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巨輪,乘風破浪,高歌猛進,短短六十載,已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成為人類文明史的一個偉大奇跡。中國文學,風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異彩紛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樣令世人矚目。為慶祝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啟動“共和國作家文庫”大型文學工程,力圖囊括當代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文學價值觀上的人民立場,展示東方文明古國的和平崛起、歷史進程、社會變遷與現(xiàn)實圖畫,表現(xiàn)中華民族的艱辛求索、勇敢實踐、創(chuàng)新思想及生存智慧。這套文庫,既是欣欣向榮的中國文學事業(yè)的一個縮影,也是生機勃勃的轉(zhuǎn)型期中國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其文學價值和社會意義,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益顯示出來。 目錄: 第二十幕(上) 第二十幕(中) 第二十幕(下)第二十幕(上) 第一部 0 尚家的興旺得益于一個上門女婿。 尚家的血脈在二十一代上可能出了點毛病,只收獲一個瘦骨伶仃的兒子。老人們把傳宗接代的希望全寄托在這個挖幾窩紅薯就要大口喘氣的兒子身上,便給他娶了一個像模像樣的媳婦。媳婦一進門,爹娘就用各種話語暗示他要在夜間努力,爭取廣種多收使得尚家孫子成群。兒子自然明白肩負的重任,盡全力苦耕苦做,常常把一張小臉弄得煞白煞白,不想送子娘娘偏不幫忙,到最后也只是送他一個閨女。眼見得兒子兒媳都過了四十歲而孫子還蹤影不見,當?shù)木秃藴I嘆,看來老天是要讓咱尚家絕戶呀!嘆罷又慌慌地去找陰陽先生,那陰陽先生繞著尚宅正走三圈倒走三圈又掐算了許久,方搖搖頭嘆息著說:尚族血脈中陽氣走失,恐要另有一股氣來填才行。聽得糊里糊涂的老人更加絕望。兒子見老爹傷心,自然也有些難受,就把氣全撒給媳婦,動不動就用瘦腳去踹媳婦的屁股,邊踹邊罵:你個偷懶;呐!那媳婦沒能為尚家生出兒子,自知理虧,不敢回嘴,只暗自吞淚,男人把她踹急的時候,她就放了哭聲說:你就是打死我也沒有用呀,我下邊已經(jīng)不來紅啦,還是趕緊給咱女兒找個上門女婿,讓她來傳你們尚家的香火吧!一句話提醒了尚家父子,那當?shù)倪@才又記起陰陽先生的話,才明白了那話的含義,于是趕緊開始了尋找上門女婿的行動。所幸這女兒長得還頗周正俊俏,尚家一說出要找上門女婿的話,立刻就有窮人家委派媒人登門,小木匠趙田景就是在這種背景里走進了尚家那低矮的門樓和厚厚的族史冊頁的。 改為尚姓的趙田景沒有辜負尚家人的期望,他用他健壯的身子一連讓尚家女兒生了四個兒子兩個閨女。而且這還不是他的全部貢獻,他更為重要的貢獻是用他一雙木匠的巧手改裝了尚家原有的那架織機。那架織機往日的用處,不過是供家里女人們織點土布以為家人縫制點家常衣裳,可經(jīng)走南闖北見過世面的小木匠一改裝,竟可以織綢織緞了。尚田景最初改裝那架織機的目的,只是想讓妻子在過年過節(jié)時織匹綢緞給兒女們做身鮮亮的衣裳——他家像不少人家一樣每年都養(yǎng)點蠶且自己動手繅些絲。不想這織機改裝得異常精致且有織花裝置,加上其妻織技好,織出的綢緞比附近村里的任何一家都漂亮。這消息很快為村人傳開,不久就有人家拿上自己繅的一點絲來求田景妻子給織匹綢子,那位賢惠勤快的夫人立刻答應。綢子織好,求織的一方心里不過意,就拿來一升芝麻或幾升苞谷作為謝禮。這種替人織綢的事越來越頻繁,收到的謝禮也就越來越多,尚家的家境竟也因此好轉(zhuǎn)起來。機靈的田景從這情景中看出了徹底擺脫貧困的方法,就不再讓妻子下田干活和操勞家務,令其專門在家為人織綢,并把每織一匹綢子的謝禮定為幾升小麥。田里活由他和孩子們做,家務活另找一名親戚代勞。如此一來,妻子出活更多更快。尚家織的綢緞越多,名聲傳得越開;名聲一大,來求織的人中就漸漸有了富豪和官人,他們給謝禮時出手也更闊綽。如此十年下來,尚家竟成了名播四方的富戶,而且在附近的南陽城世景街上買了地皮蓋了房子。又過了幾年,便舉家遷進府城專織綢緞,成了南陽府城中有名的綢緞織戶。 田景為尚家的發(fā)達出了大力,為了回報他的貢獻,尚家老人們破例地允許他的第四個兒子改姓趙,以延續(xù)他們趙家的血脈,條件是讓這個兒子分開另過而且永不準學織綢緞…… 這是唐朝武德和貞觀年間的事了。 尚家的族志上對上述故事只留了兩行字:二十三代趙姓田景入贅作婿,改姓尚,族內(nèi)又復人丁興旺,且始開絲織。 此后,尚家的絲織業(yè)雖然時盛時衰,但很少中斷過。 到了族志上用朱筆標示的北宋開寶年間,尚家已擁有相當規(guī)模的絲織作坊,所出之八絲綢,因質(zhì)量極好而被中外綢商譽為“霸王綢”,其大部分出貨成了給皇室的貢品,亦有一些售西域。據(jù)說那時常有西域的馬隊和汴京的驛車來南陽尚家馱綢拉緞。尚家最盛時,擁有織機四百四十六張,匠人千余名。 歲月更替,時光飛轉(zhuǎn),轉(zhuǎn)眼之間到了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一九○○年,到了我們故事開始的這個早晨—— 1 頭遍雞叫剛剛響起,籠里的幾只紅冠公雞才叫了兩聲,尚安業(yè)就推開懷里的女人,咳了一聲預備起身了。 “今早你多睡一會兒吧,夜里你用力那陣不是出了幾身大汗?”女人的胸脯又貼過來,心疼地攔他。 尚安業(yè)的臉在黑暗中紅了一下。是呀,是有些見老了,如今在女人身上忙一回就會出幾身汗,早先可不是這樣的。人說老可就老了?他有些煩躁地去推女人的身子,手碰到一只依然壯碩的奶子,就在上邊不高興地拍了一下,爾后很快地下床穿起了衣裳。 作為尚家的主人和尚吉利大機房的掌柜,他不敢讓自己去睡懶覺,主人懶起來,下邊的人不就懶開了?那祖?zhèn)鞯慕z織業(yè)還能發(fā)達下去? 他在最初的晨光里巡視著院子。這是他多年來養(yǎng)成的習慣,早晨起來把全院看一遍,見一切都如前晚睡下去的模樣,這才會放下心。尚家這座位于南陽城西門附近世景街中段的院子,傳到尚安業(yè)手上,雖然幾經(jīng)改建且顯出了破舊,但格局還沒有大變:臨街面南是大門,大門兩側(cè)各兩間店房,東邊的兩間店房收絲,是絲房;西邊的兩間賣綢緞,有零售、批發(fā)綢貨的柜臺。進了大門是前院,前院兩邊各兩間廂房,這四間廂房便是機房,織機就放在這幾間房里。前院有三間住人的正屋,從正屋的兩側(cè),可以走進后院。后院有兩間染房和兩間庫房,再就是一個不大的桑園。他巡查一遍見一切如常,方噓一口氣,轉(zhuǎn)到前院里把手在院中間立著的一塊石頭上放了一瞬,見上邊并無小水珠,確信今天是一個晾絲和整理絲的好天氣,這才高興地到茅房里去嘩嘩地撒完起床后的第一泡尿。 尚家院子的這種格局,在中原城鎮(zhèn)里頗為常見,有錢的人家大都是這樣蓋的。尚家的院子如果說有什么奇處的話,便是豎立在前院中間尚安業(yè)剛才用手摸的那塊石頭。那塊石頭的形狀很不規(guī)則,多邊多面,上尖下大,露出地面的部分有四五尺的樣子。土下的部分很深,有一年尚安業(yè)嫌它礙事想把它搬掉,挖下去近一丈還未見到它的底部,只好作罷。這石頭露出地面的部分,每個平面上都刻著一個五道橫豎線相交的圖案: 圖案周圍沒有任何字跡。 誰刻的這圖案,為什么刻這圖案,這圖案的含義為何?為啥要在院中豎這塊刻有圖案的石頭?先輩人沒傳下來,族志上也沒有記載,尚安業(yè)自然也不清楚。他曾請住在鄰院的南陽書院督導卓遠來看過,卓遠在經(jīng)過仔細的觀察分析之后也只得出三條結(jié)論:石頭是從別處移來的;石質(zhì)為花崗巖;圖案的鐫刻年代在漢唐之問。 此外得不出更多的解釋。 對那圖案的含義,卓遠也曾猜測說它可能和醫(yī)家在門前畫個“十”一樣,是從事絲織人家的標志,但不久他就又搖頭否定了自己的這個猜測,因為遠近府縣其他從事絲織的人家都沒有在院里豎這樣東西。 對這塊古怪石頭的來歷,世景街上也有一種說法,說是許多年前的一個春天,南陽地面因為連年遭災而使討飯者成群,一個春寒料峭的早晨,尚家人用自家不多的一點余糧蒸了三個窩頭,正預備吃時,一位衣不遮體瘦骨嶙峋的老漢走進了尚家院門,手中舉著一塊小小的石塊對尚家的男主人說:我愿用這塊石頭換你兩個窩頭,你換了絕不會后悔!尚家的男主人苦笑笑,要一塊小石頭有何用處?眼下是果腹要緊!他估摸這老人是餓急了才想出這個讓人哭笑不得的主意,可他又不忍心讓老人失望,就在心中嘆道:罷了,權當我施舍給你做了一件善事。嘆罷,就把那天早晨蒸出的三個窩頭中的兩個給了那老人。那老人接過窩頭之后邊吃邊把手中的小石塊遞到了尚家男主人手上,尚家男主人笑笑送他出門,待老人剛邁出門檻,他就順手把那小石塊朝院中一扔,說道:要它有何用?沒想到第二天起床后,他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昨天扔掉的那個小石塊一下子變成了個大石頭豎立在院中,而且石頭的每個平面上都刻有一個圖案: 尚家人對這種無礙聲譽的說法只是笑笑而已。 不管這塊石頭的來歷是什么,不管這石頭上刻的圖案是什么含義,它立在前院確還有點好處:一可以讓人倚著歇息;二可以用它預知天氣——尚安業(yè)有一年偶然發(fā)現(xiàn),這塊石頭只要在早晨沁出些細小水珠,當天就肯定是陰雨天氣。 尚安業(yè)出了茅房滿身舒暢地往機房里走。每日晨起,他都要親自給所有織機的傳動部分上油,以便織工們一上機就能順利開織。等他在機房里端著燈忙完上油的事,雞才開始叫第二遍。他在雞們紛亂的叫聲里聽出了東鄰卓家院里卓遠的咳聲,知道年輕的南陽書院督導也已起床,就走到后院隔了半塌的院墻輕聲招呼:“是他卓哥吧,也起得這樣早?” “噯,是尚伯伯,”矮院墻那邊的卓遠應道,“睡不著,我總擔心著那邊——”邊說邊用手指了一下北邊的天空。 “那邊——?”尚安業(yè)沒聽明白。 “這些天不斷有消息傳來,說京城、天津衛(wèi)和保定三角地帶的義和團民活動頻繁,朝廷也不再稱其為匪,由原來的彈壓解散變?yōu)槁犉渥员,我說不準朝廷的這種態(tài)度變化會帶來什么結(jié)果,但聽說洋人也有調(diào)兵行動,我擔心……” “噢!”尚安業(yè)吃了一驚,“兩下不會打起來吧?”開機房的他最怕打仗,一旦打起來,天下一亂,誰還有心來買綢買緞?“會出啥子事嗎?”卓遠雖只比兒子達志大幾歲,但尚安業(yè)知道卓遠滿腹學問,遇事總想從他那里問個明白。 “難說呀,就看事態(tài)發(fā)展了!弊窟h在晨曦里深長地嘆了口氣。 但愿天下能夠平安。尚安業(yè)仰臉向天喃喃說道。其實,就在他和卓遠站在這兒議論的當兒,冀中義和團民的大刀和英、俄、日、法、德、美、意諸國官兵的槍刺都已經(jīng)在北京城郊的晨曦里晃動了。只是由于相離太遠,尚安業(yè)看不到那長長的隊伍,聽不到那雜沓的腳步聲響。他眼下只看見了東天上的顏色變換,看到了天正在越來越亮,他想,兒子達志該起床讀書了。 盡管日出時分就要動身去城西百里奚村的兩個機戶家送絲收綢,達志要秤絲包絲做不少的準備工作,但起床后一拉開門,仍見爹爹如往常那樣站在門口,等他去桑園里晨讀。他略一遲疑,怯怯地開口:“爹,我待會兒就要——”話未說完,看見爹威嚴的眼神,急忙閘住喉嚨,轉(zhuǎn)身拿了書,低頭跟著爹向后院的桑園里走。 桑園里只有十幾棵桑樹,眼下,靠這點桑樹養(yǎng)的蠶對尚吉利大機房的綢緞生產(chǎn)已無甚意義,它只供機房掌柜尚安業(yè)滿足養(yǎng)蠶興趣和對兒子尚達志講課用。十六歲的達志腦里關于植桑、養(yǎng)蠶、繅絲、織綢的知識,都是在這座桑園里由爹爹傳入的。 空闊的天上,被幾縷晨霧纏住未走的兩顆星星,正慌慌地向天際遠處掙著身子;不遠處的梅溪河岸邊的柳樹上,早醒的鳥兒已開始了最初的啼鳴;露水很重,不時有露珠從高處的桑葉尖上墜下,打得下邊的葉子一抖,爾后無聲滾下地;風很細微,只勉強能把桑園一側(cè)的蠶房里蠶吃桑葉的沙沙聲送進耳里。 “讀吧!鄙邪矘I(yè)在桑園中間的一株老桑樹下站住,扭頭,邊去點燃手中的白銅水煙袋邊對兒子頷首。 達志于是打開手中的那本爹爹用毛筆為他寫的《絲綢之印染》,開始默讀。浸染、套染、媒染,凸紋印花、夾纈、絞纈、蠟纈、堿劑印花……一頁一頁無聲地讀下去,閉了眼往心里記。爹爹手中的那把白銅水煙袋發(fā)出輕輕的呼嚕呼嚕聲,為他的晨讀做著伴奏。從五歲開始至今,他已在這桑園里讀完了爹為他寫就裝訂的十四本書了,手中的這是第十五本。爹說過,待他把這本書讀完背過,就要把整個尚吉利大機房的事務交由他處理,由他當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