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說的不一定對》是梁歡在嚴重腦出血導致差點死亡之后寫的全新隨筆集,33篇文章,沒有勵志的雞湯,沒有灑狗血的故事,也沒有人生大道理,只有長著刺的文章,揭穿殘酷的真相,揭穿自己。你從未見過一個人對自己、對這個世界如此坦誠的人。 2、梁歡是一個熱衷于趣味和創(chuàng)造的體驗者,他是有167萬粉絲的網絡紅人,他是知乎上有超過十五萬關注的知乎達人,他是網上超過十萬觀眾熱捧的原創(chuàng)脫口秀節(jié)目《惡毒的梁歡秀》的作者,他是敢于給華語樂壇一百名歌手排名打分的聽眾,他是自稱18線卻有眾多粉絲的音樂人。 3、《我說的不一定對》在正式預售之前,單憑一個封面、一個書名,沒有任何內容介紹的情況下,半天預定超過1000冊。 4、“我聽說在鬼門關走過一趟的人,往往會變得豁達、淡泊、寧靜致遠、看透生死,熬出來的心靈雞湯也會比常人的更香濃可口、催人淚下,我可能是境界不夠,完全沒有這些感悟,反倒因為「如何確保自己不死?」這個問題變得焦躁和怒不可遏。”——梁歡 本書簡介: 《我說的不一定對》是跨界怪咖梁歡的全新隨筆集,2015年,梁歡患上嚴重腦出血導致差點死亡,在劫后重生,臥床靜養(yǎng)的六周時間里,梁歡寫下了二十三萬字,幾易其稿,精簡至個人最滿意的十萬字佳作,幾乎沒有任何廢話。33篇文章,沒有勵志的雞湯,沒有灑狗血的故事,也沒有人生大道理,只有長著刺的文章,揭穿殘酷的真相,揭穿自己。你從未見過一個人對自己、對這個世界如此坦誠的人。梁歡在書中寫了很多事情,有些你可能會感興趣,有些也可能讓你興致全無。不用太過在意,無論如何,它們都不會過多影響你。當然,我們的內容簡介也不一定對。 梁歡:“我聽說在鬼門關走過一趟的人,往往會變得豁達、淡泊、寧靜致遠、看透生死,熬出來的心靈雞湯也會比常人的更香濃可口、催人淚下,我可能是境界不夠,完全沒有這些感悟,反倒因為「如何確保自己不死?」這個問題變得焦躁和怒不可遏。” 作者簡介: 梁歡(生于1988年),歌手、音樂制作人。新浪微博紅人,粉絲超過167萬。知乎達人,粉絲超過15萬。多棲藝人、跨界怪咖。 他是一個熱衷于趣味和創(chuàng)造的體驗者,擁有讓人驚奇的人生經歷。當你看到這本書時,他的體驗身份里又多出了一個作家。 目錄: 關于「這本書」 關于「為什么寫這本書」 關于「不理性、不客觀、不中立」 關于「毒舌雖好,不如創(chuàng)造」 關于「擁抱裝逼」 關于「這就是我買正版的原因了」 關于「知識分子」 關于「性取向」 關于「婚姻制度」 關于「個性化閱讀」 關于「直角引號、空格與『的地得』」 關于「流行」 關于「流行音樂」 關于「一次刻奇」 目錄: 關于「這本書」 關于「為什么寫這本書」 關于「不理性、不客觀、不中立」 關于「毒舌雖好,不如創(chuàng)造」 關于「擁抱裝逼」 關于「這就是我買正版的原因了」 關于「知識分子」 關于「性取向」 關于「婚姻制度」 關于「個性化閱讀」 關于「直角引號、空格與『的地得』」 關于「流行」 關于「流行音樂」 關于「一次刻奇」 關于「因為多見,所以輕慢」 關于「游戲預言兩則」 關于「小眾優(yōu)越感和精英仇視感」 關于「好好說話2.0」 關于「群體的門檻」 關于「諷刺的語境」 關于「初級藝人入門」 關于「知心大哥哥的存在主義哲學」 關于「銀彈」 關于「減肥和戒煙」 關于「創(chuàng)業(yè)不酷」 關于「語言不通要比劃」 關于「限制與他者」 關于「創(chuàng)作中的獨裁」 關于「快速學習」 關于「人生偶像」 關于「我的閱讀法」 關于「最重要的是活得久」 關于「結束」 后記 *為從第230頁趕回來的你特意呈現(xiàn)* 關于「為什么寫這本書」 寫這本書的兩周前,我差點死掉。這里是字面意義上的那種死,我因為連續(xù)加班、過度勞累,引發(fā)了一種名為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嚴重病癥,導致昏迷,事后才知道這是一種致死率很高的病。我比較幸運,病情不重,手術后只絕對臥床了兩周就得以出院。雖然這不是什么美妙經歷,但往好的方面想,我至少還是獲得了一項隱藏獎勵——自此以后,在藝人粉絲們慣用的「你有好好了解他嗎?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環(huán)節(jié)里,比起傳統(tǒng)藝人的「練舞到凌晨」「頂著高燒拍戲」「打針也要堅持開演唱會」,我的努力段位就高多了。 扯遠了(你要做好準備,這本書里用于吐槽、跑題、說怪話的括號橫飛,每篇都有5個至500個不等,并且括號內篇幅常比正文要長。為了方便你在這兩種語境里來回切換,我特意選用了兩種不同的字體),我們說回絕對臥床。住院期間為了防止身體有波動導致腦部再出血,我被要求一直躺著不得下床,吃喝拉撒全在床上解決;另外為了防止情緒波動,手機被沒收、電視不許看、親友也不得探視,我跟人類文明的連接被徹底切斷了。 巨大且痛苦的精神空虛隨之而來,無論你是否意識到,作為一個當代人,我們都已經接收信息成癮,一段時長為20秒的空虛都必須被拿來完成一次「刷一下微博,再刷一下朋友圈」的歷程;如果時長再久一點,那就要伴著「剛才刷朋友圈這會兒,微博里應該有新內容出來了」的內心獨白,循環(huán)再刷一輪。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被迫要盯著醫(yī)院的天花板,長達兩個禮拜。 雖然這樣說會顯得很不酷,但我必須坦白,絕對臥床期間最大的痛苦根本不是什么精神空虛,而是長時間平躺帶來的腰疼。這種疼痛緩慢增長并且永無止境(有兩種方式方便你來體驗,一是在清醒狀態(tài)下試著平躺幾個小時以切身感受;二是想象你家對面有一個商場在做清倉大促銷,低價租賃來的劣質音箱以一種正常人類社會不能容許的巨大音量播放著粗俗網絡口水歌——的「夜店DJ混音加強版」,這樣的歌他們有一整個歌單來循環(huán)播放兩個禮拜,此種精神折磨的肉體版,大概就是我所經受的腰疼了),為了緩解它,我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浸入長時間的胡思亂想。 我相信這本書的讀者里,有相當數(shù)量的人應該跟我有一個共同認知,即富足瑰麗的內心精神世界,遠比肉體更重要。只要是稍微認真點生活的人,其實都在有意無意的汲取知識、擴充對世界的認知,這種認真所得到的回報,就是每隔一段時間我們能在精神上迎來一次自我更新式的進化,這種進化是如此明顯,以至于我們回看半年前自己曾引以為豪的事,都會覺得愚蠢不堪、羞愧難當。但是我們的肉體呢?人類肉體在最近幾千年的時間里進化幅度小到可憐,這讓我們飽受其累,甚至還要因為牙齒進化速度趕不上頜骨進化速度這種破理由而忍受智齒這種東西的存在。你看,在精神與肉體的對比上,精神靠著自己的「高成長性」和「可擴容性」簡直完勝肉體,我一直以來也都是如此認為的。直到險些死掉一次,這信念崩塌了。 一個此前被忽略的嚴重問題直接甩到了我臉上——如果在開拓自己精神世界的過程中,還沒達到目標,肉體就先死了呢?精神世界的開拓當然是沒有上限和邊界的,我們通常的做法是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這目標往往是在某個領域達到跟某個人差不多的境界(這個「差不多的境界」,還都是自認為的差不多,實際上有沒有真的差不多,不好說),然后去奮力碰觸它。這個過程里,多數(shù)人都會以失敗告終,只有極少數(shù)有能力和運氣 的人,才能真的碰觸到那個預定目標;不過就算碰觸到了還沒算完,你還要另行確保自己有足夠的表達技能,把自己此時的精神世界用某種形態(tài)——無論是圖書、繪畫、電影、音樂、游戲或是其他什么形態(tài)——來表 達給世人(畢竟你之前視為目標的那個人,他就表達了出來,你也正是因為他的表達才能認識他并視他為目標的),這才算完成了精神世界的開拓之旅。以上過程只是寫出來、看下來,都費了你我好大力氣,實際操作起 來的耗時可能要以數(shù)十年為單位,你如何能確保自己在這個過程里不死呢? 這深深刺痛了我(這句子造的真是……也深深刺痛了我。真實情況是,寫到此處時我很想用那句傳統(tǒng)五字臟話以表崩潰之心情,但又知道這不合出版規(guī)矩,只能另找一句來替代,不知為何這個句子就忽然自己冒了出來。如果你在其他書里也看到這句子,我猜作者很可能也是出于同樣原因這么用的)。我聽說在鬼門關走過一趟的人,往往會變得豁達、淡泊、寧靜致遠、看透生死,熬出來的心靈雞湯也會比常人的更香濃可口、催人淚下,我可能是境界不夠,完全沒有這些感悟,反倒因為「如何確保自己不死?」這個問題變得焦躁和怒不可遏。有一位我非常喜歡的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此君跟傳統(tǒng)文人不太一樣,他在30歲的年紀開始去健身房打熬身體,練出了一身健美運動員級的發(fā)達肌肉,名曰「肉體改造」,這種事發(fā)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日本,足夠新奇超前。一般人認為他這樣做的原因是想克服自幼身材矮小導致的自卑感;熟識他的讀者會認為是他自小就存在的對男性肉體的同性迷戀所致;而在住院期間的無數(shù)胡思亂想里,我在某個靈光一閃的間隙自認為捕捉到了他肉體改造的真正原因——他一方面對身體這個孱弱的容器怒其不爭,一方面又渴望在死之前能構建并表達一個更完善的精神世界,于是肉體改造就成了那時他能想到的唯一解決方案。這樣想來,三島由紀夫確實是在肉體改造成功之后,才寫出了職業(yè)生涯最出色的舞臺劇作品《鹿鳴館》和最出名的文學作品《金閣寺》(我尤其喜歡前者)。想到這里,面對「如何確保自己不死?」這個問題,我只能無奈接受了這個可怕事實——人的精神世界上限是由肉體封頂?shù)摹T僖淮,這深深刺痛了我。 出院之后,醫(yī)生要求我在接下來六周的時間里保持靜養(yǎng)、嚴禁運動,我暫時還不能開始自己的肉體改造計劃。為防再次死掉,我索性決定開始寫這本書,用一種極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先表達點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