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名人是如何讀書的?名人讀書方法欣賞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2-07-17 14:20:53


  名人是如何讀書的?名人讀書方法欣賞
  名人是如何讀書的?名人讀書方法欣賞
  1.毛澤東的讀書法
  毛澤東畢生珍惜時間,博覽群書。其中“三復(fù)四溫”式閱讀和“不動筆墨不讀書”是他主要的讀書方法。他在青年時期就熟讀了《史記》《漢書》等古籍,并且不斷地重溫;就是到了晚年,對他喜愛的同一本史書,也是反復(fù)研讀,并有讀過一遍書在封面劃上一個圈作記號的習慣,所以,在他讀過的許多書籍中,均留下了他讀過二遍、三遍的圈記。毛澤東在青年時代讀書時即有“讀得多,想得多,寫得多,問得多”的習慣。他的寫作多表現(xiàn)在作內(nèi)容摘錄,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符號,作批注以及寫讀書日記、在原書上改錯糾正。
  2.魯迅的讀書法
  魯迅在博覽群籍的基礎(chǔ)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讀書方法。一是泛覽,他提倡博采眾家,取其所長,主張在消閑的時候,要“隨便翻翻”,二是硬看。對較難懂的必讀書,硬著頭皮讀下去,直到讀懂鉆透為止。三是專精。他提倡以“泛覽”為基礎(chǔ),然后選擇自己喜愛的一門或幾門,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則,讀書雖多,終究還是一事無成。四是活讀。魯迅主張讀書要獨立思考,注意觀察并重視實踐。他說:“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彼主張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五是參讀。魯迅讀書不但讀選本,還參讀作者傳記、專集,以便了解其所處的時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3.蘇步青的讀書法
  著名數(shù)學家蘇步青主張讀書要多讀、精讀、他讀書時,第一遍一般先讀個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就是這樣來讀《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的。他最喜歡《聊齋》,不知反復(fù)讀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無處查,他就讀下去再說,以后再讀就逐步加深理解。蘇步青讀數(shù)學書也是這樣的,他總是邊讀邊想,邊做習題,到讀最后一遍,題目全部做完。他認為,讀書不必太多,要讀的精,要讀到你知道這本書的優(yōu)點、缺點和錯誤了,這才算讀好、讀精了。
  4.華羅庚的讀書法
  華羅庚是靠刻苦自學成長的數(shù)學家,他的讀書方法有獨到之處。
  用慢功夫打基礎(chǔ)。華羅庚初中畢業(yè)后自學高中內(nèi)容,先用慢功夫打好基礎(chǔ),再逐步加快進度,他用五六年的時間才自學完高中內(nèi)容。由于學得扎實,到清華大學沒多久,他就聽起了研究主課程。
  “厚薄”法。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jié)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當你對書的內(nèi)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zhì)后,讀書就由厚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如果在讀書過程中,你對各章節(jié)又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加添注解,補充參考資料,那么,書又會愈讀愈厚。因此,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推想法。一本書拿到手后,華羅庚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后開始閉目推想:這個題目如果自己來做,該怎么做。待一切全部想好后,再開始閱讀。凡是已經(jīng)知曉的內(nèi)容,很快瀏覽而過,專門去讀書中那些新的獨到的觀點,這樣,華羅庚博采眾長,得益很多。
  5.王梓坤的讀書法
  數(shù)學家王梓坤的讀書方法也很有風格。一是抄讀法。王梓坤上中學時,做完功課一有時間,便光顧圖書館。好書借了實在舍不得還,但買不到也買不起,他便下決心動手抄書。抄,他認為總還是抄得起的。他先后抄過林語堂寫的《高級英文法》,抄過英文的《英文大全》,還抄過《孫子兵法》,這本書愛不釋手,則一口氣抄兩份。王梓坤認為,人們只知抄書之苦,未知抄書之益,抄完毫未俱見,一覽無余,勝讀十遍。二是慢中求快法。他認為,一本書的前一兩章通常是全書的關(guān)鍵,因為每門學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對象,有專門的術(shù)語和符號,如平面幾何研究三角形、圓及其他圖形的性質(zhì),初等代數(shù)則主要研究代數(shù)運算。因此,耐心地學好前一兩章,初步掌握這門學科的思想方法,這樣讀下去才會有興趣。他拿到一本書后,開始總是讀得很慢,邊讀邊做筆記,做習題,想一想,算一算,細細閱讀,認真理會,先慢后快,慢中求快。
  6.田中角榮的“撕書”讀書法
  曾任過日本總理大臣的田中角榮,早年由于家境貧寒,上完高小以后就失去了系統(tǒng)學習的機會。在半工半讀的學習中,他十分注意讀書方法。為了鍛煉自己的記憶力,他一頁頁地背誦《簡明英和詞典》、日文辭典《廣辭林》,采用的辦法就是一次撕下一頁,記熟了就扔了。這鍛煉出他非凡的記憶力。
  7、愛因斯坦的“總、分、合”三步讀書法
  所謂總,就是先對全書形成總體印象。在瀏覽前言、后記、編后等總述性東西的基礎(chǔ)上,認真地閱讀目錄,概括了解全書的結(jié)構(gòu)、體系、線索內(nèi)容和要點等。
  所謂分,就是在“總”體了解基礎(chǔ)上,逐頁卻不是逐字地掠讀全文。在掠讀中,要特別注意書中的重點、要點以及與自己需要密切相關(guān)的內(nèi)容。
  所謂合,就是在掠讀全書后,把已經(jīng)獲得的印象條理化、系統(tǒng)化,使觀點與材料有機結(jié)合。經(jīng)過認真思考、綜合,弄清全書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以達到總結(jié)、深化、提高的目的。
  8、杰克.倫敦的“餓狼式”讀書法
  美國作家杰克倫敦經(jīng)過苦難磨練,十分珍視讀書機會。他遇到一本書時,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開它的鎖,然后盜取點滴內(nèi)容,而是像一頭餓狼,把牙齒沒進書的咽喉,兇暴的吮盡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啐它的骨頭!直到那本書的所有纖維和筋肉成為他的一部分。
  9、毛姆的“樂趣”讀書法
  英國作家毛姆提出“為樂趣而讀書”的主張,他說:“我也不勸你一定要讀完一本再讀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發(fā)覺同時讀五、六本書反而更合理。因為,我們無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變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內(nèi)也不見得會對一本書具有同樣的熱情!
  10、楊振寧的“滲透”讀書法
  楊振寧教授認為:既然知識是互相滲透和擴展的,掌握知識的方法也應(yīng)該與此相適應(yīng)。當我們專心學習一門課程或潛心鉆研一個課題時,如果有意識地把智慧的觸角伸向鄰近的知識領(lǐng)域,必然別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識鏈條中的一環(huán),則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發(fā)現(xiàn)。對于那些相關(guān)專業(yè)的書籍,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不妨拿來讀一讀,暫弄不懂也沒關(guān)系,一些有價值的啟示,也許正產(chǎn)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滲透性學習方法,會使我們的視野開闊,思路活躍,大力提高學習的效率。
  11、白壽彝的“研讀”法
  著名史學家白壽彝認為,“讀書之讀,似應(yīng)理解為書法家讀貼讀碑之讀,畫家讀畫之讀,而不是一般的閱覽或誦習。”
  馮亦代說:“我在看書時,每逢看到好處,不免自己的身心也進入書中的‘角色’。好像演員在舞臺上演戲,演到好處,不由得為所飾劇中人的‘角色’左右”。
  12、余秋雨的“畏友”讀書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應(yīng)該著力尋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閱讀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盡量減少與自己巳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樂于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我們的書架里可能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書,適于選作精讀對象的,不應(yīng)是那些我們可以俯視、平視的書,而應(yīng)該是我們需要仰視的書!
  13、巴金讀書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因為他是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進行讀書的。讀書而無書的確算得天下一奇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fā)上,等候護士同志兩點鐘來量體溫。我坐著,一動也不動,但并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一些書,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痹瓉硭淖x書法就是靜坐在那里回憶曾經(jīng)讀過的書。

馬克思的閱讀方法:
  馬克思是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導(dǎo)師,也是世界公認的大學者。生平著作極富,《資本論》《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哥達綱領(lǐng)批判》等都是他著名的代表作。在他一生的革命生涯和學術(shù)生涯中,始終都與書為伴,好學不輟。
  馬克思生前學識之淵博,讀書之廣泛,是極少有人能與他相比的。他不僅以畢生精力專門研究了政治經(jīng)濟學、哲學、政治學、法學、歷史學和社會學等各種學科,而且還酷愛文學,閱讀過大量的詩、小說和散文。
  作為一位偉人,馬克思之所以能獲得巨大的成功,在各個領(lǐng)域中都能有所作為,成為一個時代思想的高峰,是與他科學合理的讀書方法密不可分的。
  第一,讀書喜做摘要和筆記。
  馬克思讀書,很有系統(tǒng)性,經(jīng)常是帶著目的有針對性地閱讀。每逢書中他自認為重要和有參考價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筆記。
  第二,堅持有規(guī)律性的讀書生活。
  馬克思的一生雖然顛沛流離,在法國等許多國家流浪或暫寓,但他的讀書生活一直沒有間斷。自從1849年夏遷居倫敦后,馬克思的經(jīng)濟陷入困境,家庭生活十分艱難。但他依然堅持讀書和科研工作,并在其中找到了“無窮的安慰”。他當時每天早上9時準時來到大英博物館閱覽圖書,直到晚上7時回家。不管風吹雨打,春夏秋冬,每天都是如此。連博物館里的工作人員都認識他了,知道他的專座。由于多年從不間斷的閱讀,以致他的座位底下出現(xiàn)了他雙腳踩出的印痕。
  第三,緊張的閱讀和輕松的閱讀有機結(jié)合。
  馬克思主要從事的是政治經(jīng)濟、哲學、政治學等方面的研究,他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孜孜不倦,數(shù)十年如一日,因而閱讀任務(wù)也相當繁重和緊張。由于馬克思早年愛好文學,喜歡閱讀文學作品,并曾做過當詩人的夢。因而,每當他工作疲倦,在理性的書籍里徜徉過久而需要休息時,他便捧起一本詩集,或者是一部小說,走進另一世界,并以此來調(diào)劑和舒緩自己疲勞而又繃緊的大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明確和妥善認識書籍閱讀和自身創(chuàng)造之間的關(guān)系。





上一本:5月河北省閱讀辦推薦書目 下一本:近二十年來值得關(guān)注的官場小說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名人是如何讀書的?名人讀書方法欣賞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