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敬一丹退休之際出書《我遇到你》,作者匪夷:這樣的書居然能在圖書銷量排行榜上榮登Top 10 的位置,若是離開了“敬一丹”這個與“成功”畫等號的符號,是否還能如此暢銷? 有一日得閑,去逛書店,進門貼著一張暢銷書榜單,隨便掃了一眼,發(fā)現(xiàn)上面列了好幾種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的作品,不知是不是巧合。怎么主持人的作品總是這年頭的暢銷書呢?莫不是真有什么值得一觀的? 即刻買下了在榜單上居前的敬一丹新作《我遇到你》。即將要退休的她,在書中回顧了自己從一個黑龍江小山村的廣播員,到萬眾矚目的央視名嘴,在四十余年的職業(yè)生涯中遇到的那些人和事,其中在央視近三十年的經(jīng)歷自然是重中之重。厚厚的一本書,居然一個小時讀完——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完,不是翻完——我自己都覺得蠻出人意料的。那么說我是太喜歡這書了,手不釋卷,一目十行?才不是呢。實情是,這書讀起來實在太沒有障礙了,我就這么稀里糊涂讀完了。讀完敬一丹這本書,我才知道:主持人出的“暢銷書”之所以真的會暢銷,可能是因為它們實在太“好讀”了。 榜上扎堆的“昔日之星” 我不知道這樣說算是夸它,還是損它。以每年的圖書出版量而論,一定有相當規(guī)模的出版物是這類暢銷書。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雖然沒為閱讀本身費什么腦子,不過還是想起一個與它關(guān)聯(lián)的有點奇怪的現(xiàn)象:同其他當代名流相比,主持人出書似乎特別受青睞,二十年間光是風靡全國、家喻戶曉的作品就很不少,即使孤陋寡聞者如我,也可以隨便舉出好幾種來:趙忠祥的《歲月隨想》、倪萍的《日子》、楊瀾的《憑海臨風》、白巖松的《痛并快樂著》、崔永元的《不過如此》、敬一丹的《一丹隨筆》。當年這樣的書是真的暢銷,銷量動輒以百萬計,即使扣除出版社出于營銷策略的考慮而虛夸的那部分銷量,實際的銷售數(shù)字也一定不少,否則為何不少出版社都愿意為此鋪天蓋地做宣傳,而且一連數(shù)年不斷推出此類圖書呢?再仔細看看上面這幾種書,我又不免吃了一驚:其作者居然無不是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居然都出自央視,其中大部分居然還都是出自央視的同一部門:新聞中心。 自然,如敬一丹在書中所說,她和她的工作伙伴們當年真是趕上了好時候,在電視作為傳播渠道和新聞評論作為傳播樣式的黃金年代,作為成功者而為人矚目,他們的書暢銷自然不在話下,但如今,連敬一丹也不得不承認,與微博、微信這樣的新媒體平臺相比,電視這類傳統(tǒng)媒體的影響力確實與日俱減,不論它提供怎樣看起來引人入勝的內(nèi)容,都簡直已經(jīng)被年輕一代拋之于腦后了。頗有些讓人感嘆的是,為了提升讀者對該書的閱讀興趣,該書行文中常常穿插與該段落內(nèi)容相關(guān)的視頻片段二維碼。既然如此,可以想見,作為電視從業(yè)者的作者,影響力也早該是今不如昔了吧,他們的書怎么還能夠如此暢銷?事實上,就在這同一期非虛構(gòu)類暢銷書榜單上,除了敬一丹的這本,白巖松出版于去年的《行走在愛與恨之間》和柴靜出版于數(shù)年前又不斷再版的《看見》也都赫然在目。或許柴靜的書暢銷,還可以歸因于近期發(fā)生的某個事件,但白巖松和敬一丹這樣的“昔日之星”,仍在不斷地出書,他們的書還在不斷地被人閱讀,這就實在有些令人稱奇了。 電視時代“熟臉”的作品 這時我才想起來有位朋友說過,“暢銷書”這個詞在吾國其實專指圖書的一種類別,它可能暢銷,也可能滯銷,不過內(nèi)容總不出當代名流自述或傳記、成功學、心靈雞湯這一范圍,總之都是與成功或成功者有關(guān)的。 這就難怪這些作者的新舊作品依然暢銷了。如你所知,今天閱讀者的主體,那些年輕的大學生、剛?cè)肼毑痪玫膯紊戆最I(lǐng)、有閑有錢的中年人,大多生于1995年之前,這就意味著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恰是看著這些主持人的節(jié)目,度過前網(wǎng)絡(luò)時代那些漫長的業(yè)余時光的。這些“熟臉”們的作品,自然是會令人產(chǎn)生期待的。況且,他們還都是這個社會的成功人士,功成名就,不論在官方還是民間都有不錯的口碑,年輕一代想要借著閱讀過程從作者這里偷學一兩招成功之道,也是可以想見的。 話題回到敬一丹這本書上來。她的這本書,簡介上說寫了自己“坎坷的求學經(jīng)歷、中年再造的央視奮斗、全民關(guān)注的新聞熱點”,其實一路讀來無非殘缺的流水賬,不論哪段經(jīng)歷都顯得平淡無奇,還不時出現(xiàn)“CCTV體”的表述,即使不算雷人,也實在說不上出彩,比之于作者本人多年前出版的《一丹隨筆》(新書中多處引用此書的一些篇章),無論視野還是文字都遜色不少。這樣的書居然能在圖書銷量排行榜上榮登Top 10 的位置,若是離開了“敬一丹”這個與“成功”畫等號的符號,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文/柏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