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有書不讀”是否是對出版資源的浪費?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2-07-17 15:17:56


  我國是出版大國,出版圖書的數(shù)量和種類都居世界第一,是美國的兩倍多;另一方面,我國又是閱讀小國,年人均閱讀量不到5本,是主要發(fā)達國家的1/6。“不讀書”讓國人憂心,有人甚至呼吁通過立法培養(yǎng)全民閱讀習慣。但我們也應(yīng)該追問一句,已經(jīng)出版的大量圖書,都讓誰買了、讀了?“有書也不讀”的矛頭不能僅指向讀者,在出版繁榮、閱讀蕭條的背后隱藏著出版資源的巨大浪費。
  圖書的全部價值在于被閱讀。然而,一些書從印廠到倉庫,就再也邁不動步子了。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是圖書庫存量最大的國家,以售價計,目前有884.05億元的圖書積壓在倉庫中。面對堆積如山的庫存,出版人黯然銷魂,一個形象的說法是“庫存就像中年男人的肚子,長起來容易,消下去很難”。但要指出的是,這些“無效出版”的圖書很大一部分是缺乏創(chuàng)意、內(nèi)容空洞、同質(zhì)化嚴重、缺少閱讀價值的“跟風書”。比如,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熱銷,十幾家出版社就在同一時期推出了它的譯本,但這些譯本內(nèi)容上大同小異,只是在封面設(shè)計、書籍裝幀上玩些花樣,過來“湊個熱鬧”罷了。
  本世紀初,我國將“綠色出版”納入“以信息化帶動工業(yè)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但實際操作力度遠遠落后于發(fā)達國家。對于“綠色出版”,出版單位在成本核算、技術(shù)投入和市場地位上顧慮重重,絕大多數(shù)出版單位仍習慣于舊業(yè)態(tài)的生產(chǎn)方式。
  此外,過度包裝也是圖書出版誤入歧途的一個表現(xiàn)。近些年,為了提高銷量,出版者對圖書大搞“面子工程”,封皮燙金燙銀、精裝塑封比比皆是。有讀者質(zhì)疑“一本銷量破百萬的書,要多少個塑封袋?這不是制造更多的白色垃圾嗎?”與中國情況相反,在國外的書店很少看到塑封的圖書,一般只有教科書或者精裝的厚皮書才有。而在我們的市場上,不僅是圖書,連報刊亭上的雜志也是“全副武裝”。
  “百頁圖書用高檔絲綢包好”“書簽用金線打造”——這些在圖書交易博覽會上屢見不鮮、豪華包裝的圖書,往往被人拿來收藏、拿去送禮,閱讀和學(xué)習的實用性和功能性反而成了次要因素。過度包裝不僅嚴重浪費各種資源,也帶來了書價大幅上升。作家梁曉聲說:“在北京的一次圖書展銷上,我的一套書被定價為1.9萬多元。虛高的書價,限制了那些真正想讀書人的購買力。”圖書過度包裝是“面子消費”的一種,不僅讓奢靡浪費之風入侵到了文化領(lǐng)域,也讓普通消費者的書籍購買力大大下降,將真正的愛書之人拒之門外。
“有書不讀”不僅指向閱讀習慣的式微,也折射出版的巨大浪費。出版者們需要明晰:只有“為讀者出書”,有效避免圖書出版浪費,才能創(chuàng)造真正的文化繁榮。





上一本:10月看什么書?悅讀會:10月好書推薦榜單 下一本:10本書讓你讀懂老北京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有書不讀”是否是對出版資源的浪費?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