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日本京都的書單:日本京都的若干種打開方式 日本令人心向往之的大熱旅行目的地有不少,可似乎沒有一個地方如古城京都一樣被大家反復(fù)書寫,從而變得縱深、立體、多面并且親切。京都的獨特魅力使得關(guān)于它的書常寫常新,仿佛是圍繞游歷展開,卻早已超越了描述一個目的地的意義。這些書,為我們標識出了關(guān)于京都的若干種打開方式。
《京都漫步》 駱儀(主編) 未讀·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7年1月。“未讀·旅行家”叢書的一種,由“未讀”與窮游網(wǎng)《最世界》聯(lián)手制作的京都旅行特輯,該輯先從熒幕、書籍、音樂中“速覽”京都并收錄京都的節(jié)慶日歷,主體部分介紹了以清水寺、金閣寺為代表的京都寺廟文化;以漆器、京香、三輪車為代表的傳統(tǒng)手工藝;以京料理、番菜、拉面與烏冬、和果子、喫茶店為代表的京都食文化以及京都泡錢湯的地道日本溫泉體驗等。此外,還專訪了京都的一些著名人士,了解當?shù)厝搜壑械某鞘袣v史與現(xiàn)狀。作為一本非常“窮游”風的旅行特輯,還隨書附送了全彩行程計劃手冊和大幅手繪賞花海報,提供有10條旅行線路及交通、地圖、門票價格、開放時間等具體信息。 門外漢的文藝和閑散 《門外漢的京都》 舒國治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11月。臺灣作家舒國治此書是其多年游歷京都的精華筆記,去年底推出了最新版。作者為京都所吸引,多年來不斷往返,此書是他除臺北以外,唯一專書記錄的城市行走筆記。 他寫京都的黎明與晚上,京都的氣、京都的水、京都的下雨天,京都的旅館與長墻,咖啡館與公園,京都的吃、京都的游,他寫道:“不知為了什么,多年來我每興起出游之念,最先想到的,常是京都。到了京都,我總是反復(fù)地在那十幾二十處地方游繞,并且我總是在門外張望,我總是在墻外佇足,我?guī)缀跻Q自己是京都的門外漢了!庇卫@不已的“門外漢”為京都寫下了地道又文藝范兒的城市手記。
像當?shù)厝艘粯由?br>《左京都男子休日》 男子休日委員會 中信出版集團/中信·大方2016年9月。這是一本不太像攻略的攻略,因為它代表著一種更日常卻也更奢侈的旅行方式。正如書封上那句旖旎的“你的生活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這本書倡導(dǎo)的是不做觀光客,像當?shù)厝艘粯尤ド睢?br>左京——高野川以東,今出川通以北的區(qū)域,是京都的生活區(qū)和文教區(qū),也是京都11區(qū)中人口密度較低的地方,著名景點幾乎都不在該區(qū)域,但卻云集了大量的獨立書店、特色咖啡館、手作小店等,是京都最文藝的所在,也是體驗當?shù)厝松畹睦硐胫亍T缙鹪邙喆ㄟ吪懿、搭叡山電車通勤、騎腳踏車逛巷弄小鋪、到超市買菜回家下廚、跟當?shù)厝艘黄鹕显杼谩胍谷コ酝肜娈斚埂^“休日旅行”的方式,貴在體驗在地的樂趣和看到一個城市真實的模樣。
千年古都的前世今生 《千年古都:京都》 [日]高橋昌明著,高曉航譯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年3月。高橋昌明,日本歷史學家,專攻日本中世史。他從現(xiàn)代日本史學的角度分析了京都自平安京建都以來,到近代開端為止的歷史。 京都始于都城“平安京”,是日本極具代表性的古都,但實際上,現(xiàn)在京都的街市中,沒有一處是平安時代留下的建筑。京都曾幾遭戰(zhàn)亂、大火、地震,在毀壞與重建的循環(huán)中,京都沒有直接繼承平安京的任何建筑。在這本書中作者記敘了京都作為為實現(xiàn)律令制國家的支配制度的官方設(shè)施,克服了修建得“頭大腳輕”的平安京的不便之處,解決了其存在的問題,成為一個順應(yīng)時代人心的新型城市的過程。同時也試圖說明,為什么京都與平安京如此不同,卻至今仍讓游客們感受到平安時代氛圍的緣由。
造物的魅力,手藝人的日常 《京都手藝人》 [日]櫻花編輯事務(wù)所編著 大野木啟人、高階秀爾監(jiān)制 劉昊星譯 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浦睿文化2015年9月。日本以“勞身”為榮,其文化中長期延續(xù)著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和尊重匠人的社會風氣。日本的古城京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手工藝之城。本書記錄了五十種傳統(tǒng)手工藝,為此走訪了五十多位手藝人,其中有不少工藝瀕臨失傳,受訪匠人已是唯一的傳承者。書以文字紀實和百余幅照片還原“京都職人”的工作現(xiàn)場和這些傳統(tǒng)工藝的流程細節(jié),呈現(xiàn)在都市快節(jié)奏之下,手藝人如何用專注和手藝抵擋機械時代的巨輪!昂脰|西被制作出來并留于世上。隨后,每個時代都存在有眼光的人,好東西會通過他們留存下去。所以,你只需要專注于怎么做好!薄@里頭屬于傳統(tǒng)匠人的矜持、從容和自信顯得尤其動人。 手繪京都山居四季 《京都里山四季》 [英]維尼夏·斯坦利-史密斯著、繪,[日]梶山正攝,新星出版社2015年9月。《京都里山四季》是“香草婆婆”維尼夏《京都山居生活》的姐妹篇,維尼夏·斯坦利-史密斯1950年出生于一個英國貴族家庭,1971年來到日本,認識了丈夫——攝影師梶山正, 1996年,維尼夏一家搬到京都鄉(xiāng)下一棟百年農(nóng)居,開始了種植和研究香草的田園生活。2001年她開始在《京都新聞》的“維尼夏的大原日記”專欄連載隨筆,記述京都的山間生活,后結(jié)集成了《京都山居生活》和《京都里山四季》兩書。除了維尼夏清新舒緩的文字,其淡雅樸素的手繪與丈夫梶山正的攝影相得益彰,記錄了京都里山四季井然、花草親人的美好生活。 舊書店的故事與人情 《京都古書店風景》 蘇枕書著,中華書局2015年8月。自江戶時代起,書肆就成為京都風雅的象征之一。時至今日,散布于街衢的眾多舊書店依然是這座古都彌足珍貴的獨特風景。作者多年求學京都,興趣所在,對這些“舊本屋”流連不已,漸漸和書店主人們熟絡(luò),用文字記錄下了這些屬于京都舊書店的故事和人情。作者在《后記》中寫道:“這幾年來,和京都不少舊書店主人結(jié)下友誼。他們與我談舊事與八卦,為何選擇舊書店為業(yè),如何布置店鋪,如何與客人以心傳心,如何度過困境,有過怎樣的悲喜,怎樣的希望。我也得以聞之京都舊書業(yè)的人世浮沉,幾代興衰。這些零散的小文,只寫到京都舊書店的一部分,遠非全貌。我想分享的,不單是在某家舊書店買到某本得意的好書,還有日人常愛掛在嘴邊的‘心意’!薄@大概才是“京都古書店”最動人的“風景”。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其后又著有《有鹿來:京都的日!芬粫,書寫客居京都七年、所體味到的屬于這個城市的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