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我和大家分享一份特別的書單。 開列它的,并非書單君,而是讀書視野與品味俱佳的書友李晨。 說特別,是因為這份書單既非專注于某個領域,也不是針對單一主題,與書單君之前開列的偏重指導性、功能性的書相比,這份書單甚至是“無用”的。 不過,雖然“無用”,卻很“有心”。 不僅是李晨有心,他為列這份書單,跑了好多次書店,前后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而且,他選擇列入的書也是“有心”的,就像有性格、有癖好的朋友,可對話,可深交。 有心的人,需要有緣遇到,無用的書,反而會有大用。 正如李晨所說,希望這些常讀常新的書,能配得上你心性的成長。 讀書是個永恒的命題,每個階段、每種目的都有相應的圖書。 ——這是一個針對個人閱讀的書單。
首先是無用的,讀這些書不是出于獲取技能,技能的學習當然非常重要,但是不是這個書單的目標。 其次也不是出于研究,冷冰冰的學術著作大多數(shù)充滿了陳詞濫調和照貓畫虎,只有極少數(shù)研究者能把個人體驗和嚴謹?shù)膶W術寫作規(guī)范融合,我盡力去找這些書。 ——這是一些有心的書。
像交朋友一樣,要交具有水平、有性格甚至有小癖好的朋友。 有些書老態(tài)龍鐘,無個性的文字和不加節(jié)制的個性,大大浪費讀者的時間。很多精彩的研究盡力克制個人情感,以求其客觀性,閱讀門檻難免太高。還有一些書只能說是嘩眾取寵,或者故作姿態(tài),實際也很乏味。 ——這是一些能對話的書。
對話的質量決定了我們思考的質量,能對話的前提,是要有相近的體驗。 金庸先生剛開始讀漢譯佛經(jīng),覺得浮夸虛妄,直到老年喪子,再讀英文和巴利文經(jīng)典,才發(fā)現(xiàn)佛的言教和自己的體驗很接近,從此醉心于佛典。這種際遇可遇而不可求,往往比薦書更能有力地推動閱讀。
因此,這些書的內容與讀者在某一階段的個人體驗接近,能夠幫助讀者在對話中提升自我認知。 ——這是一些重視體驗的書。
體驗非常個人化,也是我們心性和哲思成長的路徑。 伸手摸過爐子,才知道什么是燙。不是每本好書都關注到了體驗,傳達那些能讓我們擴展視野的體驗。大多數(shù)的翻譯會讓體驗流失,要慎選譯本。 體驗也有門檻,“高處寒意,不是誰都能夠體會”,除了要找到和自己閱歷和領會能力大體相稱的書,還要找相對意蘊豐富,能常讀常新的書,才配得上我們的成長。 ——這是一些持正的書。
人性的成長需要正反兩方面的力量,反面的力量是墻,讓人迷惑,正面的力量是路,讓人通達。
抓住了正的力量,才能走出迷茫。所以我們要找那些態(tài)度端正的圖書,學術過硬,感情要克制,敘述要嚴謹,能得風流,不入流俗。 ——盡量照顧可讀性。
本書單針對已經(jīng)認知到讀書對個人成長的意義,想讀書,讀書又不多的人。
所以要深入淺出,即便是那些不得不深的書,也要做到引人入勝,不至于望而卻步。文字要流暢老實,不能滑頭,也不能俗氣。篇幅盡量短,以能兩三天讀完為限度。出版時間盡量是近期。 ——這是一些關于自我認知的書。
特別重視歷史和社會研究,歷史厚重久遠,社會研究多元豐富。 所謂見自己,見世界,見眾生。 三者是聯(lián)系的,歷史和世態(tài)世情,也是我們了解自己的門徑。
這個書單前后選了一個月,從想做這個任務開始,盤點了我曾經(jīng)讀過的書,去了好幾次書店,一本一本地翻,比較各種譯本,這個書單能透露很多有趣的東西。 讀書的意義不用高估,拿到書單不讀的是大多數(shù),看到的人要再去認真選一選,從中選到自己能讀下去的部分。
我畢業(yè)時看到湯一介先生的話,“轉識成智,大美不言,止于至善”, 后來被我視為心性成長的綱目。
轉識成智是汲取和內化,大美不言是強調親歷和體認,止于至善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書的作用,是我們進階的伙伴,塑造書單的不是文本和導師,而是人生。
讓我們記住佛的遺教——
“愿你們以自己為島嶼,以自己為皈依,勿以他人為皈依;以真理為島嶼,以真理為皈依,不以任何他物為皈依。”
NO.1 歷史
葛劍雄《葛劍雄寫史:中國歷史的十九個片段》 葛劍雄研究哲學和思想史,文筆也很流暢。 許知遠《東方歷史評論》 許知遠是真正的“公共知識分子”,最近關注到他主編的這個歷史評論,現(xiàn)實關懷和學術素養(yǎng)都有。 約翰·赫斯特《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 快速了解歐洲的脈絡,原來有一本《耶路撒冷三千年》,但是翻譯太差,讀起來好受罪。
NO.2 現(xiàn)代和西方
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絕對的經(jīng)典之作,新教如何使人自覺。篇幅很小。 艾倫·麥克法蘭《現(xiàn)代世界的誕生》 最近清華出的一個訪談錄,訪談錄便于理解。
沃格林《宗教與現(xiàn)代性的興起》 論述構塑現(xiàn)代性的不同思想家和學說,包含許多理解現(xiàn)代意識所必需的材料。 阿倫特《人的境況》 阿倫特關于人類活動及條件的集中論述,批評了一些人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和行為方式。
NO.3 觀念和思想
周有光《大家小書·常識》 一本介紹各種社會和文學常識的小書,可以揣在兜里常翻,這種書其實很難寫,比如趙樸初《佛教常識答問》 傅斯年《性命古訓辨證》 這本書探索了中國的命運觀念,命運是什么?命運是注定的,還是可改變的? 龐樸《中國文化十一講》 龐樸先生的書縱橫捭闔,抓住一點去展開,非常好讀。
克洛德·列維-施特勞斯《神話與意義》 探索神話對人類的意義,篇幅短。 宇文所安《他山的石頭記》 宇文所安和史景遷一樣,擁有讓人眼紅的講故事能力,這是一個探尋各個時代人生活方式的文集,里面那篇《自殘與身份·上古中國對內在自我的呈現(xiàn)》,可以看很多遍。
NO.4 文學
納博科夫《文學講稿》 文學理論有很多,能寫好文論,又能寫好文字的人極少,洛麗塔的作者寫的文學理論,當然值得一讀。有很多段落能背誦。 魯迅《故事新編》 有趣的故事,新有新的道理,故事新編和《朝花夕拾》的價值,在于讀者能走近魯迅。 聞一多《唐詩雜論》 詩和詞的意義不同,我會更重視詩。初學者似乎也應該多重視詩。詩歌有很多理論和著作,可惜“詩無達詁”,聞一多是詩人,詩人寫的詩論當然要更好。
浦江清《古典詩歌講稿》
中國古代對于文論有非常深厚的傳統(tǒng),今人就很難把握,有很多都是野狐禪。浦江清的學術生涯多半在民國時期,那時候去古未遠,且嚴謹,對古典詩歌有合于傳統(tǒng)的把握。 金性堯《夜闌話韓柳》 金性堯有很多寫詩歌理論的書,這是最好的一本,因為他們所處的時代,能更好地理解中晚唐,很難理解盛唐。 鄭培凱《茶余酒后金瓶梅》 講金瓶梅的一些生活細節(jié),直接讀《金瓶梅》難度較大。
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 昆德拉的小說觀,作為實踐家所得來的理論思考。
西格德·F.奧爾森《低吟的荒野》 描述了荒野的四季變遷,讀完很過癮?偫矸蛉顺毯绲姆g也非常到位。 《顧城哲思錄》 主要關注到里面關于《紅樓夢》的心得,對照張愛玲《紅樓夢魘》。 文學的書應當常備,有空翻翻,沒必要一次讀完:《紅樓夢》《詩經(jīng)》《文心雕龍》《詩品》《六朝十大名家詩選》……
NO.5 電影 ? 等《寬忍的灰色黎明》 這是西方很多思想家電影評論的一個合集。 戴錦華《電影批評》《涉渡之舟》 戴爺?shù)臅,和她本人一樣,很有神采?br/> NO.6 人和世態(tài)
宇文所安《中國“中世紀”的終結》 中唐詩人和其他時代的詩人相比,更接近于我們當代的意識形態(tài),觀察他們,可以看到更多的個人性和自覺性。在浮沉的人生中,如何找到文學,找到人的價值。 亨利古耶《盧梭與伏爾泰——兩面鏡子里的肖像》 爭論什么是“理性”。理性和神性,是理解文藝復興的鑰匙。西方對理性的崇拜,約等于我們對歷史的崇拜,非常核心。 薛愛華《撒馬爾罕的金桃》 這本書篇幅很大,他描繪了大唐時代的方方面面,每一章是一類事物。極為詳細認真,可以讀很久很久都不覺得累,能讓我們很切近地建構關于中國古代社會的面貌。 它的另一層價值,是讓我們了解”博物學“,博物學是科學引子,是貴族炫耀修養(yǎng)的技術手段。走進博物學的世界,能極大滿足小孩子,也是全人類的好奇心。
史景遷《康熙與曹寅》《王氏之死》《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 史景遷的書流暢、史料引證嚴謹,對入門者來說足夠好。當然近年也會越來越看到一些問題,但是仍然是很優(yōu)秀的歷史研究。 NO.7 經(jīng)濟學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對二十世紀思潮最徹底的反思之一,雄辯和智慧,文筆極佳。 諾思《制度、制度變遷與經(jīng)濟績效》 制度如何影響經(jīng)濟增長,制度是怎么變遷的?現(xiàn)在的社會制度,是如何構成的,將如何影響后世。很多段落能背誦。 阿馬蒂亞·森《貧困與饑荒》 什么是貧困?如何看待貧困?人類對貧困負有什么責任? NO.8 這部分是宗教
彭小瑜《基督教與近代西方民族國家》 對基督教了解不多,主要的老師就是彭小瑜,一個極有溫情的糙漢子。 段晴 等譯《漢譯巴利三藏·經(jīng)藏-長部》 了解早期佛教的面貌,了解佛教的體系和方法。其中《沙門果經(jīng)》《梵網(wǎng)經(jīng)》《涅槃經(jīng)》值得來回細看。 佛經(jīng)閱讀會有門檻,我的感受是,不宜太執(zhí)著于文字,首先做到整體把握,再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