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越境與譯徑


作者:陳國偉     整理日期:2017-01-11 11:03:48


  班雅明說,漫遊者走過街頭,會聽到櫥窗對著他們低吟。
  當推理小說跨越國境進入臺灣,我們又會聽到什麼?
  作為臺灣推理小說研究的第一本專著,本書在「文化翻譯」與「文學場域」的理論基礎(chǔ)上,發(fā)展出「身體」與「文體秩序」的研究取徑,將推理小說置放在跨國傳播的脈絡,觀看西方與日本的類型知識體系,如何打造臺灣推理文學場域,並進行知識的再生產(chǎn)。
  作為方法的「身體」,負載著創(chuàng)作者在不同歷史階段對文體秩序的欲求,以及典律、美學、科學理性與現(xiàn)代性等「翻譯驅(qū)力」,在其上交會、協(xié)商而形成的「譯徑」,因此充滿各式在地文化干預後的再生產(chǎn)動能。
  身體會說話,它一旦「越境」,便成為文化翻譯的路徑。

作者簡介
  陳國偉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博士,現(xiàn)為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亞洲大眾文化與新興媒介研究室主持人。研究領(lǐng)域為臺灣現(xiàn)當代文學、大眾文學、推理小說、流行文化、族群論述。曾獲國立編譯館學術(shù)論著出版獎助、賴和臺灣文學研究論文獎。著有學術(shù)專書《類型風景:戰(zhàn)後臺灣大眾文學》(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想像臺灣:當代小說中的族群書寫》(五南,2007)。

目錄:
  導論 身體作為方法——臺灣推理小說的理論化可能
  第一章 跨國移動與知識譯寫——臺灣推理文學場域的形塑與重構(gòu)
  第二章 被翻譯的身體——跨語際實踐下的身體錯位敘事與文體秩序
  第三章 力的曲線——邁向無限透明的偵探身體
  第四章 典律的生成——從「島田的孩子」到「東亞的萬次郎」
  第五章 翻譯的在地驅(qū)力——身體劃界與空間的再生產(chǎn)
  結(jié)論 越境出走的可能?——漫長的告白與告別
  後記
  引用書目
  各章節(jié)原出一覽





上一本:異邦人 下一本:左右對稱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越境與譯徑的作者是陳國偉,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