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是哪個國家的?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雙方都有爭議)和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耶路撒冷區(qū)的首府、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 2017年12月6日,白宮宣布,特朗普將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并將美國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在一年多以前的閉門會議中,特朗普曾表示只有巴勒斯坦宣布放棄暴力和仇恨,承認以色列為一個猶太國家,中東地區(qū)才能達成和平。 然而,特朗普的這一行為很可能造成中東形勢的進一步緊張,使巴以沖突加劇。對于眾多游客來說,很可能對耶路撒冷望而卻步,近期只能從書上一覽其風華。 自從《耶路撒冷三千年》中文版面市,國內出版業(yè)也開始了更多對于耶路撒冷書籍的嘗試。耶路撒冷曾被視為世界的中心,是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圣地,是文明沖突的戰(zhàn)略要沖,是讓世人魂牽夢繞的所在,更是二十四小時新聞秀場。 《耶路撒冷三千年》 “早期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及一些愛好者對少得可憐的材料進行榨取、編造和人為加工,以服務于他們信心十足地樹立的每一種可能的觀點。”而西蒙·蒙蒂菲奧里以客觀、中立的角度,依年代順序,生動講述了耶路撒冷的故事。他透過士兵與先知、詩人與國王、農民與音樂家的生活,以及創(chuàng)造耶路撒冷的家族來呈現這座城市的三千年瑰麗歷史,還原真實的耶路撒冷。 西蒙·蒙蒂菲奧里 著,張倩紅、馬丹靜 譯,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5-1 世界若有十分美,有九分在耶路撒冷。公元前1350年,傳出了耶路撒冷人最古老的聲音,這個聲音由迦南國王阿布迪西巴(Abdi-Heba)發(fā)出,他給埃及法老寫信,請求派弓箭手幫助耶路撒冷抵抗攻擊。這個最古老的聲音被用楔形文字記載在泥板文書上……人們常說要建造新的耶路撒冷,而流奶與蜜的耶路撒冷,不管你來回不來,它就在那里,一直被人訴說。 《我的應許之地:以色列的榮耀與悲情》 猶太人稱自己為“上帝的選民”,猶太人的建國之處是上帝的應許之地。一位出生在以色列的中東問題專家寫了這樣一本書:《我的應許之地:以色列的榮耀與悲情》。如果說《耶路撒冷三千年》是宏大敘事,《我的應許之地:以色列的榮耀與悲情》則從個人的細微之事寫起,試圖以小見大,引起共情,觸動人隱秘的靈魂。 阿里·沙維特 著,簡揚 譯,中信出版社,2016-1 作者阿里沙維特曾加入以色列國防軍,成為一名傘兵,并在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研讀哲學。他 以自己家族故事為引子,通過親身經歷、深度訪談,歷史文獻、私人日志、信件等,通過一個個扣人心弦的個體故事,試圖描述出以色列的全景大歷史,以引出更深層次的以色列國家思考,并對中東地區(qū)的紛爭淵源進行了歷史性梳理。 《大西洋月刊》的記者如此評論:“一部文辭優(yōu)美、富有魅力、道德純正同時又引人思考的書。在我成人后的大部分時光里,我都在等待有一位以色列人能夠探索他國家生存的最深層次奧秘,并分享他的發(fā)現。阿里沙維特完成得如此出色,他的文字既像一個詩人,又如一名哲學家!段业膽S之地》真是一個非凡的成就! 《為什么是以色列》 巴勒斯坦人的困苦、以色列國內的社會問題、世俗與宗教的沖突。為什么是以色列?為什么是耶路撒冷?以色列到底是如何出現的?它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它與猶太人的歷史聯系是什么?它對于世界而言有什么獨特之處?它在怎樣的層面吸引世人的目光和注意?《為什么是以色列》從歷史脈絡逐一梳理了這些復雜的問題,在提供眾多歷史背景、人物故事、事件過程的基礎上,從歷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剖析以色列及其在當今世界的地位和影響。 米切爾·巴德 著,文奕、榮玉、李佳臻、歐陽玉倩、徐新 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 巴以沖突如何形成?以色列是不是對于以色列之外的猶太人來說只是一個彼岸的國家和抽象的概念?大多數人談起以色列,都會談論其當下面臨的緊迫問題。然而,若不全方位考察這個小國,不了解其歷史宗教的重要性,不了解其取得的科技成就以及考古方面的奇跡,便無法真正理解這些緊迫問題的來龍去脈。很多猶太人都自稱猶太復國主義者。對有些人而言,這意味著所有猶太人都應該生活在以色列,而另外一些人則認為猶太復國主義者也可以居住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或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并在那里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支持以色列。一些基督徒也認為自己是猶太復國主義者,支持猶太家園的建立;還有人用自己的方式支持以色列,但不自稱猶太復國主義者……這些棘手的問題并不是非黑即白,或許這本書能帶給我們一些思考和啟迪。 《直到我們建起了耶路撒冷:一座新城的締造者們》 “沒見過耶路撒冷之輝煌的人,終其一生也見不到一個合意的城市。沒見過圣殿全貌的人,終其一生也看不到一座輝煌的建筑!苯ㄔ爝@座上帝之城的,是人。我們看不盡耶路撒冷三千年,只能看見建筑師們的杰作。 阿迪娜·霍夫曼,唐克揚 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12 《直到我們建起了耶路撒冷:一座新城的締造者們》由美國著名作家阿迪娜·霍夫曼執(zhí)筆,唐克揚領銜翻譯。描寫了“一戰(zhàn)”后1920—1940年代英國托管下巴勒斯坦重建過程中,三位不同背景的建筑師參與建造耶路撒冷新城的往事。脾氣暴躁的天才、德國猶太建筑師埃里希·門德爾松1934年初到耶路撒冷,他是從納粹手下逃出的難民,必須在建造時考慮中東復雜的新現實。而奧斯汀·哈里森,英國托管政府的首席建筑師,這位“最自我的公仆”發(fā)現他必須在托管地令人窒息和暴力頻發(fā)的空氣里工作。最后,作者親身走訪耶路撒冷的希臘社區(qū),探尋名叫斯派羅·霍利斯的阿拉伯建筑師的事跡。雖然他精美的陶瓷建筑依然聳立,但他就像被世人遺忘的幽靈,見證了這座城市文化的流動性。 《耶路撒冷告白》 耶路撒冷如此美好,一個外地人生活在耶路撒冷將是如何?BBC的女記者利皮卡·佩拉漢寫出了一段在沖突中探求接納,在絕望中發(fā)現希望的異鄉(xiāng)生活告白。她說:“為了達成更大的目標,我必須把自己的私生活公之于世。既然要訴說他人的故事,我也必須赤裸裸呈現自己的生活,否則就太偽善了。身為記者與紀錄片工作者,我靠揭露他人的故事維生,在這本書里,我把這樣的專業(yè)用在自己身上! 利皮卡·佩拉漢,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年 一個人的視角雖然單調,卻也能折射出整個世界。作者從自己的生活細節(jié)開始,從她與丈夫里歐、女友人歐莉和女兒瑪亞的言談和關系中,展現巴以沖突中,猶太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較量,清洗與反清洗,驅逐與反驅逐!斑@些生活細節(jié)更能反映出以色列以錫安主義建立單一民族國家后的社會精神面貌,而耶路撒冷各占領區(qū)的街道面貌更能反映出這個在文化和宗教上分崩離析的國家到底是怎樣建立的。”這種帶著創(chuàng)傷的記憶,更能讓人們叩問當下與期待未來…… 《孤獨星球》與《徒步旅行耶路撒冷》 隨著北京、上海直飛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航線的開通,國內去往耶路撒冷的游客也越來越多。孤獨星球在2016年推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這本指南由經驗豐富的作者深入這片古老文明與宗教交融的土地實地調研,有圖文并茂的彩色章節(jié)和翔實的地圖,帶讀者更好地發(fā)現、探索這片還不太為國內旅行者涉足的土地。從耶路撒冷的哭墻和圣殿山來到伯利恒的主誕教堂,從現代的特拉維夫海濱來到內蓋夫沙漠中的貝都因村落,全面解讀當地人民的信仰與生活。 有時候,大百科類的書就像是田忌賽馬:和歷史學術書比獵奇,和旅游書比文化,和地理書比藝術……《徒步旅行耶路撒冷》則像個“全能型選手”。作者巴蒂亞·科恩博伊姆和阿維格多·科恩博伊姆說:“當我們看見圖書館的書架都快被幾十本有關耶路撒冷的書籍和旅行指南壓塌,還是覺得缺少這樣一本書——缺少一本書記載著最真實、最完整的耶路撒冷!庇谑,這兩位老耶路撒冷人穿過大街小巷,反復考察,多方請教,對話建筑師、考古學家、記者、歷史學家、傳教士、餐館老板…梳爬考證了歷史的細節(jié)、記下了對每個地方旅游體驗的個人印象。 巴蒂亞·科恩博伊姆,阿維格多·科恩博伊姆,東方出版社,2017年 作為一本旅行指南,作者規(guī)劃好了線路與時間,提醒如何穿衣、哪里有衛(wèi)生間。超越一本旅行指南,作者用一整章來講以色列博物館,一整章來講苦路,一整章來講錫安山……路程很短,故事未完。該書還將AR技術引入社科書,縱使不去旅行,也可以不隔岸觀火,打開AR軟件,仿佛身臨其境。 《自由與愛之地:入以色列記》 然而,踏上以色列這片自由與愛之地,究竟感受如何?作者云也退以他在以色列的一所集體農莊(基布茲)勞動的一個月為主線,穿插敘述了他在以色列各地行走的見聞和思考。在高度發(fā)達的以色列,基布茲里的人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自然和土地親密接觸的農民生活。他們的生活簡單、平淡、穩(wěn)固、靜默,這個獨特的體驗,給身在其中的人帶來很大的心靈沖擊和對生活的重新思考。 云也退,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9 作者感受到以色列是一個充斥著矛盾的地方,既安全又危險,既貧瘠又富裕,時而保守時而開放,以色列人的頭腦以頑固著稱,但又能向創(chuàng)新敞開各種可能。有一群表面上非!安凰歼M取”的猶太人,他們安于村莊勞動,堅持修行、冥想、過集體生活、討論一些似乎毫無意義的問題,然而,這些“農民”的形象卻折射出了以色列這個國家一再成功的奧秘,而他們積極的生活實踐也蘊含著改造社會、創(chuàng)造真正的社會主義的動人抱負…… 以色列的標志可以理解為一個所羅門之印,一個正三角和一個倒三角,一個代表男人一個代表女人,再簡單不過。然而,這注定涵蓋了整個世界復雜的相與色,糾纏交織所有的理智與情感、和平與沖突。作為以色列宗教之都,耶路撒冷也被描寫得太多,也總有書要寫盡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有人朝圣,有人批評!耙啡隼涫鞘裁?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薄兑啡隼淙辍分姓f:這里美得極致,又俗得丑陋不堪。對有些人來說,這是世界的中心,也是上帝的所在。但對另一些人,耶路撒冷是有史以來對宗教最好的反駁。耶路撒冷的神圣,使他成為歷史上征戰(zhàn)最頻繁的地方。一個又一個世紀,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在這里殊死爭斗,以求霸占這里的歷史和神圣,但伴隨著爭斗的激化,神圣也得到升華。 《為你,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總是讓人深情,以至于有人由于訪問耶路撒冷城而觸發(fā)一系列精神現象,包括一些宗教主題的激烈的思想困擾、錯覺或其他類似精神病的體驗。它并不局限于某一種宗教或教派,猶太人和許多不同宗派背景的基督徒都受到影響,這就是夜路死啦呢個綜合征。除了《耶路撒冷告白》,也有人深情寫下《為你,耶路撒冷》。 多米尼克·拉皮埃爾 著,晏可佳、晏子慧、姚蓓琴 譯,浙江人民出版社/鐵葫蘆圖書,2015-7 這本書大概可以算作口述史或是紀實文學,兩位作者用長達兩年時間,采訪了大量歷史參與者,披閱了浩如煙海的史料,以及第一手珍貴資料,在此基礎上,再用三年時間寫成本書,詳實記錄了以色列建國前后,圍繞耶路撒冷發(fā)生的一次次戰(zhàn)爭與博弈。正如豆瓣評論所說:“作者再現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清明上河圖》般細密的描摹,驚人地還原歷史現場,呈現了最真實生動的細節(jié)。沒去過耶路撒冷的人們,以及買了《耶路撒冷三千年》沒看下去的人們,不要懊惱,可以先看看這套書。雖然讀上去像‘偵探小說’,但這部經典之作卻是‘句句有出處,事事有依據’的純粹紀實文學作品,借用一句話概括,這部作品‘會讓你無限接近耶路撒冷’! 《愛與黑暗的故事》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奧茲在《愛與黑暗的故事》中說:耶路撒冷歷經滄桑。這座城市歷經多次摧毀、重建的輪回。征服者前仆后繼而來,稱霸些許時日后,徒留幾座墻與塔、幾道石上裂縫、少許陶器碎片與文件,就此如丘陵間的晨霧般,消散無蹤。耶路撒冷是為性愛成癮的老嫗,不斷壓榨一位又一位情人,至死方休,而后一個哈欠便將對方從自己身上抖落;耶路撒冷是黑寡婦,趁著交歡之際將伴侶一一吞噬。 阿摩司·奧茲 著,鐘志清 譯,譯林出版社,2007-8 而人的一生,不過是消費自己的夢想。行跡所至,心之所向。有一個喜歡得不得了的人,有一件一定要完成的事,有一個非去不可的彼方……“世界好比人的眼睛,眼白是海洋,眼珠是大地,瞳孔是耶路撒冷,瞳孔中映出的人臉就是圣殿!蓖讲铰眯幸啡隼,觸及靈魂的旅程,可以有一場。去感受瞳孔中圣殿的一扇窗,感受金色云層中傾瀉的一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