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 以下這5本懸疑推理小說,不是作者胡編亂造,而是根據(jù)真實案件改編。 小編雖然看得毛骨悚然, 但居然對這種感覺, 有點上癮…… 1《東方快車謀殺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 豆瓣評分:9.0 (34126人評價) 這本書是懸疑推理界至高無上的神作! 容小編說句臟話:寫得太他媽牛逼了! 一氣呵成!石破天驚!好看得逆天! 小說中富翁雷切特被殺死在臥鋪車廂,事后經(jīng)大偵探波洛調(diào)查,雷切特其實是個罪行累累的惡棍,曾綁架阿姆斯特朗上校的幼女,并在勒索大筆贖金后撕票。 實際上,這個故事的原型是美國的“林德伯格綁架案”。 林德伯格是著名飛行員,歷史上第一個駕駛飛機跨越大西洋的人,同時也是美國眾議院議員。 1932年,他一歲半的小兒子被人綁架并殺死。 雖然事后警方逮捕了一名叫霍普特曼的木工,經(jīng)29次庭審,陪審團11個小時的討論認定其有罪,但直至坐上電椅,霍普特曼仍堅稱自己無罪。 說回這本書,小編尤為佩服的是,作者阿婆能在有限的車廂空間內(nèi),塑造16個主要人物,而且各具特點。 整個故事非常流暢,一氣呵成,雖然人多,但絲毫不亂。 最后要說一下答案,縱使證據(jù)都擺在讀者面前,迄今為止,小編沒有發(fā)現(xiàn)一個人敢說,他猜中了結(jié)局?v使是像小編這么聰明的小編,也絞盡腦汁,最終終于—— 沒猜到! 2《郵差總按兩遍鈴》 詹姆斯·M·凱恩 豆瓣評分:7.6 (5116人評價) 《郵差總按兩遍鈴》原型是1927年美國發(fā)生的一樁謀殺親夫案。 31歲的露絲伙同她的情夫,一位緊身胸衣推銷員,用繩子勒死了自己丈夫艾,并企圖騙取巨額的保險金。事情很快敗露,露絲最終被判為死刑。 當時《紐約每日新聞》刊登了一張露絲坐電椅的大幅照片,使此案轟動了全美。 或許詹姆斯·M·凱恩也正因為看到這張觸目驚心的照片,創(chuàng)作出了這部小說。 所不同者是凱恩讓他筆下的主人公弗蘭克和科拉的殺人行動成功了,并逃脫法律制裁,獲得了保險金。 然而最終他們受到的“命運審判”比坐電椅更慘,因為他們結(jié)合的基礎只是欲望和肉體上的沖動,所以彼此并不真的了解,甚至根本不存在相通的人生理念,所以他們開始互相猜疑、傷害、折磨,加之敲詐者的一步步逼近,最終徹底走向毀滅。 相較而言,小說比真實案件更加深刻,凱恩把故事挖到了人性的地步,讓作品既有閱讀快感,又有了攝人心魄的閱讀張力。 3《血色收獲》 達希爾·哈米特 豆瓣評分:8.1 (88人評價) 大陸偵探社受人之托,派遣一名探員來到帕森威里小城,卻發(fā)現(xiàn)委托人已被謀殺。 繼而又察覺到這個小城已被黑暗籠罩,多個黑幫以及早已喪失公正的警察犬牙交錯,瘋狂地爭斗傾軋,猶如罪惡泥潭。 原來這個小城的開拓者——老威爾遜以礦業(yè)起家,由于對工人的壓榨,激起了罷工熱潮。老威爾遜為了擺平工人,引入黑幫勢力。結(jié)果罷工被鎮(zhèn)壓了,小城卻徹底被黑勢力占據(jù),成了廝殺的戰(zhàn)場。 這名探員認清形勢,決定巧施計謀,讓幾個黑幫集團同歸于盡,還小城一個太平…… 《血色收獲》一書背后的真實事件,是1917年蒙大拿礦工大罷工事件。 由于安全保障不夠完善,礦區(qū)一場大火,導致164名礦工遇難,從而激化矛盾。 有趣的是作者哈米特,當時正受雇于平克頓偵探社,他親身參與了這次事件,任務是平息罷工。 小說忠實保留了這個事件的起因和某些真實細節(jié),卻把這個事件浪漫化了,探員最終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小城,為這個殘酷的歷史事件披上了正義和英雄主義色彩。 由于故事深入人心,七十年后日本作家馳星周(不是周星馳)受此書啟發(fā),寫出了同樣著名的《不夜城》,改為東京歌舞伎町中華人黑幫之間爭斗的故事,并搬上銀幕,金城武主演。 4《高窗》 雷蒙德·錢德勒 豆瓣評分:7.6 (973人評價) 《高窗》講述的是馬洛受富婆默多克太太之托,找尋家中失竊的一枚文物金幣的故事。 該事件一開始就顯得很不正常。 富婆把矛頭指向自己的兒媳,而富婆的兒子又跑來威脅馬洛,要求他放棄調(diào)查。 馬洛當然不會就范,于是隨著調(diào)查的進行,一系列相關人物被殺,真假金幣難辨,而一切似乎都指明事件的根源,其實在富豪家族內(nèi)部…… 這本書暗藏的真實案件是,加州石油大亨愛德華·多赫尼之子被殺案,以及蒂波特山油田丑聞。 多赫尼家族曾是美國最顯赫的石油家族,當然他們也罪行累累。蒂波特山油田丑聞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起受賄事件。 行賄者即多赫尼家族,此事牽扯了當時的美國內(nèi)政部長,甚至與正副總統(tǒng)都有關。 1929年多赫尼之子以及他的秘書雙雙陳尸于公館,此案的調(diào)查揭開了家族的一系列丑惡黑幕。 看完這本書,小編深深感嘆的是,財富不一定能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卻一定能帶來麻煩。 5《血疑》 伊恩·蘭金 豆瓣評分:7.9 (58人評價) 1999年4月20日,兩名青年持槍闖進了美國科羅拉多州科倫拜中學,制造了臭名昭著的“科倫拜校園屠殺事件”。槍殺15人,24人受傷,最后兩名罪犯開槍自盡。 三年后小說《血疑》問世,這是第一次有人以校園槍擊案為題材寫犯罪小說。 《血疑》一書有諸多科倫拜事件的影子,譬如校園監(jiān)視視頻拍下了此案的部分過程,再比如行兇中開槍自盡。 但小說注定比現(xiàn)實更有戲劇色彩。 作者把行兇的兩個青年換成了一個潦倒的退伍軍人,并在案件中設計出了一個案中案,給校園槍擊案制造了個幕后真兇。 線索就是視頻中一個微妙的動作,真相駭人而又不失推理的味道。 更引人深思的是此書是開放式結(jié)局,真兇最終有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 正義究竟能不能戰(zhàn)勝金錢和權(quán)力,這似乎是個永恒的話題。 - 小編提問 - 這是你活在世上的第幾個年頭?你在做什么?
|