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中國獨立書店暢銷書單之季風書園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2-07-17 12:58:49

導語:年尾將至,這一年,發(fā)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有喜有悲,出版了許許多多的書,有好有壞。搜狐讀書值此年終之際,特攜手15家全國頂尖的獨立書店,為大家遴選好書,點評書中的精華。本期為您介紹的是秉承 “獨立的文化立場,自由的思想表達” 文化理念的上海季風書園和他們帶來的2015十大暢銷書精彩榜評。
  1.《24/7:晚期資本主義與睡眠的終結(jié)》
2015中國獨立書店暢銷書單之季風書園
    原作名: 24/7: Late Capitalism and the Ends of Sleep
  副標題: 晚期資本主義與睡眠的終結(jié)
  作者: [美]喬納森·克拉里
  譯者: 許多/沈清
  出版社: 三輝圖書/中信出版社
  簡評:
  24/7,它的意思是:“一天24小時,一周7天,全天候提供服務”。作者在第一章中就說到:“24/7式的市場與支撐持續(xù)工作和消費的全球建制已然運轉(zhuǎn)多時,然而現(xiàn)在,一種新的人類主體正在形成,與24/7體制更緊密地配合起來!边@句話是全書的核心,這個“新的人類主體”所指的正是我們被異化后的幾乎完全失去自然本性的狀態(tài)。但令人誘惑的是,24/7還是與新技術(shù)革命疊加在一起的,新技術(shù)所提供的便利,使人們進一步陷入愉快的、不自知的被奴役狀態(tài)。
  作者是以西方社會為批判對象的,但這種現(xiàn)象在我們這個難以歸類的國度有著更為變本加厲的發(fā)展,巨大的世俗化人群以無所顧忌的貪婪盯住這個“24/7”體制可能溢出的財富,我們希望,這本小書能給困惑于當下生活的職場青年提供一點反省的資源。順便說一句,作者所使用的方法很是干凈利落,令人對歷來詬病很多的文化研究刮目相看。
  2.《米塞斯回憶錄》
2015中國獨立書店暢銷書單之季風書園
  原作名: Memoirs
  作者: [奧地利]路德維!ゑT·米塞斯
  譯者: 黃華僑
  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簡評:
  這部回憶錄寫于這位奧地利學派領(lǐng)袖的人生低谷時期,言辭有時會相當激烈,但也因此而更易令人心生感觸。米塞斯在1922年出版的《社會主義:經(jīng)濟與社會學的分析》曾將一群青年經(jīng)濟學家從左翼幻想中驚醒,其中就包括哈耶克,但在20年代的維也納,米塞斯卻是一個異類。哈耶克在這本書的導言中說:“在這個世紀最初三分之一時期的維也納,一位鼓吹社會主義理想的猶太知識分子仍然可以獲得一個令人尊敬的地位,同樣,一位支持資本主義的猶太銀行家或商人也還能夠保有自己的權(quán)利,可是,一位論證資本主義之合理性的猶太知識分子,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卻是一個怪物,一個反常之人,一個無法歸類、不知道該拿他怎么辦的東西!边@就是一戰(zhàn)和二戰(zhàn)之間的歐洲,左翼的思想曾經(jīng)普遍正當?shù)臍W洲。而米塞斯,這位在普遍左翼的氛圍中論證資本主義合理的特立獨行者,也由此而變得更為偉大。這本書很好看。
  3.《中國思想史十講(上卷)》
2015中國獨立書店暢銷書單之季風書園
  作者: 金觀濤/劉青峰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簡評:
  在現(xiàn)代精神勝利行進的300年中,在經(jīng)歷了幾次大勝利和大挫敗后,今天的世界似乎又到達了一個困難的節(jié)點,而中國,我們的這個超大規(guī)模的獨特文明,則在與世界精神相交的150年后,正以它獨特的方式和獨特經(jīng)驗攪亂著世界。中國的問題,對我們自己和對這個世界,都是一道難題,非大苦難大毅力而不可解。觀濤和青峰的這部《思想史》(上卷),就是一道以他們的大毅力在向命運的求索中得出的解。這部書從先秦講到清末,中華文明的精神運動在表面的種種偶然之下隱藏著深刻的非如此不可的邏輯,然而2000年的精神運動盡管跌宕壯闊,就我們的問題而言也只是一篇序章,中華文明融入世界歷史的斗爭歲月剛剛展開,而這些邏輯在現(xiàn)代的又一次展開,則成為中國人迎擊現(xiàn)代性時的現(xiàn)代命運,在這個意義上,這道解的正文在它的下卷。
  4.《納粹上臺前后我的生活回憶》
2015中國獨立書店暢銷書單之季風書園
  原作名: Mein Leben in Deutschland vor und nach 1933
  作者: (德)卡爾·洛維特
  譯者: 區(qū)立遠
  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簡評:
  這本書所描寫的那個時代,恰好連接了對現(xiàn)代性的改造的起源和失敗,而它所承接的德國觀念論及其瓦解,則幾乎預言了二十世紀政治歷史的全部的實踐邏輯,這本書就是卡爾.洛維特的《納粹上臺前后我的生活回憶》,臺灣的譯本譯作《1933:一個猶太哲學家的德國回憶》,似乎將那個時代指示的更清楚。
  洛維特的《1933》并不是從1933開始的,他對自身的經(jīng)歷追溯到1914年的大戰(zhàn),而對德國思想的追溯則幾乎涵蓋了從康德以來的所有范圍。洛維特沮喪地覺得他們這一輩人是遠遠遜于他們的前輩的,就像賀拉斯的那幾句詩:“劣于祖輩的父輩生下了,更無用的我們,而我們很快又要養(yǎng)出,還要糟糕的后代” ,這段詩聽起來也很像我們今天,然而這很可能只是一個錯覺,19世紀隱藏的問題在20世紀到來的時候突然涌現(xiàn)在洛維特他們這一代人的面前,當一個理論運動在真實的歷史運動面前碰壁的時候,普遍的無力感是審慎的自由主義正常的感受。
  5.《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2015中國獨立書店暢銷書單之季風書園
  副標題: 暴力為什么會減少
  原作名: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
  作者: [美]斯蒂芬·平克
  譯者: 安雯
  出版社: 三輝圖書/中信出版社
  簡評:
  羅爾斯在他的《政治自由主義》的長序的結(jié)尾處有過一段動人的敘述,他在征引了康德著名的天問“如果這個世界上的正義是不可能的,我們活在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的嗎?”后,接著說:“因此,我們的假定必須是:一個在合理意義上的政治社會是可能的,而這種社會之所以可能,是因為人類具備一種道德本性,雖然不是完美的道德本性,但這種不完美的道德本性依然能夠了解、遵行,并且在足夠的程度上認同一套關(guān)于權(quán)利與正義的政治觀,愿意支持由這套政治觀的理想與原則所引導的社會…”,羅爾斯正是出于這一對于人類道德的信念而展開他建構(gòu)正義社會的一生的,他在這篇序的最后夫子自道說:“本書行文的很大部分,會由于這個道德預設(shè)的原因而令人覺得抽象及不食人間煙火,然而,我無意為此辯解或致歉!
  無論是康德還是羅爾斯,理論的預設(shè)終究只是一個假定,自由主義所假定的這種不完美的道德本性究竟能否支持一個自由平等和正義的社會?在已經(jīng)過去的幾百年中,我們是否已經(jīng)看到了在這樣一套政治經(jīng)濟制度下的人類社會普遍道德的確切的進步?以往的著述對這些問題并未有過確切的回答,平克這部大書幾乎是第一部以確切的、可測量的材料來試圖明確地回答這個問題的,盡管他選用的只是“暴力減少”這一個維度,然而這個維度卻無疑地可以令人信服地成為測量道德進步的基本判據(jù)。這是因為,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間中,從私人事務到公共生活,暴力幾乎是我們生活中的日常內(nèi)容,而在我們這代人的經(jīng)驗中,暴力甚至扮演過政治正確的角色,我們的少年時代甚至有過“紅色恐怖萬歲”的口號。然而所有這一切,對于今天世界上很多地區(qū)的人們而言,已經(jīng)變得日益抽象和陌生了,平克在這部幾乎囊括了近代以來所有重大歷史運動的巨著中,有效地證明了現(xiàn)代社會的制度、價值和觀念是如何導致暴力從大部分領(lǐng)域退出和減少的,這意味著一種道德進步的歷史觀的成立,也意味著現(xiàn)代社會的普世價值在它所轉(zhuǎn)化出的政治實踐中可以測得確切的進步!
  6.《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
2015中國獨立書店暢銷書單之季風書園
  原作名: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作者: [美] 塞繆爾·P·亨廷頓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簡評:
  《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初版于1968年,是一部對學界和決策層都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經(jīng)典著作。二戰(zhàn)結(jié)束以后的二十年間,一大批殖民地擺脫宗主國的控制而獨立,面對這樣的情況,西方的學者先后提出了正統(tǒng)現(xiàn)代化和現(xiàn)代化修正論。而亨廷頓在這本書中提出了他的“強大政府論”,即欲根除國內(nèi)政治的動蕩和衰朽,這些國家必須樹立起強大的政府,舍此無他路可走;強大政府的構(gòu)建和維持單賴強大政黨的締造和鞏固,而政黨的強大不在數(shù)量,而在力量;過早擴展政治參與——包括先行選舉等事——會動搖脆弱的政治體制。
  四十多年過去,是時候重新回過頭來看看這本書。幾十年間發(fā)生了許多事情,東亞奇跡、蘇東劇變,還有亨廷頓說的第三次民主浪潮。亨廷頓的許多論點被證明是正確的,伊朗革命、蘇哈托政權(quán)的危機證明了社會動員超越政治體制化的問題;從蘇聯(lián)解體到蘇丹、阿富汗的失敗則證明了亨廷頓把“政治衰朽”作為一個研究對象很有先見之明。
  7.《宗教美國,世俗歐洲?》
2015中國獨立書店暢銷書單之季風書園
  副標題: 主題與變奏
  原作名: Religious America, Secular Europe? A Theme and Variations
  作者: [美]彼得·伯格(Peter Berger)/[英]格瑞斯·戴維(Grace Davie)/[英]埃菲·霍卡斯(Effie Fokas)
  譯者: 曹義昆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簡評:
  宗教美國和世俗歐洲的形成原因與這兩塊大陸所經(jīng)歷的不同的啟蒙路徑相關(guān),這一點已經(jīng)有相當多的論述,書中主要征引的希梅爾法布的《現(xiàn)代性之路:英法美啟蒙之路比較》是近期的一本很重要的研究作品,這本書也已經(jīng)有了中文本,而這位作者的另一本《新舊歷史學》則在八年前也已由三輝推出。然而我們有興趣的并不是這兩塊大陸是如何形成以及形成了怎么樣現(xiàn)代性,而是這兩種事實上差異甚大的現(xiàn)代性在21世紀的時空中,面對今天的問題所表現(xiàn)出的政治成熟度及其應對方式,以及,他們對“多樣現(xiàn)代性”(艾森斯塔德)的容納程度,換句話說,如何應對多樣現(xiàn)代性正是對政治成熟度的測試。而前段時間法國“查理周刊”事件,便是一個近乎判決實驗式的試金石,雖然,它的結(jié)果還遠未完全顯現(xiàn)。尤其,當伊斯蘭遠非信仰可以概括,而是一種社會組織和人們的公共生活時,否認差異化公共生活的“世俗化”能最終抹平不同文明間的差異嗎?持有這一“世俗化”信念的人們會否再次走向“雅各賓主義”?同樣,通過“第一憲法修正案”成功地實現(xiàn)了政教分離的“宗教美國”,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失敗以后,他們還能以同樣方式整合其他文明嗎?而所謂的“多樣現(xiàn)代性”究竟要走到多遠,才能顯現(xiàn)出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應然世界的樣貌?
  8.《民主的陰暗面》
2015中國獨立書店暢銷書單之季風書園
  副標題: 解釋種族清洗
  原作名: The Dark Side of Democracy
  作者: [英] 邁克爾·曼
  譯者: 嚴春松
  出版社: 三輝圖書/中央編譯出版社
  簡評:
  書的作者邁克爾.曼(Michael Mann)是當代最重要的社會學家,而這本《民主的陰暗面》則描述了現(xiàn)代性200年以來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直到今天我們?nèi)栽诿鎸Χ鵁o法回避,即:以抽象的“人民”的名義,對另一部分被歸為“非人民”的“異己”或族群進行清洗的現(xiàn)象。
  從法國大革命以來的民族國家體制,都是建立在大眾政治動員之上的,曼因此將此類不同于傳統(tǒng)政體的體制都稱為“民主”政體,然而這些具有相同名稱的政體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兩分。一種是“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體制,這種體制承認實行民主自決的社群即人民是由不同階級和文化所組成的多元組合,因此,它將民主制度視為協(xié)調(diào)不同利益和謀求共識的機制,從而將人民集體認同的內(nèi)部排他性降為最低,如英美法等國;一種是“有機民主”(organic democracy)體制,它將“人民”視為一個同質(zhì)同構(gòu)的完整有機體,此時,統(tǒng)治者自我宣稱的“民主制度”便成為“人民”統(tǒng)一意志的象征,任何異于這一意志的雜音,則被視為對“人民”的背叛,于是,便“全國共討之,全民共誅之”。
  這類“有機民主”政體,正是我們過去非常熟悉,而近年來似乎又重新開始記憶的,以至于,我們甚至可以直接用我們熟悉的語言來描述它。而在曼的分析框架下,這類一旦取得政權(quán)便開始對不符合其“人民”想象的異體進行清洗的“有機民主”,除了有納粹德國和南斯拉夫的米洛索維奇政權(quán),還包括了20世紀最重要的極權(quán)主義運動及其思想清洗和民族清洗的政策。
  9.《論柏拉圖的<政治家篇>》
2015中國獨立書店暢銷書單之季風書園
  原作名: Sur Le Politique de Platon
  作者: [法] 柯奈留斯·卡斯托里亞蒂斯
  譯者: 張建華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簡評:
  此書由作者七次研討課的記錄合成,有意思的是,在我們通常的印象中,研究古典學、逐字逐句地解經(jīng)典,應該多是一些保守主義學者做的事,在近年來的漢語學界,甚至成為別有用心者的借題發(fā)揮。但此書作者卡斯托里亞蒂斯卻是個激進的革命者,被稱為“全世界左翼的批判良心”。于是,自然地,卡氏解經(jīng)典也會與通常的解法有諸多不同,如漢語學界近幾年熟知的列奧.施特勞斯,他在解柏拉圖時“緊緊追隨文本,以至于仿效文本”,總是試圖在“隱微處”解出古人的“微言大義”,但本書作者卡斯托里亞蒂斯卻是大開大合,與老柏拉圖在哲學廣場上對賭,按作者的說法,這賭注則是“民主制”。
  10.《欲望與利益》
2015中國獨立書店暢銷書單之季風書園
  副標題: 資本主義走向勝利前的政治爭論
  原作名: The Passions and the Interests: Political Arguments for Capitalism before Its Triumph
  作者: (美) 阿爾伯特·赫希曼
  譯者: 馮克利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簡評:
  浙江大學重版了赫希曼的《欲望與利益》,這本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副標題:“資本主義勝利之前的政治爭論”,雖然我們可以肯定這是一個巧合,但它,就是在這個時間點上來了!在相當多的人們開始懷疑自由經(jīng)濟、更多的人開始懷疑為保障自由經(jīng)濟而必須的權(quán)力制衡、甚至有人開始懷疑個人的憲法權(quán)利是自由交換的前提的時候,這本書來了。
  赫希曼這本薄薄的小冊子是一部偉大的著作,它不同于赫氏的其他極具獨創(chuàng)性的經(jīng)濟學著作,它不是,它根本就不是一部經(jīng)濟學著作,它不同于赫希曼的所有其他著作,而是一部通過與資本主義運動的偉大先驅(qū)們的對話而完成的自由主義經(jīng)濟的思想史。在這些對話中,他不但呈現(xiàn)出資本主義發(fā)展中的深刻的精神運動,而且,幾乎是全景式地重構(gòu)了這場長達300年的政治爭論以及有關(guān)這些爭論的知識地圖。
  書店簡介:
2015中國獨立書店暢銷書單之季風書園
  1997年,創(chuàng)辦人嚴搏非,文革后第一屆本科生,80年代哲學碩士。書刊亭從只有40平方米的小店到上海市的8間連鎖,再到經(jīng)歷重重考驗后,于2013年世界讀書日那一天搬遷至地鐵10號線上海圖書館站站廳層。
  季風,隨季節(jié)而變化的海陸大氣環(huán)流風,正如同泱泱中國生生不息的生命脈動。近代中國在從傳統(tǒng)社會走向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對外部世界的吸收和抵抗、融化和變構(gòu)就注定了它季風般的生命形態(tài)。
  在多年來的起伏中,季風堅信一個書店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立場和判斷構(gòu)造出一個具有思想維度的世界,而把思考和觀點、問題和爭辯,通過圖書呈現(xiàn)出來就是季風在這個時代存在的價值。
  書店特色:
  季風一直秉承 “獨立的文化立場,自由的思想表達” 的文化理念。無論在人流摩肩接踵的地鐵沿線,還是在喧囂吵鬧的時尚賣場,躲進季風,一杯咖啡或清茶,此刻世界里剩下的就只是思想的回聲。
   季風書園管窺:
2015中國獨立書店暢銷書單之季風書園2015中國獨立書店暢銷書單之季風書園2015中國獨立書店暢銷書單之季風書園2015中國獨立書店暢銷書單之季風書園





上一本:企鵝智酷度書單:別錯過這些科技商業(yè)書 下一本:豆瓣8分以上的心靈勵志書籍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中國獨立書店暢銷書單之季風書園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