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五卷書


作者:季羨林      整理日期:2016-07-09 11:21:52

修身、齊家、治國法則為人、處世、交友智慧,古代印度皇室必讀書風靡世界逾千年之久多達五十多個翻譯語種影響遍布全球季羨林先生高度贊譽首譯中文全本 世界上所有民族里產(chǎn)生寓言和童話*多的就是印度,現(xiàn)在流行世界各地的寓言和童話很少不是從印度傳出來的。李安在談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時也曾提到:“印度教的故事是*棒的;浇桃埠,佛教也好,全部都輸給它。”而印度*有名的故事集便是《五卷書》,它被印度皇室作為政治和修身的課本,是一座智慧寶庫。 
本書簡介:
  《五卷書》的由來:印度一個國王,有三個笨得要命的兒子,“對經(jīng)書毫無興趣,缺少智慧”,有一個“精通許多事論而享大名”的婆羅門,寫下了《五卷書》,在六個月內(nèi)教會了三個王子統(tǒng)治論,從此,《五卷書》“就在地球上用來教育青年”。《五卷書》分為《朋友的決裂》《朋友的獲得》《烏鴉和貓頭鷹從事于和平與戰(zhàn)爭等等》《已經(jīng)得到的東西的失去》和《不思而行》等五卷,作為印度皇子們的必讀書,是名副其實的一座智慧寶庫,修身、齊家、治國法則,為人、處世、交友智慧,哲言警句俯拾皆是。《五卷書》不僅用于教育印度王子們治國安邦之策,也因其趣味濃郁的內(nèi)容獲得普通人民的喜愛,并用于學習為人處世之道。《五卷書》一直以來以其在印度文學史上的影響著稱于世,不僅在印度文學長河中占據(jù)著重要的文學地位,在世界范圍內(nèi)也影響深遠。季羨林曾經(jīng)評價《五卷書》說過:“世界上任何國家用任何文字寫成的書籍以耶穌教的《新約》《舊約》譯成的外國文字最多。但論到真正對民眾的影響,恐怕《新約》《舊約》還要屈居第二位。”書中并附由巴列維文轉(zhuǎn)譯的阿拉伯文譯本插圖,樸拙可愛,頗具異域色彩。?作為政治和修身的課本,是一座智慧寶庫。
  作者簡介:
  季羨林,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曾歷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季羨林全集》(30卷)等。
  目錄:
  出版前言/1譯本序/1序言/1第一卷書朋友的決裂/1第二卷書朋友的獲得/157第三卷書烏鴉和貓頭鷹從事于和平與戰(zhàn)爭等等/223第四卷書已經(jīng)得到的東西的喪失/302第五卷書不思而行/341再版后記/414
  前言出版前言
  關(guān)于《五卷書》的形成,如序言中所說,印度一個國王,有三個笨得要命的兒子,“對經(jīng)書毫無興趣,缺少智慧”,有一個名叫毗濕奴舍哩曼的婆羅門,“精通許多事論而享大名”,寫下了《五卷書》,在六個月內(nèi)教會了三個皇子統(tǒng)治論,從此,《五卷書》“就在地球上用來教育青年”。
  《五卷書》分為《朋友的決裂》《朋友的獲得》《烏鴉和貓頭鷹從事于和平與戰(zhàn)爭等等》《已經(jīng)得到的東西的失去》和《不思而行》等五卷,所以稱為《五卷書》。
  通俗來講,《五卷書》是一部古印度民間故事集,也是一部寓言集和童話故事集,雖然是以統(tǒng)治論用于教育印度王子們治國安邦之策,卻也因其趣味濃郁的內(nèi)容獲得普通人民的喜愛,并用于學習為人處世之道。
  《五卷書》一直以來以其在印度文學史上的影響著稱于世,不僅在印度文學長河中占據(jù)著重要的文學地位,在世界范圍內(nèi)也影響深遠。季羨林曾經(jīng)說過:“世界上任何國家出版前言關(guān)于《五卷書》的形成,如序言中所說,印度一個國王,有三個笨得要命的兒子,“對經(jīng)書毫無興趣,缺少智慧”,有一個名叫毗濕奴舍哩曼的婆羅門,“精通許多事論而享大名”,寫下了《五卷書》,在六個月內(nèi)教會了三個皇子統(tǒng)治論,從此,《五卷書》“就在地球上用來教育青年”!段寰頃贩譃椤杜笥训臎Q裂》《朋友的獲得》《烏鴉和貓頭鷹從事于和平與戰(zhàn)爭等等》《已經(jīng)得到的東西的失去》和《不思而行》等五卷,所以稱為《五卷書》。通俗來講,《五卷書》是一部古印度民間故事集,也是一部寓言集和童話故事集,雖然是以統(tǒng)治論用于教育印度王子們治國安邦之策,卻也因其趣味濃郁的內(nèi)容獲得普通人民的喜愛,并用于學習為人處世之道。《五卷書》一直以來以其在印度文學史上的影響著稱于世,不僅在印度文學長河中占據(jù)著重要的文學地位,在世界范圍內(nèi)也影響深遠。季羨林曾經(jīng)說過:“世界上任何國家用任何文字寫成的書籍以耶穌教的《新約》《舊約》譯成的外國文字最多。但論到真正對民眾的影響,恐怕《新約》《舊約》還要屈居第二位。”言外之意,《五卷書》在世界范圍內(nèi)對民眾產(chǎn)生的影響超過《圣經(jīng)》!段寰頃纷钤绲膫鞅究赡茏匪莸焦兰o,但是直到1959年中國才有了季羨林先生翻譯的第一版漢譯本,且流傳不可謂深,亦不可謂廣。所以對很多中國讀者來說,《五卷書》似乎還是比較陌生的。關(guān)于《五卷書》形成的時代背景、文學地位和影響、結(jié)構(gòu)特色等等,季羨林先生在本書中的《譯本序》和《再版后記》中有詳細介紹,這些文字對理解本書內(nèi)容不無裨益,提醒讀者不要忽略閱讀!段寰頃凡粌H以其獨特的故事結(jié)構(gòu)、韻散結(jié)合的行文特色,以及充滿童話味道的寓言故事使人著迷,作為印度皇子們的必讀書,《五卷書》更是名副其實的一座智慧寶庫,修身、齊家、治國法則,為人、處世、交友智慧,哲言警句俯拾皆是,例如: 不管是怎樣無足輕重,許多東西聯(lián)起來就保證勝利。用一些草就可以搓成繩子,用這繩子連大象也能捆起。 誰要是不把敵人和疾病在剛發(fā)現(xiàn)的時候就消滅掉,即使他非常有力,等到他(它)們壯大了,仍然會被打倒。 一個人在世界上受到重視或輕視,取決于他的行動,取決于他自己。 對一個有本領(lǐng)的人,哪有過重的負擔?對一個有決心的人,哪有過遠的距離? 如果不希望一個人倒霉,即使他不問,也要對他說明事實,好人的規(guī)矩就是這樣,如果不這樣做,那就是倒行逆施。 有本領(lǐng)的人用自己的本領(lǐng)來獲取名聲,出身有什么關(guān)系? ……如此不勝枚舉。寓言的功能之一便是勸世警俗、啟悟智慧等,本書在編輯過程中,將此類句子用字體加粗的方式標示,以期提示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多加思考,亦便于讀者在隨手翻閱時能多有收獲。書中并附由巴列維文轉(zhuǎn)譯的阿拉伯文譯本插圖,樸拙可愛,頗具異域色彩,結(jié)合文中故事,值得欣賞玩味!段寰頃菲拼,故事串故事,根據(jù)標題統(tǒng)計的故事就達83個,其中又隱含其他故事,但因其寓言的文學形式,且原本就是為了教育青年,故閱讀起來并無艱澀之感,且其中蘊含的哲理智慧值得我們每個人時常咀嚼思考。本書雖幾經(jīng)編輯修訂,仍難免有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不吝指出。為更多人帶來思考和益處,這是本書出版的價值和意義,也是季羨林先生翻譯《五卷書》的初衷和期望。梵文《五卷書》穿了種種不同文字的衣服走遍了世界……世界上任何國家用任何文字寫成的書籍以耶穌教的《新約》《舊約》譯成的外國文字最多。但論到真正對民眾的影響,恐怕《新約》《舊約》還要屈居第二位。——季羨林在印度浩瀚的民間文學作品中,《五卷書》以耀眼的光芒吸引著全世界的梵文學者、民俗學者和文學愛好者,在印度文學史上占據(jù)著特殊的重要地位。——薛克翹(評論家)
  譯本序印度人民是十分富于幻想力的。從很古的時代起,他們就創(chuàng)造了不少的既有栩栩如生的幻想又有深刻教育意義的神話、寓言和童話。最初,這些寓言和童話大概都是口頭創(chuàng)作,長期流傳在人民中間。人民喜愛這些東西,輾轉(zhuǎn)講述,難免有一些增減,因而產(chǎn)生了分化。每一個宗教,每一個學派,都想利用老百姓所喜愛的這些故事,來達到宣傳自己教義的目的,來為自己的利益服務(wù)。因此,同一個故事可以見于佛教的經(jīng)典,也可以見于耆那教的經(jīng)典,還可以見于其他書籍。佛教徒把它說成是釋迦牟尼前生的故事,耆那教徒把它說成是大雄前生的故事,其他的人又各自根據(jù)自己的信仰把它應(yīng)用到其他人身上。此外,還有一些專門搜集這樣的寓言和童話的書籍,比如月天(Somadeva)的《故事!罚╧athāsaritsāgara)、安主(Ksemendra)的《大故事花束》(Brhatkathāmañjarī)等等,都是很著名的,都是一直到今天還為人民所喜愛的,也都流傳很廣,被譯成了許多種語言。但是,其中最著名的,流傳最廣的卻不能不說是《五卷書》。按照印度傳統(tǒng)說法,《五卷書》是《統(tǒng)治論》的一種。它的目的是通過一些故事,把統(tǒng)治人民的法術(shù)傳授給皇太子們,好讓他們能夠繼承衣缽,把人民統(tǒng)治得更好。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皇帝們就讓人把人民大眾創(chuàng)造出來的寓言和童話加以改造,加以增刪,編纂起來,教給太子們讀!段寰頃肪褪沁@樣產(chǎn)生出來的。因為時代久,流傳廣,《五卷書》的本子很多。原本是什么樣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法推斷。在印度,在尼泊爾,都有不同的本子。西方梵文學者根據(jù)本子的繁簡,還分了“簡明本”(Textussimplicior)、“修飾本”(Textusornatior)、“擴大本”(Textusamplior)等等。所謂“修飾本”是1199年一個耆那教的和尚補哩那婆多羅(Pūrnabhadra)受大臣蘇摩(Soma)之命根據(jù)已有的一些本子編纂成的。補哩那婆多羅雖然自稱“逐音節(jié)、逐字、逐句、根據(jù)每一個故事、根據(jù)每一首詩”把《五卷書》校閱了一遍,但是事實上,他增添了不少的新東西。這個本子流傳很廣,影響很大。我們現(xiàn)在的這一部漢譯本就是根據(jù)這個本子譯成的。在《五卷書》新改編的本子中,最著名的應(yīng)該說是《益世嘉言集》(Hitopade?a),作者自稱是那羅衍那(Nārāyana)。在開場詩里面,作者說,他這一部書是根據(jù)《五卷書》和其他的書籍寫成的。實際上,這里面增加了不少的新故事,幾乎等于一部新作。這一部書很早就為歐洲人所知,被譯成了不少的歐洲語言。德國詩人海岱(J.G.v.Herder)和呂克特(F.Rückert)都曾利用過其中的材料。在印度本國,《五卷書》和《益世嘉言集》都曾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譯成許多方言。11世紀到過印度的阿拉伯旅行家阿爾·貝魯尼,就已經(jīng)看到一部古代印地文的《五卷書》。古扎拉提語、德魯古語、加那勒斯語、泰米爾語、馬拉雅蘭語、莫底語,和其他通行較廣的現(xiàn)代印度語言,都有《五卷書》的譯本。在國外,通過一個6世紀譯成的帕荷里維語的本子,《五卷書》傳到了歐洲和阿拉伯國家。在一千多年的時間內(nèi),它輾轉(zhuǎn)被譯成了阿拉伯文、古代敘利亞文、德文、希臘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多種斯拉夫語言(其中包括捷克文、俄文等等)、古代希伯來文、法文、丹麥文、冰島文、荷蘭文、西班牙文、英文、波斯文、土耳其文、察合臺文、喬治亞文、格魯斯文、瑞典文、匈牙利文、古代西班牙文、暹羅文、老撾文、蒙文等等。四十多年前,在1914年,曾有人算過一筆賬:《五卷書》共譯成了十五種印度語言、十五種其他亞洲語言、兩種非洲語言、二十二種歐洲語言。而且很多語言還并不是只有一個譯本,英文、德文、法文都有十種以上的本子。從1914年到現(xiàn)在,又過了將近五十年了,世界上又不知道出現(xiàn)了多少新的譯本。只是從譯本的數(shù)目上,也可以看出《五卷書》在世界上影響之大。它的影響還表現(xiàn)在深入人心上!段寰頃防锩娴脑S多故事,已經(jīng)進入歐洲中世紀許多為人所喜愛的故事集里去,像《羅馬事跡》(GestaRomanorum)和法國寓言等等;許多著名的擅長講故事的作家,也襲取了《五卷書》里的一些故事,像薄伽丘的《十日談》、斯特拉帕羅拉(Straparola)的《滑稽之夜》、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拉·封丹的《寓言》等等都是。甚至在格林兄弟的童話里,也可以找到印度故事。在亞洲、非洲和歐洲許多國家的口頭流傳的民間故事里,也有從《五卷書》借來的故事。這一部書為什么在印度國內(nèi)外這樣流行這樣受到歡迎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必須進行一些深入細致的分析。大體上分析起來,這一部書包括兩部分:散文與詩歌。說故事的任務(wù)由散文擔負,而詩歌(除了一個是例外)是分插在散文里面的。因此,這一部書既是一部寓言童話集,又是一部格言諺語集。從兩者的內(nèi)容上來看,從《五卷書》各種異本衍變的歷史上來看,用詩歌形式寫成的格言諺語這一部分大概是后加進來的。一方面,因為阿拉伯文譯本根本沒有詩歌;另一方面,也因為從內(nèi)容上來看,詩歌這一部分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很多都不是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與那些寓言童話有相當大的距離。我們分析這一部書的時候,應(yīng)該把散文部分與詩歌部分分別對待,而以散文部分的寓言和童話為主要的分析對象。我們并不否認,在詩歌部分里,也有很好的東西,很健康的東西,是印度思想中的精華。但是,一般說起來,這里面的詩歌不是出自老百姓之手,而是文人學士的作品。在所有的故事中,只有一個是用詩歌體來敘述的(第三卷第八個故事),而恰恰這個故事表現(xiàn)了極不健康的宣傳犧牲、宣傳逆來順受、宣傳自焚殉夫的野蠻風俗的情況,這是耐人尋味的。在這一部書里,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道德教訓,有一個倫理的意義。但是這一個道德教訓與故事本身是不是有必然的聯(lián)系呢?根據(jù)我自己的看法,是沒有的。當初老百姓創(chuàng)造這些故事的時候,他們可能是想通過一定的故事,說明一定的問題。但是,到了后來,出現(xiàn)在不同的書里的同一個故事,有時候竟然有迥乎不同的倫理意義。這就說明,道德教訓與故事本身是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的,它只是根據(jù)編纂者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我們現(xiàn)在對這些寓言和童話進行分析,應(yīng)該根據(jù)故事本身,而不應(yīng)該根據(jù)編纂者強加到這些故事上的那些倫理意義。在這些故事里,印度古代社會上各階層的人物幾乎都出現(xiàn)了:國王、帝師、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商人、農(nóng)民、法官、苦行者、獵人、漁夫、小偷等等,真是五花八門,應(yīng)有盡有。但是這還不是本書的特點,本書的特點是:在這些故事里,出現(xiàn)了各種的鳥獸蟲魚:獅子、老虎、大象、猴子、兔子、豹子、豺狼、驢、牛、羊、貓、狗、麻雀、白鸻、烏鴉、貓頭鷹、埃及獴、烏龜、蝦蟆、魚、蒼蠅等等都上了場,也是五花八門,應(yīng)有盡有。這些鳥獸蟲魚,雖然基本上還保留了原有的性格,比如狐貍和豺狼狡猾,驢子愚笨;雖然還沒有脫掉鳥獸蟲魚的樣子,沒有像《西游記》和《聊齋志異》上那樣,搖身一變變成了人;可是它們說的話都是人的話,它們的舉動是人的舉動,而思想感情也都是人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們必須弄清楚,這些鳥獸蟲魚實際上就是人的化身,它們的所作所為也就是人類社會里的一些事情。既然這些鳥獸蟲魚是人的化身,它們的思想感情是人的思想感情,那么這究竟是什么樣的社會里什么樣的人的思想感情呢?這些故事,除了經(jīng)過文人學士的刪改,或者出自他們之手的那一小部分之外,都是長期流行民間的,最初都是口頭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者除了人民以外,不會是什么別的人。因此我們可以說,這些故事里的鳥獸蟲魚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基本上都是人民大眾的思想感情。談到什么樣的社會,那就牽涉到這些故事產(chǎn)生的時代。從什么時代起,就有了這些寓言和童話,現(xiàn)在很難確說。在公元前6世紀寫成的古希臘的《伊索寓言》里,已經(jīng)有了印度產(chǎn)的故事。這就說明,最老的故事至遲在公元前6世紀已經(jīng)存在了!段寰頃返呐梁衫锞S文譯本是6世紀譯成的,阿拉伯文譯本是8世紀譯成的,我們現(xiàn)在這個譯本所根據(jù)的梵文本是1198年編寫成的。如果真正有晚出的故事的話,至晚也晚不過12世紀。所以,概括地說,這些寓言和童話都是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里的老百姓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此,我們可以說,這些故事里的鳥獸蟲魚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基本上是印度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里老百姓的思想感情。同印度其他一些比較流行的文學作品比較起來,讀這些寓言和童話,會讓人深刻地感覺到,創(chuàng)造這些故事的人民,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是肯定的、積極的、實事求是的。他們既沒有把人生幻想成天堂樂園,也沒有把人生看作地獄苦海。人生總難免有一些喜怒哀樂的,他們也就實事求是地嚴肅地對待這一些喜怒哀樂,沒有沉湎于毫無止境的無補于實際的幻想,而是努力找出一些辦法,使自己過得更好一點,更愉快一點。這種情況同印度正統(tǒng)哲學所代表的傾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印度正統(tǒng)哲學把人生看成是幻影,像水泡,像電光火花,像影子一樣的虛幻。它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是否定的、消極的、想入非非的。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老百姓是實際生產(chǎn)者,他們天天從事生產(chǎn)活動,他們關(guān)心生產(chǎn),關(guān)心勞動,關(guān)心一切現(xiàn)實的東西,不會有像那些吃飽了飯沒事干的人有的那種思想感情。讀這些寓言和童話,還令人深刻地感覺到,這里面有不少的素樸的辯證法。第一卷第二十八個故事里的那杜伽說過:“生命本來就是這樣子,沒有任何東西是一成不變的。”第二卷故事要結(jié)束的時候,尸賴拏引用了一首詩: 會合同別離聯(lián)系在一起,一切存在的東西都不能永存不朽!惨痪潘摹 這樣的一切存在的東西都必須變、矛盾的東西也有聯(lián)系的想法,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大自然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本來到處都可以找到一些素樸的辯證法,從事實際生產(chǎn)勞動的人,能夠有這種思想,也是很自然的。但是,最重要的給我們印象最深的還是這部書里面表現(xiàn)出的頑強的戰(zhàn)斗性。我們都知道,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里,作為被壓迫被剝削者的奴隸和農(nóng)民等等勞動人民的日子是十分不好過的。他們是社會上的主要生產(chǎn)者,然而自己卻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有時候連性命也難保全。這就不免要引起斗爭和反抗。他們同奴隸主和封建主之間的斗爭,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幾乎全以失敗結(jié)束。但是他們并沒有給失敗嚇住,他們前仆后繼,一次斗爭接著一次斗爭,決不罷休。他們的勇氣沒有挫敗,信心沒有動搖。正像在中國歷史上一樣,在印度古代史上,也是充滿了這樣的斗爭的。這些斗爭就是推動社會前進的主要力量。據(jù)我看,他們這種信心和勇氣,就突出地表現(xiàn)在他們創(chuàng)造的寓言和童話里面!段寰頃防镉泻艽笠徊糠止适率侵v弱者戰(zhàn)勝強者的。第一卷第五個故事講的是一只烏鴉,叼了一串金鏈子,丟在黑蛇洞口,人們找了來,把黑蛇殺死。第一卷第六個故事講的是一只螃蟹,用爪子鉗住了騙了許多魚吃的白鷺的脖子,把它殺死,救了自己。第一卷第七個故事講的是一只小兔子,把每天都要吃野獸的獅子騙到一口井旁,讓它跟自己在水中的影子打架,因而淹死在水里。小兔子救了自己,也救了其他的野獸。第一卷第十五個故事講的是白鸻戰(zhàn)勝了大海,把被大海搶走了的卵追了回來。第一卷第十八個故事講的是麻雀、啄木鳥、蒼蠅和蝦蟆四個身體都極小的東西,聯(lián)合起來,同心協(xié)力,利用計策,竟殺死了一頭大象。第一卷第十九個故事講的是一群天鵝給獵人網(wǎng)住,它們在老鵝的領(lǐng)導之下,大家一起裝死,因而逃出獵人之手。第二卷的基干故事講的是烏鴉、老鼠、烏龜、鹿、鴿子這一些力量不大的鳥獸互助友愛,救了自己的命,特別是那一只鹿和那一只龜被獵人逮住的時候,它們更是積極想辦法,同心協(xié)力,救了它們兩個。第二卷第一個故事利用一個胃兩個頭的非常生動的比喻,說明團結(jié)的必要。第二卷第八個故事講的是一群老鼠咬斷了捆大象的繩子。第三卷的基干故事講的是烏鴉設(shè)計滅了貓頭鷹的一族。第三卷第二個故事講一個小兔騙了大象,讓它不再來喝水,救了自己一族。第三卷第五個故事講一群螞蟻竟吃掉了一條毒蛇。這個故事的楔子詩是: 同數(shù)目多的東西不要發(fā)生沖突,因為一大堆東西無法戰(zhàn)勝;一條蛇王,不管它怎樣左蜷右曲,終于還是給螞蟻吃到肚中。 上面列舉得還并不全,只能算是一些例子。但是,從這些例子里也就可以看出,弱者戰(zhàn)勝強者可以說是本書的中心思想,是它竭力宣傳的東西。我們必須注意到這一點。在很多地方,我們都可以找到說明團結(jié)就是力量的故事和思想。比如第三卷第四十四首詩: 即使是弱者,強大的敵人也無可奈何,只要他們團結(jié)起來;正如擠在一塊兒的蔓藤,連狂風也沒有法子把它們吹壞。 第三卷第四十六首詩: 但是站在一塊兒的樹木,向四面八方根都扎得很牢,因為它們站在一塊兒,狂風就沒有法子把它們吹倒。 這可以說是關(guān)鍵所在。弱者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強者,被壓迫者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壓迫者,就在于他們能夠團結(jié)。無怪本書對于這一點大事宣揚了。跟這個有聯(lián)系的是鼓勵勇士、譴責懦夫。第二卷第一二二首詩: 誰要是活像一堆毅力和勇氣,再加上果敢與靈巧,誰要是把汪洋大?吹酶L闼菽菢拥蜏\渺小,誰要是把眾山之王看得跟螞蟻的土垤的頂一樣的高,幸運女神自己就會到他那里去,她決不會把懦夫去找。 第一卷第二一六首詩說得更具體: 偉大的人物應(yīng)該永遠是威風凜凜勇往直前,即使在困難中,在憂患中,即使遇到大危險。那些勇敢堅定傲視一切又想得出辦法的人,就一定能夠通過困難而又逃出了困難。 這也是關(guān)鍵所在。弱者而能戰(zhàn)勝強者,被壓迫者而能戰(zhàn)勝壓迫者,沒有勇氣,是不行的。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里,被壓迫者要想起來反抗壓迫者,首先必須打破對命運的迷信。不然的話,如果相信萬事皆由天定,那就連反抗的念頭也不敢有了。在這一部書里有不少的地方響起了打倒命運的呼聲。第一卷第一九五首詩: 對那個永遠精勤不懈的人,命運也一定會加以垂青。只有那些可憐的家伙才老喊:“這是命呀,這是命!”把命運打倒吧,要盡上自己的力量做人應(yīng)該做的事情!那么你還會有什么過錯呢,如果努力而沒有能成功? 第二卷第一一五首詩說,正像一個年輕的老婆不愿意摟年老的丈夫,幸運女神也不愿意摟相信命運的懦夫。這樣的人定勝天的思想,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比如第二卷第一四五首詩: 不要放棄自己的努力,而想到:“一切都由命運去安排”;如果不努力的話,連芝麻粒也壓榨不出香油來。 第二卷第一三七首詩: 好比是一只手,無論如何也拍不出響聲,人如果不努力,命運也幫助他不成。 第五卷第三十首詩給命運下了一個很有趣的定義:命運實際上就是不能預(yù)見的東西。第五卷第二十九首詩說明,命運變幻不定,力大無窮,而人們的行動也有很大的威力。在古代,這樣的思想是極其難能可貴的。此外,這些寓言和童話還教給人一些處世做人的道理。比如第三卷第一○一首詩告訴人不要制造怨仇。第一卷第十七個故事講的是三條魚,告訴人做事情要未雨綢繆。第一卷第二七六首詩講到一只天鵝在夜里把星星的影子當作蓮花梗;到了白天,又把真正的蓮花梗當作星星。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經(jīng)驗主義。很多地方都告訴人不要驕傲。第四卷第五十七首詩很形象地用鷓鴣睡覺兩腳朝天想把天托住這情景來諷刺自高自大的人。第一卷第八個故事告訴人做事要有決心。第五卷的基本故事和第五卷第一個故事,都是告訴人做事一定要調(diào)查研究,一定要謹慎仔細。第四卷第二個故事講的是一匹呆驢,它告訴人要仔細觀察。第五卷第三個故事講的是四個婆羅門使一只獅子復(fù)活,第五卷第四個故事講的是兩條魚和一只蝦蟆,這兩個故事告訴人不要?恐R和聰明,要有理智。第四卷第四十二首詩告訴人不要多嘴多舌。第五卷第二個故事告訴人不要貪得無厭。第五卷第七個故事告訴人不要空想未來。第一卷第二十五個故事告訴人不要多管閑事。猴子捉了螢火蟲來烤火,一只鳥偏要警告它們,結(jié)果被它們殺死。第一卷第二十九個故事講的是兩只同母的鸚鵡,后來因為環(huán)境不同,性格也就大不相同。這說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故事和很多詩,都贊美了友誼。以上這一些東西,對于生活在那樣的社會里的人來說,確實都是金玉良言。如果認真遵行這些教條,他就會趨吉避兇,化兇為吉,就能夠安全地活下去。其中有一些,一直到今天,對于我們社會主義社會里的人來說,也還是有教育意義的,比如未雨綢繆,避免經(jīng)驗主義,不能驕傲,一定要調(diào)查研究,要謹慎仔細等等。但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其中也有一些是成問題的,必須加以細致的分析。談到不能制造怨仇,就要先分析是什么樣的怨仇;談到不能多管閑事,就要先分清楚是什么樣的閑事;談到不能多嘴多舌,最好是不說話,就要先問是為了什么。對于這些東西,應(yīng)該分別對待,不能片面地肯定或否定。在這些寓言和童話里,還有幾點值得我們重視的東西。創(chuàng)造這些故事的勞動人民對當時社會上最有勢力的人物表現(xiàn)出一種輕視和諷刺的態(tài)度。在很多地方,婆羅門就是嘲笑的對象。第一卷第四個故事講到一個愛財?shù)挠畏缴。在第三卷第三個故事里,一只貓裝成了苦行者的樣子,來誘騙兔子和鷓鴣,把它們吃掉。第二卷第五十一首詩說: 誰要是一心想入地獄,那么就讓他當家庭祭師當上一年;或者,不用再干別的事了,就讓他管理修道院管理三天。 還能有比這更辛辣的諷刺嗎?他們也沒有把國王放過。在很多地方,他們用毒辣的辭句諷刺了國王。第一卷第五十首詩說國王只知道尋歡取樂,就跟毒蛇一樣。第一卷第二十八首詩把國王比作葛藤,誰在身邊,就往誰身上爬。第一卷第一○一首詩指出了人民和國王的矛盾。第一卷第一一○首詩說沒有人會跟國王做朋友。第一卷第二六九首詩把國王比作火焰。第一卷第四三二首詩說國王又真誠,又虛偽,又粗暴,又和藹,又殘酷,又慈悲,又喜歡要錢,又浪費,就跟一個妓女一樣。好多地方都強調(diào)國王一定要保護人民,比如第三卷第六十三首詩,第三卷第二二八首詩都是。這些故事也諷刺了印度傳統(tǒng)的悲觀哲學。在第一卷第四個故事里,一個騙子想騙一個和尚的錢,就裝模作樣地對師父說道:“生命就像干草點起來的火。享受就像是云彩的影子。”表示他已經(jīng)悟到了生死輪回的大道理。結(jié)果是把老家伙的錢騙走。上面談到的都可以說是本書的精華。但是,這部書是不是只有精華而沒有一點糟粕呢?這也是不能想象的。糟粕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好多故事里和詩里都有宿命論的色彩。第一卷第二十四個故事講到因陀羅的一只鸚鵡,命里該死,連閻王爺都沒有法子救它。在第二卷第五個故事里,主人公嘴里總是說:“應(yīng)該得到的東西,總會得到。”至于詩句里面講到命運的力量的,就更多了。第二卷第八首詩,第二卷第十二首詩講到一切都由命運安排。第二卷第十五首詩說:“命運的力量大無窮!”第二卷第六十一首詩說:“善有善報,惡又有惡報,命運早已經(jīng)安排得妥妥當當。”第二卷第六十四首詩說人的一生從生到死,未出母胎以前,命運已經(jīng)安排好了。第二卷第一四首詩說人們努力而不能成功,那是因為命運不讓他施展本領(lǐng)。第二卷第一五二首詩說應(yīng)該得到的東西一定會得到,即使躺在床上不動也會得到。第二卷第一七六首詩說誰也擋不住命運的力量。第四卷第六十六首詩說,只要命運照顧,連一只小鹿都可以得到草吃。第三卷第二三三首詩更把命運的力量無限夸大,說神仙也是命運創(chuàng)造的了。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現(xiàn)在就不再舉了。上面我曾談到,本書精華之一就是打倒命運,F(xiàn)在又談到這樣多的宿命論,這不是有點矛盾嗎?實際上,這矛盾是很容易解釋的。這一部書里的故事不是一時一地一人的作品,而且還不知道經(jīng)過了多少編纂者的加工。因此,在同一部書里,有的地方想打倒命運,有的地方又向命運頂禮膜拜,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其他的糟粕也還不少。比如第一卷第一七三首詩相信轉(zhuǎn)生。第一卷第一七五首詩把身體看成臟東西的大匯合。這與厭世的佛教思想是有聯(lián)系的。第三卷第八個故事宣傳犧牲,宣傳自焚殉夫。第三卷第九十四首詩宣傳無原則的慈悲,連虱子、臭蟲、蜇人的蟲子都要保護。好多地方,比如第三卷第九十六、九十七首詩宣傳天堂地獄。第二卷第一三五、一三六首詩宣傳業(yè)的學說。這些東西也是受時代的限制而產(chǎn)生的。對金錢的贊揚也應(yīng)該在這里談一下。第二卷第二個故事講到一只老鼠,因為窩蓋在錢財上面,錢財有熱力,老鼠就跳得高。后來錢財被人挖走,它也就跳不高了。這個故事里面有很多贊頌金錢的詩。第四卷第十九首詩說: 只要手中有錢,沒有什么事情辦不成;聰明人必須加倍努力,為金錢而拼命。 這首詩十分具體、坦白。再引別的詩,也沒有必要了。在那樣的社會里,正如中國從前的說法:“有錢買得鬼上樹。”錢受到這樣的贊頌,也就是很自然的了。我們特別應(yīng)該提一下對女子的誣蔑。在本書里,這樣的誣蔑是可以找到不少的。本文具在,我們沒有必要再在這里加以引證,加以論述。我們必須指出,這些誣蔑都是十分惡毒的;令人看了覺得又可笑,又可氣。但是其中也有原因。從母系社會消滅以后,女子就倒了霉,成為男子的附屬品。對女子來說,凌辱誣蔑就是家常便飯。在中國是這樣,在印度也是這樣。作這些誣蔑女子的詩的人,一定都是男人?赡苁抢习傩眨部赡苁蔷幾脒@本書的文人學士。我現(xiàn)在把這些詩保留在這里,給新中國的青年們留下一面古鏡,在這里可以照見舊社會的黑暗。上面簡短地敘述了《五卷書》在世界上傳布的情況、對世界文學的影響,也概括地分析了它的精華和糟粕。但是有一個問題我還沒有交代清楚,而這個問題正是大家所最關(guān)心的:《五卷書》同中國文學有些什么關(guān)系呢?現(xiàn)在就來談一談這個問題。在過去將近兩千年的時間內(nèi),我們雖然翻譯了大量的印度書籍,但幾乎都是佛典。中印兩國的佛教僧徒,在翻譯書籍方面,有極大的局限性。所謂外道的著作,他們是不大譯的。在中國浩如煙海的翻譯書籍中,只有極少的幾本有關(guān)醫(yī)學、天文學、數(shù)學的著作。連最有名的印度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都沒有譯過來,更不用說《五卷書》了。國內(nèi)的幾個少數(shù)民族,在這一方面,比漢族多做了一些工作。蒙古族就翻譯了《五卷書》。漢族過去沒有翻譯《五卷書》,并不等于說《五卷書》里面的故事對于中國沒有影響。我們上面已經(jīng)談到過,《五卷書》里面的寓言和童話基本上是民間創(chuàng)作。《五卷書》的編纂者利用這些故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印度的各宗教也都利用這些故事來宣傳自己的教義。佛教也不能例外。因此,在漢譯佛典中就有大量的印度人民創(chuàng)造的寓言和童話。這些故事譯過來以后,一方面影響了文人學士;另一方面,也影響了中國民間故事。因此,《五卷書》的故事在中國是可以找得到的。在漢譯佛典里,可以找到不少的《五卷書》里也有的故事。我這里只能舉幾個例子!段寰頃返谒木淼幕晒适率侵v的一只猴子和一個海怪。母海怪想吃猴子的心,公海怪就把猴子騙至水中。猴子還是仗了自己的機智救了命。在漢譯佛經(jīng)里,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這個故事,比如《六度集經(jīng)》三十六,《生經(jīng)》十,《佛說鱉獼猴經(jīng)》《佛本行集經(jīng)》卷三十一等等。為了參證起見,我把《六度集經(jīng)》里的那一段抄在這里: 昔者菩薩,無數(shù)劫時,兄弟資貨,求利養(yǎng)親。之于異國,令弟以珠現(xiàn)其國王。王睹弟顏華,欣然可之,以女許焉,求珠千萬。弟還告兄,兄追之王所。王又睹兄容貌堂堂,言輒圣典,雅相難齊,王重嘉焉,轉(zhuǎn)女許之。女情泆豫。兄心存曰:“婿伯即父,叔妻即子,斯有父子之親,豈有嫁娶之道乎?斯王處人君之尊,而為禽獸之行。”即引弟退。女登臺望曰:“吾為魅蠱,食兄肝可乎?”展轉(zhuǎn)生死,兄為獼猴,女與弟俱為鱉。鱉妻有病,思食獼猴肝。雄行求焉。睹獼猴下飲。鱉曰:“爾嘗睹樂乎?”答曰:“未也。”曰:“吾舍有妙樂,爾欲觀乎?”曰:“然!”鱉曰:“爾升吾背,將爾觀矣。”升背隨焉,半谿,鱉曰:“吾妻思食爾肝,水中何樂之有乎?”獼猴心恧然曰:“夫戒守善之常也。權(quán)濟難之大矣。”曰:“爾不早云。吾以肝懸彼樹上。”鱉信而還。獼猴上岸曰:“死鱉蟲!豈有腹中肝而當懸樹者乎?”佛告諸比丘:“兄者即吾身是也。常執(zhí)貞凈,終不犯淫亂。畢宿余殃,墮獼猴中。弟及王女俱受鱉身。雄者調(diào)達是,雌者調(diào)達妻是。”菩薩執(zhí)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從這里面也可以看出佛教徒怎樣利用民間故事達到自己宣傳的目的。《六度集經(jīng)》是中國三國吳康僧會翻譯的,可見這個故事在公元3世紀已經(jīng)傳到中國來了。第一卷第九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婆羅門從枯井中救出了一只老虎、一只猴子、一條蛇和一個人。結(jié)果兩個野獸、一條蛇都報了恩,而人卻恩將仇報!读燃(jīng)》四十九也就是這個故事。在佛典以外的書籍里,也可以找到印度來的故事,特別是《五卷書》里面有的故事。我也只能在這里舉幾個例子。《五卷書》第一卷第八個故事講的是一個織工裝成了毗濕奴的樣子,騎著木頭制成的金翅鳥飛到王宮里去,跟公主幽會。同樣一個故事,用另外一種形式,也出現(xiàn)在中國的《太平廣記》二八七里。我也把這個故事抄在下面: 唐并華者,襄陽鼓刀之徒也。嘗因游春,醉臥漢水濱。有一老叟叱起,謂曰:“觀君之貌,不是徒博耳。我有一斧與君。君但持此造作,必巧妙通神。他日慎勿以女子為累!”華因拜受之。華得此斧后,造飛物即飛,造行物即行。至于上棟下宇,危樓高閣,固不煩余刃。后因游安陸間,止一富人王枚家。枚知華機巧,乃請華臨水造一獨柱亭。工畢,枚盡出家人以觀之。枚有一女,已喪夫而還家,容色殊麗,罕有比倫。既見,深慕之。其夜乃逾垣竊入女之室。其女甚驚。華謂女曰:“不從,我必殺汝。”女荏苒同心焉。其后每至夜,竊入女室中。他日,枚潛知之,即厚以賂遺遣華。華察其意,謂枚曰:“我寄君之家,受君之惠已多矣,而復(fù)厚賂我。我異日無以為答。我有一巧妙之事,當作一物以奉君。”枚曰:“何物也?我無用,必不敢留。”華曰:“我能做木鶴令飛之。或有急,但乘其鶴,即千里之外也。”枚既嘗聞,因許之。華即出斧斤以木造成飛鶴一雙。唯未成其目,枚怪問之。華曰:“必須君齋戒始成之,能飛;若不齋戒,必不飛爾。”枚遂齋戒。其夜華盜其女,俱乘鶴而歸襄陽。至曙,枚失女,求之不獲。因潛行入襄陽,以事告州牧。州牧密令搜求,果擒華。州牧怒,杖殺之,所乘鶴亦不能自飛。(《出瀟湘記》) 故事雖然改變了一些,但是《五卷書》故事里所有的基本東西,這里都有。很可能是出自同源。宋吳興韋居安《梅磵詩話》里有一段話: 東坡詩注云:有一貧士,家惟一甕,夜則守之以寢。一夕,心自惟念:茍得富貴,當以錢若干營田宅,蓄聲妓;而高車大蓋,無不備置。往來于懷,不覺歡適起舞,遂踏破甕。故今俗間指妄想者為甕算。 江盈科《雪濤小說》也有一段話: 見卵求夜,莊周以為早計。及觀恒人之情,更有早計于莊周者。一市人貧甚,朝不謀夕。偶一日拾得一雞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當矣!”妻問:“安在?”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須十年,家當乃就。”因與妻計曰:“我持此卵,借鄰人伏雞孵之。待彼雛成,就中取一雌者,歸而生卵,一月可得十五雞。兩年之內(nèi),雞又生雞,可得雞三百,堪易十金。以十金易五。復(fù)生,三年可得二十五牛。所生者又復(fù)生,三年可得百五十牛?耙兹俳鹨。吾持此金舉債,三年間半千金可得矣。就中以三之二市田宅,以三之一市僮仆,買小妻。我與爾優(yōu)游以終余年,不亦快乎!”妻聞欲買小妻,怫然大怒,以手擊卵碎之,曰:“毋留禍種!”夫怒,撻其妻,仍質(zhì)于官曰:“立敗我家者,此惡婦也。請誅之!”官司問:“家何在?敗何狀?”其人歷數(shù)自雞卵起至小妻止。官司曰:“如許大家當,壞于惡婦一拳,真可誅!”命烹之。妻號曰:“夫所言皆未然事,奈何見烹?”官司曰:“你夫言買妾,亦未然事,奈何見妒?”婦曰:“固然,第除禍欲早耳。”官笑而釋之。噫!茲人之計利,貪心也。其妻之毀卵,妒心也。總之,皆妄心也。知其為妄,泊然無嗜,頹然無起,則見在者且屬諸幻,況未來乎?嘻!世之妄意早計希圖非望者,獨一算雞卵之人乎?(見鄭振鐸:《中國文學研究:寓言的復(fù)興》) 誰讀了上面這兩段記載,都會想到《五卷書》第五卷第七個故事。最后,我還想舉一個例子!段寰頃返谌淼谑齻故事講的是一個苦行者收一只小老鼠當義女,用神通力把它變成一個人。嫁她的時候,卻出了問題。太陽、云彩、風和山,她都不中意,最后還是嫁給了一只老鼠。中國也有類似的一個故事。明劉元卿《應(yīng)諧錄》里有一個短的寓言: 齊奄家畜一貓,自奇之,號于人曰“虎貓”?驼f之曰:“虎誠猛,不如龍之神也。請更名曰‘龍貓’。”又客說之曰:“龍固神于虎也,龍升天,須浮云,云其尚于龍乎?不如名曰云。”又客說之曰:“云靄蔽天,風倏散之,云固不敵風也。請更名曰風。”又客說之曰:“大風飆起,維屏以墻,斯足蔽矣。風其如墻何?名之曰‘墻貓’可。”又客說之曰:“維墻雖固,維鼠穴之,墻斯圮矣。墻又如鼠何?即名之曰‘鼠貓’可也。”東里丈人嗤之曰:“噫唔!捕鼠者固貓也。貓即貓耳,胡為自失其本真哉!” 中國同印度的這兩個故事,從表面上看起來,是有一些差別的,但是基本結(jié)構(gòu)卻是相同的,很難想象,它們之間沒有聯(lián)系。我決不是在這里宣傳故事同源論,因為這是不科學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故事確能傳播,否認這個也是不科學的。統(tǒng)觀中印兩國文化交流的整個情況,隨著佛教的傳入,印度的一些故事傳入中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對《五卷書》的分析就到此為止。我上面已經(jīng)說到,中國翻譯印度典籍有很長的歷史,我們卻并沒有漢文譯的《五卷書》。只在新中國成立前出過一個譯文既不高明而所根據(jù)的英文本子又是莫名其妙的、極為簡略的漢譯本,這就是盧前譯的《五葉書》。新中國成立后,1959年3月出版了從阿拉伯原文譯過來的《卡里來和笛木乃》,這實際上是《五卷書》的阿拉伯文譯本,F(xiàn)在又出版了這一部從梵文直接譯過來的《五卷書》。這總算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是,限于譯者的水平,在本書序言和譯文里難免有一些錯誤。改正這些錯誤,就要靠讀者的指教了。 譯者1963年7月12日改寫
  





上一本:王瀟:三觀易碎 下一本:一品芝麻狐2·探林卷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五卷書的作者是季羨林 ,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