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奧斯卡原著書單:電影好看,小說更耐嚼
第89屆奧斯卡提名電影《降臨》《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隱藏人物》《雄獅》。
2017年的奧斯卡盛宴,在《愛樂之城》以14項提名領跑的盛景下,于今天拉開序幕。在8部最佳影片提名中,有3部是由小說改編而來。加斯·戴維斯導演的《雄獅》改編自薩羅·布萊爾利的暢銷小說《漫漫尋家路》,講述了一個催人淚下的尋親故事;《隱藏人物》則著力于瑪戈莉·舍特勒的同名小說中“大事件中的小人物”主題;披著科幻片外衣的《降臨》則繼承了原著《你一生的故事》中的出彩之處,將特德·姜筆下的脈脈溫情娓娓道來。
事實上,除了這三部電影之外,還有多部由小說、傳記等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的電影進入了今年奧斯卡角逐名單。除此之外,未入圍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也有著優(yōu)秀的原作支撐——美國作家本·方登所著小說《漫長的中場休息》。在奧斯卡獎逐個揭曉之際,推薦書小編為讀者盤點了今年奧斯卡入圍影片的文學原著,此外也誠意推薦兩本未入圍奧斯卡的影片原著——《漫長的中場休息》和《夜色人生》。
入圍電影與原著盤點
《降臨》 原著: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
《雄獅》 原著:薩羅·布萊爾利《漫漫尋家路》
《她》 原著:菲利普·迪昂《Oh...》
《夜行動物》 原著:奧斯汀·懷特《托尼與蘇珊》
《隱藏人物》 原著:瑪戈莉·舍特勒《隱藏人物》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原著:弗雷德里克·巴克曼《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沉默》 原著:遠藤周作《沉默》
《薩利機長》 原著:切斯利·薩倫伯格 杰夫·扎斯洛 《最高職責》
《神奇動物在哪里》 原著:JK羅琳《神奇動物在哪里》
一、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
1、地球的上空突然出現(xiàn)了12架貝殼狀的不明飛行物,懸浮在十二個不同的國家的上空。里面的外星人向人類發(fā)出了訊號,但人類卻不能夠解讀。這時,美國軍方找到了語言學家露易絲·班克斯和物理學家伊恩·唐納利,希望兩人能夠一同破解外星人的語言之謎。在一步步的探索中,露易絲不僅發(fā)現(xiàn)了外星人來訪的真實目的,也察覺了自己命運的走向......
2、《你一生的故事》收錄于同名短篇小說集中。作為收攬星云獎、雨果獎等幾乎所有科幻文學獎項的作家,特德·姜別具匠心地聚焦于一個科幻文學的“死角”——如何與外星人溝通?這也成了《你一生的故事》中的情節(jié)主線之一。于是,讀者可以看到身為語言學家的露易絲是如何在人類和七肢桶間架起語言溝通的橋梁。更重要的是,小說的內(nèi)核始終是一個關于母愛的溫情故事,科幻元素只是讓它更具浪漫色彩的外衣而已。
3、改編電影取名《降臨》,似乎是在凸顯原著中科幻元素。事實上,電影在這方面做得相當好。原著中很多關于語言學的晦澀理論,在電影里都以較淺顯易懂的語言被表達了出來。還有那用水墨畫呈現(xiàn)七肢桶的文字的做法,更是兼顧了視覺和美學效果。情節(jié)上的“加法”也讓這個軟科幻故事更加飽滿動人。
二、切斯利·薩倫伯格、杰夫·扎斯洛 《最高職責》
1、薩倫伯格,被譽為締造了“哈得孫河奇跡”的傳奇機長。2009年1月15日,他將引擎熄火的飛機成功迫降于哈得孫河上,機上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幸免遇難。他那漂亮的行動不僅避免了災難的發(fā)生,也讓他成了世人眼中的英雄,而這本《最高職責》便是他飛行人生的全面記錄。
2、在《最高職責》中,薩倫伯格沒有把自己作為創(chuàng)造“哈得孫河奇跡”的英雄來刻意炫耀,也沒有虛偽的說教套話,而是以一種謙卑的姿態(tài),將自己與飛行有關的過往娓娓道來。薩倫伯格為何愛上飛行?他第一次駕駛飛機飛上藍天有何感受?這些經(jīng)歷你都可以在書中找到。作品還傳遞了“堅守自身職責”這一信號。當被外界視為英雄時,薩倫伯格沒有產(chǎn)生內(nèi)心的自我膨脹,僅僅認為只是盡了自己職責內(nèi)的本分,讓人為之感動,更受到鼓舞。
3、相比原著中的“英雄”和“職責”的部分,電影《薩利機長》還突出了“生命”這一命題。當空難即將發(fā)生時,機長薩倫伯格的選擇尤為重要。是聽令于航空指揮臺的命令,還是自己的經(jīng)驗判斷?薩倫伯格選擇了后者。這是出于自己職業(yè)經(jīng)驗的積累,也是對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生命的負責。當在電影中看到所有生命經(jīng)歷劫難安然無恙時,你也許會熱淚盈眶。
三、弗雷德里克·巴克曼《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1、59歲的歐維因為妻子的離世感到無趣,決定自行了斷生命,但無論他想以哪種方式去死,總是被阻撓下來,而這一切,都因為歐維在一個想死的上午,遇上了鄰居帕爾瓦娜一家。
2、這部有著怪異名字的小說,只看書名,會讓人誤會這是一個荒誕的故事,而它其實十分溫暖。界面文化曾在《自殺是唯一嚴肅的哲學問題嗎,八本書讓你了解自殺的方方面面》文章中詳細介紹過此書,點擊鏈接可以查看。
四、遠藤周作《沉默》
1、德川幕府禁教時代,葡萄牙耶穌會教士洛特里哥偷渡到日本,暗查恩師因遭受“穴吊”而棄教一事。在傳教與尋訪的艱難過程中,洛特里哥經(jīng)歷了信仰與反叛、強權與卑微等沖突,最終在查明老師“叛教”真相的一刻,獲得了對信仰的詮釋與體驗,并向無邊蒼穹敞開了心扉。
2、這是一個關于信仰的故事。17世紀上半葉,日本開始逐漸清除天主教在本土的影響,包括將葡萄牙等國的天主教神職人員驅逐出境、對本國信教民眾施壓,甚至是奪去生命等等。這部小說便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這一時代背景也注定了小說基調的黑暗冷酷。面對這般情景,洛特里哥先是感到不解,然后產(chǎn)生了迷茫和信仰的動搖:如果神是愛著世人的,那他為何對人們的苦難視而不見?直到最后,當洛特里哥的選擇能決定他人生死的同時,他不得不在“生命”和“信仰”間做出抉擇。但這也恰好解開了他對“信仰”的迷惘,達到了一種更為澄凈、超脫的境界。
3、在《沉默》出版的當年,遠藤周作憑此作品獲得了“谷崎潤一郎文學獎”。小說不僅在日本評論界受到了強烈的推崇,在西方國家也有著不俗的影響力。美國著名批評家歐文·豪稱其為“一部偉大的杰作”,不少評論者更將之譽為“影響力最大的日本當代小說之一”。遠藤周作用上帝的沉默,探討了信仰與現(xiàn)實的關系,也說明了苦難是人之宿命這一悲觀的世界圖景。
五、本·方登《漫長的中場休息》
1、比利·林恩所在的B班士兵,在伊拉克贏得了一場3分43秒的短暫勝利。一夜間,他們成了美國的英雄,甚至還被邀請參加超級碗的中場秀。眼前一副熱鬧景象,比利內(nèi)心卻深感痛苦。名望、虛榮、被利用的迷惘......面對內(nèi)心諸多情緒交織,年輕的比利究竟將會如何抉擇?
2、本·方登用300多頁的篇幅,講述了一個關于戰(zhàn)爭與英雄的故事。在戰(zhàn)爭命題上,作者通過比利的視角,展現(xiàn)了人們的不同立場:對戰(zhàn)爭的狂熱、愛國主義式的支持,以及對它的批判和反思。但很明顯,作者及主要人物的立場是反戰(zhàn)的,是對美國民族主義的一次“打臉”。這也是小說最有價值、最引人思考的一部分。另外,小說中的英雄,即B班軍士,是否真正地被當作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士,還是成為了一個民眾用來抒發(fā)愛國情緒的“符號”?他們是否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贊揚?會不會被遺忘?看完小說和電影,讀者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3、李安曾說起,他自己還沒看完小說就決定把它拍成電影,足以見這本小說的吸引力有多大。確實,這本曾獲得美國國家書評人獎的小說在立意和寫作上都可圈可點。本·方登選擇了一個不太討好的立場,從戰(zhàn)爭的“背面”去寫反戰(zhàn)這一主題。再輔以細膩的心理描寫和極其真實的場景、情節(jié)架構,讓這個“B班英雄的故事”從眾多小說中脫穎而出。電影的改編也很精彩。一眾支持者認為,拋開那120幀的技術創(chuàng)新不談,李安將原著中的精華完全提煉,呈現(xiàn)出了一個多元、矛盾的人物群像故事,在情緒表達上也一如既往地“克制”。
六、丹尼斯·勒翰《夜色人生》
1、身為高級警官的兒子,喬·考克林卻加入了當?shù)刈钣袆萘Φ暮趲。然而他總說自己“不是黑幫分子,而是法外之徒”,不想過別人定義好的生活,想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規(guī)則。他的夜色人生徐徐展開,即使知道死亡終將來臨,但在那之前,他決心好好地、痛快地活下去。
2、這是一部美國黑幫小說題材的佳作。它既展示了人性的純良,也揭露了內(nèi)里的丑惡。作為黑幫頭目,喬奸詐狡猾,為達目的而費盡心機,但從艾瑪?shù)礁窭傧@,他對待愛情卻始終單純?nèi)缫唬绻靡粋詞來形容,也許就是“鐵漢柔情”了吧。同時,作為一部推理犯罪小說,《夜色人生》又給人一種直接的感官刺激,好看又過癮。畢竟,從街頭小混混到黑幫老大,個中“發(fā)家史”自然充斥著各種驚險和血淚,還有少不了的刀光劍影。
3、作為歐美文壇公認“不按套路出牌”的故事天才,丹尼斯·勒翰在《夜色人生》中的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不俗。強烈的戲劇沖突,融合罕見的史詩色彩,小說也自然顯得厚重。該書一經(jīng)出版,便一舉奪得美國書業(yè)年度推理小說、愛倫·坡獎年度小說等重量級獎項的成績,也反映了作品在評論界的絕佳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