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擋你實現(xiàn)夢想的從來不是金錢,而是你的心態(tài)。若有“隱”之心,處處都是終南山。 ★80后青年詩人、畫家冬子,4000元租下終南山小院20年使用權(quán),花費幾千元將老宅改造,實現(xiàn)“詩意棲居”。 ★“借山而居”,微信轉(zhuǎn)發(fā)上百萬次,引發(fā)千萬網(wǎng)友熱議狂潮,數(shù)百家媒體報道,上億次瀏覽閱讀。引發(fā)隱居終南山熱潮。 ★作者在終南山所發(fā)生的趣事+作者幽默風(fēng)趣文筆。種菜,養(yǎng)鵝,養(yǎng)狗,養(yǎng)雞,為你呈現(xiàn)與都市成活相反的悠閑生活。 ★終南山精美插圖+詩歌與散文相結(jié)合的創(chuàng)作方式,給你身與心的完美享受 本書簡介: 《借山而居》是80后詩人冬子的首部散文集,共收錄其在終南山上創(chuàng)作的精華作品80多篇。內(nèi)容始終圍繞他在終南山的所發(fā)生的趣事,“有叫做鳳霞的雞”、“有叫做幼婷的鵝”、“有叫做鄭佳的狗”,“有自己的小菜園”,“有自己的詩歌與畫的王國”。除此之外,還有他在山上,對生活的反思和感悟,對愛情與親情的見解,對隱居這一選擇的全面闡述。 作者簡介: 冬子,原名張二冬,畫家,詩人。1987年生,2009年畢業(yè)于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油畫系,現(xiàn)居西安。2014年,花4000元租下一處終南山的老宅,使用期20年,又花了幾千元將老宅改造成民居,一萬元實現(xiàn)“詩意棲居”。山居所需的水是自己擔(dān)的,食材自己下山買。自己蒸饅頭,種菜,養(yǎng)鵝,挖地基、鋪地……樂在其中。 相對于平庸的一生,我更渴望迷戀那種生命的多樣性,世界如此廣博美好,我野心很大,都要體驗! 目錄: 第一章若有“隱”之心,處處皆是終南山 續(xù)借山居12 續(xù)借山居續(xù)20 留言板23 回留言25 逃離的快感32 床底下,門后面39 神秘主義的小把戲44 儀式的能量49 山居速寫51 叫鳳霞的雞56 叫幼婷的鵝64 叫土豆的狗70 叫鄭佳的狗75第一章若有“隱”之心,處處皆是終南山 借山而居2 續(xù)借山居12 續(xù)借山居續(xù)20 留言板23 回留言25 逃離的快感32 床底下,門后面39 神秘主義的小把戲44 儀式的能量49 山居速寫51 叫鳳霞的雞56 叫幼婷的鵝64 叫土豆的狗70 叫鄭佳的狗75 貓,這種動物80 山花爛漫86 嘉陵,我的摩托車94 小菜園記99 今日有雪104 不過如此108 立此存照113 第二章在我的世界里,我是我自己的王 露個富118 回家121 終敢斗膽提及“隱居”125 安全感131 存在的真相136 對死亡的想象138 上可上,下可下143 抽煙147 挖樹根151 一夢百年154 意義156 閱微知著:論“不讀書”160 催眠術(shù)169 父與子174 秋生178 父母是要“騙”的184 舊美學(xué)187 第三章最好的愛是一生只愛一個人 氣場與磁場194 愛的質(zhì)感197 愛情的嫁接技術(shù)指南199 你的身上有妖氣202 打針207 打架的愛情209 吵架212 男權(quán)女權(quán)217 美女病221 那只是一種情懷,我知道她不存在224 自律讓美好噴薄226 相遇的概率228 也寫愛情230 接受234 第四章幻想的熱情,掙脫的魄力 靈感240 神秘而新鮮的陌生感244 悲觀與希望246 孤獨249 精神,病的界限251 鏡子253 靠窗的位置256 科學(xué)癥患者258 流感小記260 奇怪的會是現(xiàn)在262 林青霞西安簽名售書會小記264 美味的城市266 明亮的孤獨感268 謙卑的自負271 人間好熱274 自拍277 時間的沙礫279 我宅282 子非魚284 語境的重要性287 含蓄內(nèi)斂的民族優(yōu)越感291 自我的戰(zhàn)爭與認同297 小屋火了,很多人都想上山看看,但我們覺得不要打擾冬子的清靜,才是對他最好的尊重,“這個時代就如安迪·沃霍說的那樣,每人都能出名五分鐘,對于冬子來說,畫畫和寫詩才是重要的。” ——光明網(wǎng) 總起來看,“借山而居”這一話題的走紅,正說明人們活得有點累。雖然對于冬子本人來說,其隱居與畫家、詩人的身份相契合,也是一種積累和修煉,并非消極避世。這不是哪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一種社會群體精神的體現(xiàn)。畢竟,在困了累了的時候,我們的心靈還需要多一點精神的雨露來滋養(yǎng)。 ——人民網(wǎng) 冬子的帖子被如此火熱地刷屏,和他配圖里的輕松智慧的文字也有很大關(guān)系,描寫山居生活的美圖加美文構(gòu)成了一個獨特的冬子。就像冬子說的,每一種生活都不可復(fù)制,因為小屋火了,很多人都想上山看看,但我們覺得不要打擾冬子的清靜,才是對他最好的尊重,“這個時代就如安迪·沃霍說的那樣,每人都能出名五分鐘,對于冬子來說,畫畫和寫詩才是重要的。” ——光明網(wǎng) 總起來看,“借山而居”這一話題的走紅,正說明人們活得有點累。雖然對于冬子本人來說,其隱居與畫家、詩人的身份相契合,也是一種積累和修煉,并非消極避世。這不是哪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一種社會群體精神的體現(xiàn)。畢竟,在困了累了的時候,我們的心靈還需要多一點精神的雨露來滋養(yǎng)。 ——人民網(wǎng) 冬子的帖子被如此火熱地刷屏,和他配圖里的輕松智慧的文字也有很大關(guān)系,描寫山居生活的美圖加美文構(gòu)成了一個獨特的冬子。就像冬子說的,每一種生活都不可復(fù)制,因為他是他,所以他的生活是他。 ——鳳凰網(wǎng) 昨晚,我在自己的賬號發(fā)了篇小結(jié),和以前發(fā)篇文字沒什么區(qū)別,無心插柳,卻讓很多朋友發(fā)來信息說自己的朋友圈被那篇帖子刷屏了。然后我就著這個話題梳理下。子彈還在飛,這不是偶然。我朋友圈只有兩百多個人,大概十二三個人轉(zhuǎn)著玩,其中我想蠢瘋老師和閻洲兄弟的朋友圈好友可能比較多一些,但是轉(zhuǎn)的這十幾個人有一個共性,就是自己的朋友質(zhì)量都挺高,都是和藝術(shù)有關(guān)的。圈子,這可能是個潛在的因素之一。然后這十幾個轉(zhuǎn)發(fā),昨天從早上到晚上十二點,點擊過五萬。一天的時間從十二三個人到五萬,像個炸彈一樣,無數(shù)個千足蟲疾走如飛革命一樣的速度蔓延。我的公號從五十五個人一天升到一千二百四十六個人。并且這個數(shù)據(jù)還在以更快的速度瘋長,我發(fā)這篇文字的時候已過十萬,我的沐暄堂筆記奔四千。于是你發(fā)現(xiàn),這個時代對于閑適淡泊的日子,是有多么饑渴。饑餓感,這當是潛在的因素之二。(但從傳播的角度來看,這是讓人害怕的,和發(fā)水、地震、失火一樣讓人生畏,所以有“輿論如洪水猛獸”。)但是每天也有各種自己蓋小院的新聞,改造山洞的都有,也沒有如此這般,所以這還不是深層因素。然后我想梳理的就是這如此饑渴而被刷屏的深層因素。這個挺有意思。何老師帶過來一個朋友,黃哥,并沒聊多少,但幾句話就知道,黃哥段位很高。黃哥說,只有在你這喝茶的時候才是喝茶,在其他地方喝茶都被喝成裝逼了。另一句是說,這些木頭好看,就是這種,不知道像什么,又覺得像什么。其實當你開始下定義說這根木頭像什么的時候,就低一級了。更低級的就是那種像盤龍、像臥虎、像羅漢。就說喝茶被喝成裝逼這件事。從國學(xué)熱開始,傳統(tǒng)就成了一種高逼格的流行了,哪個工作室要是不整點兒茶道、擺張古琴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當代藝術(shù)家。審美疲勞,這大概是黃哥說大多人喝茶把茶喝成裝逼的原因。當然總會熱點什么,群體社會要沒有個逼格食物鏈就沒存在感了。所以傳統(tǒng)熱必然是比小資熱好,小資還是太單薄,傳統(tǒng)是只大老虎。這就說到審美疲勞,“隱居”這個詞被提及得太多了,像養(yǎng)生、成功學(xué)、心靈雞湯一樣頻繁,甚至都有點兒審美疲勞了,而“隱居”沒有被如此饑餓地刷屏,原因是大多數(shù)隱居淪為氣功玄學(xué)、禪修班、養(yǎng)生,或者走火入魔的返璞歸真,類似清華、北大的博士畢業(yè)后住進了山里,不用電、不用手機等……這一聽就走火入魔了。傳統(tǒng)做飯的方法是燒火,儲存食物的方法是挖地窖,現(xiàn)在有人鬧回歸,要把電斷了,冰箱賣了,去燒柴,挖地窖。美食不正是因時代變遷、材料的更新和豐富變得更好吃了嗎?那么同樣都是回歸傳統(tǒng),該斷哪個不該斷哪個,怎么選擇呢?標準就是,哪個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就接受哪個;哪個讓你的生活變得焦慮了,就斷哪個。我討厭電視,就不裝電視。但我不討厭電和手機啊,為什么不用電、不用手機?嵇康活到現(xiàn)在肯定也會和阮籍、山濤互相關(guān)注。@嵇康:冬弟說得對!尤其提及最多的“終南山隱士”,得讓你失望了,終南山是沒有隱士的,修行的很多,大多是修行的僧人或者道士,因為終南山是佛道圣地,但修行的出家人,是不能稱之為隱士的(充其量算修士)。這概念的誤區(qū)其實應(yīng)該歸罪于比爾波特,曲解了隱士的概念!半[士”是隱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反現(xiàn)實的讀書人,“隱”是就“士”而言的,否則就無所謂隱。隱者,是哲學(xué)層面的,不進而退,以退為進。一個農(nóng)民過簡樸的生活就不能是隱,那是無路可進。無意識的和有意識的意義不一樣,在此就不重復(fù)了。一般的“士”隱居也不足稱為“隱士”,須是有名的“士”,即“賢者”,《易》曰:“天地閉,賢人隱!庇衷唬骸岸菔罒o悶!庇衷唬骸案呱衅涫。”“士”和“賢”,如果按真正傳統(tǒng)觀念里“隱士”的概念來劃一個門檻,當世基本沒人能夠劃進來。退而避之或退而靜之,前提都得是哲學(xué)的、情懷的。狹隘的知識分子,就是我們說的那種不用電的清華、北大的博士了。還有一種也有審美疲勞,老外的隱居。其實隱居換成老外的理解就是理想主義了,只是他們沒有隱居的傳統(tǒng),所以理想主義就走了極端,比如好《荒野生存》那種,中國人很聰明,早就把理想主義茅棚蓋好了,還有漂亮的小院呢。這大概潛在的深層因素,就是說,深層潛意識的吸引應(yīng)該是符合了閱讀者自身都沒察覺到的標準上:在那么多心靈雞湯隱居新聞層出不窮的時代,柴米油鹽實實在在過日子的詩人被饑餓地刷屏。所以,第一個層次:我的朋友圈高逼格的朋友是從深層因素+對理想主義的饑餓而轉(zhuǎn)發(fā);第二個層次:清心恬淡生活踐行者;第三個層次:清心恬淡生活向往者(最餓的群體);第四個層次:就是問四千元院子在哪找的人,把這定位屌絲逆襲勵志故事者;第五個層次:問“牛逼!小伙子,你吃什么?收入呢?”的人;第六個層次:最低級的陰謀論者就不提了,放狗咬之即可。被問過最多的問題:你一個人?心慌不?晚上害怕嗎?你吃什么?總得花錢吧?收入來源呢?結(jié)婚怎么辦?總得在山下買個房子吧?有網(wǎng)嗎?哦,對,要雞湯嗎?土雞噢,嘗嘗?每個人都有桃花源的想象,換成西方的概念就是理想主義,但理想主義是有代價的。有句話說:“上帝給你一樣?xùn)|西必先奪取你一樣?xùn)|西!彼,山上最美的時候是剛下過雨,但人一般聽到要下雨,就會躲在屋子里,更不用說上山。最有存在感的瞬間一定是獨處,但獨處卻面臨著無人共享這天地之大美的孤獨。大雪天的終南山最美,魔獸世界里的磅礴,童話里的夢幻,穿越的恍惚,但要一步一滑蹣跚攀爬與零下十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