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學,你一定非常好奇非常想試試吧!可是,能懂嗎?哲學書單大全幫你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書單的適用對象不區(qū)分文理科,原因是只求入門的讀者大都可以看懂我列出的初級書目,而想要看懂本書單內(nèi)高階書目的讀者必須同時具備相當?shù)娜宋呐c自然科學素養(yǎng)。網(wǎng)絡上現(xiàn)在流傳著不少哲學類書目的推薦名錄,但經(jīng)筆者考察,這些書單或偏重于人文正經(jīng)忽視自然科學學理,或偏重于英美、邏輯路線而輕視當代歐陸哲學,或偏于西哲,或重于中學,體現(xiàn)出較大的片面性。筆者認為,哲學之作為一個統(tǒng)一學科(暫且不顧所謂的“中學非哲學論”),其任何一個節(jié)段或側(cè)面都不可偏廢,因為學科內(nèi)部各流派的方法論與視域差異很大,甚至有時會出現(xiàn)彼此之間視角純粹異質(zhì)的情況(中西哲就是顯例),我們無法站在任何一種方法的立場上對另一種方法提出什么有意義的反對意見,因此最明智的學法無非是:同時對各種哲學加以接觸,出于時間充;蛘邔I(yè)方向的原因可以專精一門;然后在宏觀把握哲學各部門的基礎上嘗試一種貫通——它對于初學者表現(xiàn)在能夠在生活中巧妙地轉(zhuǎn)換思維方式、從不同角度較“深刻”地對待問題,而對于專業(yè)人員來說就體現(xiàn)在能夠博采各家之長,終成一家之言。
簡單談一下學習哲學需要的學科素養(yǎng)——它對于想要深入學習哲學的學生是尤為重要的。——我是說,如果你志不在對哲學求進階以上的了解,可以直接去看書單,以下的文字統(tǒng)統(tǒng)可以跳過。 哲學的學習需要自然科學和數(shù)學、傳播學,或者數(shù)理邏輯基礎。比如做心靈哲學研究的人,首先要懂得心理學,認知科學,神經(jīng)科學乃至計算機科學的內(nèi)容,否則研究根本無法繼續(xù)下去。而做語言哲學的人,就必須具備語言學,數(shù)理邏輯方面的知識。若是做科學哲學的人,那么最好最好是理工科出身——在此排除STS、SSK這種社會學元視角的研究者。對于文科學生,在此顯然會遇到困難。因此他們即使不是科班出身,那么也應該自己自學查閱文獻和請教科研人員,否則必然被指責為基礎知識不過關,甚而是“文傻”在“胡言亂語”。理科傾向的哲學研究當今在英國、美國等國家是主流取向。當然只求入門了解的讀者在此不必糾結(jié)過甚,只需掌握基本的物理學、數(shù)學、生物學和邏輯學常識就好,高中階段的課內(nèi)學習和閱讀已經(jīng)基本可以滿足。 哲學的學習需要人文社科基礎,即初級及以上水準的經(jīng)濟學、政治學和文言文基礎,如果你的志向是深入研究,那么同時必要的還有相當?shù)娜祟悓W、語言學、社會學和文學、藝術常識。這里的素養(yǎng)是就當代歐陸哲學和中國哲學所必須的研究儲備。歐陸哲學的影響集中在人文領域,詮釋學代表伽達默爾的《真理與方法》一出立即在藝術界引起極大反響,而后現(xiàn)代主義者德勒茲、德里達等更寫作大量政治論文,并且人人幾乎都具有社會學家般的學科廣度。至于東方哲學——中國和印度的哲學——對讀者文言文功底的要求是顯見的,另外也要求學生的基本文學修養(yǎng)和情感認知能力。平心而論,理科生在此遇到的困難一般不小于文科生在學習分析哲學時遇到的困難,因為這方面的學習,通俗地講,對“感性審美能力”的要求較高,而有一部分理科生對此處于迷茫的狀態(tài)。我由此建議:一般情況下理科生最好充分接觸上述人文社科科目,而對完全難以接受中國哲學表達方式的讀者,可以擱置中學,只看西哲——此為極少數(shù)迫不得已的情況,我對此絕不推薦。
一言以蔽之,做具體科學研究的人不要求太廣泛的學科視野和哲學常識,但哲學學生必須具有至少是初級的自然-社會科學宏觀認識和理解力,否則不僅學不好哲學,還可能受到一些蒙事的“磚家”、“叫獸”甚至“民哲”的誤導。言盡于此,讀者斟酌。下面列出書單。
哲學書單
(至少完成80%) 1.《西方哲學史》,希爾貝克或《西方哲學史》,梯利或《西方哲學簡史》,趙敦華。不推薦羅素,主要因為偏見太多而且信息失真嚴重,最好買前兩者,便于理解,主干明晰。 2.《西方哲學原著選讀》,商務印書館。看了上述任何一本就必要把它從頭看到尾,當參考書。 3.《理想國》《斐多篇》,柏拉圖 4.《形而上學》《范疇篇》,亞里士多德 5.《第一哲學沉思集》,笛卡爾 6.《人類理解論》,洛克 7.《倫理學》,斯賓諾莎 8.《純粹理性批判》,康德。耐心通讀,可以參考注解版。 9.《小邏輯》,黑格爾。耐心通讀。 10.《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華 11.《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尼采 12.《上帝新腦》,彭羅斯。作為現(xiàn)代物理、數(shù)學、信息論和心靈哲學的啟蒙。本書號稱“科普”,但難度非科普著作所比。耐心通讀。 13.《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哲學》,余碧平 14.《中國哲學史》,馮友蘭 15.《老子》《莊子》 16.《中庸》《大學》 17.《華嚴金獅子章校釋》,法藏,中華書局版。所有注文都要看,理清佛教和中土佛教基本思路;否則無意義。 18.《宋明理學教程》,陳來 19.《印度宗教哲學概論》,姚衛(wèi)群 另:此階段不必參看太多其它學科數(shù)目,如有興趣可作以上書目的拓展閱讀,并閱讀關于心理學、數(shù)理邏輯和社科的入門性文獻,此處不贅述。
對于西哲,讀者從這里要開始把重點投入到近現(xiàn)代——現(xiàn)代哲學上。(至少完成70%) 1.《人類理解研究》/《人性論》,休謨。時間充?春笳撸粗罢。 2.《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康德。挑重點章節(jié)即可。 3.《創(chuàng)造進化論》,柏格森 4.《實用主義》,詹姆士 5.《心的分析》,羅素 6.《純粹現(xiàn)象學通論》,胡塞爾 7.《存在與時間》,海德格爾 8.《存在與虛無》,薩特 9.《邏輯哲學論》《哲學研究》,維特根斯坦 10.《語詞和對象》,蒯因 11.《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羅素 12.《普通認識論》,石里克 13.《科學發(fā)現(xiàn)的邏輯》,波普爾 14.《科學革命的結(jié)構(gòu)》,庫恩 15.《無根基的知識》,費耶阿本德。比照13、14,審慎度量本書觀點。 16.《古典文明癲狂史》,? 17.《書寫與差異》,德里達。對于社科/文學基礎不足的人來說頗有難度。本書是個論文集,挑能懂的篇目看。 18.《聲音與現(xiàn)象》,德里達 19.《真理與方法》,伽達默爾 20.《當代法國哲學》《當代德國哲學》《當代英美哲學》,人民出版社。復旦俞吾金主編,三本加起來基本完成現(xiàn)代歐陸和分析哲學的重點梳理。 21.《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概論》,衣俊卿 22.《結(jié)構(gòu)主義》,皮亞杰 23.《中國哲學十九講》,牟宗三 24.《中國現(xiàn)代哲學通論》,宋志明 25.《列子》 26.《論衡》 27.《王弼集校釋》,中華書局版。含周易注,可同時涉足《周易》。 28.《南華真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版。含郭象莊子注和成玄英莊子疏。重要。 29.《肇論校釋》,中華書局版。 30.《近思錄》,朱熹 31.《傳習錄》,王守仁 32.《佛教邏輯》,舍爾巴茨基。重要。 33.《中論頌》,龍樹 34.《示教千則》,商羯羅 另:此階段完成,整體水平在哲學系研究生(平均水平)以上,但須全面介入數(shù)理、現(xiàn)代科學和人文社科的學習,否則閱讀障礙將明顯表現(xiàn)出來。數(shù)理邏輯推薦《邏輯學導論》,陳波和《符號邏輯講義》,徐明;后者深入得多,前者入門。其他重要的書:《傳播學簡史》,馬特拉;《現(xiàn)代心理學史》,舒爾茲;《精神分析引論》,弗洛伊德;《結(jié)構(gòu)人類學》,列維·施特勞斯。中哲方面多看看文獻,也可以看一些古代散文。自己思考和實踐同樣重要。
<歐陸> 1.《宗教后的教徒》,費里/戈謝 2.《千座高原》,德勒茲 3.《感覺的邏輯》,德勒茲 4.《知識考古學》,福柯 5.《書寫與差異》,德里達 6.《知覺現(xiàn)象學》,梅洛-龐蒂 7.《解釋的沖突》,利科 8.《哲學獻文》(中譯本作《哲學論稿》),海德格爾 9.《現(xiàn)代性的哲學話語》,哈貝馬斯 10.《自由的深淵》,齊澤克 11.《論薩義德》,單德興
<英美> 1.《命名與必然性》,克里普克 2.《心靈哲學》,商務印書館 3.《實在論的多副面孔》,普特南 4.《哲學與自然之鏡》,羅蒂 5.《認知的自然起源與演化》,心靈與認知文叢 6.《意識的解釋》,心靈與認知文叢 7.《全球腦的量子躍遷》,拉茲洛 8.《神經(jīng)科學的哲學基礎》,貝內(nèi)特&哈克 9.《認知語用學》,巴拉
另:本階段推薦書目僅作引子,學人可以完全任意地拓展思路。對其它學科需要掌握的內(nèi)容,推薦書目如下:彭羅斯《通向?qū)嵲谥贰,羅素《數(shù)學原理》,北大出版社《認知神經(jīng)科學導論》、上海教育出版社《社會建構(gòu)論心理學》、《聯(lián)結(jié)主義認知心理學》,馮志偉《現(xiàn)代語言學流派》以及認知心理學、進化心理學的相關內(nèi)容。經(jīng)濟學、政治學和社會學請參考國內(nèi)或國外高校教材。除此之外——請讀者注意各學科經(jīng)典原著的閱讀以至于原版書的閱讀。歐陸和英美最近的一些前沿研究是沒有中譯本的。書目以外,本階段的文獻閱讀相當重要,推薦讀者訂閱《哲學研究》和《世界哲學》雜志,了解國內(nèi)/國際學術前沿。我沒有給出任何中哲和印度哲學參考書目,讀者可以憑借個人能力找來重要的書和文獻看,因為在進階之后已經(jīng)沒有什么必讀的大著作需要耐心通讀了。中哲要著重道家玄學、重玄學和佛學,佛學著重天臺宗、唯識宗和華嚴宗;印哲主要是佛學。宗喀巴的《密宗道次第廣論》和《菩提道次第廣論》當做推薦。個人思想系統(tǒng)的構(gòu)建最好也在這個階段逐步開始展開,但須注意其前沿性、邏輯/嚴謹性與科學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