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教育成長書單分享,讓父母和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2-07-17 08:22:09


  父母并不是天生就會做父母,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才是最好的教育。極客數(shù)學幫分享教育成長書單書單,推薦本親子教育書籍,爸爸媽媽們快快收藏哦,希望通過學習,都能讓父母和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1、給新手父母一本書《斯波克育兒經(jīng)》
  這本書給新手爸爸媽媽們提供了很多指導,能夠成功的幫助家庭度過新手期。
  教育成長書單分享,讓父母和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孩子降生的前一兩年里,新生兒的父母經(jīng)歷了婚姻里的第一次重大考驗。媽媽們常常處于一種焦慮、擔憂的狀態(tài),情緒波動大,很容易被激惹,很多媽媽的抑郁和焦慮甚至發(fā)展到很嚴重的癥狀。而此時,很多爸爸還沒有找到當父親的感覺,面對家庭的變化暈頭轉(zhuǎn)向,不知所措。再加上婚姻處于磨合期,隔輩撫養(yǎng)有爭議,家庭里常常矛盾升級,爭吵不斷。
  排除身體激素的影響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其實這個時候,很多媽媽的焦慮和無措主要來源于不知道育兒技巧和方法,她們需要實實在在的幫助。
  2、中國第一本家庭教育的暢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這本書是中國第一本家庭教育的暢銷書,堪稱中國家庭教育里程碑之作。
  教育成長書單分享,讓父母和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尹建莉是一個教育學碩士,她的女兒是北京市三好學生,曾跳級兩次,16歲考入清華,2013年獲得美國長春藤盟校碩士學位。這本書不像虎爸狼媽一樣,寫怎么教育孩子成功,而是用科學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我特別喜歡《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個書名,因為它很鮮明地提出了一種理念媽媽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要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貫穿孩子的一生。
  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原生家庭的重要了,但是,在2009年,這樣的理論還是非常新鮮的。這本書理論淺顯,小故事真摯有感情。即使現(xiàn)在看來,也是一本好書。
  3、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性別認識《養(yǎng)育男孩》、《養(yǎng)育女孩》
  這兩本書不僅能夠了解男女生理心理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和變化,而且還有很多建設(shè)性的建議。
  教育成長書單分享,讓父母和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相信,絕大部分有孩子的父母都有這樣的切身體會:男孩和女孩非常非常不一樣。他們的不同不是從青春期開始的,而是一下生就已經(jīng)分明顯現(xiàn)出來了。
  男孩和女孩大腦結(jié)構(gòu)不同,發(fā)育速度不同,身體激素不同,喜好不同,成長環(huán)境不同,社會期望不同……這些因素綜合起來,父母對男孩女孩的期望和養(yǎng)育方式都差別很大。
  把兒子培養(yǎng)成怎樣一個男人?把女兒培養(yǎng)成怎樣一個女人?是每一位父母都應(yīng)該考慮的事。
  《養(yǎng)育男孩》倡導培養(yǎng)積極、勇敢、有擔當?shù)哪泻ⅲ弧娥B(yǎng)育女孩》倡導培養(yǎng)優(yōu)雅、獨立、內(nèi)心強大的女孩。

  4、最高級的教育書《捕捉兒童敏感期》
  教育成長書單分享,讓父母和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有個朋友問:我們家孩子特別事兒,好像有潔癖一樣,衣服滴上一點水就不干,上早教課也要求黑板干干凈凈的,要是不搭理他,她就又哭又鬧,該怎么辦呢?
  其實,這個“難侍候”的小主沒啥問題,只是正處于追求秩序和完美的敏感期。
  敏感期就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某個時間段里,因為要發(fā)展某種能力,重復表現(xiàn)出來的某種特質(zhì)。比如吃手啃腳就是口部敏感期的表現(xiàn);扔東西是空間敏感期;喜歡說“不”可能正處于自我意識的敏感期等等。
  孩子的成長不是直線性的,而是一個平臺接著一個平臺的爬高,敏感期就是爬高的樓梯,順利度過這個敏感期后,孩子的心智水平就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所以,認識敏感期,并能適時引導孩子非常重要。
  啰嗦兩句:每個孩子都獨一無二,成長的節(jié)奏和軌跡各不相同。
  兒童的每一個敏感期有一個大致的時間段,但不是固定的,也不是所有孩子都一樣。因材施教才是最高級的教育,切不可照本宣科。
  5、最簡單但最美的教育書《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這本書告訴我們,不是會生孩子就會做父母,做個好家長必須要學習,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
  教育成長書單分享,讓父母和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很多人說,當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復雜的角色,而教育孩子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
  有這種觀點的父母,想必都不太能夠享受做父母的過程。
  其實,孩子是最簡單的,父母與孩子的愛也是最單純的,所謂教育的困難和復雜之處,并不是因為孩子,或者孩子與父母的關(guān)系,而是因為我們有太多期望,太多想法,太多束縛緊緊貼在了父母和孩子的關(guān)系上。
  我們有攀比心,想更有面子,所以逼迫孩子上輔導班,考名牌大學。
  我們脾氣壞,想要他人順從,所以嘮叨孩子,斥責他,甚至打罵他。
  我們內(nèi)心焦慮害怕,所以對孩子各種不放心,恐嚇威脅加束縛,孩子沒有選擇和自由。





上一本:兒童識字看哪些書?識字是閱讀必修課:漢字系列書單 下一本:家中有這五類藏書,孩子人生格局大不同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教育成長書單分享,讓父母和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