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記者成為作者,這些書似乎還真的不賴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出爐后,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的記者身份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她1948年生于烏克蘭,畢業(yè)于明斯克大學新聞學系。因為堅持獨立報道和批判風格,她獨立新聞活動曾受到政府限制,甚至一度被法庭審判。阿列克謝耶維奇擅長紀實風格寫作,題材大多關注并記錄二次世界大戰(zhàn)、阿富汗戰(zhàn)爭、蘇聯(lián)解體、切爾諾貝利事故等人類歷史上重大的事件,《鋅皮娃娃兵》《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等是其代表作品。她在自述中寫道:“藝術(shù)可能撒謊,但是紀錄永遠不會”。
實際上,除了阿列克謝耶維,還有不少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也有著記者的身份。譬如大家熟知的莫言,就曾在《檢察日報》工作過十年;加西亞·馬爾克斯在1955年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難而被迫離開哥倫比亞,開始任《觀察家報》駐歐洲記者;海明威曾在《多倫多星報》擔任記者和海外特派員,1937年至1938年,他還以戰(zhàn)地記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內(nèi)戰(zhàn)前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作為記者隨軍行動,并參加了解放巴黎的戰(zhàn)斗。
如今,“記者”也許并不是一個人人羨慕的職業(yè),但當懷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新聞理想的記者們將自己的所見所想寫成文字的時候,那或許就能成為一份歷史的底稿。借著這個由頭,今天,推薦書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幾位有著“記者”標簽的作者的作品吧。
●●●
柴靜 《看見》
《看見》是知名記者和主持人柴靜講述央視十年歷程的自傳性作品,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十年前她被選擇成為國家電視臺新聞主播,卻因毫無經(jīng)驗而遭遇挫敗,非典時期成為現(xiàn)場記者后,現(xiàn)實生活犬牙交錯的切膚之感,讓她一點一滴脫離外在與自我的束縛,對生活與人性有了更為寬廣與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間,非典、汶川地震、兩會報道、北京奧運……在每個重大事件現(xiàn)場,幾乎都能發(fā)現(xiàn)柴靜的身影,而如華南虎照、征地等剛性的調(diào)查報道她也多有制作。在書中,她記錄下淹沒在宏大敘事中的動人細節(jié),為時代留下私人的注腳。一如既往,柴靜看見并記錄下新聞中給她留下強烈生命印象的個人,每個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沒有人可以只是一個旁觀者,他人經(jīng)受的,我必經(jīng)受。書中記錄下的人與事,是他們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
王健壯 《凱撒不愛我》
王健壯是記者,是編輯,是文人,是政論家,但是他同時如白荷出水,高高地在風中招搖一種稀有的價值標準!秳P撒不愛我》是五十二個自由派新聞人的故事,是五十二個與當權(quán)派、與扭曲的社會風氣唱反調(diào)的傳奇。作者高擎“自由主義”、“新聞專業(yè)主義”兩面旗幟,豎標桿,挽狂瀾。從“扒糞運動”到“最危險的總編輯”,近百年的新聞史,一路縷過來。書中的主角是調(diào)查記者、專欄作家、主播、總編輯、總主筆,他們曾經(jīng)揭舉無數(shù)弊案,曾經(jīng)力抗麥卡錫的白色恐怖,也曾在“911”后的保守風氣中堅守自由主義;有的終究晚節(jié)不保,有的則以職業(yè)生命做賭注,堅持新聞的理想。閱讀此書,令我們感嘆新聞還是有標準的,而前面正有如此多的典范。
●●●
嚴明 《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
嚴明,中國著名攝影師。70后,安徽定遠人。大學學的是中文,曾做過十年搖滾樂手,做過十年記者。2010年辭去公職,成為自由攝影師,現(xiàn)居廣州。
本書收錄了嚴明自2008年以來的代表作品,包括“我的碼頭”系列、“大國志”系列等(包括部分從未發(fā)表過的部分新作)。全書分四章,以“抉擇”“思量”“因果”“恩典”為題,有故事的影像與影像背后的故事互為注腳,延伸出攝影家通過攝影,對業(yè)余與職業(yè)、肉體與精神、局部與整體、現(xiàn)前與長遠等主題的洞見,也是作者“預感到路走過一半”,對“沿途所受的周濟和體恤”,以及“對被稱為作品之外的那些萬水千山”的一次整體思量。
正如作者所說,本書“是個機緣,如果可以,我愿意心懷惴惴地說出來。無意告訴別人我走過了多少路,倒是可以讓人知曉我在每一個路口的徘徊,哪怕是讓人看看這個不擅閃躲的人身上留下的所有車轍!
●●●
王小峰 《只有大眾 沒有文化》
《只有大眾,沒有文化》精選了2001—2014年,王小峰在《三聯(lián)生活周刊》任文化部記者期間重要的采訪、報道共51篇,收錄了對李宗盛、崔健、許巍、汪峰、王朔、賈樟柯、崔永元…… 等近百位文化圈的焦點人物的深度訪談。作者犀利地剖析了十五年來蟬噪鳥鳴的中國流行文化現(xiàn)象,涵蓋文化音樂、電影、電視、戲劇、相聲、小品、文學等各方面的重要議題,不僅展示了一個媒體人對文化產(chǎn)業(yè)的持續(xù)關注與獨立思考,更為我們理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劇烈變動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
張翠容 《中東現(xiàn)場》
張翠容,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服務于西方及華文媒體,這包括BBC World Service和Inter Press Service,香港經(jīng)濟日報與現(xiàn)代傳播等,其后以獨立記者身份活躍于兩岸三地,為中國內(nèi)地以及港、臺地區(qū)多份報章、雜志、電臺報道國際事務。
中東可能是世界上最詭秘的新聞黑洞,它吞噬了多少記者的事業(yè)和生命。這一本書,是作者在風起云涌的中東地區(qū),橫跨十年 (2002—2011) 的見證、觀察、記錄。撥開這個伊斯蘭世界的沖突迷霧,讓我們也不得不思考,該地區(qū)與我們命運的關聯(lián)。從阿拉伯的現(xiàn)在回望過去,或許讓大家有更深的了解,而作者內(nèi)心亦不禁百感交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