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歐維~ 今天為你推薦的是一本關于生命與死亡的好書《最好的告別》,這本書的作者是醫(yī)生,講述了從醫(yī)生視角出發(fā),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生命的最后一程。對于普通人而言,看完或許你對生命會有新的理解。 當莊子的妻子去世后,朋友前去慰問他。然而,他看到莊子坐在地上,敲打著一個琴盆,高聲歌唱。朋友感到驚訝,認為他太冷漠。莊子解釋說:“我一開始也感到失落和絕望。但隨后,我意識到我的妻子在出生之前并沒有身體存在。就像她的出生一樣,她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過程。她所失去的,只是一個簡單的寢室里的狀態(tài),她已經(jīng)在大自然中沉睡。我為什么要哭泣呢?” 小時候,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個故事時,我只知道莊子是個哲學家,但不知道故事中的真正含義。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明白了生命永恒的概念,“莊子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兩千多年,歷經(jīng)了許許多多的戰(zhàn)爭和榮辱。但在今天,安然無恙的生態(tài)與處世原則仍然給予我寓意深刻、細膩而持久的撫慰! 死亡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但直面終局的勇氣并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現(xiàn)代醫(yī)學的進步讓我們產(chǎn)生了一種錯誤的觀念。過去,人們往往因短暫的疾病而快速死亡,比如患上傷寒或瘧疾,短則兩三天,長則一兩周,病人就不幸去世。這種死亡過程通常只有短暫的痛苦,并沒有太多思考的時間。 就像安徒生童話中的死亡,只需要一聲咔嚓,巫婆就消失了。如今,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大大延長了死亡過程,短者可能需要三個月,長則可能需要三到五年。這種情況產(chǎn)生了希望,讓我們覺得可以逃過死亡的命運,或者在神奇的治療下存活二三十年。 但是,讓生命持續(xù)下去往往是一系列毀滅性的過程,在我所見過的死亡中,有很少有人能夠保持尊嚴。在面對死亡過程中,患者通常會感到焦慮,不僅是對死亡本身的焦慮,還有對痛苦、親情感情和財務的焦慮。 可悲的是,現(xiàn)代醫(yī)學往往忽略了患者對尊嚴和完整性的需求,只把他們看作一件物體,最大化地運用各種藥物和治療方式,在病人的身體內(nèi)肆虐,但卻從來不會思考一些最基本的問題:我們是應該有尊嚴地退出人世,還是痛苦地支持到最后?生命的延長和生活的質(zhì)量哪個更重要?我們是想要像植物人一樣度過三年,經(jīng)受手術、放療和化療,最后仰仗呼吸機斷續(xù)地活過去,還是選擇過平靜且有尊嚴的一兩年,然后在清醒的時候安靜地離開這個世界呢? 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死亡,即使它在遙不可及的未來。生命未必總是增長,有朝一日,當我們抵達山頂后,可能會走向逐漸衰落的道路,然后像石頭滾下山一樣越來越快。 越早的準備讓我們擁有更平和的心態(tài),也讓我們活的更加從容。這樣到了生命的最后一程時,我們依然可以選擇有尊嚴的離去。 當有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們可以像馬可·奧勒留在《沉思錄》中所說的那樣,“滿意地結(jié)束旅程,就像成熟的橄欖果實自然而然地掉落,感恩大自然的饋贈,并對孕育它的樹木表達感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