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情緒多端的小孩,教會孩子情緒管理 ▼ 如何表達(dá)情緒? 《我感到……》 我們都有生氣的時候, 我們都有害怕的時候, 我們都有害羞的時候, 我們都有嫉妒別人的時候, …… 是的,我們都有,情緒。 《我感到……》這套圖畫書采用的是情景創(chuàng)設(shè)的方式,先向小讀者講述什么情況下“你”會有情緒,然后解釋這種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以及孩子應(yīng)該如何應(yīng)對。 孩子的接受能力超乎我們想象,而能夠感受到、認(rèn)識到并且正確理解自己的情緒,是管理好情緒的前提和基礎(chǔ)。 不哭并不代表堅強,真正的堅強,應(yīng)該是情緒得到正確疏導(dǎo)、緩和后獲得的強大心理承受能力。這正如活火山和死火山的差別——如果不斷地疏通和管理,就不容易噴發(fā);長期受到壓抑和控制,后果則不堪設(shè)想。 這套書就是在這樣既貼近孩子生活、又貼切把握孩子心理的敘述里,幫助孩子擺脫“成長的煩惱”。 遇到情緒問題如何解決? 離別 《我的憂傷像一頭大象》 如何向孩子闡釋生與死?如何對待親人離世?《我的憂傷像一頭大象》講述了一個孩子對此堅強又孤單的努力。在參加外婆葬禮后回家的路上,小男孩不知道如何安放自己的悲傷,于是,一頭想象中的大象,開始成為他的憂傷伙伴。 原來,小男孩用自己的想象力把情緒變成了一只動物,這只動物看似惱人,卻像影子一樣和自己無法分離,是組成自身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人只有全然接受了情緒猛獸之后才能夠讓它變得溫馴。 永遠(yuǎn)不要低估孩子的感受力。在故事的最后,小男孩療愈了自己的憂傷。 憂傷是個特別占地方的朋友—— 一起讀《我的憂傷像一頭大象》 有一些時候,我們難免會覺得自己很憂傷。我們著急著要把憂傷從我們的身體里驅(qū)走。當(dāng)然,想驅(qū)走它是有點點費事的,越是想驅(qū)走,越會覺得憂傷大得快把自己全部占據(jù)了。 《我的憂傷像一頭大象》是法國知名作家魯米吉埃的作品,由插畫家馬托索繪制,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外婆去世后,想象和一頭大象一同坐車、唱歌、讀書和澆花,回憶外婆的點點滴滴。他的憂傷就像這頭大象一樣。但后來,他知道了,憂傷其實就是身體里特別占地方的一個朋友。時間流逝,他的憂傷大象逐漸縮小,乃至一手可握。這是一個與心中的憂傷大象相處的故事,敘事流麗,構(gòu)圖清爽別致。我們可以在故事里,學(xué)會怎樣對待憂傷。 憂傷一天天膨脹起來,最后長成一頭大象 故事里的小男孩,自從外婆去世以后,憂傷就一天天膨脹起來,最后變成了一頭真正的大象。無論什么時候,無論他去哪兒,憂傷大象都緊緊跟在他的屁股后面。有時候,它很安靜,就像不存在一樣。但有時候,它會突然現(xiàn)身。就像故事里媽媽對小男孩說“周三鄰居阿姨會捎他去兒童活動中心,已經(jīng)說好了”那樣。要知道,從前的每個周三,小男孩都是要去外婆家的。 每個人都會有一頭憂傷大象的。包括我們這些成年人。當(dāng)憂傷大象在我們的身體里的時候,我們的感受和故事里的小男孩也會一樣。會覺得它有時安靜,有時會突然現(xiàn)身。還有些時候,憂傷大象在我們的身體里還會很得意。 在故事里,憂傷大象會和著小男孩的歌聲點頭打拍子,看起來心滿意足。會沖著他眨眼睛,他以前都不知道大象還會眨眼睛。 憂傷大象時時刻刻存在 當(dāng)一頭憂傷大象住進(jìn)我們的身體時,它就會時時刻刻和我們在一起。 “每天晚上,當(dāng)我一個人孤零零躺在床上的時候,有它陪著我。白天的時候,它還是那么高那么胖。課間休息時,它擋在我面前,不許其他人靠近我。教室里,它甩甩鼻子,就把我原本已經(jīng)記牢的生詞一掃而空,害我全都寫錯。有時候,我的憂傷大象會像氣球一樣越鼓越大,把整個房間都塞滿! 故事中,以小男孩的口吻寫出憂傷存在時的感受。會讓每一個有過憂傷的人感同身受,不光是孩子。 給憂傷另找一個舒服的地方待著 故事中小男孩一家,在外婆的墓邊種下球莖、種子和樹苗。這些香香的花還會把花粉撒到風(fēng)中,不久之后,會有新的花長出來,鋪滿墓地四周。也許還會有小鳥來這里筑巢…… 從那天以后,小男孩的憂傷大象就開始縮小,每一天,它都會比前一天更小,更瘦。不辭而別的次數(shù)也越來越多。它一定是去看外婆的花,去聞草莓和繡球花的甜香了。 原來,處理憂傷的辦法竟然就是給它另找一個舒服的地方待著。我們又何必焦慮、恐懼呢? 分離焦慮 《吻飛啦》 《吻飛啦》由一個“吻”串聯(lián)起整個故事。面對與媽媽的短暫別離,小男孩一心要追到媽媽臨行前給他的飛吻。他騎車穿過鬧市,經(jīng)過郊野漫長的小路,最終在山間的洞穴旁發(fā)現(xiàn)了吻的去處。還好,這長長的一段路都有老爸的陪伴。 盡管與媽媽分離,但小男孩與爸爸一天探險、追吻的旅程,成功地分散了他的注意力,緩解了由分離產(chǎn)生的焦慮情緒。故事最后,媽媽回來了,又給了小男孩一個大大的吻。 每天與孩子分別前,不妨給Ta一個飛吻,讓Ta裝進(jìn)口袋里,告訴Ta:有吻陪著你,爸爸媽媽就一直在你身邊啦。這種無形的愛的陪伴,也許會讓孩子更安心。 憂傷 《艾莎睡著了》 失眠的艾莎意外捕捉到了“夜”,艾莎把夜留在了自己家里,結(jié)果天下大亂了:人們疲憊不堪、煩躁不安,可天就是不黑,任何人都不能入睡。艾莎只得將夜放出,并把自己的傷心事講給夜聽。陪伴完艾莎悼念老友的夜重新席卷了整座城市,現(xiàn)在所有人都可以睡了,包括艾莎…… 在《艾莎睡著了》里,“夜”具備了清晰可見的形體,是個能吃能喝、受不住糖的誘惑,又不乏一顆溫柔的心的可愛家伙。它吸收著人們的憂傷疲乏,吐出涼涼的夜風(fēng),是滿載治愈、療救功能的意象。 艾莎把自己的憂傷都傾訴給“夜”后,才釋懷。每個人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傷心難過,說出來,教會孩子把負(fù)面情緒表達(dá)出來,一切都會過去。 壓力 《好奇怪的病》 《好奇怪的病》開頭引用了弗洛伊德的話:夢是保護(hù)睡眠的衛(wèi)士。夜晚睡不好,肯定是夢這個衛(wèi)士被打擾了。而夢反映現(xiàn)實,如果總做噩夢,一定是日常哪里出了問題。 如果讓孩子覺得處處都是危險、都是病菌,那么他會覺得哪里都不安全,精神就無從放松,甚至睡覺時都在潛意識里覺得不安全。 其實,書中小男孩媽媽的做法代表了身邊大多數(shù)父母的選擇。這個世界病毒太多、細(xì)菌太多,各種病癥應(yīng)接不暇,我們能做的,是保護(hù)保護(hù)再保護(hù)。怎么能讓孩子暴殄于病菌之下呢?還有,你說要放養(yǎng),不要過度保護(hù),那其中的度在哪里? 這本書是意大利的一個心理醫(yī)生寫的故事,希望能給有困惑的父母一個思考: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焦慮 《什么也比不上挖鼻屎》
有時候,小朋友沒事做,手就不自覺地伸進(jìn)鼻孔里。 絕大多數(shù)人都挖過鼻屎,如果被人瞧見自己正挖得起勁兒,會感到異常羞澀。如果看到有人在公共場合挖鼻屎,我們也會忍不住皺眉。挖鼻屎真的一點好處都沒有嗎?挖鼻屎真的那么普遍那么糟糕嗎?挖鼻屎真的那么不堪嗎? 有一只大猩猩把挖鼻屎這件事演繹到了極致。 他被這個問題嚴(yán)重困擾,蕩繩游戲也索然無味了,被當(dāng)作繩子的蛇被他捏出了眼淚。綠意盎然,各種動物出沒的美好原始森林愉悅了讀者,卻不能解決大猩猩的困擾。 挖鼻屎挖得什么都不顧了,連阻礙了交通也不自知,被網(wǎng)住、被圍觀、被拍照也不在乎,他眼里只有挖鼻屎。 甚至在婚禮上,牧師問他:你愿意一輩子像愛鼻屎一樣愛你的妻子嗎? 如果有類似“愛好”的小朋友,當(dāng)他看到這本書時,也許會有“照鏡子”的作用,照出他們自己如何手不離鼻孔。 一定會有很多媽媽擔(dān)心,如果小朋友看了這本書以后,反而更頻繁地挖鼻屎怎么辦?那就讓他試試打個噴嚏! 講個好故事 《閉眼睛小精靈》 有時安慰或是化解孩子負(fù)面情緒的辦法是講個好故事。 《閉眼睛小精靈》來了,他就是夢之神,他用兩把傘掌管你的美夢和噩夢,這要看你是不是個好孩子。七則故事正好一星期讀完。 星期一的故事看上去與春天、枝條、果實有關(guān)。然而花株可以枝繁葉茂,恣意生長,寫字可不能這樣,必須規(guī)規(guī)矩矩。所以,這個故事還講到了“規(guī)矩”。 這是星期四的故事,打扮成小錫兵的男孩,坐在頂針里,去參加一對老鼠新人的婚禮。男孩扮成的小錫兵,正出自安徒生最有名的童話之一《堅定的錫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