚的。 有關(guān)對林彪、四人幫反車命集團案的審查和司法審判,書中專辟一章作了介紹,多為沒有見諸報端的細節(jié)和花絮,繪聲繪色,讀來頗有趣味。 目錄: 1花季少女投身革命 2俊朗少年初露鋒芒 3相愛在1952 4甜蜜的三位一體 5那些純真的感情 6踏進高等學府的殿堂 7恰當風華正茂時 8動蕩年月 9到北疆去 10入黨的故事 11雄鷹展翅雪域高原 12歷史審判臺 13家長里短話春秋 14“杰作” 15這一生的幸福花季少女投身革命 1950年夏天,十六歲的小姑娘王若寒只身從天津來到北京,考入輔仁大學附屬女子中學讀高中二年級。 天津和北京的女孩子,那時一看就能區(qū)別出來,拿梳辮子來說,北京女孩子的辮子梳在頸后,正統(tǒng)端莊,天津女孩子的辮子從耳朵上端開始編起垂在兩邊,活潑俏皮。兩個城市的學生都有一股傲氣。 按說若寒和她們不能一下子就融合在一起,但是班里的同學很快就接受了若寒。大概首先是若寒的美麗征服了她們,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兩片總是帶著笑意的嘴唇,微微鼓起的雙頰,高高的鼻梁以及挺拔的身材,形成了均勻完美的組合。若寒的活潑天真也感染了她們,她愛唱愛跳,喜好體育運動,很快就參加了學校的排球代表隊。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若寒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叫她們佩服,她歷來是班里第一,主、次科目都名列前茅,到了新的學校,更是加倍努力,優(yōu)勢凸顯。 同宿舍的室友對她更是善待有加,知道她是第一次出門在外,住在學校怕她想家,在生活和業(yè)余時間的打發(fā)上,都幫她作了安排。特別還囑咐她,課后奔向食堂行動要快,吃得也不能慢,否則,不等吃飽飯就沒了。 若寒聽了很不以為然,吃飯哪能跟沖鋒陷陣似的,可是經(jīng)過一天的三頓飯后,還真是那么回事。若寒暗自琢磨,既不能因為吃得太快,把胃搞壞,又要把飯吃飽,怎么辦呢?她想出一個辦法:第一碗只盛一點飯,很快吃完后后,再去滿滿地盛上第二碗,這時就可以細嚼慢咽了。有了這個辦法,肚子是填飽了,可是伙食太差,缺少油水,更沒有雞鴨魚肉,只好隔三差五地到胡同15的小吃店里打打牙祭,一盤肉絲炒餅,或者炒面,或者炒飯,就是一頓美餐了。 平靜美好的高中生活充滿了雨露陽光,若寒一如既往地編織著將來的美夢。她憧憬北京的名牌大學,到北京讀高中,就是為了將來考取清華大學或者北京大學,做一名人們贊頌的女專家、女學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