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掉人偶的衣服后,她有了驚奇的發(fā)現(xiàn):人偶左邊的胸部畫著個黑色的梅花形圖案。這肯定不是人偶身上本來就有的痕跡,明顯是后來用墨畫上去的。 無意中往人偶后背一看,那里寫著一行字:“抱茗荷之說”。如果君子的記憶中沒有抱茗荷的紋飾的話,她肯定不知道這行字代表什么。但人偶的后背上為什么會寫上這幾個字呢?而且這幾個字又有什么意義?君子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只好又把這些謎團重新包回到人偶的衣服里。 山本禾太郎(1889—1951) 原名山本種太郎,日本神戶市人,雖然只有小學的學歷,卻曾擔任海洋測量器具制作所的所長。1926年6月,山本禾太郎以《窗》獲得《新青年》雜志主辦的偵探小說有獎征文二等獎,由此奠定了日后的創(chuàng)作基調——以大量真實素材如口供、鑒定報告等構成小說主體,輔以細膩的描摹和犀利的質疑,勾繪出社會上種種不公。1936年,他的《小笛事件》在《神戶新聞》和《京都日日新聞》同時連載,日后更被評為戰(zhàn)前“犯罪實錄小說的雙璧”之一!岸(zhàn)”結束后,山本禾太郎出任日本關西偵探作家俱樂部的副主任,在文壇享有崇高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