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時情化憶


作者:米歇爾布托, 馮壽農(nóng)      整理日期:2015-11-12 13:56:10

法國新小說派大師布托名作,一部融哲理、懸疑、愛情于一體的百科全書式新小說。
  
本書簡介:
  本書是法國“新小說”派代表人物米歇爾布托名作。作品巧妙利用時間的分解與組合,以日記體形式,通過對一樁疑案的追蹤、一段愛情的回顧,記錄了主人公——法國青年雅克對英國一座迷宮般城市的探索、反抗與追憶。作品段落布局匠心獨運,極富形式感與象征性;作品呈現(xiàn)的跌宕懸念、異國情調(diào)、宗教隱喻等,又使其不同于人們普遍認為的那種“無情節(jié)、無主要人物”的新小說派小說。該作曾獲得法國費內(nèi)翁文學獎(1957)。
  作者簡介:
  米歇爾布托(1926—),法國“新小說”派代表人物,以具有“百科全書式的新小說技巧”而聞名。
  目錄:
  第一章進城
  第二章前兆
  第三章“車禍”
  第四章姐妹倆
  第五章永別
  前言譯序
  象征形式現(xiàn)實
  ――評米歇爾布托《時情化憶》
  馮壽農(nóng)
  柳鳴九先生主編《法國20世紀文學叢書》第四輯時向我約稿——翻譯法國著名的新小說派作家米歇爾布托(Michel Butor 1926—)的《時情化憶(L’emploi du Temps)》。這譯序
  象征形式現(xiàn)實
  ――評米歇爾布托《時情化憶》
  馮壽農(nóng)
  柳鳴九先生主編《法國20世紀文學叢書》第四輯時向我約稿——翻譯法國著名的新小說派作家米歇爾布托(MichelButor1926—)的《時情化憶(L’emploiduTemps)》。這部小說遠不是人們普遍認為的那種“無情節(jié)、無主要人物”的新小說派小說,它既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又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既穿插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又摻有撲朔迷離的謀殺疑案。但它有別于傳統(tǒng)小說的是其新穎獨特的形式,這些小說形式象征性強,寓意深刻,容量大,能多層次地、多側(cè)面地反映現(xiàn)實?傊,布托以其百科全書式的小說技巧表現(xiàn)他所謂的“先進的現(xiàn)實主義”①。由于作品形式別具一格,作者遣詞造句獨具匠心,翻譯這部小說是一場艱辛的勞作。翻譯完畢,譯者欲就此書的獨特形式、翻譯上的技術(shù)處理和作品的象征意蘊淺談些芻蕘之言,并略作評論。
  首先,譯者想談?wù)勥@部小說的題目的翻譯。原著作品題目是“L’Emploidutemps”直譯為“時間的使用”,顧名思義,時間是小說的重要因素,作者獨辟蹊徑,巧妙地搭配時間,小說最引人注目的形式是時間的安排。我對小說題目意譯為《時情化憶》,似乎有點文學味、有點美感!稌r情化憶》來自漢語成語“詩情畫意”的諧音,這部小說的“詩情畫意”表現(xiàn)在:“詩”指布托的小說的確像一首蘭波式的長長散文詩,里面的許多重復就像詩歌的“迭句”一樣回旋跌宕,布托本身就是詩人,他的小說就像散文詩一樣美;“情”指敘述人雅克對阿妮的“愛情”,全書最關(guān)鍵的第四章:“姐妹倆”,敘述人如泣如訴地表達對阿妮姐妹倆情深意切的愛,一個個長句像他心田的涓涓細流在向阿妮哀訴衷情,他說:這部回憶錄也可以說是他寫給阿妮的一封情書;至于“畫意”,小說許多篇幅介紹“舊教堂里的一塊彩色玻璃上的畫”以及博物館里18幅壁畫,前者是描繪該隱誅弟的圣經(jīng)故事,而后者是描繪忒修斯王子闖迷宮探險的希臘故事,希臘神話和圣經(jīng)這兩個故事是這部小說的基石,這些畫的寓意非常深刻,要理解它們的“畫意”是解碼文本的關(guān)鍵。“詩情畫意”是這部小說的第一層意思。
  但是,我根據(jù)“詩情畫意”的諧音改為《時情化憶》,其實許多法國作家也喜歡做文字游戲,首先是因為“時間”是這本小說的最重要的形式,原著題目《L'Emploidutemps》,作家刻意在故事時間和敘述時間進行精心的安排和實驗,新小說的創(chuàng)新就是在“時間”這個形式表現(xiàn)出很高的詩學價值,翻譯這部小說的題目離不開“時間”或“時”,因此,我從“詩情”改為“時情”,從諧音角度突出“時”這個主題,“時”隱含著“詩”意;而這個“情”仍然保留,表現(xiàn)敘述者對兩個姐妹的深切愛情;“畫意”為什么改成“化憶”呢?因為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回憶錄,布托的回憶有點像普魯斯特的“追憶”那樣追蹤失去的時間;“化”是變化之意,如:梁祝的“化蝶”,春風化雨的“化”之意,小說里的時間和愛情通過布托的藝術(shù)手法“化”作一串串的回憶,經(jīng)過作家的精心安排,組成一曲交響樂般的回憶錄。
  一
  評論首先應(yīng)從文本的表象入手,尋找表象的獨特性。憑著經(jīng)驗和直觀,可以發(fā)覺文本表層的語言的“陌生化”或風格的“偏離”、或主題的反復出現(xiàn)等異,F(xiàn)象,它們就是獨特的表象,是作者的匠心所運或者潛意識的投射。這些獨特的表象往往蘊含著作品的象征意義,從這些表象可逐步深入到作品的深層結(jié)構(gòu)。
  如果說米歇爾布托的《時情化憶》的表象獨特性,首先是小說的長句子。在法國二十世紀文學史上,除普魯斯特外,可能其次就是布托用句最長。倘若以一個句號算為一個句子,在《時情化憶》里,通常是一個自然段為一個長句,最長的句子達十多段,在作品空間中占三、四面紙,約有二千多個單詞。長句有的像峰回路轉(zhuǎn)、連綿不斷的溪流,也有的像重重疊疊、枝繁葉茂的樹,更像一把散開伸長的扇,就連法國讀者見到這些長句也令人咋舌,翻譯之艱辛在于先要不厭其煩地把長句拆散、捋清、梳理,然后才能用相應(yīng)的中文加以表達。但這些自出機杼的長句卻是作者的良苦用心之所在,隱含著深邃的象征意義。敘述者自我坦露:“長長的句子猶如細繩一樣繞在這個墩上,又把我連在5月1日這個日子上;那天我開始編結(jié)這條細繩,這條句子細繩是一條阿里阿德涅的線,因為我處在迷宮之中,因為我埋頭寫回憶錄以便重新處在迷宮里,所有這些線都是我給已識別的路線上標記的路標,我在布勒斯頓度過的日子的迷宮比起克里特島迷宮要復雜得多,因為我越往前走進,迷宮越在擴大;我越想探索它,它越是變形。”(7月28日星期一日記)!稌r情化憶》這部小說敘述了法國青年雅克雷維爾來到英國布勒斯頓一家公司實習一年,進城后,布勒斯頓的煙塵、瘴霧、寒冬、無聊、骯臟似乎要吞沒他,這個城好像魔鬼在施魔法,使他疲怠不堪、意志消沉、麻木不仁,他覺得自己漸漸地遺忘過去。雅克仇恨這個城市,他不屈服于城市的壓抑,要奮起反抗,要像希臘神話的英雄忒修斯一樣進迷宮探險,殺死怪物彌諾陶洛斯。雅克在進城七個月后,即5月1日開始以寫回憶錄的形式來探索這座布勒斯頓城迷宮:“我決定寫回憶錄,以便我重新回到過去,治愈自己的病,以便弄清我在這個仇恨的城市中發(fā)生過的那些事,以便抵御城市的迷惑,使自己從麻木的狀態(tài)中蘇醒過來……為了不使布勒斯頓的污垢染黑我的血、我的骨、我的眼睛;我決定在我的周圍筑起一道城墻,它是用一行行回憶錄來構(gòu)筑;”(8月5日星期三日記),而這一行行回憶錄的長句象征著一條阿里阿德涅線。
  雅克初來布勒斯頓,邂逅一位秀雅明麗的姑娘阿妮,兩人心心相印,在雅克最感到孤單無聊的歲月里,阿妮日日陪他共進午餐,成為雅克心靈里的一片綠洲。阿妮就像希臘神話中的阿里阿德涅公主一樣給他溫馨和柔愛。阿妮是文具店的售貨員,賣給雅克一張城市地圖,使他認清城里街道,建筑物的布局,后來阿妮又賣給他一大刀白紙,他就是在這些稿紙上開始寫回憶錄。這張地圖和這刀稿紙象征著阿妮給他一個線團。不久之后,阿妮的胞妹來此度假,其妹羅絲更加妖媚可愛。雅克如同希臘神話里忒修斯王子背叛阿里阿德涅一樣,疏遠了阿妮,企圖親近羅絲。羅絲也像希臘神話里的費德拉公主一樣妖艷,但雅克生性膽怯,沒有抓住時機向她求愛。當他獲悉羅絲和同胞呂西安訂婚時,黯然傷神,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愛的人是阿妮,轉(zhuǎn)回來再找阿妮,想向她吐露衷情,卻為時太晚,被冷落的阿妮另有所愛,雅克痛不欲生。從某種角度上看,這部回憶錄也可以說是雅克寫給阿妮的一封情書,一個個長句也像一條雅克心田中涓涓流出的長長細流在向阿妮哀訴衷情。由此可見,布托的長句隱含著象征意義,是他在情感的投射。在翻譯時,我們企圖保持原著的這種長句風格,但漢語的句子一旦太長,讀起來免不了佶屈贅牙,我們在漢語表達上用的是通常句子,但在標點符號上像原著一樣,采取“一逗(號)到底”的方法,一段一個句號,原著中長句有多長,中文譯著上也相應(yīng)有多長。但法語邏輯性強,分句與分句之間都用連詞或關(guān)系詞聯(lián)接,在漢語表達時也適當配些關(guān)聯(lián)詞,這樣盡量保持“形似”,以轉(zhuǎn)達長句的風格。
  布勒斯頓城博物館里掛著十八條掛毯,上面畫著希臘神話忒修斯的故事,這個故事是整部小說的縮影,《時情化憶》的故事情節(jié)和主要人物可以說是從這個神話引發(fā)出的,布托就是在忒修斯探迷宮這一隱跡紙本上再現(xiàn)雅克探布勒斯頓城以及雅克與阿妮、羅絲的愛情瓜葛。這就是法國現(xiàn)代小說中偶而見到的“小說套小說”(lamiseenabyme)的創(chuàng)作技巧。正如中國的《紅樓夢》中,曹雪芹在開頭和第五回設(shè)計的兩個神話:一是“女媧補天”的神話,二是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的神話,整個《紅樓夢》的故事和主要人物是由這兩個神話中引申出的。
  平心而論,雅克與阿妮,羅絲的愛情故事只不過是小說的一段插曲,一條附線而已,小說的主線是敘述者“我”(即雅克)與布勒斯頓城的對立。愛情的附線是為主線服務(wù)的,雅克把愛情的失敗歸咎于布勒斯頓城對他的戲弄和懲罰,是它把兩位美麗的姑娘從他身邊奪走,愛情的附線加深了“我”與城的對立。這座布勒斯頓城是一座神秘的迷宮,它像一只牛頭人身的彌諾陶洛斯怪物一樣兇狠,也像一條七頭蛇一樣變幻無常。敘述者說“從一開始,這個城市就與我對立,令人不快,使我陷入困境……它加緊控制,我目前失去航向,開始健忘,從而對它深刻的仇恨也在暗暗地滋長。”布勒斯頓城使用詭計消耗雅克的精力,遏制他的勇氣,麻痹他的意志。但雅克以寫日記的形式要從這種“昏昏噩噩的混渾中解脫出來,從悶悶不樂的穴魔中解脫出來!痹谛≌f里,不僅僅“我”與城對立,而且雅克的黑人朋友——霍勒斯巴克也是勇敢的斗士,他是非洲來的移民者,在城里做苦工,他與城市格格不入,生活在社會邊緣和底層,被視為局外人,他詛咒這座城市;還有偵探小說家伯頓也是布勒斯頓的叛逆者,他以筆名J.—C.漢密爾頓發(fā)表一部偵探小說《布勒斯頓的謀殺》,寓意極深,他在書中揭發(fā)布勒斯頓的殘忍,咒罵新教堂,不僅僅他們?nèi),全城居民都受到城市的壓抑、鉗制、扼殺,全城人都在詛咒城市,要布勒斯頓城毀滅。由此看來,雅克、伯頓、和黑人霍勒斯同處于反抗人物的聚合軸上。因此,整部小說貫穿著一個“人與城”的二元對立結(jié)構(gòu)。
  布托不僅僅把布勒斯頓當作一個空間、一個迷宮加以描寫,而且把它當作一個主動出擊的怪物或人物。作者用怪物彌諾陶洛斯、妖仙客耳刻、千腿章魚、烏龜、蒼蠅、七頭蛇等希臘神話中的一系列妖怪和動物來形容城市;作者還用擬人化的手法,在作品下半部布勒斯頓像人一樣和敘述者在對話,其實,這是敘述者內(nèi)心的“潛對話”。在小說中,布勒斯頓城的化身應(yīng)該是詹姆斯詹金母子,他們倆身上象征著布勒斯頓的傳統(tǒng)文化,詹姆斯母親長得極像新教堂的藝術(shù)神雕像,而詹姆斯是布勒斯頓土生土長的青年,從來沒有走出城外,他對黑人霍勒斯十分反感,表現(xiàn)一種城市排外欺生的態(tài)度。伯頓在《布勒斯頓的謀殺》一書中對新教堂的誣蔑咒罵暗暗觸怒了詹姆斯母子。伯頓車禍事發(fā)生后,詹姆斯坦白他做了一個惡夢,夢中他開著車,往一個行人沖去,這人長得既像伯頓又像黑人霍勒斯。實際上,這并非一場惡夢,卻是活生生的一場慘劇。詹姆斯在潛意識里埋下了對城市反抗者的仇恨,他成為布勒斯頓的捍衛(wèi)者和執(zhí)刑者。布托在創(chuàng)作中往往喜歡把城市和人物連在一起,在小說《變》里,塞西爾“代表著羅馬的面貌,羅馬的聲音和羅馬的邀請”;同樣,在《時情化憶》中,詹姆斯代表著布勒斯頓城。從表面上看他是雅克的同事,殷勤熱情,但實際上,他企圖用車輾死伯頓,又從雅克那里奪走阿妮。在人物深層結(jié)構(gòu)中詹姆斯處于二元對立結(jié)構(gòu)的另一極。在這一極的人物聚合軸上有布勒斯城、詹姆斯母子。在作品中布勒斯頓城是一個活生生的主要人物,它似乎知道雅克在反抗,利用雅克的虛榮和疏忽,讓雅克將《布勒斯頓的謀殺》一書的真正作者泄露出去,導致伯頓受害;它又以奪走阿妮,懲罰了雅克,“我們償清了”,雅克和布勒斯頓城各打著平手。
  “人與城”的對立體現(xiàn)人對城的反抗和城對人的扼殺。反抗這一主題具體表現(xiàn)在“火”這一子題的象征意義上,城市經(jīng)常發(fā)生火災(zāi),游樂園的小火車路被燒,霍勒斯在游樂室打汽槍,故意丟下煙蒂,導致火災(zāi),連中國餐館也起火關(guān)門……火災(zāi)意味著城里人希望布勒斯頓城的毀滅。雅克于4月30日晚無意把布勒斯頓地圖燒掉,這種無意識的燒毀實際上是他發(fā)自潛意識對城市的報復。四處的火災(zāi)似乎是從他這一火種燃起。但火災(zāi)使中國餐館關(guān)門停業(yè),雅克與阿妮吃個閉門羹,幽會不成,導致愛情失敗,雅克認為這是城市故意把火球彈回傷害他?傊,作者把城市作為一個狡獪的人物加以描寫。
  城市如何會扼殺人呢?這正是敘述者在《時情化憶》中努力要探索的問題。如果說博物館里的掛毯上所描繪的忒修斯探迷宮是小說的縮影,那么舊教堂的彩畫玻璃上所描繪的該隱誅弟的圣經(jīng)故事則是解開這個問題的密碼,是小說的關(guān)鍵所在。希臘神話和圣經(jīng)這兩個故事是這部小說的基座,整部小說的大廈就是建立在這個基座上。伯頓在《布勒斯頓的謀殺》中指出:布勒斯頓城最著名的建筑物算是舊教堂的一塊描繪兇殺的彩畫玻璃。圣經(jīng)故事的該隱誅弟說明了人類始祖就互相殘殺。兇殺是《時情化憶》的重要主題之一,小說敘述了三個層次的兇殺:一是彩畫玻璃上的該隱殺害其弟亞伯的慘;二是伯頓的《布勒斯頓的謀殺》中板球運動員約翰尼溫被其兄殺死在新教堂的祭廊上;三是《時情化憶》的中心事件詹姆斯詹金企圖用車撞死伯頓。作者巧妙地把三個慘劇重疊在一起,恰似一個級差嵌套的中國魔匣。一層層打開了隱藏在匣里的秘密,揭示人類的內(nèi)在悲劇。該隱誅弟是魔匣的最內(nèi)層,暗示著兇殺是人類的本能。這三個故事橫貫著幾千年或幾萬年的人類文明史,從人類始祖到現(xiàn)在人類就在不間斷地互相殘殺,該隱是城市的締造者,城市能有幾多和平?在敘述者眼里,布勒件頓的墻上似乎寫著“兇殺”兩個大字,城里隨時發(fā)生兇殺、謀殺、車禍等事故。這一切事件都可以從這塊彩畫玻璃上得到解釋,敘述者經(jīng)過艱苦的探索,雖沒有言明,但我們可以由此解碼,得出結(jié)論:該隱誅弟乃是布勒斯頓城的本源,是城扼殺人的淵源。
  二
  在上一章我們從長句這一外在形式的象征意義出發(fā),探索小說深層的迷宮結(jié)構(gòu)——二元對立結(jié)構(gòu),我們現(xiàn)在試把抽象出的這一結(jié)構(gòu)從深層又回到表層加以檢驗,看這一結(jié)構(gòu)是否準確,是否站得住腳。
  小說深層的二元對立結(jié)構(gòu)投射在時間的使用上表現(xiàn)為“兩重時間對位”。布托在創(chuàng)作中借用音樂的對位法,在音樂里,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聲部在和諧的織體中結(jié)合,兩個聲部可以互換位置,如高聲部變成低聲部,低聲部變成高聲部,這就叫轉(zhuǎn)換對位,或稱二重對位,三個聲部也可以互換位置,四個或更多的轉(zhuǎn)位聲部也是如此。布托說:“平行對比、倒回過去、循環(huán)反復——這一切都是我們時間意識的基本要素,并已為音樂藝術(shù)的分析所證實”。①在《時情化憶》里,作者對敘述時間和故事時間的處理就是采取平行對比、倒回過去、循環(huán)反復這三種手法。
  《時情化憶》的主人公雅克雷維爾在英國一年的實習已經(jīng)過去一半多的時候開始寫回憶錄,寫作時間(即敘述時間)從5月初到9月底,回憶前一年10月以來經(jīng)歷的事(故事時間),因此存在兩重時間:敘述時間和故事時間,兩個層次時而互相平行,時而互相纏繞,但敘述時間并非靜態(tài)不動,而是處于運動狀態(tài),故事時間影響著敘述時間,敘述者眼前接二連三發(fā)生事件,他有時既要敘述眼前發(fā)生的事情,又要倒回追憶過去,從一個敘事層轉(zhuǎn)向另一個敘事層,組成雙重甚至多重的時間對位結(jié)構(gòu),這些層次的相互纏繞正是思維過程的關(guān)鍵之所在,人的思維過程包含有極其復雜的層次結(jié)構(gòu),如上面一層次是靠底下的層次來支持的,但是又返過來影響和控制底層的活動。
  布托在談到他的小說時說過:“它不僅是一座空間的迷宮,也是一座時間的迷宮!睌⑹稣吲c其說在探索布勒斯頓城這座迷宮,倒不如說他穿梭于時間的隧道,在探索時間的迷宮。
  |
  這部日記體小說全書分五章,敘述時間從5月到9月共五個月,每個月的日記結(jié)集成一章;每章又分五節(jié)、一個月有四周半,每周(除周末外)寫的日記約二至五篇不等結(jié)集成一節(jié);每章五節(jié)有20篇或21篇日記,全書共102篇。值得注意的是,在全書日記的中間第51篇,正好是7月中旬寫的日記敘述偵探小說作家伯頓被人用車撞傷的事件,從小說的形式看,這一事件是整部小說的中心,從內(nèi)容上看,它也是關(guān)鍵所在,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高潮。敘述時間從5月1日開始,首先回憶前一年剛進城時的光景,中間間隔七個月,在這兩重時間之間便產(chǎn)生一個“容積”,或者一個心理上的“深度”。自始至終,敘述時間與故事時間(復合過去時)平行推進,保持雙重時間對位。但由于作者仍身居城中寫回憶錄,隨著敘述時間的不斷進展,眼前的事件也連續(xù)發(fā)生,作者又得記述正在進行中的、發(fā)展中的事情,我們暫借法語語法的時態(tài)術(shù)語加以稱呼,這叫做現(xiàn)在進行時故事時間,如在第二章作者時而敘述眼前6月發(fā)生的事,時而倒回過去敘述七個月前的事。從第三章開始為了解釋現(xiàn)在進行中的事態(tài),又得回憶近一、兩個月經(jīng)歷的往事,這稱為最近過去時故事時間,到了最后兩章又得深入到記憶的中層,回憶四月、三月發(fā)生的事,這暫且稱為愈過去時故事時間,而始終與敘述時間平行間隔七個月的故事時間稱為復合過去時。這些故事時間和敘述時間形成一條有深度的時間隧道、作者調(diào)動自己的記憶,在這條隧道中探尋“往昔的日子相繼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每一事件喚起前一事件的共鳴,前者卻是后者的根源,前者可以解釋后者,或者兩者互相對應(yīng)!保9月24日星期三日記)。在這條回憶的膠帶上,有的地方相當清晰,有的地方相當模糊,但前者喚起后者,后者牽出前者,這樣相互補充,彌補遺漏,多次倒回追憶,在時間的隧道里穿梭往返,最后使這條回憶的膠帶光亮清晰,投射出一幅幅清楚的圖像來。
  作者時間運用的第三種手法是循環(huán)反復,例如敘述者不厭其煩地回憶他多次去參觀舊教堂的那塊著名的描繪兇殺的彩繪玻璃和博物館珍藏的十八條掛毯上畫的忒修斯的故事,每次參觀體會都不一樣,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他的認識每次都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這種循環(huán)反復目的在突出主題,加深認識。人認識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每一次的參觀帶來的新發(fā)現(xiàn)都是對前一次的認識的補充和完備。循環(huán)反復達到相互補充,日臻完備。時間的兩重對位或多重對位也是一種互補關(guān)系,從認識論看,布托運用的時間技巧正符合物理學家玻爾提出的互補原理,根據(jù)玻爾的理論:描述同一微觀現(xiàn)象,可用很不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圖像來描述,例如波動圖像和粒子圖像,但兩者卻相互補充,缺一不可。擺弄這兩種圖像,從一種圖像轉(zhuǎn)到另一種圖像,然后又從另一種圖像轉(zhuǎn)回到原來的圖像,我們就能最終得到隱藏在實驗后面的實在的正確印象。布托在《時情化憶》中正是遵循人認識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來支配時間,來把握和反映世界。
  這七個月組成的時間隧道雖然復雜,但究竟是微觀的,短暫的、明顯的,然而細心觀察在作品中還存在一條宏觀的、漫長、隱蔽的時間隧道。布托說過:“我們將不得不逆時間之流而前進,越來越深地沉沒在過去之中,就像考古學家或地質(zhì)學家,發(fā)掘時先在較晚期的地層進行,然后逐漸深入到古代地層中去!辈纪械拇_像考古學家一樣探索時間的迷宮,追根溯源到人類的創(chuàng)世紀。
  這條宏觀的時間隧道隱沒在布勒斯頓城的地理空間上的各個老建筑物上。我們先看看原著扉頁上的一幅城市地圖,值得注意的這個城市分為十二個區(qū),從一區(qū)至十二區(qū)的路線是由多重“之”字形的串聯(lián)路線排列,似乎像一條三彎九轉(zhuǎn)的迷宮路線,城市的中心區(qū)是六、七、八三個行政區(qū),與敘述者在六、七、八月里所寫的最關(guān)鍵的三章巧合,尤其是第七區(qū),是城市的心臟,而小說敘述的車禍也正是七月中旬發(fā)生,有趣的是雅克在布勒斯頓實習十二個月,與十二個行政區(qū)不也是巧合?大概不是偶然的巧合,而布托所說“內(nèi)在的象征關(guān)系!蹦切┝鲃拥募邢褡唏R燈一樣圍著城中心在四周轉(zhuǎn)動。最有象征意味的是在第七區(qū)里,新舊教堂和博物館三座古老的建筑物鼎足而立,附近的高層百貨大樓相映對應(yīng)。從現(xiàn)代化的百貨大樓到十九世紀建造的新教堂、再到十六世紀建造的舊教堂,追溯羅馬時代的布勒斯頓城(當時稱為“戰(zhàn)爭之城”),以及古希臘雅典時代的影響,直至圣經(jīng)中人類始祖的該隱,形成一條漫長的時間長廊,我們似乎看到布勒斯頓的滄桑變化,看清布勒斯頓的本源。從某種角度上看,布勒頓城是一個四維空間的迷宮,其中橫貫著一個時間的第四坐標。
  我推開書店的玻璃門,門上用鑲著黑邊的黃字寫道:“各類書籍”;我走進店內(nèi),有許多人在翻閱挑選,許多老年婦女提前兩個月就開始挑選圣誕卡(覆蓋著積雪的小屋子;枸骨葉冬青和槲寄生;配有緞帶、戴著露指手套的小貓),五、六個中年售貨員,穿得很整潔,顯得很謹慎,低著頭、搓著手,迅速在桌子之間來回走動,回答顧客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在一張桌子上,放著綠色”企鵝”出版社叢書:《罪惡和偵探》,我從中拿出一本J.-C.漢密爾頓著的《布勒斯頓的謀殺》,翻來覆去地看著,我看到在最后封底上通常用來印作者肖像的地方只有一個空白的方框;今天我手里翻的這本書與10月買的那本幾乎一樣,平常它放在我的桌子的左角,與布勒斯頓地圖以及其它資料放在一起,現(xiàn)在這本不是我于去年10月買那本小說;那天,我把它拿到收款處,售貨員一雙潔白的手迅速用褐色的紙皮把書包好,并用一根細帶捆上,包裝紙上印有“巴倫書店、巴倫書店、巴倫書店”,還貼上卵形的發(fā)亮的標簽,上面寫著“請君再臨”;我把書揣在口袋里,從后門走出,后面是一條僻靜的小巷,很狹窄,堆有管子和金屬樓梯。
  我在J.-C.漢密爾頓這位作者身上,不僅僅尋找一位尋開心的人,而且從書名的寓意上,尋求一位反抗這座城市的戰(zhàn)友、一個敢冒這類風險的魔術(shù)師,他授給我一套相當有效的魔法,使我敢藐視危險,使我順利度過我在這里的一年,我那時還不知道布勒斯頓城在這一年中將是何等惡毒奸詐,何等不厭其煩地腐蝕。
  然而這部小說滿足了我的期待,它對于其它城市那些尋求消遣的讀者,只不過是一本古典偵探小說,而對于我,由于它與布勒斯頓城的明確的關(guān)系,卻是一本如此珍貴的參考書,我?guī)缀蹩梢哉f在我的經(jīng)歷中揭開了一個新的時期;這時,我回到這間我迫不及待想離開的藏身之處螺母旅社的陋室里,回到這間卑賤的囚室里,我第一次讀到小說的開頭:現(xiàn)在我牢牢地記在心里:“TheoldCathedralofBlestonisfamousforitsbigstainedglasswindow,calledtheWindowoftheMurderer......”我自動地用法語譯出這一開頭:“布勒斯頓的舊教堂以其彩畫玻璃窗而聞名,即描繪謀殺者的那塊彩畫大玻璃……”
  





上一本:最后一次說愛你 下一本:阿娘使道傳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時情化憶的作者是米歇爾布托, 馮壽農(nóng) ,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